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加入
查看: 1359|回复: 9

徽州,你在哪里?

[复制链接]

882

主题

1059

回帖

9060

积分

超级版主

积分
9060
发表于 2015-5-6 15:0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徽州,你在哪里?
李可贵
      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经指出:“我们徽州,山水灵秀,气候温和,人民向来安居乐业,真可谓世外桃源。察看他的背景,世界上只有一个地方和他相类,这个地方就是瑞士。” 陶行知先生的故乡就在徽州。现代著名学者胡适在他的晚年时候,总是常常叨念着自己的家乡 —— 徽州。在《胡适口述自传》中,第一章“故乡和家庭”的第一句就是“我是安徽徽州人”,他描述了很多关于家乡的事情。对于家乡的山山水水,这位儒雅的徽州人总有一种无法割舍的情怀。胡锦涛主席也是我们徽州人。然而现在,徽州,你又在哪里?
       徽州,简称“徽”,古称歙州,又名新安。宋徽宗宣和三年(1121年),方腊义军被镇压后,改歙州为徽州,徽州府治在今歙县。从此历宋元明清四代。徽州统一府六县( 歙县、 黟县、 休宁、 婺源、 绩溪、 祁门),是徽商的发源地和徽文化的发祥地。明清时期徽商称雄中国商界数百年,有“无徽不成镇”、“徽商遍天下”之说。徽州作为一块有着悠久历史的土地,以其山青水秀的自然环境和贾而好儒的人文积淀养育出众多著名人物。徽州文化,不仅对中华大地有深刻的影响,在国际上也大有声望。
640.webp (12).jpg
        1934年婺源改隶江西,婺源自唐开元二十八年(740年) 建县属江南歙州始,历经宋元明清各代,隶属徽州的管辖一直没有变化。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国民政府为了在江西进行“剿共”的需要,曾把婺源划归江西省管辖,到1947年又划回安徽省管辖。1949年5月1日婺源解放。解放婺源的是解放军的“二野”,和解放江西的同属一支部队,为了军事管理的方便,当时又把婺源划归江西省管辖。从此,徽州不再完整。1983年和1987年两次行政区划变动,又使徽州再次分裂。1983年底和1984年初,徽州地区的太平县(原不属徽州一府六县,而为明清时宁国府辖地,1961年4月,太平县划归徽州专区)与原歙县所辖的汤口等地划属安徽省直辖,成立县级黄山市;1987年底和1988年初,撤销了省辖县级黄山市,与原徽州地区大部合并组建地级黄山市,辖三区四县,即:屯溪区(原县级屯溪市)、徽州区(原歙县下辖岩寺、洽舍两区即岩寺镇、西溪南镇、潜口镇、呈坎镇、洽舍乡、杨村乡、富溪乡)、黄山区(原县级黄山市)、歙县、黟县、休宁县、祁门县。而徽州府六县之一的绩溪县被划到宣城地区。从此,古老的徽州之名也被改成黄山市,作为地区一级的徽州地名不复存在了。这一改名,给原来徽州一府六县的百姓、给热爱徽州文化的人们留下了难以平复的伤痛和遗憾。
       明《徽州府志》载:“黄山三十六峰,唯翠微、仙人、望仙属太平,余俱属歙郡。”黄山集中国各大名山的美景于一身,尤以奇松、怪石、云海、温泉“四绝”著称,是大自然造化中的奇迹,历来享有“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 、“天下第一奇山”之美誉。黄山于1985年入选全国十大风景名胜,1990年12月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名录》,2004年2月入选世界地质公园。古今许多史料都可证明黄山虽然是宣徽界山,但黄山行政上一直属徽州管辖,整个黄山风景区除北三峰外皆原属徽州歙县。黄山的精华部分即人们通常所说的黄山风景区虽属歙县和太平县共有,但歙县约占九分之七,而太平县仅占九分之二,黄山主体属徽州的事实一目了然。“徽之黄山”是历史定论,谁也不能否定。笔者认为,黄山名称只能专属黄山风景区所独有,任何市区县不应该占用黄山的名称。如果一定要搞个什么黄山市,那么这顶帽子也只能戴在歙县头上,怎么可以戴到原属宁国府管辖、仅占黄山风景区小部分的太平县头上呢?这不是乱弹琴又是什么呢?有人说“黄山风景区离太平距离近”,如果此说成立,那么难怪菲律宾总统也说黄岩岛离菲律宾很近了,可是邓小平同志的回答是菲律宾离中国也很近啊。我们认为,黄山、徽州血肉相连,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黄山都不能脱离徽州怀抱,否则徽州人民于情于理是绝对难以接受的。
