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加入
查看: 1902|回复: 8

在家居士如何修行

[复制链接]

0

主题

333

回帖

409

积分

举人

云游和尚

积分
409

佛家

发表于 2009-2-25 17:0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注意:非本人写作,本人不赞同有些说法。在道场大多数没提反对意见。)



 目录
戒篇
自序……………………………………(009)
法语……………………………………(010)
在家居士如何修行(戒篇):之一
戒律乃为道德之本……………………(010)
持戒律行 以无我精神服务社会……(011)
戒律制定的源起………………………(013)
受持三皈 依教奉行…………………(015)
了义皈依与非了义皈依………………(017)
自灭贪嗔痴 亲证八正道……………(022)
大愿语录………………………………(024)
在家居士如何修行(戒篇):之二
正见引领 正道以行…………………(025)
皈依目的为成就佛道…………………(029)
戒乃自由良药而非束缚………………(032)
止持戒律 息灭三毒恶径……………(035)
以戒为师 依四念处为住……………(038)
推广五戒 息灾纳福…………………(039)
大愿语录………………………………(041)
在家居士如何修行(戒篇):之三
戒罪可忏 性罪不可忏………………(042)
慈悲戒杀 论心成罪…………………(044)
食如药石 止饿疗饥…………………(050)
举离本处 不与而取谓之偷盗………(056)
大愿语录………………………………(058)
在家居士如何修行(戒篇):之四
正业正命远离偷盗之过患……………(059)
邪淫乱静损德障菩提…………………(064)
妄语诳惑人心不堪入道………………(069)
佛教的特质--不饮酒………………(074)
大愿语录………………………………(075)
在家居士如何修行(戒篇):之五
饮酒乱性五戒堕………………………(075)
五戒十善与沙弥十戒…………………(079)
功德导引入门 随分证、随分得……(083)
持戒为悟道的资粮……………………(088)
大愿语录………………………………(092)
在家居士如何修行(戒篇):之六
学佛证道的第一步……………………(093)
八关斋戒乃是解脱道的起点…………(096)
待缘制戒与不待缘制戒………………(099)
六斋日的渊源…………………………(107)
大愿语录………………………………(112)
在家居士如何修行(戒篇):之七
正直以圆智 方便导正法……………(112)
不了义法须依止于了义法……………(118)
渐次戒与顿立戒………………………(125)
安住六念 清净梵行…………………(128)
大愿语录………………………………(133)
在家居士如何修行(戒篇):之八
适度香饰 身心庄严…………………(133)
出世法喜乃为最胜……………………(137)
贪执名利物享 难成离苦道业………(142)
八关斋戒中不非时食…………………(151)
大愿语录………………………………(153)
在家居士如何修行(戒篇):之九
饮食乃以养身命为目标………………(154)
受持八戒学五思念……………………(157)
六念持斋戒 圆满悲智法……………(163)
念天持戒积福 增长解脱资粮………(169)
大愿语录………………………………(173)
在家居士如何修行(戒篇):之十
布施舍悭贪 利己兼益人……………(173)
自觉佛道 下化众生…………………(181)
学佛乃为知苦以离苦…………………(186)
菩提道次第--三十七道品…………(188)
大愿语录………………………………(191)
在家居士如何修行(戒篇):之十一
回归根本佛义…………………………(191)
法尔如是 提升教众素养……………(195)
出家的动机及目标……………………(201)
佛教的组织及教徒……………………(206)
大愿语录………………………………(208)
在家居士如何修行(戒篇):之十二
三品沙弥的缘由………………………(209)
简朴生活以制贪执……………………(213)
式叉摩尼戒不可偏废…………………(218)
式叉摩尼戒之内容……………………(223)
大愿语录………………………………(227)
跋………………………………………(227)

