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加入
楼主: 观众教育

农村:石潭古村包产到户的新生活

[复制链接]

1万

主题

4万

回帖

8万

积分

版主

资深记者

积分
85984

帅哥勋章原创先锋奖起早贪黑奖宣传大使奖

 楼主| 发表于 2020-12-25 18:1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观众教育 于 2021-4-2 10:13 编辑

石潭村历史文化故事连载第71期

企业爱心图书捐赠,情暖冬日乡村校园中企新闻2020-12-21 13:51:27

    为响应国家精准扶贫号召,改善农村孩子们的阅读环境,积极承担企业应尽社会责任,2020年12月19日,合肥市天马塑胶有限公司向歙县霞坑中心学校洪琴小学捐赠价值1万元的图书,为丰富乡村学校孩子阅读尽一份爱心之力。




2020年12月19日上午9点,汪明啟先生代表合肥市天马塑胶有限公司给洪琴小学师生送来了一份特殊的冬日礼物——价值1万元的图书。图书捐赠仪式上,汪明啟先生介绍了合肥市天马塑胶有限公司的发展和爱心助贫活动,他希望这次的图书捐赠活动能助力学校的读书活动的开展,让每一个孩子都能爱上读书,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做个有气质、有内涵、有品位的农村孩子。

霞坑中心学校校长汪健对合肥市天马塑胶有限公司这种关注农村孩子成长的爱心善举表示了衷心的感谢,并就学校近几年的发展规划进行了汇报,他希望孩子们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要更加努力,多读书,读好书,将读书作为一种习惯,伴随一生。
整个会场洋溢着欢乐的气氛,爱心无限,传递真情,洪琴小学师生必将珍惜这份爱心,用行动感恩,让书籍点亮自己的人生,让书香溢满校园。洪琴村党总支书记汪学卫参加了图书捐赠仪式。(安徽歙县霞坑中心学校 王云海 吴秋虎 )
欢迎使用签到中心.

1万

主题

4万

回帖

8万

积分

版主

资深记者

积分
85984

帅哥勋章原创先锋奖起早贪黑奖宣传大使奖

 楼主| 发表于 2020-12-25 18:1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观众教育 于 2021-1-11 07:43 编辑

爱心企业给霞坑中心学校捐赠图书
作者:王云海 吴秋虎 发布时间:2020-12-22 09:40 信息来源:歙县教育局
12月19日,合肥市天马塑胶有限公司向歙县霞坑中心学校洪琴小学捐赠价值1万元的图书。


捐赠仪式上,合肥市天马塑胶有限公司代表汪明啟先生介绍了公司的发展和爱心助贫活动,希望图书捐赠能助力学校的读书活动开展,让每一个孩子都能爱上读书,做个有气质、有内涵、有品位的新时代好少年。


霞坑中心学校校长汪健对合肥市天马塑胶有限公司关注农村孩子成长的爱心善举表示衷心的感谢,他希望孩子们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要多读书、读好书,将读书作为一种习惯,伴随自己一生。
整个活动洋溢着欢乐的气氛。洪琴村党总支书记汪学卫也参加了图书捐赠仪式。(王云海 吴秋虎)
欢迎使用签到中心.

1万

主题

4万

回帖

8万

积分

版主

资深记者

积分
85984

帅哥勋章原创先锋奖起早贪黑奖宣传大使奖

 楼主| 发表于 2021-1-11 07:4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观众教育 于 2021-4-2 10:14 编辑

52e2c686a619dd38a95b63ad1322d153_6314c8bf79534b61b92c3812dd950cc5.jpg
石潭村历史文化故事连载第73期
我的家乡石潭风俗考据