640.webp (13).jpg
       安徽于清康熙六年(1667年)置省时,是取当时安庆府和徽州府的首字而得名。自从“黄山市”取代了徽州地区,“安徽”省名便成了无本之木、无源之水。自此安徽有“安”无“徽”。
         宋宣和三年(1121年)置徽州府,其“徽”字源于绩溪县的徽山、徽溪和大徽村。徽州不仅是富饶、美丽的地方,而且有大量精美绝伦的人文景观,是人们向往流连的旅游胜地。这一切形成了徽州的辉煌。这是任何人都不能视而不见、听而不闻的。被誉为中国三大地域文化之一的徽州文化,是中国地域文化中的一朵奇葩。徽州改名黄山,使徽州文化的地名载体消失,历史中断,徽州文化名牌也随之受到严重损害。“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这样一笔巨大的无形资产的损失,全国一切有识之士对此都痛心疾首。1997年3月,原全国人大委员长万里同志说:“徽州改为黄山是没有文化知识,没有历史知识的表现。”江泽民总书记于2001年5月中旬考察黄山市时,多次与有关人员兴致很浓地谈起“徽州文化”,他说:“如此灿烂的文化,如此博大精深的文化,一定要世世代代传下去,让它永远立于世界文化之林。”他还语重心长地提出,要让更多的中外游客来徽州,来看看“徽州文化”。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刘云山也曾指出:“徽州文化是中华文化的瑰宝,要让徽州文化走向全国、走向世界。”我们徽州人必须为此而努力,要打造“徽州文化”品牌,让更多的人了解“徽州文化”。而徽州改名之后却把一个原属市级的徽州地名戴到原属歙县管辖的几个乡镇头上,这又如何将徽州文化弘扬和世代相传?又怎么能打出徽州文化名牌,立于世界文化之林? 现在徽州府衙修复,成为一个重要的旅游景点。我们叫外地游客到哪里去找徽州府衙呢?到岩寺去找吗?
         徽州、黄山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黄山历来隶属徽州,黄山与徽州如同牡丹和绿叶,黄山的自然景观需要徽州的人文景观来衬托,徽州的旅游业离不开黄山这块牌子。徽州与黄山两张牌本来可以同时打,互相补,齐发展,双辉映。然而,1987年11月27日地级黄山市正式成立,将徽州文化的发源地、徽州治所、历史文化名城歙县一分为二,划出7个乡镇成立了县级徽州区 ;将徽州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绩溪县划到宣城地区 。这次徽州和黄山的行政区划大变动,被人嘲笑为“乔太守乱点鸳鸯谱”。 徽州改为黄山市的文件下达后,黄山和徽州也因地名混乱误导了许多人,游客也反映甚响。徽州在长达近九百年的历史发展中已经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完整的、系统的区域文化。徽学已成为我国三大地方学之一,与敦煌学、藏学齐名。徽州这个名称内涵极为丰富,徽商、徽州民居、徽墨、徽雕、徽州的历史文化名人等等,早就成为响当当的地域名牌,完全可以在改革开放的今天打到世界上去,为中华民族争光。为什么舍弃自己祖宗创下的巨大无形资产而去戴上一个和自己风马牛不相及的山岳名胜黄山的帽子呢?国务院《地名管理条例》要求:“可改可不改的和当地群众不同意改的地名,不要更改。”稍有历史知识的人都知道中国有个徽州,徽州的知名度是其他任何地名都无法替代的。徽州地名非改不可吗?徽州改名经过徽州人民同意了吗?
