找回密码
 注册加入
查看: 916|回复: 0

【徽州糕点】寸金糖

[复制链接]

882

主题

1059

回帖

9060

积分

超级版主

积分
9060
发表于 2015-1-29 09:5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徽州名点“寸金糖”,首先来自于它的外部特征:寸把长,银光闪,金条状,芝麻香。外裹着的白芝麻芬芳四溢,内心里的芝麻馅酥松可口,而中间的夹层则有筋有骨有嚼劲,实乃徽州的夹心酥糖。古徽人家的早茶晨曲,尤其是人们望眼欲穿终于盼来的大年“初一朝”,就是从品尝那八仙桌上的徽州锡格里的寸金糖开始的,它讨取“开门见金见银”的口彩,意在获取“年头甜到年尾”的吉祥。州名点“寸金糖”,首先来自于它的外部特征:寸把长,银光闪,金条状,芝麻香。外裹着的白芝麻芬芳四溢,内心里的芝麻馅酥松可口,而中间的夹层则有筋有骨有嚼劲,实乃徽州的夹心酥糖。古徽人家的早茶晨曲,尤其是人们望眼欲穿终于盼来的大年“初一朝”,就是从品尝那八仙桌上的徽州锡格里的寸金糖开始的,它讨取“开门见金见银”的口彩,意在获取“年头甜到年尾”的吉祥。

寸金糖”的名字,还有深层的寓意:所谓“寸金、寸金”,便有“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之深意;所谓“春节、早茶”,便有“一日之计在于晨,一年之计在于春”之美意。因此,“寸金糖”,便成为徽州传统糕点中最与民生相关联、最具醒世恒言况味的茶点,其间蕴含丰富,无不闪烁着令人受益无穷的千古民谚、华夏文明的人生之道、真理之光,这也正是广大徽人之所以要世世代代传承着、保留着“寸金糖”的主要原因。

关于“寸金糖”的来历,徽州民间流传着这么一个美丽的传说:古时徽州有个大孝子,“十三四岁,往外一丢”,走上了出门学徒做生意的徽商之路。由于年纪太小,思家心切,因而长进不快,被其母亲骂为“虚度光阴”。一天,爱子心切的母亲终于想出了个妙计,决定采用“寓教于糖”的手法,在儿子最爱吃而她每年都要做它一批捎给远方的儿子的家乡传统土特产——松杆糖的基础上作些改进,使得原来的“夹心在内、芝麻在外、两端敞开、两寸长短”的长圆柱形松杆糖,摇身一变而成“夹心在内、芝麻在外、两端封口、寸把长短”的变形元宝、金条形状,并取“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之意为之命名为“寸金糖”,并将这种寄予着深深母爱、良苦用心、殷殷期盼的“寸金糖”,连同一张只有“寸金糖”三个字的信纸一块,通过当时专事邮递的“水客”捎了出去。儿子接到之后,先是一番惊讶:为什么母亲捎来的,不是它最喜欢吃的家乡松杆糖,而是他从未见到过的寸金糖?为什么母亲捎来的书信,竟是一封“寸金糖”三字天书?继之就是一阵感动:却原来母亲所有的千言万语,已经尽在这“寸金糖”三个字里了。真是心有灵犀、母子感应啊,这位一直遵循、恪守着“母训为大”信条的徽商大孝子,霎时顿悟,恸哭不止,一边含泪品尝着母亲捎来的“寸金糖”,一边吟咏着联想起的“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的谣谚,于是,发奋图强,誓言铿锵:从此后,每日上进,绝不蹉跎岁月、虚度光阴,不干出点名堂,无脸见爹娘;从此后,每日品尝,均能警醒鞭策、励志有为,不干出点名堂,誓死不回乡!从此,“寸金糖”这种新创糕点,便随着这个关于“寸金糖”的故事一块在古徽大地上传扬开去,并渐渐成为了徽商故里一款著名的、与“徽商”有关的徽州名点。


【歙县论坛 贴贴必回】 欢迎网友们加入,群策群力,把我们的论坛越办越好。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歙县论坛主站|歙县论坛-歙县老百姓值得信赖的网络平台 ( 皖ICP备14023110号-2 |34102102000101 )

GMT+8, 2024-6-7 23:18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