律篇
大愿语录………………………………(229)
自序……………………………………(229)
在家居士如何修行(律篇):之一
佛教的积极性常被误解………………(230)
道德是规律规范的准绳………………(231)
戒杀与护生的行持……………………(232)
盗戒与布施齐头并进…………………(233)
不邪淫与有礼貌的行持………………(234)
不妄语与正语的行持…………………(234)
不饮酒与智慧的解脱…………………(235)
戒与律圆融不可偏失…………………(237)
佛陀的法律与涅槃的真相……………(238)
内外如一的大慈大悲…………………(239)
健全经济道德处处乐融融……………(240)
放下、看开不否认事实………………(243)
君子爱财取之有道……………………(246)
财物的运用与收支平衡………………(247)
佛陀的经济四分法……………………(248)
滥用、浪费造成经济萧条……………(250)
穷的六因………………………………(250)
大愿语录………………………………(253)
在家居士如何修行(律篇):之二
财损八因………………………………(253)
浪子不回头 血本无归………………(255)
教育可防不孝子………………………(255)
稳定经济 没有过患…………………(258)
具足四法得安乐………………………(259)
家庭生活规划 面面俱到……………(260)
从哪里跌倒 从那里爬起来…………(261)
“自然苦”谁也躲不掉………………(263)
救急甚于救贫…………………………(265)
人要活在正业和正命…………………(266)
家庭经济人人有责道德人人有分……(267)
出家不是离家出走……………………(268)
为父母说法是大孝……………………(269)
修行兼顾家庭力行中道义……………(270)
善生礼六方……………………………(271)
亲子之间五事供养……………………(273)
大愿语录………………………………(276)
在家居士如何修行(律篇):之三
佛陀重视老人问题的缘起……………(276)
化暴戾为祥和的故事…………………(278)
出家长幼尊卑以戒腊为准……………(278)
老人是宝 经验最“老”……………(280)
惨无人道的命令--老人的悲哀……(280)
瞒天过海救国齐喝采…………………(281)
灾祸临时显现姜还是老的辣…………(282)
玄玄妙妙的派不上用场………………(284)
夫妻并非相欠债………………………(285)
互助互爱互谅 夫妻相处欢…………(286)
不守口戒 家庭悲剧层出不穷………(288)
和婉规劝免摩擦………………………(291)
四大皆空无关夫妻和乐………………(293)
社会的乱源乃因缺乏因果道德观念…(295)
四大皆空五蕴亦空……………………(296)
大愿语录………………………………(297)
在家居士如何修行(律篇):之四
四大皆空人人有分……………………(297)
觉者不纵容渴爱的生起………………(298)
世间无主宰者亦无我…………………(299)
佛陀的法与精神受肯定………………(300)
“放下”的真谛………………………(301)
老师授求生技能 师父授涅槃功夫…(302)
世间知苦到出世间灭苦………………(304)
缘起甚深………………………………(304)
自然苦不用怕 缘起苦可避免………(306)
人身难得有如盲龟进洞………………(307)
忍辱是夫妻和乐的秘方………………(308)
为争一口气 见不到佛法……………(310)
求人夫妻散 求己夫妻聚……………(312)
看轻太太的丈夫非英雄………………(313)
太太替你省下了一牛车的银子………(314)
贫贱女子出身低 吃苦耐劳人间少…(315)
丑媳妇心肠 好照顾家庭是个宝……(316)
贤愚无界限 品德为优先……………(316)
丈夫善待妻子五大秘方………………(317)
妻子送给丈夫的五件大礼物…………(319)
大愿语录………………………………(321)
在家居士如何修行(律篇):之五
妇女要有五种美德……………………(321)
夫妻譬如“同命鸟”…………………(324)
夫妻要福祸相依………………………(326)
同舟一命助人助己……………………(329)
佛陀遭遇种种波折……………………(331)
琉璃王兴兵屠城………………………(333)
家庭和睦才能行善培福………………(336)
弟子应以五事对待师长………………(338)
大愿语录………………………………(340)
在家居士如何修行(律篇):之六
师长以五事待弟子……………………(341)
朋友之间 应以五事相对待…………(346)
近朱者赤 近墨者黑…………………(354)
朋友人格有四类………………………(357)
大愿语录………………………………(359)
在家居士如何修行(律篇):之七
了解佛陀才不致盲目崇拜……………(360)
资方应以五事对待员工………………(361)
劳方应对资方行五事…………………(367)
在家弟子应以五事待沙门……………(370)
沙门应以六事待在家人………………(373)
居士对社会要行四事…………………(375)
大愿语录………………………………(379)
在家居士如何修行(律篇):之八
佛教也重视现实的生活………………(380)
经济匮乏是一种烦恼…………………(382)
经济生活如何规划……………………(384)
来世如何得到幸福快乐………………(386)
居士家庭生活的乐趣…………………(387)
物质富裕但精神道德也不可贫乏……(389)
佛陀调停国际纷争 关心国际和平…(390)
国王的十种职责和十种美德…………(392)
人人征服贪嗔痴 社会才能祥和……(394)
大愿语录………………………………(396)
自序

