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加入
查看: 1315|回复: 0

汪满田村:党建带群建 奔向振兴路

[复制链接]

1万

主题

4万

回帖

8万

积分

版主

资深记者

积分
85984

帅哥勋章原创先锋奖起早贪黑奖宣传大使奖

发表于 2022-7-26 17:0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汪满田村:党建带群建 奔向振兴路
作者:江夏友 发布时间:2022-07-26 14:18 信息来源:歙县溪头镇人民政府 阅读次数


溪头镇汪满田村坐落在溪头镇的西北方,距镇政府约27华里,全村地域面积达29平方公里,辖有8个自然村,12个村民小组,826户2479人,全村现有耕地面积424亩,林地面积19630,茶园面积4150亩。

这里生态环境优美,物产资源丰富,文化底蕴深厚。有北上抗日先遣队“西山降血战”的战斗遗址和红军烈士纪念碑;有中共皖南地委会议旧址,1948年和1949年先后在这里召开过两次军事会议,研究部署解放军渡江工作;有农业学大寨时期中央奖励给安徽省并由安徽省委直接赠送给汪满田的目前省内仅存的一座毛主席巨大石膏塑像和背后的创业史;还有“汪氏宗祠”流传下来的清政府为“七世同居”赐匾的故事。传承600余年的汪满田鱼灯已列入安徽省非遗文化。2021年以来,汪满田村鱼灯多次应邀参加省内外民俗表演,屡获好评,溪头镇也因此荣获2021—2023“安徽省民间文化艺术之乡”的美誉。

汪满田村党总支下设二个党支部,现有中共党员89人(汪满田支部62人,木岭后支部27人),其中60岁以下党员63人。村“两委”干部7人,交叉任职1人,班子成员新老交替,年富力强,富有凝聚力和战斗力。

近年来,村党总支坚持以党建为统领,通过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和“党史学习教育”,基本实现了党员学习常态化,“三会一课”制度化,推进农村党组织生活规范化,农村基层党组织凝聚力进一步提升、村集体经济得到进一步发展、各项重点工作进一步推进。特别是2021年“两委”换届以来,新一届村党组织坚持核心引领作用,整合党群资源,放大聚合效应,带动群团组织发挥农民主力军、青年生力军、妇女半边天的优势,紧紧围绕村“两委”中心开展工作,不断完善基层治理机制,逐步形成党建带群建的新格局,举全村之力促乡村振兴向前迈进。

一是当好群团组织的“火车头”。先后创建了“农家书屋”“妇女之家”“家长学校”等群团组织和阵地设施,利用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站点为群团组织开展学习活动提供支持和帮助,真正发挥党组织活动场所“一室多用”的功能,为党建带群建活动提供了阵地保障;建立了党建带群建联席会议制度,通过定期召开的“三会一课”,与青年组织、妇女组织深入交心谈心,强化党总支领导作用,形成了上下查问题、补短板、学经验、促提升的联动机制;积极推荐村“两委”班子成员当任妇联主席,并将青年乡贤、青年创业者、青年致富带头人等作为村“两委”后备力量重点培养,同时,加大从共青团和妇联组织中推荐入党积极分子和发展党员,不断优化党员队伍结构。

二是布好乡村振兴的“棋盘子”。乡村振兴不是少数人的事情,农民是乡村振兴的主体,也是受益者,如何把农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调动起来是关键。近两年来,村两委通过开展“百叟宴”、“乡风文明评选”、“村庄环境整治”、“鱼灯闹元宵”及“鱼灯巡演”等一系列活动,让广大村民有了一种自豪感,群众的凝聚力明显提高,村风民风有了很大转变,村容村貌得到了大幅度提升。2021年列为省级美丽乡村建设点,目前建设项目已经完工,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更加明显,对实施乡村振兴的信心和决心更加坚定。实践证明,“人心齐泰山移”,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保障和改善民生、稳定农村经济发展都少不了每一位百姓的支持,他们才是众志成城为乡村振兴出力流汗的“集团军”。    

三是找准产业振兴的“突破口”。乡村振兴必须实现产业振兴,村党总支始终把发展现代农业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中之重,推动农村三产融合发展,培育新型经营主体作为突破口,把生活富裕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中心任务,采取“党支部+合作社+农户”“企业+合作社+农户”等利益联动发展模式,带动农户增收致富,加快培育龙头企业、专合组织、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引导农村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先后创办了“歙县艳阳天农民专业合作社”、“歙县竹岭家庭农场”、“歙县农家红茶菊专业合作社”、“歙县宇艳家庭农场”、“歙县茶农妹茶叶专业合作社”等9家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为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以现代农业引领乡村产业振兴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只有依靠这些经营主体的平台,把农民的农副产品卖出去,让农民的“腰包”鼓起来,才能让他们安心地投入到乡村振兴的行列中去。

四是激活文化振兴的“行程码”。坚持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动力源泉,只有文化繁荣自信,才能增添乡村活力。2021年,村委会把建于70年代初的村人民大会堂改建成了鱼灯工坊,即有利于鱼灯产业的传承和发展,也能更好的开展对外交流,并让全国各地更多的鱼灯爱好者前来了解、体验或开展研讨。同时对“红军烈士墓”的周边环境进行了整治提升,进一步提升了红色教育基地的服务接待能力。下一步,村“两委”将以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为契机,积极培养文明细胞,培育文明新风,进一步增强群众的文化自信,利用各活动阵地和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选树培养一批农村文化人才和文化艺术专业人才为主体的人才队伍,组建一支业余的民间艺术表演团队,对外开展民间艺术交流活动,把汪满田乡村振兴的成果宣传出去,把汪满田内在的美展示出来,努力使汪满田成为人们向往的地方。



欢迎使用签到中心.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歙县论坛主站|歙县论坛-歙县老百姓值得信赖的网络平台 ( 皖ICP备14023110号-2 |34102102000101 )

GMT+8, 2024-6-1 07:13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