元月一日元旦,循旧例往来贺年。
正月十五日元宵节,又名上元节,为祀主越国汪公,五显二神之辰,旧例按分轮转司年,宰肥豕以献祀,夜间于天井中立一木杆,长二丈馀,杆之上端系系一竹棍,后套横竹竹,一竹片两端横系硝筒各一,竹棍极端直系一硝筒,成十字形,三硝筒各有硝线,外沾硝磺极多,三硝线总结下垂尺许,立正后下以单炮燃掷之,炮火沾线燃,引筒内硝花四射,横竹旋转极速,形如火树,因其滑动,故名扒互。相传谓制太平山之火象也。自十五日起至十八日止同日恭迎灶君,二月二日土地生辰,人家拈香恭迎。
清明节日扫墓祭祀,农家以米粿祭山神,谓之安豆苗。
五月五日名天中节,人家咸以花插门。
五月十三日为关帝诞,较天中节为重,家家户户蒸发酵米粉面包以供,相传关帝薨于东吴,殁后有三千年大运,故尊敬之,农家或以食物供祀于田亩中,谓之安苗。
七月十五日俗语称中元节,是日也,各家以南瓜绿豆虫豆等煎菜以祀祖先。
八月十五日中秋节,晚间以瓜果素食等献于天井中,俗名献月光。神童儿编稻草为巨辫,夜中游击街道,其声音匕,相传谓明灭元杀蒙古鞑之纪念。
十月十五日为下元节,祀三官,农家多以粉粿酬山神。
十一月冬至节祀祖先。
十二月廿四日人家糊米粉为,或为金条式,或为元宝形,以送灶君。
十二月三十日俗名夕,日间悬太公容像,晚间焚香燃炮以迎喜神,俗称接天地。
                                                                吴秋虎 发表于黄山日报晨刊版
欢迎使用签到中心.

1万

主题

4万

回帖

8万

积分

版主

资深记者

积分
85984

帅哥勋章原创先锋奖起早贪黑奖宣传大使奖

 楼主| 发表于 2021-1-11 07:4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观众教育 于 2021-4-2 10:14 编辑

石潭村历史文化故事连载第75期

霞坑镇村民 经商致富回报乡梓捐资助学
中企新闻2020-12-14 13:12:31

    致富不忘乡梓,倾情回报母校.12月11日上午,在杭州宁远家具有限公司创业多年的霞坑镇庄川村村民程德跃 将公司生产的16套组合阅览桌(价值四万余元)运抵霞坑校园,捐献给学校,
     程德跃原是个木匠,在外拼搏多年,后创立家具公司.平日里关注家乡学校发展,听说学校情况后立即萌生了捐赠念头,为学校尽力.此次,还专门吩咐儿子和父母一起到学校里现场组装,很是辛苦..

    程德跃一家人的热心捐助事迹,获众多当地百姓啧啧称赞.(安徽歙县霞坑学校 吴秋虎)

WXHGB_9L45G4I(T%A{{{1T3.png
欢迎使用签到中心.

1万

主题

4万

回帖

8万

积分

版主

资深记者

积分
85984

帅哥勋章原创先锋奖起早贪黑奖宣传大使奖

 楼主| 发表于 2021-1-16 07:3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观众教育 于 2021-1-17 19:43 编辑

连载第76期
石潭村民除草施肥、移栽油菜忙正酣

     连日来,霞坑镇石潭村为打造油菜花景区,正在组织村民紧锣密鼓地除草施肥、移栽油菜,
     在明年的三月时,这一行行的金灿灿像一条条丝巾在山坡上“跳舞”,与黑白相间的徽派建筑古村落交相辉映,一派田园风光,景色自然美不胜收。


欢迎使用签到中心.