当今世界人人不安,互相无法信任,甚且疑心重重,导致引发社会乱象。若欲对治此一乱象病态,必须先了解聚集乱象之因,才能对治下药渐趋好转,否则费心费力徒劳且无功。那么乱象主因为何?就是因为人人无法以五戒(十善)自严身心的缘故,佛陀制定五戒包含十善戒在内,凡佛教七众弟子,无论是出家、在家,或非佛教徒,只要是关心世界、关心社会、关心家庭、关心自心及他人者,都必须持守五戒,因为持戒是自己修习福德的根本,也是世界、社会和平不可缺的条件,只要持守五戒(十善)清净,福德必能增长、社会自然就和乐。
戒律是修习一切善法的基础,佛陀即将入灭时,于最后遗教开示世人:必须“以戒为师、依四念处为住。”但慢慢至今已遭遗弃,如此重要教诫一旦遭遗弃,世界、社会如何得以安宁呢?佛陀又开示说:“众生皆具如来智慧德相,只因妄想执着(无明覆蔽)不能证得(佛道、觉悟)。”若能远离妄想执着(无明),智慧自然渐渐开启,由此足证众生皆有成就佛道的可能,只要舍离颠倒妄想执着,终能成就佛道。既然成就佛道必须断除妄想执着,当然首先就必须持戒,藉由持戒得心安宁、清净,摄心修定就容易多了,继而起观思惟而发慧,戒、定、慧三无漏学是解脱苦恼、成就佛道不可缺的法宝,只要人人持守五戒(十善),世界、社会自然和平安宁,期望大家共同持守五戒(十善),为后世代代留下一片净土!
  一九九七年三月六日大愿写于慈莲寺大悲殿庭


“欲求福田者,持守五戒最为胜;戒乃菩提本,培福成佛道;人人持戒、培福,世界、社会和平安乐。”

[ 本帖最后由 HS888888 于 2009-2-25 17:16 编辑 ]
【歙县论坛 贴贴必回】 欢迎网友们加入,群策群力,把我们的论坛越办越好。

0

主题

333

回帖

409

积分

举人

云游和尚

积分
409

佛家

 楼主| 发表于 2009-2-25 17:09 | 显示全部楼层
在家居士如何修行(戒篇):之一

各位护法居士,吉祥如意!
今天又见面了,现在我来讲“在家居士如何修行”,因为在家居士信徒很多,若是不说该怎样修行,恐怕大家都只光会嘴说:“我是佛教徒啦!我在修行了。”但应怎么修呢?现在先来解释“戒”和“律”。



“戒”、“律”两字的意义,应该是各有所指,简单说,也就是各有各的说法,戒有戒的范围,律有律的范围。“戒”是禁止佛弟子不得作恶,若作恶便是犯戒(诸恶莫作)。除禁止不得作恶之外,佛弟子也禁止当作善不可不作,所以在三十七道品佛陀就说:“已生恶令灭、未生恶令不生、未生善令生、已生善令增长。”不论在家、或是出家,首先必须由此下手,所以戒是禁止佛弟子停止不应该的行为,不可妄造恶业。除此之外,佛陀又规定:应该去做的善、应该去做的事,必须去做,不得不做,若不做者也是犯戒(众善奉行)。所以“戒律”用二句话来说,就是:“诸恶莫作、众善奉行。”
一般人对于佛法及戒律认识不够,不完全了解,因而错认佛教只是消极的防非止恶,却不了解积极一面的众善奉行。也就是说,该持的就持、该去做的就去做、该去做的你不做也是犯戒,所以在戒律中有二句话:“止”和“持”,止就是“诸恶莫作”,持就是“众善奉行”。若是不了解,就会认为佛教是消极面,就无法了解佛教积极面的众善奉行。简单说,“戒”是不能如此!“律”是应当要如此!戒与律以文字来说应该是这样,所以“戒”是比较属于个人的持守,“律”是较属于团体的活动,不过有时也可以将“戒”、“律”合起来通用,则是“止”“持”--停止和应该要持守的,也就是“诸恶莫作,众善奉行”。其实佛陀所定的戒律就是道德责任的规则,做人的根本立场,修习一切善法的基础,及通往一切善法的大门。无论是出家或在家的佛教徒,对于戒律都同样需要去实践,因为佛法都是建筑在戒律之上的,所以我们要学佛,必先要了解二项:一是戒律,一是法。



