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加入
查看: 1392|回复: 3

什么是轮回

[复制链接]

1667

主题

1万

回帖

20万

积分

状元

积分
207143

罐水天才奖活动参与奖帅哥勋章突出贡献奖起早贪黑奖宣传大使奖新人进步奖

发表于 2008-11-24 11:2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禅与自在解脱(艾雅·凯玛著,陈锦书译,台湾商周出版社)连载之十五

轮回
  在所有的主题中,面对“轮回”的观念总是很分歧的:有人着迷、有人期盼、有人发愿,当然也有人彻底排斥。烛光,是传统上用来形容轮回的比喻。当一段蜡烛已经燃烧到了尽头,火焰由这段旧蜡烛转移到新蜡烛之上,旧蜡烛随即烧尽,但是新蜡烛又开始燃烧。我们知道蜡烛是新的一段,但是火焰呢?与之前的火焰是相异或是相同呢?如果做一次意见调查,会发现认为相异与相同的各占一半。事实上二者都不对,因为这只是能量的转移——热能的转移。热是一种能量,转世也是一样——是我们对生命热情的转移。对于生存,我们有着强烈的渴望,除非悟道,否则热情无法稍减。
  曾经有一位名为瓦恰迦塔(Vacchagotta)游行者,问佛陀说:“请问世尊,悟道者人灭后会如何?将往何处去?”佛陀回答说:“游行者,你从地上这火堆中,引一把火出来。”依照佛陀的说法,他从火堆中引出一把火。佛陀又说:“你再放一些木材到新引出的火中。”他照着做后,佛陀就问道:“现在如何呢?”瓦恰迦塔回答说:“喔,火渐渐大了起来。”佛陀说:“够了,不要再放木材下去了。”过了一会儿,火就熄灭了。佛陀就问他:“现在,火如何了呢?”“火灭了,世尊。”佛陀又问他:“那你说说看,刚才的火到哪儿去了呢?是跑到前面去了呢?还是跑到后面、左、右,还是跑往上、下去了呢?”游行者回答说:“火哪儿都没有去,只是灭了。”佛陀说:“这就对了,悟道者入灭后也是如此。”
  对于悟道者而言,由于不再添加木材到热情、渴望以及追求之火中,火就灭去了。悟道者因为不再造业,也就不再轮回受生。而对于渴望生存的我们而言,想要不转世也难。这种对于生存的热情,就是用来转移的能量。不过有时候,相同的热情会有反向的表现。人们会因为生活的不快乐而想要结束生命。无论是“我”想要生存,或是“我”不想活了,二者都是相同的虚妄我见。求生存是我们最强烈的渴望,即使在临终之时也是一样,很少有人会轻易地向死神投降。
  因此,对于修道者而言,临终的刹那最为重要,因为那时必须要放弃对这副身体的所有权——只是大多数人都不想要放弃。不过,无论如何的抵抗,对身体的拥有权势必要强迫放弃。然而,若是有人主动放弃,这就是悟道的契机。当人们过着舒适的生活,一切看来都如此美好——有美味的食物,容易消化,不会太热也不太冷;既没有蚊虫叮咬,也没有人来惹恼——在这种时刻,我们不可能会有强烈要求离去的感觉。此时,解脱也不是最重要的了。若是面临死亡,我们唯一能够做的就是离去。