1万

主题

4万

回帖

8万

积分

版主

资深记者

积分
85984

帅哥勋章原创先锋奖起早贪黑奖宣传大使奖

 楼主| 发表于 2021-2-10 18:07 | 显示全部楼层
《黄山文化》网
永远赤诚的徽州之子

杨    玲


追忆徽州学往事
       刚刚下过一场雨,空气中满是泥土的芬芳,浸润在雨水中的徽州更显现出其历史的厚重感,像一位“腹有诗书气自华”的江南美女,周身笼罩着徽州文化的气息。记者一行人就是在这样一个温润的天气与方利山教授相约于黄山学院横江校区离退休教师活动中心进行了一次访谈。
老式金边眼镜,简单的老人衫搭配轻便的运动鞋,方教授见到记者们时,精神矍铄、满面红光。谈及徽州文化,他眼光闪亮,言谈举止中满是对徽州文化的崇仰与热爱。
入座后,方老双手交叉放于桌面,如老友般与记者们讨论徽州文化,缓慢而亲切地谈论起这项他热爱并且为之奉献一生的事业。
      从1946年出生到1983年徽州改名,方利山伴随着徽州这个名字三十多年的时光。方教授出生于徽州歙县南乡一个贫苦的小山村,在童年生活中,耳濡目染和沉浸式的熏陶,逐渐奠定了他这一生与徽州文化相知相熟相伴相守的深厚基础。方利山教授一直为自己是徽州子孙而感到自豪,更为自己能够为中国徽州学的发展贡献一份力量而倍加珍惜这份机会。
      八十年代在杭州大学师从中国文献学专家洪湛侯教授期间,方教授进修了文献学、目录学和版本学,为此后关于戴学、徽州学的研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当时求学的他也未想到,他会将自己所学的专长和家乡的徽州文化融合,为徽州文化事业作些奉献。
       他与老伴在屯溪结识,四十多年从相恋、相知,到相伴、相守。“我老伴是隆阜人,我是隆阜的女婿。”说这句话时,方利山教授很有些高兴,十分自豪,“一天,我在隆阜老街老丈人家吃饭时,饭前走出去逛逛,这一逛,就到了戴震在屯溪隆阜的纪念馆。”
“我当时非常惊异,我们徽州家乡竟有这样一位建有纪念馆的文化大人物!我就询问老乡,后来才知道,戴震竟是我们徽州这么一位了不起的大学者!”或许是痴情纯粹做学术的缘故,方老的眼睛仍像孩童般清澈,仿佛当年的震撼又重现在眼前。
     “戴震是中国历史上杰出的启蒙思想家,百科全书式的学者,他有志于闻道,主张“体民之情,遂民之欲”,追求建设理想的国家和社会,不论生活多么艰难都执着努力,笔耕不辍。我们徽州人可不能不知道这样的徽州先哲。”就这样,在徽州地区、徽州师专领导的支持下,方利山积极参与发起、组织,1986年就成立了戴震研究会,并担任该会秘书长,长达26年。“我们民间的戴震研究会成立,当时《人民日报》都曾报道了呢!”方教授说到此处,很有些得意。
厚植于徽州文化的学术信念
      方教授花费12年负责国家八五重点图书、清华大学优秀图书《戴震全集》六册编辑出版的日常事务,清华大学出版社段全极教授和他往来的编辑讨论信件堆在桌上近一尺高。他是从对戴震的研究开始,逐渐扩开到朱熹、胡适、陶行知、徽商等等的徽州文化研究,可以说对戴震的研究学习是他向徽州文化进行更深更广的研究的发始地。方教授甚至把自己在隆阜村东的居所都请黄澍老教授题名为“近贤居”。
   “我得到徽州文化的恩赐最多,应该感恩图报。如果不做些什么,心中愧疚”。75岁的方教授虽然已经退休多年,作为我市三位安徽省人民政府文史研究馆馆员之一,他仍旧一直在弘扬和保护徽州文化的第一线努力:和同道们为国家级徽州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不断建言,和同道们为保护老街的徽州老文教楼而数次上书省委;和同道们为屯溪老大桥的修复、篁墩古村历史文物古建的保护出点子,操心奔波。应邀赴各地参与各种徽州文化学术会议,编撰出版徽州文化相关书籍;开讲座讲戴震、讲徽州文化……方利山教授犹如一个不倦的徽州工匠,一心在为徽州文化的保护和建设不断添砖加瓦。而正是这种承传于徽州先辈的孜孜不倦,执着不懈,努力前行的徽骆驼、绩溪牛精神,方利山教授才得以有今天的成就。方利山教授是民盟中央文化艺术研究院理事,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最终成果评审专家,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徽州文化生态保护研究》和国家教育部重大社科基金项目《徽州宗族祠堂调查研究》的首席专家、主持人,安徽大学徽学研究中心专职研究员。对于这些,方利山教授特别感到自身对亲爱的徽州、对哺育自己成长的中华传统文化、徽州文化,责任重大,觉得盛名之下,其实难副,努力回报,义不容辞。
