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加入
查看: 4987|回复: 23

徽派盆景(附多图)

[复制链接]

76

主题

1197

回帖

689

积分

举人

掌柜

积分
689

活动参与奖帅哥勋章起早贪黑奖极品男人奖金点子奖

发表于 2009-5-15 12:1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所有资料转自网络经编辑]

     徽派盆景的中心位于“山水翕聚”的浦口南――卖花渔村,这与苏派、扬派、川派、南派、海派的中心位于人口集中,政治、经济、文化高度繁华的城镇闹市是大相径庭的。卖花渔村坐落于群山环抱之中,海拔三百多米,为一四周高、中间低的小盆地。在这深山大坞之中盛开如此一枝盆苑奇葩,是有其客观可能和历史渊源的。那么,徽派盆景在新安大地是如何形成了又是怎样发展的呢?
  (一)自然条件 卖花渔村位于新安江上游的南岸沟谷腹地,村名因地形似鱼状、人以卖花为业而得。据1997年底统计,全村185户,806人。近有“洪川八景”(《洪氏宗谱》),远有黄、白二岳;新安江及其支流婉蜒伸曲于山谷盆地之中,犹如一条青丝带,缥缈掩映于群山之间,奇峰秀拔,风景绝妙。自古以来赢得许多羁人过客留恋,曾为诗仙李白醉倒,也使戏剧大师汤显祖叹绝,新安山水秀甲天下。白石岩 (今清凉峰自然保护区一带)“松怪柏”、“蟠曲如龙”(民国《歙县志·舆地志·山川》)。这大好的山水,清奇古怪的松柏,为盆景创作提供了自然范例。那千姿百态、高不盈尺的黄山松,铁干龙鳞、枝 瘦叶簇、色绿形俏、神清韵妙,无疑是徽派盆景造型的最佳楷模。高居危峰、臂枝下垂的黄山“拢龙松”,宛如附石大悬崖式天然盆景神品。直到晚清至民国期间,洪岭的盆景艺人,还屡赴白石岩深山,从南北两坡攀登清凉峰,挖掘天目松、珍珠黄杨等百年古桩,速成制作自然式盆景,毫不夸张地讲,苏、沪、杭一带的许多黄山松古桩,大多出自徽州艺人之手。洪岭气候温暖湿润、雨量充沛,土壤深厚肥沃,这些都为盆景植物的快速生长及树桩的培育,提供了扬、苏、沪、杭一带不可比拟的优越自然条件种类繁多的观赏植物,正是制作树桩盆景必不可少的材料资源。仅据过去的《歙县志》、《绩溪县志》、《休宁县志》、《旌德县志》、《黄山志》、《浮生六记队》、《授时通考》等史籍记载,可供观赏的植物种类达三百种之多;在明清两代用于盆栽和制作盆景的植物就有黄山松(天目松)、梅花、蜡梅、徽州桅子 (山桅子)、映山红、南天竹、黄杨、对青竹、凤尾竹、三友柏(桧柏)、景天、万年柏(九死还魂草)等。
0.jpg
浮萍漂泊本无根,游子去向君莫问!

