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加入
查看: 11786|回复: 1

人们的“状元心理”悄悄地发生了变化

[复制链接]

1万

主题

4万

回帖

8万

积分

版主

资深记者

积分
85984

帅哥勋章原创先锋奖起早贪黑奖宣传大使奖

发表于 2016-6-25 10:1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观众教育 于 2016-6-25 11:05 编辑

人们的“状元心理”悄悄地发生了变化     人们之于“高考状元”,人们终将从疯狂的追逐中回归到淡定的围观,从盲目的崇拜回到理性的欣赏。这也是公众对“教育本质”的认知回归。

     铁打的考场,流水的状元。每年高考分数公布后,“高考状元”都是躲不过的新闻人物。据媒体报道,河北省两位状元都出自衡水中学,且二人已被北京大学、清华大学连夜接到北京。湖北也传出消息,当记者们蜂拥而至到了状元学校的时候,发现状元已经被名校招办老师堵在学校里了,一时根本见不到……   
     大学抢“状元”,中学贴“喜报”,这些年都成了常规动作。客观说,这些习惯性的规定动作也不值得大惊小怪。“状元”人人爱,只要高校的招生手段不出格,不再像往年那样上演“狗血剧”,适当的“抢”也在情理之中;而那些考出好成绩的中学高调张榜“喜报”,这也算是对自己努力的一种交代,让更多人知道自己骄人的战绩 ,以便在即将到来的招生大战中赢得先机,这也算是可以理解的营销手段。
      此外,这些年各种各样的“状元”故事不时地流转于各路媒体以及社交网络,人们越来越明白“状元”只是人生路上的一个“符号”,一定意义上“状元”能改变命运,但也不是所有的“状元”人生路一帆风顺。从状元的顶峰跌入流浪汉的谷底,这样的极端案例也不是没有。
现在,在普通公众眼里,状元可以欣赏,不必崇拜。而那些“全国高考状元敕封典礼”,“高考状元披红戴花骑马游街”的闹剧,那是地方政府部门和商家的联手炒作,和普通公众的围观心态不在一个层面上。
      公众围观“高考状元”的心态越淡定越理性,“炒作”和“消费”高考状元的滑稽闹剧越没有市场。近些年我们对“高考状元”的消费过于猛烈了,以至于但凡有些“消费状元”的苗头,公众都会避之不及。高考状元们有保持安静的权利,公众也越来越明了应该从高考状元身上捕捉哪些信息,屏蔽哪些信息,应理性地欣赏,而非盲目地崇拜。多数学生和家长其实都很明白,他们跟“状元”没有太大关系,“状元”只有一个,而“优秀者”却可以有很多。尽自己的最大努力,扶上进步的阶梯,做一个“优秀者”。
       之于“高考状元”,人们终将从疯狂的追逐中回归到淡定的围观,这也是公众对“教育本质”的认知回归。人的成长,不该定格在一次考试中;同样,一次“状元”的加冕,有他能证明的,也有他证明不了的。好在,越来越多的人从“状元崇拜症”中觉醒过来,人们也不再为状元而癫狂,这才是一个正常社会应该有的样子。




欢迎使用签到中心.

1万

主题

4万

回帖

8万

积分

版主

资深记者

积分
85984

帅哥勋章原创先锋奖起早贪黑奖宣传大使奖

 楼主| 发表于 2016-6-25 11:06 | 显示全部楼层
人们终将从疯狂的追逐中回归到淡定的围观,这也是公众对“教育本质”的认知回归。
欢迎使用签到中心.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歙县论坛主站|歙县论坛-歙县老百姓值得信赖的网络平台 ( 皖ICP备14023110号-2 |34102102000101 )

GMT+8, 2024-6-11 13:14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