         歙县是古徽州首县,是徽州文化的主要发源地,也是徽州文化之主体,自秦建县置以来,一直是古徽州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山川秀丽,交通方便,文化发达,人文荟萃,素有“东南邹鲁”的美称。歙县又是国务院公布的全国历史文化名城。法律规定,必须保护和保持历史文化名城布局的完整性。然而1988年初,竟然把歙县割去一部分肢体,新成立一个小小的县级徽州区。(现在村一级规模并得大而又大,这里县一级规模却又划得如此小之又小,不知何故?)历史上徽州是一府六县的范围,形成了具有显著地域特色的徽州文化,1988年徽州改名之前也还是一个地级区域名称,徽州地区改为地级黄山市之后,把徽州地名戴到原属歙县的七个乡镇(岩寺镇、潜口乡、西溪南乡、杨村乡、洽舍乡、富溪乡和罗田乡)头上,徽州这顶大帽子,它承受得了吗?这完全是无知之人对徽州文化价值和历史地位的嘲弄。划出去的这片区域有徽州古民居博物馆、宝伦阁、古塔、新四军军部旧址等重要历史文物和古迹,都是歙县历史文化名城的重要组成部分。这种分割,显然违反了国家文物法关于历史文化名城布局完整的规定,大大降低了歙县全国历史文化名城的地位和价值。
640.webp (14).jpg
       绩溪县是徽州文化的发祥地之一。绩溪的徽菜、徽墨、徽商、 徽州古民居 、文化名人是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离屯溪 仅57公里,而1988年初少数达官贵人却无视绩溪县十八万人民的意愿,一夜之间将其划给了远离143公里外的宣城地区,使得绩溪成为继婺源之后第二个分离出徽州的县。此举当时就激起了广大群众的不满。1982年,胡锦涛同志在全国团代会上对来自安徽的代表说:“我也是安徽人,我的老家在徽州,我是绩溪人。”可如今,胡锦涛同志“我的老家在徽州”一说也从此失去了依托,现在绩溪已经不在徽州了。
       太平县建于唐天宝十一年(752年),治所当时在仙源。13年后,太平县被撤销,唐大历(766年——779年)又复置太平县。一直到1983年12月,撤销原属徽州地区的太平县建制,设立县级黄山市。1987年11月27日,又改为黄山区,隶属地级黄山市。至此,以太平二字作为县级行政区域单位名称的地方也就消失了。可惜从此无“太平”。黄山风景区著名景点“猴子望太平”也就成了“猴子望黄山”了。岂不可笑!
        好端端的徽州,为什么要被无知者这样支离折腾呢?
        1979年7月15日,75岁高龄的邓小平同志徒步攀登黄山,留下了著名的“黄山谈话”, 就如何开发黄山旅游资源、发展黄山旅游业和山区经济等问题作出重要指示。他说,“你们这个地方将是全国最富的地方,黄山就是你们发财的地方。”在这次谈话中,邓小平同志鼓励安徽省委和徽州地委的负责人“要有点雄心壮志,把黄山的牌子打出去”!“ 到歙县看牌坊去”!邓小平同志的指示无疑是英明的。可是有些人却是断章取义,歪解邓小平同志“把黄山的牌子打出去”的指示精神,说1987年撤销徽州地区设立地级黄山市是为了落实邓小平同志“把黄山的牌子打出去”的指示。大家非常清楚,邓小平同志提出的“把黄山的牌子打出去”,是指把黄山的美丽风光介绍出去,扩大黄山风景区的知名度,吸引更多的游客来黄山观光,根本没有要把徽州改成黄山的意思。再说,既然徽州地名可以改成黄山,岩寺地名可以改成徽州,那么,安徽省可不可以改成黄山省呢?屯溪可不可以改成安徽市呢?
        赫赫有名的徽州在1987年改名黄山市之后,一些有识之士和当地百姓意见极大。改名不久,民政部、建设部组成联合调查组来黄山和徽州地区调查黄山管理体制和行政区划问题,在报告中指出:将徽州改为黄山市将带来地名混乱等严重后果。中国地名委员会也写了报告坚决反对将徽州改为黄山市。同时,安徽省顾问委员会也一致反对撤销徽州地区改为黄山市。
         根据国务院有关规定:“行政区划应保持稳定。必须变更时,应本着有利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有利于行政管理,有利于民族团结,有利于巩固国防的原则,制订变更方案,逐级上报审批”。“绩溪划出徽州”有悖于“保持稳定”的要求,也不符合“有利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有利于行政管理”的原则。绩溪建县于唐永泰二年(766年),早于徽州府建置355年,早于安徽省建置901年。历史上自有了徽州之后,至1987年取消,计866年,其中除42年因不设徽州行署,绩溪县属皖南、芜湖行署所辖外,徽州与绩溪共存824年,这就是历史渊源。