凡是一个有组织有理想的团体,就有其组织的人员,有其组织的规章,其组织的健全与否,就看其规章的内容而定。假如章程不健全,组织也等于不健全,若组织健全、章程健全,才能有效的发挥。任何组织,不管是社会组织或是宗教组织,都是依其各自需要的理想而制定规章,再由规章产生力量,但是组织的规章是否能产生力量,以及团体能不能发展,都必须视其组织的所有人员能否一致的对其规章的遵守(戒)与拥护(律),即奉献、牺牲的意思,共同一致履行权利义务及理想的追求。若是如此,团体组织才能发挥功能。
宗教也不例外,宗教的戒律性质,虽然跟社会一般组织的规章有些相似,但宗教是以牺牲为其最大要素。有些宗教类型是以提供外表的身躯牺牲于神,为神、人做交通,就是做神与人之间的媒介,这是一种较低层次的宗教作法,以牺牲肉体供神使用。若是高等宗教者,则以“戒”严身心,以“律”生活,先自悟证无我法,也就是说先独善其身,彻底了解无我法、了解缘起空性,空其身心于自然,就是不执着身心为一个自我体,不执着这个身心是我,永远不变。因为这只不过是因缘和合的而已、因缘成熟则结合、因缘分散即离开,没有一个我,如此才能以无我的精神来服务社会。若不能以这种体验,确实达到无我,有时说要牺牲,却处处以我的主观认为,我做这事以后的果是什么?固执等等……就处处产生很多的挂碍与遭遇。所以若了解缘起空性、无我法,这样的牺牲在任何宗教、任何角度而言,你是无畏的,你是牺牲、奉献的,因为你“无我”,你会过得很自然,奉献得身心安乐。若不然,处处希望如自己理想,可是结果却不是这样!若能了解缘起,你可以真正走出你完美的理想,因为了解无我故,赶紧借用有用的色身,有用的本钱,就是说身体健康,眼、耳、鼻、舌、身、意都清楚,你有这样的本钱做资粮,将你符合社会、符合真正的了义法,奉献于社会、传授给别人,能够让众生离开我执束缚、得到真正究竟的涅槃,走入真正的解脱。若要走入涅槃,则必须先了解次第方法,若不了解次第方法,一味盲目的修行,当然就没办法,所以必需离开“五欲”和“我执”来达到证入涅槃,这是较高层次宗教最大的一件事情。也就是为了要达到真正断灭一切忧悲苦恼,“牺牲”为重要行持之一,这是层次较高宗教不同的地方。



有人类的世界以来,不知经过多少的宗教缘起缘灭,组立掘起又解散、恒古至今不知有多少,但是到目前为止,被世界公认的宗教很少,主因也是离开了戒律及教义。宗教要被人肯定,必须要有明确的圆满教义,与明确的戒律,因为戒律的功用,不止是防止信徒的腐化,更要能够增进大众的福祉,否则,便会遭受社会自然的淘汰。每一个宗教都有它的戒律,但佛教的戒律与其他宗教的戒律是不大相同,因为佛陀是在人间自体证,亲身体证世间苦、亲身了解苦的原因之后,用修行的方法来灭除苦,所以他是了解苦的主因起源,了解修行的方法灭掉苦,即是于人间自体证,灭除一切烦恼及忧悲苦恼,所以他不违背人类道德利益标准而制戒。也就是说佛陀在人间生活、在人间成道、依人间需要制戒,所以佛陀所立的戒符合众生所需要。
佛陀成道后的最初数年之中,佛陀弘法其间尚无戒律,根本没有所谓的戒律,因为初期佛的弟子,都是根器道德很好,听闻佛陀说的法,都能马上悟出真理,而信受奉行,所以佛陀就不必制定戒律来约束大家。直到佛陀成佛以后的第五年,有一位比丘由于俗家母亲的逼迫,听说其父母准备要供养比丘,所以叫他出家的儿子比丘带着所有比丘回去接受其父母供养,结果其母设下圈套,迫使他与其未出家时所娶的太太行淫欲而犯了淫戒。同行比丘告知佛陀,所以佛陀才制戒,佛教的戒律就从此陆续的制定下来。佛陀制定戒律目的是要维护僧团的清净庄严,若教团内有所犯错,随犯随制,从此以后凡有违犯僧伽团体清净生活者,即制下定律大家遵守,所以佛陀制戒的动机,是为僧伽团体清净的缘故、和合的缘故。只要进入佛门,我们一定要了解制戒的动机,因此,佛教的根本精神,即在于戒律的尊严与遵守,所以凡是佛弟子,不论是出家或在家,只要踏入佛门,第一件大事也就是必须受戒及守戒,若是无者,虽然自称为信佛、学佛的佛教徒,也不过是被称为佛教徒,却是徘徊佛教门外的人,因为你只是嘴巴说信而已,对佛教的戒与律不清楚,那只是说信而已,是信仰的信,这样是不会被佛教所承认的。