      在与记者交谈中,方教授面前有一个小笔记本,记者起初并未在意,后来漫聊到读书的时候,才得知他一直有记笔记的习惯。无论是听讲座、参加学术会议拟或是读书,方教授每心中有所重,便动笔记下来,并标注书名和页码,他的笔和笔记本从未离开过手边,记记划划,几十年竟积累了十几本这类笔记本,保留了各种徽州文化的珍贵资料,成为他此后学术研究的“百宝箱”。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怀着对徽州、对徽州文化赤诚的心,做着纯粹的事,对小事认真,对细节琢磨,点点滴滴,一步一个脚印,方利山教授对自己以往的徽州文化研究,有几许欣慰。
      徽州文书是中华文化的第五大重大发现。是现代学者研究徽州乃至中国明清历史和封建社会时态的最重要原生态实物资料,具有十分重要的文献价值。方利山教授多年和汪柏树教授等人一道,带领学生在徽州乡村城镇参与《徽州文书》的发掘收集研究,并对珍贵文书进行修复,让学生们零距离与千百年前的古人进行“交流”,在实践中走近徽州,了解徽州,热爱徽州,在实践中感知徽州文化的魅力,吸引越来越多的人关注徽州文化,感悟徽州文化。
     “以前我与一个研究戴震的毕业学生讨论徽学,交流过不少书信,后来他好久没回信了,我很疑惑,最后辗转得知他已因病去世。事情让我痛惜很久……。”说到这段往事的时候,方教授语气轻缓,余悲绵延。与志趣相同的人相知,特别是自己喜欢的学生,虽然相交时间短暂,却依旧成为方教授在学术研究中的一份难忘回忆。
劝君惜取少年时
       在访谈过程中谈论到徽州文化传承的话题,方教授强调:“年轻是现在青年人最大的财富,对徽州文化的研究,应该有具体而实际的目标。有了年轻一代人的力量,那么徽州文化研究就不会寂廖。我们在徽州的年轻人更要有文化自信,早点明白自己的人生价值。”他热切地希望徽州本土的青年后代能够格外宝爱徽州,充分利用徽州祖先馈赐的地域文化资源优势,在自己所在领域结合徽州文化做出一番成绩。
   “我有好多学生,毕业后从事徽州文化的宣传研究工作,如今也取得了很多成果。在徽州本地高校上学的学生,拥有得天独厚的学习条件,在这样浓烈的徽州文化氛围下进行研究、学习,加上自身优势,只要认真,一定能做出成绩的!”
       方利山教授也格外期盼徽州当代青年:一定要尽早树立志向:无需太高远,但要明确;无需太宏伟,但要实际;无需极崇高,但要力行。方教授认为:“徽州是中华宝地,徽州文化全面承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教人怎样做人的文化,把徽州文化代代相传是我辈义不容辞的历史责任。生而为人,要目光长远,明白自己的历史责任。要力求上对得起祖宗,讲真讲实脚踏实地,一点一滴为真、善、美奋斗;下对得起后人,明白自己要留下什么,无悔无愧。”
      这些言说,是他对自己的要求,也是对年轻人的期望。他兢兢业业、身体力行,有“一犁到塝不回头”的牛劲。生在徽州,长在徽州,为徽州文化的复兴奉献,为徽州文化的传播付出,为徽州文化弘扬劳力劳心,方利山教授要做到上对得起祖宗,下对得起后人。
传承徽文化重担在肩
       说到今后的打算,方教授也表示随着自己的年龄增长,一些方面该做点减法了,想匀点时间来完成一本《我的徽州纪事》的小册子,写一写“徽州乡村纪事”、“史无前例纪事”、“守根护魂纪事”,让后人更进一步了解亲爱的徽州,了解徽州文化、感恩徽州文化、传承徽州文化。“我生在旧社会,长在红旗下,有幸亲身经历了国家的各个重要时期,有幸亲身经历了国家的各个重大事件,亲见国家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的不凡历程。”方教授说,“徽州、徽州文化让我一辈子难忘,我们受徽州文化的熏陶滋养,回报徽州,回报社会,责无旁贷。”
       方利山教授等徽州学专家们默默地付出,迎来了今天徽州文化研究事业的发展壮大,社会和人们也越来越重视这份弥足珍贵的徽州文化。方教授说:“徽州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在特定时段的代表,我们要更加增强文化自信,弘扬中华传统优秀文化,提高文化软实力。每个人都要负一份责任、尽一点力量,把中华文化发扬光大,每个人都要为早日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不懈奋斗。”
      短短两小时的访谈结束了,记者与方利山教授愉快道别。方教授笑声爽朗,步子矫健,眼中闪烁着对生活的热忱、对未来的希望和对自己信仰的赤诚。
       在中国历史发展——特别是近代以来的每一个重要关头,依靠不断自省而演化的文化自信与自觉精神,中国人才把握住了中国道路的正确方向,使民族复兴的中国梦目标日益接近。徽州文化正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一个浓缩,在徽州得名九百年之际,身处徽州的人们,更要利用好得天独厚的地域文化然资源优势,善于从徽州、从徽州文化出发,从自身出发,领悟文化精神,促进文化发展,做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者和发扬者,不负先人,不愧后代。任重道远:吾辈在路上。