地名是历史文化,历史不能割断,一个历史悠久的地名更换,应该慎之又慎。太平的地名,比徽州还要悠久,是中国唯一以太平为称谓的县名。人民都向往安居乐业,天下太平,为什么有些人却偏偏要割断历史,搞得从此天下无“太平”呢?
         徽州改名黄山,指鹿为马,张冠李戴,造成“皖南处处皆黄山”的混乱局面,每年误导游客数十万。“鼎鼎徽州在何处?黄山美名遍江南,不见黄山游人怨,徽州难觅故人愁”。又是黄山市,又是黄山区,还有黄山风景区,这么多黄山,搞得游客一头雾水。到底黄山在哪里?售票员售票必须问清楚到哪一个黄山,累不累人。结果打乱了游客的游程安排计划,耽误了时间,增加游客经济负担,减少了游客在黄山的游览时间,影响游兴,游客对此颇有怨言。  
     “徽州更名黄山”、“绩溪划出徽州”,它不仅造成了地名的混乱,而且也造成了历史概念的混淆。明明有“徽州牌”(人文景观)、“黄山牌”(自然景观)两张牌可打,为什么不让其交相辉映而偏偏只打一张“黄山牌”?这完全是长官意志的产物,是缺乏历史文化知识的表现。
        民政部和省政府也都有规定:“地名的命名应该反映当地人文或自然地理特征”;“人民政府不驻在同一城镇的县级以上行政区域名称,其专名不应相同”;“不以著名的山脉、河流等自然地理实体名称作为行政区域专名”。由此可见,用黄山这个山名来取代徽州这个地名是十分荒谬的。首先,徽州是一个人文特征非常显著的地名;其次,地级黄山市人民政府与县级黄山区人民政府是不驻在同一城镇的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专名不应相同;第三,黄山是一个著名山脉的名称,不能作为行政区域专名。
       经历了千百年沿革的地名的改动,事关历史、文化、地理、社会、民俗等等诸多因素,还是走群众路线,多多倾听各方专家和老百姓的意见,慎重施行为好,这总比凭少数人意旨匆忙决定更稳妥些。既然湖北荆州、襄阳两市能够失而复得,我们徽州为什么不能?“徽州”地名属历史文化遗产是不争的事实,其知名度与影响力决不在荆州、襄阳之下。现在,是到了拨乱反正的时候了,黄山市应尽快复名徽州市,同时黄山区复名太平区(县),徽州区回归歙县或改名岩寺区(县)。黄山的名称只能为黄山风景区所独有。这样,我们才能对得起历史,对得起祖宗,对得起文献。
640.webp (15).jpg
      “徽州要复名”,“绩溪要回徽”,“ 婺源要回归”,人民在呼唤!
      对于徽州改名带来的严重弊端,引起全国上下强烈关注和不满,二十多年来人民群众一直没有停止呼吁上访,至今已有千余人次的全国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连续在“两会”期间提交议案、提案,全国已有百家媒体连续发表批评文章,对“徽州更名黄山”、“绩溪划出徽州”提出尖锐批评,一致要求尽快纠正这—重大失误,中央领导也多次作出重要批示、讲话,全国人大代表,各级政协委员,专家、学者,全国广大旅游消费者和新闻舆论界多年来一直强烈要求改变现状,实现“两个恢复”。 陶行知先生的夫人,年过八旬的吴树琴老太太早在1998年6月就致函《人民日报》,呐喊“恢复徽州地名是明智之举”。“难道800多年历史的徽州能改成黄山,而才二十几年的黄山市就不能改回徽州?” 
       若一日,欣闻徽州去复来,又闻绩溪、婺源回徽州,则安徽人民幸甚,徽州人民幸甚,绩溪、婺源人民幸甚!那么多提出议案、提案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以及各阶层有识之士和海内外的徽州同胞,也会弹冠相庆。
       我们相信,从历史传承与文化源流等方面来考虑,徽州市复名、绩溪县、婺源县回归,这都是名正言顺之事,民心所向之事,也是合乎科学发展观之事。

