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09-4-29 12:17
|
显示全部楼层
连云港“桃花源”
古代海州即今连云港市地区也有两个武陵的地名,一个是载入《魏书》的“武陵郡”,故城遗迹犹存,在今赣榆县沙河城子村;一个是云台山脉的宿城山西麓,至今保留有武陵古邑的地名。清咸丰元年以前,这里一直地处五羊湖的东岸,由水路顺山麓向南,直至海边山尽处,有一小径通入宿城山凹。
宿城山凹,三面环山,一面向海,除了翻越虎口岭,与外界无路可通。这样一个僻在“东海隅”天然巧成的“坞壁”堡垒,中间却是一片坦荡美丽的川原,山畔竺篁摇曳,地名大竹园。东面临海处,有一座半身浮浸与海中的峻峭山峦,状如大船,故称船山。山脚转弯处,也有一条经过拓宽的石峡,逶迤通向高公岛。这样的世外乐土,陶渊明来到郁洲以前,早就闻名。陶渊明在写入桃花源情景时说到:“复前行,欲穷其林,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峡,方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有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这足以使我们产生有趣的联想了。而更重要的是:诗人陶渊明曾实实在在地亲身到过这个地方。他在著名的《饮酒诗》里唱道:“在昔曾远游,直至东海隅”。根据《晋书·地理志》的记载,郁洲山于晋世应称东海,当时的海州称临朐,隶属于东海郡。所以陶渊明所说的“直至东海隅”的“远游”,正是处于东海一角的宿城高公岛之行。
南唐诗人李中早就意识到陶渊明到过宿城山。他在郁洲山之游以后,写了《春日书怀寄朐山孙明府》诗,发出过“犹怜陶靖节,诗酒每相亲”的感叹。苏东坡也知道陶渊明吟咏过郁洲山。他在回忆海州朐山之行的诗中摹仿陶渊明“在昔曾远游,直至东海隅”的诗意,写出过这样的诗章:“我昔等朐山(今连云港市海州锦屏山),出日观沧凉,欲济东海县,恨无石桥梁。”清末两江总督陶澍自称陶渊明的后裔,也是研究陶渊明的专家,他曾著有《陶靖节先生年谱考异》一书。并于道光十六年亲自向道光皇帝旻宁讲述了高公岛、宿城一代“鸡犬桑麻”的“太平景象”。旻宁也认为:“此景与桃花源何异?”这位封建皇上的“金口玉言”引起“海州人士逖听腾欢,咸以郁洲”为“乐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