欢迎使用签到中心.

1万

主题

4万

回帖

8万

积分

版主

资深记者

积分
85984

帅哥勋章原创先锋奖起早贪黑奖宣传大使奖

 楼主| 发表于 2021-3-13 08:5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观众教育 于 2021-3-31 06:08 编辑


连载第78期
惊蛰的春雷响过,春风吹来漫山遍野的金黄,三月中旬的安徽歙县,油菜花正盛,迎春绽放,争奇斗艳。2021年3月12日,歙县“乐游歙县,花花世界”乡村油菜花艺术季已正式在石潭摄影基地拉开帷幕。


上午9点,湖山顶观景台锣鼓喧天,只见石潭锣鼓队的美女们,身穿大红衣服.脸上洋溢着开心的笑容,手中的鼓棒,随着音乐挥舞,铿锵有力,锣鼓声声响彻天空,透过云宵,欢迎着远方的客人。欢快的锣鼓声刚落下,霞坑柳山旗袍队美女们,一个个身穿旗袍,向游客们款款走来,她们漫步走在油菜花丛中,与山青水秀的石潭山水融为一体。
洪琴村香龙队舞龙表演将民俗活动推向了高峰,只见20个壮汉撑起的20米长的稻草龙,随着鼓乐伴奏,左耸右伏,九曲十回,时缓时急,蜿蜒翻腾,场面壮观,气势豪迈,振奋人心。
下午同样的活动,依次在下汰观景台、石潭旅游集散中心进行着,整个活动在晚上霞坑柳山锣鼓队的《爱我中华》锣鼓声和洪琴的香龙夜游腾飞表演中落下帷幕。
前来观看的游客们纷纷表示,石潭摄影旅游基地山美、花美、云海美,今天的活动很丰富、很精彩,确实名不虚传.( 安徽歙县霞坑学校 吴秋虎)




LI3JPFR5H_NW]DFK9D%KV2R.jpg C%2_RTT{R6E]_IL8`$YC255.jpg 640.webp.jpg


欢迎使用签到中心.