【歙县论坛 贴贴必回】 欢迎网友们加入,群策群力,把我们的论坛越办越好。

341

主题

817

回帖

3914

积分

榜眼

积分
3914
发表于 2015-5-6 15:18 | 显示全部楼层
顶,徽州要复名~~强烈要求恢复徽州
【歙县论坛 贴贴必回】 欢迎网友们加入,群策群力,把我们的论坛越办越好。

0

主题

9

回帖

88

积分

童生

积分
88
发表于 2015-5-6 15:28 | 显示全部楼层
期待中......
【歙县论坛 贴贴必回】 欢迎网友们加入,群策群力,把我们的论坛越办越好。

12

主题

668

回帖

1647

积分

探花

积分
1647

帅哥勋章宣传大使奖

发表于 2015-5-6 15:39 | 显示全部楼层
路过还不错
【歙县论坛 贴贴必回】 欢迎网友们加入,群策群力,把我们的论坛越办越好。

10

主题

454

回帖

555

积分

举人

积分
555

帅哥勋章后勤大使奖宣传大使奖

发表于 2015-5-6 15:50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个不错,谢谢共享
【歙县论坛 贴贴必回】 欢迎网友们加入,群策群力,把我们的论坛越办越好。

0

主题

0

回帖

2

积分

等待验证会员

积分
2
发表于 2015-5-6 15:59 | 显示全部楼层
还是看不懂,复杂
【歙县论坛 贴贴必回】 欢迎网友们加入,群策群力,把我们的论坛越办越好。

0

主题

0

回帖

93

积分

童生

积分
93
发表于 2015-5-6 16:08 | 显示全部楼层
前来围观,LZ好样的!
【歙县论坛 贴贴必回】 欢迎网友们加入,群策群力,把我们的论坛越办越好。

74

主题

2654

回帖

4696

积分

榜眼

积分
4696

活动参与奖帅哥勋章贵宾勋章突出贡献奖终身成就奖

发表于 2015-5-6 20:56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个是个老问题,也是个大问题。我们的徽州怎会变成现在的这样子。
该会员没有填写今日想说内容.

45

主题

4310

回帖

9570

积分

状元

积分
9570

帅哥勋章罐水天才奖

发表于 2015-5-8 10:29 | 显示全部楼层
现在叫黄山发展不行,盖了好多大好河山的知名度,如齐云山,新安江,只有叫徽州才可以包含好山好水。黄山是一坐山,现在又限制开会到黄山,屯溪酒店是雪上加霜
大歙州

133

主题

162

回帖

889

积分

进士

积分
889
发表于 2015-5-17 20:1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深山樵夫 于 2015-5-17 20:18 编辑

安徽现在的目的是:砸烂旧徽州,建设新黄山。
【歙县论坛 贴贴必回】 欢迎网友们加入,群策群力,把我们的论坛越办越好。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歙县论坛主站|歙县论坛-歙县老百姓值得信赖的网络平台 ( 皖ICP备14023110号-2 |34102102000101 )

GMT+8, 2024-6-15 21:57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