佛教弟子有分出家和在家,所以佛陀所制的戒律,也就有分出家及在家,那是次第与阶层的区分。现在所要说的是在家戒律,在家戒共分有四种:第一是三皈依戒;第二是五戒;第三是八关斋戒(八关斋戒也可以称为增益戒);第四是菩萨戒,但是菩萨戒是不分在家或出家的,以后我们会说到。首先来说三皈依戒,有些人会怀疑甚至会说三皈依为什么说是三皈依戒呢?其实我们要三皈依之前都有说:“受持三皈”,所以我们一定要受持三皈,“受持”二字就是戒律。所以,三皈依也是戒,戒是警觉的意思,意义就是不能做的就不要去做,有一个界限、界址,如土地与土地间有个界址,界址一标定就是要大家遵守,你不能超越我的界址,若是超越我的界址就是侵犯我所有,国与国间也有界址,连大海、海洋也有界址,这是公海,这是隶属南韩,这是属日本的等,所以“戒”就是警觉你、提醒你别超越界址。戒也可说是一种约束,约束你不应该做的行为。既然这样,在受三皈依戒时,授戒的僧师有明确的说明,皈依后必须持守三条皈依戒,也就是皈依后必须禁止:
一、“尽形寿皈依佛,永不皈依自在天魔”。受皈依的人应该都有念到才对,既然都有念到就该知道它的意义。
二、“尽形寿皈依法,永不皈依外道典籍”。意思是说:我活着的一天,我一定皈依法,永不皈依外道典籍。
三、“尽形寿皈依僧,永不皈依外道邪众”。所以我们皈依时,授戒的师父都会念着让你跟,也都会由皈依授戒的师父解释。
既然你发心皈依佛教的三宝了,三皈依后必须持守禁戒,所以皈依三宝就含有一种戒的特质了,因此三皈依也就是三皈依戒,初三皈依者必需一定要了解。
现今世界上皈依佛教为三宝弟子的信众很多,人数难以正确统计,但是真正能持守三皈依戒者就不多了,什么原因呢?因为他不了解三皈依戒,为什么呢?因为他初皈依,对佛法僧三宝无深入了解,尤其是我们皈依时的时间也不太长,不能够说你来先上一天课,了解什么是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因为现今社会时间就是本钱,于工业社会中,大家每天都非常忙碌,而且在家居士也不能抽出太多时间来,不然按常理皈依应该要一天的时间,早上上课,先了解什么是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这样才有办法,因为没有那种环境,也没有这样的制度,有时你用制度反而让信徒认为“?嗦”!别人皈依时间都不长,而你皈依就需一天时间。嫌?嗦,所以大家如果有这般的风气,那皈依后,能持守三皈依戒的人,就越来越少了。因为初皈依的人对佛及自在天魔两者的差别不能了解,既然初皈依者不能了解,他又将如何持守三皈依戒呢?所以会产生错解佛是高级的天仙,落入神格的信仰,将佛与自在天魔混在一起,不知道什么是自在天魔,什么是佛?那就违犯了三皈戒的第一条--永不皈依自在天魔的禁戒,不是他不去持守,而是他不了解,不彻底、不知道。初皈依的人怎会彻底呢?所以,我觉得必须要让信徒了解,才藉这机会来讲在家居士要如何修行,对法方面,在家居士要如何修行?在家居士持戒要如何持戒?在家居士对律的方面,如何去持守及奉行。因为有很多在家居士拥护佛教,我们才能专心研究佛法,他们布施物质使我们不缺吃住穿,建立庄严道场让我们专心研究佛法,我们必需要提供一条相当有次第的方法,让在家居士能够按步就班的修行,那才不会摸不到路。一般对于戒律的解释不是太深,就是无次第,戒归戒、律归律,如汪洋大海不知从何摸索起?每个说的不同,一个说一种,一个法师说这样、二个说两样,到底听谁呢?并非我本人对戒律很有研究,只是尽量以我个人所了解的跟各位给个善缘,与各位互相沟通,若是说的不圆满、不太清楚,希望你们再参考专门研究戒律的人,去做更深入的研究,至少我说一些让各位有个印象,也可以依这次第来追求。
【歙县论坛 贴贴必回】 欢迎网友们加入,群策群力,把我们的论坛越办越好。