1万

主题

4万

回帖

8万

积分

版主

资深记者

积分
85984

帅哥勋章原创先锋奖起早贪黑奖宣传大使奖

 楼主| 发表于 2021-3-31 06:5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观众教育 于 2021-4-2 09:32 编辑

石潭村历史文化故事连载第79期
石潭村新宅巷徽商之家吴连有
      从村中十字街进入新宅巷第二家就是吴连有的住屋。与许多人家一样,吴连有成家生儿育女后,贫瘠的土地收入难以支撑一大家子的生活所需,于是前往苏州参与了徽商队伍。
      吴连有娶妻方阿巧(连有娘),来自唐里乡坡山村(她与我祖母方阿香系姐妹)。所生儿子吴伟成(小名吴来富)、吴夏山长大后也外出找工作,一个定居镇江,一个定居常熟;女儿吴桂英,成人后嫁到苏村乡磻溪村。
       随着时间推移、生活的 变化,吴连有在苏州又生育二子(吴夏江、吴美田),在苏州过上了安居乐业的日子。徽州人的 传统是叶落归根,吴连有去世后,落葬于石潭村后头山。
B@LE62}7Y7DBM9]G719H8YU.jpg BC~3NH]4[_TX2M58%ZL`)}U.jpg
欢迎使用签到中心.

1万

主题

4万

回帖

8万

积分

版主

资深记者

积分
85984

帅哥勋章原创先锋奖起早贪黑奖宣传大使奖

 楼主| 发表于 2021-3-31 11:04 | 显示全部楼层
aab18f7a72a15567c427d15299e48628_wKgoC2BFbFiADaG9AAO65ySwukk599.jpg
【歙县论坛 贴贴必回】 欢迎网友们加入,群策群力,把我们的论坛越办越好。

1万

主题

4万

回帖

8万

积分

版主

资深记者

积分
85984

帅哥勋章原创先锋奖起早贪黑奖宣传大使奖

 楼主| 发表于 2021-4-8 06:14 | 显示全部楼层
从村中十字街进入新宅巷第二家就是吴连有的住屋。与许多人家一样,吴连有成家生儿育女后,贫瘠的土地收入难以支撑一大家子的生活所需,于是前往苏州参与了徽商队伍。
      吴连有娶妻方阿巧(连有娘),来自唐里乡坡山村(她与我祖母方阿香系姐妹)。所生儿子吴伟成(小名吴来富)、吴夏山长大后也外出找工作,一个定居镇江,一个定居常熟;女儿吴桂英,成人后嫁到苏村乡磻溪村。
       随着时间推移、生活的 变化,吴连有在苏州又生育二子(吴夏江、吴美田),在苏州过上了安居乐业的日子。徽州人的 传统是叶落归根,吴连有去世后,落葬于石潭村后头山。
欢迎使用签到中心.

1万

主题

4万

回帖

8万

积分

版主

资深记者

积分
85984

帅哥勋章原创先锋奖起早贪黑奖宣传大使奖

 楼主| 发表于 2021-4-21 17:5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观众教育 于 2021-4-23 14:34 编辑

石潭村历史文化故事连载第80期


省委宣传部来我市开展“以乡村文化振兴推动乡村全面振兴”专题调研。
调研内容
1,乡村文化振兴工作开展情况
2,乡村文化振兴工作存在的不足
3,对以乡村文化振兴推动乡村全面振兴的意见建议等。

欢迎使用签到中心.

1万

主题

4万

回帖

8万

积分

版主

资深记者

积分
85984

帅哥勋章原创先锋奖起早贪黑奖宣传大使奖

 楼主| 发表于 2021-4-23 06:40 | 显示全部楼层
古村包产到户的新时代
http://ebook2.tianya.cn/center/c ... kid=95667&t=175
欢迎使用签到中心.

1万

主题

4万

回帖

8万

积分

版主

资深记者

积分
85984

帅哥勋章原创先锋奖起早贪黑奖宣传大使奖

 楼主| 发表于 2021-4-23 13:01 | 显示全部楼层
石潭历史文化丛书  古村包产到户的新时代
http://ebook2.tianya.cn/center/c ... kid=95667&t=175
欢迎使用签到中心.