业与报的相续
  含藏于心灵的一切,借由习惯性的心念、言语和行为,就会造成身、口、意业的聚集。而转世不但是以遗传为蓝图,更以业报为蓝图,这非常公平。佛陀曾说,如果认为此世造业与来世受报的是同一个人,这是错误的观念;同样地,认为此世造业与来世受报的是不同的人,也是错误。答案不落于二边,而存乎中道。因为,其中虽然有相续性,但是却无实体。虽然这业与受报的不算是同一人,却有其相续性。因为不论是肉体、思想和感觉都必定不同,所以可以肯定造业与受报的不是同一个人。而且,造业与受报的情形,也一定会大大的不同。但是,造业者与受报者之间的相续性,也是相当确定。业在我们的生命之间运行,包含着很多过去所造作的行为,但是并不意味着我们能够说:“喔,那不过只是我的业而已。”然后就可以将业搁在一边。
  在佛住世时,有很多论师在宣扬宿命论,完全排除个人拥有不同选择的可能。佛陀公开抨击这种论点。佛住世时也有很多论师宣扬断灭论,不信因果业报,他们宣说无论造善、造恶,都不会有任何业报。佛陀也对这种论点提出抨击。因为有业,有业报,而且也有个人的选择。
  关于轮回,佛陀曾将人临死前最后一刻的念头,比喻成牛棚里的一群牛。当牛棚的栅门一打开,最强壮的那头牛总是第一个冲出去。如果没有哪一头牛算是最强壮,就会由牛群中的头领第一个冲出去。如果牛群中也没有头领,那么最靠近门口的那头牛就会第一个冲出去。如果也没有哪一头最靠近门口,所有的牛就都会立刻往外冲。
  这个比喻在于显示人临终的念头,对于转世有很强的推动力。但是不意味着过去所造的业就一笔勾销,唯有过去的业可以影响我们下一次生命的境遇。临终时,我们所能够做最强而有力的动作,就是在心中保持坚定的信念,这将可能引导我们朝向新的方向。如果没有坚定的信念,则平日最习惯的思惟模式就会进入心中。假若我们平常就保持着慈悲心,临终时心中也会充满着慈悲。假若我们没有什么特别的思考习惯,那么最接近死亡之门的念头就会占据心灵。听觉是临死前仍然敏锐的感官。如果我们想要帮助一位垂死之人,一直跟他提起他自己的善行,是最恰当的方式。如果在他临死前回忆起自己的善行,可能有助于他往生善道。如果上述所说的都完全没有,那么各种念头就会此起彼落,什么情况都可能发生,可以说要靠运气了。
  因为我们迟早都要面临死亡,应该提早做好准备,准备好如何去面对这重要的一刻。死亡的准备意味着要将思惟模式朝向善性改变,如此一来毫无疑问地我们将来必会往生善道。也就是说,如果我们还想要保住人身,至少要持守五戒,不令毁犯。大多数人持戒都会有所疏匆,以至于造成毁犯。但是,如果对五戒中任何一戒,养成了习惯性的毁犯,而想要保住人身,可就非常困难了。
  有一则故事说到,佛陀曾经与弟子们走在海边时,佛陀问弟子们说:“比丘们,假若有一只游遍世界各大海洋的盲龟,而海面上漂着一块带有孔洞的浮木,这只盲龟每一百年才探头换气一次。比丘们,你们认为,盲龟有可能探头换气时,它的头刚好穿过这块浮木的孔洞吗?”弟子们回答:“不,世尊,这不可能。此二者漂游世界各大海洋,想要碰在一起,而且还要值遇盲龟探头换气之时,实在是不可能啊!”佛陀说,“不,这并非不可能。虽然未必会发生,但是并非不可能发生。”佛陀又说道:“想要保住人身,也是如此。”这则故事告诉我们,为了往生善道,我们必须随时做好万全的准备。正是因为难值难遇,机会错过就不会再有。
  持守五戒不只可以保住人身——守戒本身也有很大的益处——还可以让我们四肢感官完整无缺。我们有足够的食物,并且健康得可以来此处禅坐。更幸运的是,我们能够听闻并且受用佛法。有人说我们是“天之骄子”,如果我们不将持守五戒视为一种恩惠,就不算了解我们与业之间的关系。持守五戒不只令我们获得机会和利益,也是赋予我们的恩惠。我们必须善加运用,于转世中获得最大的益处。




每个刹那都是轮回
  对于轮回,还有另外一种不同的观点——其实我们每个刹那都在轮回。很少人能够清楚注意到这件事情。但是我们可以知道,每天早晨都像是一次的转世,要了解这点倒不是很困难。当白日结束夜晚降临,我们的身体与心灵都累得要“死”,很快就进入了梦乡。隔天早晨再度醒来,就如同是转世一般,生命又有了光明。身体和心灵再度清新与年轻,我们可以最佳的状态去处理一整天的事务,就像是拥有了新生命一般。如果我们将每天的早晨,都视为一次的新生,就可以了解每天都是独一无二的。我们也可以因此善用每一天的生命,令生命发挥最大的功能。这正意味着成长——心灵上、精神上与情绪上的成长。但是,并不表示我们就要急切地、尽量做越多的事情越好。
  这种对于转世的观点,远比只有顾虑来世显得重要得多了。其实来世的一切,完全取决于目前的所作所为,因此唯有“现在”才是最重要的。“现在”是因来世是果。这也远比试着描述前世所造业因来得重要得多了!前世早已成了过去,我们之所以无法回忆起前世,有个最好的理由:因为,在今世我们已经饱受各种的苦,实在不必再去回忆过去世所受的苦。我们的心灵处理此世的苦况,早已经筋疲力竭,不可能再有能力去面对双重的苦了。
  就在今天早晨,我们的新生带来一种急迫感,一种精神生活中的重要成份。当我们知道了人生真实的苦况,心中就会生起一种急迫感,急切地想要从现在开始努力解决,无法再等待了。
【歙县论坛 贴贴必回】 欢迎网友们加入,群策群力,把我们的论坛越办越好。

295

主题

6392

回帖

3116

积分

榜眼

积分
3116

罐水天才奖新人进步奖活动参与奖帅哥勋章美眉勋章

发表于 2008-11-24 12:54 | 显示全部楼层
我顶:dabin
【歙县论坛 贴贴必回】 欢迎网友们加入,群策群力,把我们的论坛越办越好。

295

主题

6392

回帖

3116

积分

榜眼

积分
3116

罐水天才奖新人进步奖活动参与奖帅哥勋章美眉勋章

发表于 2008-11-24 12:54 | 显示全部楼层
:dabin :dabin :dabin 再顶
【歙县论坛 贴贴必回】 欢迎网友们加入,群策群力,把我们的论坛越办越好。

295

主题

6392

回帖

3116

积分

榜眼

积分
3116

罐水天才奖新人进步奖活动参与奖帅哥勋章美眉勋章

发表于 2008-11-24 12:54 | 显示全部楼层
:dabin11 :dabin11 :dabin11
【歙县论坛 贴贴必回】 欢迎网友们加入,群策群力,把我们的论坛越办越好。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歙县论坛主站|歙县论坛-歙县老百姓值得信赖的网络平台 ( 皖ICP备14023110号-2 |34102102000101 )

GMT+8, 2024-6-19 00:18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