67

主题

2354

回帖

1万

积分

状元

积分
18807

罐水天才奖新人进步奖活动参与奖美眉勋章

发表于 2009-2-25 17:12 | 显示全部楼层
也太多了些吧,你真的是与佛有缘啊
【歙县论坛 贴贴必回】 欢迎网友们加入,群策群力,把我们的论坛越办越好。

1667

主题

1万

回帖

20万

积分

状元

积分
207143

罐水天才奖活动参与奖帅哥勋章突出贡献奖起早贪黑奖宣传大使奖新人进步奖

发表于 2009-2-25 17:16 | 显示全部楼层
看看有益:handshake
【歙县论坛 贴贴必回】 欢迎网友们加入,群策群力,把我们的论坛越办越好。

0

主题

333

回帖

409

积分

举人

云游和尚

积分
409

佛家

 楼主| 发表于 2009-2-25 17:26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蓝色冰翼 于 2009-2-25 17:12 发表
也太多了些吧,你真的是与佛有缘啊


你说得的对,我不发了。我跟你说好长好长。我学佛和别人不一样,我是科学观点去学,对有些实在不现实的东西我是保持沉默。我学佛从这里开始的下图(上海万佛阁):
上海万佛阁.JPG
【歙县论坛 贴贴必回】 欢迎网友们加入,群策群力,把我们的论坛越办越好。

69

主题

7247

回帖

1760

积分

荣誉贵宾

长老

积分
1760

罐水天才奖活动参与奖帅哥勋章贵宾勋章爱心天使奖佛家

发表于 2009-2-25 19:11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继续发吧,蓝色冰翼并没嫌你发的多。偶们有点兴趣的也好学一点,知道一点。才子自称是居士就更要多学了。
【歙县论坛 贴贴必回】 欢迎网友们加入,群策群力,把我们的论坛越办越好。

93

主题

1万

回帖

9926

积分

状元

积分
9926

突出贡献奖拍客起早贪黑奖后勤大使奖爱心天使奖佛家歙县志愿者

发表于 2009-2-25 19:28 | 显示全部楼层
呵呵,我没有皈依。

礼佛而已。
【歙县论坛 贴贴必回】 欢迎网友们加入,群策群力,把我们的论坛越办越好。

0

主题

333

回帖

409

积分

举人

云游和尚

积分
409

佛家

 楼主| 发表于 2009-2-25 19:37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老是丢 于 2009-2-25 19:11 发表
  楼主继续发吧,蓝色冰翼并没嫌你发的多。偶们有点兴趣的也好学一点,知道一点。才子自称是居士就更要多学了。


上面是当时听课的东西。学佛要读好多好多书。天天就是读书听课要三年。不是专业学佛人看着就烦。我知道了。今后我传授些短小的。尽量简单的。我讲的东西寺庙一般对外是不传授的。以上我不上传了。
【歙县论坛 贴贴必回】 欢迎网友们加入,群策群力,把我们的论坛越办越好。

1667

主题

1万

回帖

20万

积分

状元

积分
207143

罐水天才奖活动参与奖帅哥勋章突出贡献奖起早贪黑奖宣传大使奖新人进步奖

发表于 2009-2-28 12:23 | 显示全部楼层
相信佛法,常去佛寺,礼拜比丘,听闻佛法,至心听法,思维其义,如说而行,回向无上大乘,利益多人令得安乐
QQ:371636564 或510750633   邮:zw3028@126.com   tel:0559-6518578 手机:13013123028
我的博客:http://blog.sina.com.cn/tulou88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歙县论坛主站|歙县论坛-歙县老百姓值得信赖的网络平台 ( 皖ICP备14023110号-2 |34102102000101 )

GMT+8, 2024-5-18 17:54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