1万

主题

4万

回帖

8万

积分

版主

资深记者

积分
85984

帅哥勋章原创先锋奖起早贪黑奖宣传大使奖

 楼主| 发表于 2021-4-24 16:4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观众教育 于 2021-5-17 11:31 编辑

石潭村历史文化故事连载第82期

古建精华--------石潭古建朝南厅
      石潭村十字街中心位置,有一幢坐南朝北古建筑名曰"善庆堂",俗称朝南厅。朝南厅宽二丈八、深三丈六,门面墙高三丈二。门楼为牌坊式薄砖加瓦砌成。层层叠叠,细密精致。尤其是四角四只鳌鱼昂首翘尾,非常神气。门楼上和门墙内侧均有一组壁画,蓝天白云、牡丹菊花、山水楼阁。。。。。。寓意深刻,意味深长。
       它是三间三进两天井二层格局。厅中6根粗大屋柱子上挂有楹联;厅中横梁上有三块牌匾。其中照壁上方的 牌匾为"善庆堂"三个大字。据老辈说,善庆堂系各村关童公后代所建。因为关童公育有六子,故善庆堂也叫“六分厅”。至今约有400余年历史了。
      文革期间,十字街三开三进的朝南厅(被征用为石潭供销社)乃标志性革命场地,外墙两边分别绘制着毛主席、林彪副主席的巨幅彩象,画像是工作在苏州茶厂的本地人吴舜生先生的得意作品。地富分子右派分子以及个生产队犯有小过错社员都在这伟人画像前低头思过,大队革委会干部或民兵监督的,想抬头偷懒那是痴心忘形。朝南厅里面则热闹喧阗,四五个供销社营业员非常忙碌,买货看货玩耍聊天吵架。。。。。应有尽有,热闹非凡.
      进入新世纪 兴起了旅游热。石潭村中两个古祠堂进行了重修,古老徽派建筑获得空前的重视。2011年,上级政府下拨了古建维修资金 ,朝南厅得以全面维修,避免了倒塌危险.2014年,村委会在此整修建成"石潭村文化活动室",村民们读书看报,休闲娱乐有了一个好去处.(吴秋虎 发表于天都论坛2011年7月18日)

欢迎使用签到中心.

1万

主题

4万

回帖

8万

积分

版主

资深记者

积分
85984

帅哥勋章原创先锋奖起早贪黑奖宣传大使奖

 楼主| 发表于 2021-5-16 14:0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观众教育 于 2021-5-17 11:32 编辑

石潭村历史文化故事连载第83期
山乡流韵-----我的通讯、散文集

水旱两路一线牵

    四年前,孩子刚刚满三岁,妻子被分配到离家百里之遥的街口区工作
    在歙县,从县城出了南源口,均称为南乡,从深渡镇沿新安江顺流而下的两岸地区叫“水南”,其他的地区则叫“旱南”。妻从旱南的家中出发,要乘两道车,到深渡后搭一道船航行25公里才能到达目的地,交通辗转甚为不便。
    那年的酷暑时节,农村正在找豆打豆,我挑着行李,送妻远行。地道水陆码头的深渡,便登上了挂机小船。虽说我走南闯北到过一些地方,但乘船航行却是大姑娘上轿-头一回。那宽阔的江面,两岸匆匆向后隐去的青山绿树,零散村落,“达达”的机器轰鸣,还有手伸出窗外便触摸到凉爽江水的快感,真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妻也一样。第二天我安顿好妻子返回家中,才听老母介绍我们那好动的幼儿竟在他奶奶上山时爬上桌子打翻一个盛满开水的热水瓶,又居然没溅到身上,真是惊险而又万幸!
    从此我心系两头。家中年迈的多病的老母,年仅三岁又淘气顽皮的孩子离不开我,自己又有忙碌的教学工作要做。工作之余,夜深人静,便时时想起我那温柔贤惠,在水南工作的妻子,这一切使我辗转反侧夜不能寐,每值圆月当空,又常常发自肺腑的祝愿“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妻子又何尝不是如此!离开丈夫,离开幼子,为了这份来之不易的工作,也为了养育老小家庭幸福,独自一人奔波在异地他乡,不知哭腥了多少回。
   我与妻子不断互通信件,互报工作生活情形,倾吐彼此的思念。尽管后来妻子基本每个月要送一次报表上县局顺便回家团聚几日,闲暇时我也带着孩子乘车搭船前往探望远在街口 的妻,但我们仍觉得不如此仿佛就缺少了什么,于是几年下来我和妻子各自保存着厚厚一大迭“两地书”
   妻在水南,工作的勤快,生活的节俭令我着实感动。会计业务熟悉后,又兼统计,内勤,还不时地帮助同事收税开票。特别是只要她在所里,偌大的办公室中文件票面,报纸杂志就井井有条,桌上地面就一尘不染,引得领导同行称赞不已。街口的市场很小,各种蔬菜多从深渡进货而物次价高,妻往往是买一小把蔬菜或一块豆腐就一餐饭,荤菜很少沾嘴,身上穿的也常常是上面发的几套税服,极少购置新衣。相反,她却总在信上或口头上不厌其烦的叮嘱我要提高一家老小的生活营养档次,不但每年要操心老母和孩子的衣着,而且连我一年四季的服装鞋帽也是由她来“旧貌换新颜”。有一次我在妻处因一小事而争吵,气呼呼的就带着孩子没吃早饭不辞而别,当缓慢的小船行至深渡,我坐上马拉松式等客的中巴时,妻子竟意外的出现在客厅门口,手握一袋苹果,煎饼,一瓶茶水,大汗淋漓的喘着气。。。。真是知饥知渴我的妻!
    几度风雨几度春秋,我在旱南的家中虽有家庭的拖累,也劲头很大,信心十足。除工作上成为本单位骨干,两次获得奖励外,还坚持业余笔耕不动摇,在市,省,国家级报刊上发表交稿20多篇,被称为小有名气的“秀才”。我同时记挂着妻子,如同她挂念我一样,每年“三八节”“母亲节”或是她的生日,我总忘不了寄去或亲手送上一两件小礼物。有一年我单位组织去苏州春游,我除了在书店买了两本自己喜爱的书,余下的钱尽数掏出给妻子买了一件衬衫,一双皮鞋。可笑的是,衬衫穿在妻身上显得太肥(改由我穿),那双皮鞋妻子只穿了10来天就断了鞋底。
    我们的孩子,一天天长大,最怕的是外出做车,因为闻不得汽油味几乎次次晕车呕吐,而一到码头上了船,就高兴得手舞足蹈,因为船速较慢,新鲜又有刺激,所以我和妻子常找大的“黄山号”客轮坐,让孩子在船头船尾,上舱下舱尽情奔跑跳跃,乐在其中。现在,他逐渐懂事了,每当大人问及是否要去妈妈那儿时,他总扬扬头说:要等寒假,暑假才能去呢,老师说过,好学生不能缺课。
   大千世界中,我们是极普通的农村家庭,一家三代。老少四口,既有忧愁和烦恼,也有亲情和快乐。无论怎样,尊老爱幼,互相体贴,就好似我们之间一根红线,将水旱两路的我和妻子紧密相连。
                                     吴秋虎作 发表于1996年5月18日《黄山日报》第2

从毛岭头出村口向昌溪深渡到街口区税务所报到\工作
窄窄的巷弄,石潭古村的平常人家
我的一家合影(1991年 石潭米沙坑)

从古老家乡走出......令人回味无穷!

欢迎使用签到中心.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歙县论坛主站|歙县论坛-歙县老百姓值得信赖的网络平台 ( 皖ICP备14023110号-2 |34102102000101 )

GMT+8, 2024-4-26 16:03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