76

主题

1197

回帖

689

积分

举人

掌柜

积分
689

活动参与奖帅哥勋章起早贪黑奖极品男人奖金点子奖

 楼主| 发表于 2009-5-15 12:18 | 显示全部楼层
(二)历史条件 徽州属《禹贡》扬州之域。春秋属吴。后属越。战国属楚。秦属鄣郡,都尉治歙。后汉仍属丹阳郡。建安十三年,孙权分属新都郡,晋属新安郡。宋齐因之。梁末分置新宁郡,陈省新宁,仍属新安郡。隋开皇九年,平陈,省新安郡,始改置歙州,治休宁县。大业三年,改歙州为新安郡。义宁元年,始移治歙县。唐武德四年,置歙州总管府。贞观元年,复曰歙州,属江甫西道。五代初,属杨吴,后属南唐。宋属江南东路。宣和三年,改为徽州。元至元十四年,升徽州路,属江浙行省。明太祖初(1357年),改兴安府。吴元年,改徽州府,直隶南京。胡按:朱元璋于元至正15年(1355年),受小明王韩林儿任为都元帅,次年攻占集庆(今南京),称吴国公;元至正24年(1364年),称吴王。他本奉小明王龙凤正朔,小明王死后,始于1367年称吴元年。次年称帝,国号明,建元洪武,都应天 (今南京)。又据1995年新编《歙县志》“建置”章载:“至正二十七年(1367年)朱元璋改兴安府为徽州府,直至清末。]……康熙六年,分属安徽省。领县六:歙县、休宁县、婺源县、祁门县、黟县、绩溪县(《嘉庆重修一统志》)。由于历史上徽州属新安郡,郡治位于歙县,故徽派盆景又称新安派盆景。 徽州保界山谷,险阻天成,兵革少到,与外界交通多赖水路,加之山青水淑,风物宜人,民俗古朴敦睦,因此在历史上成了躲避兵灾的场所。东晋、宋、齐、梁、陈的都城位于建康 (业)(即今日南京市),另外为了躲避战乱,大批中原人士流寓江南,深入偏僻的徽州定居。北人南徙以“晋、宋两南渡及唐末避 。‘黄巢之乱’,此三期为最盛”(《歙县志·舆地志·风土》)。他们南渡前是佃客、部曲制生产关系的代表,这些南迁的北方人士,包括部分缙绅仕宦、名门望族之家,擅长殖财牟利,具有营商的传统和习俗;同时他们也将北方先进的农业技术和制作技艺带来徽州,又将传统的北方仕族文化与土著的山越文化相互融通,逐渐形成了具有代表中原文化和古山越文化双重特色的新体系。北方地区的风俗习惯也随仕族的南迁带来徽州,如南北朝宗懔《荆楚岁时记》载:“春分日,民并种戒火草于屋上。”此俗歙县亦然, 《歙县志·物产·药属》载:“谨火,即慎火,一名景天,花淡红繁碎,又名佛指甲,又日八宝,有盆养屋上以避火者,今罕见。”可见徽州风俗源远流长。随着人口的急剧增多,在交通稍微便利的开阔地带,乡里集结成城镇,为适应都市生活需要的一切行业都在迅速发展起来,建筑、树艺、盆栽以及 石玩、盆景等闲雅生活的必须内容,也就有必要、也有可能从江淮之间,主要指扬州、苏州、杭州一带传来徽州。后来由于地方闭塞、交流的限制,加之独特的自然地理条件,盆景艺术的发展与其他地区形成一层隔离,逐渐创造出自己的特色和风格。徽州有藏镪百万的富商巨贾,以富称天下,有着雄厚的经济基础和物质实力。徽人经商致富始于宋朝,正如宋人李以伸在《新安续志·序》中所云:“物产之伙,流布四方,号曰‘富州’。”到了明代中叶,垄断两淮、两浙盐业,牟取巨额利润,已经是“家给人足,居则有室,佃则有田,薪则有山,艺则有圃”(明·无名氏《歙县风土论》)。乾隆皇帝6次巡幸苏扬,徽商的接驾排场,已非王侯贵族可比,耗资动辄数以千万计,可谓挥金如土、散银如水。且看两淮盐总,“以布衣上交天子”的歙人江春是何等气派,徐坷《清稗类钞·园林类》记:“高宗巡幸大虹园 (为江氏私园--胡注),至一处,顾左右曰:‘此处颇似南海之琼岛春荫,惜无塔耳’!江闻之,亟以万金赂近侍,图塔状。既得图,乃鸠工庇材材,一夜而成。次日,高宗又幸园,见塔巍然,大异之,以为伪也。即至,果砖石所成,询其故,叹曰:‘盐商之财力伟哉’!”《清稗类钞·豪侈类》又载:“汪石公者,两淮八大盐商之一也。石公既殁,内外各事,均其妇主持,故人辄称之曰‘汪太太’。太太当高宗幸扬时,与淮之盐商,先数月在北城外择荒地数百亩,仿杭州之西湖风景,建筑亭台园榭,以供御览,惟中少一池,太太独出数万金,夜集工匠,赶造三仙池一方,池夜成而翌日驾至,高宗大赞赏,赐珍物,由是而太太之名益著。”又据扬人汤殿三《国朝遗事纪闻》录:“扬州之富,以淮南盐商名。商之著者凡八家,而黄氏妇 (扬人称为黄十公太太)居其最。高宗之幸郡也,诸商皆争自输金为御供,凡可悦上意者,无不力致之,故上谓:‘行在以来,莫若扬州适意者。
01.jpg
浮萍漂泊本无根,游子去向君莫问!

76

主题

1197

回帖

689

积分

举人

掌柜

积分
689

活动参与奖帅哥勋章起早贪黑奖极品男人奖金点子奖

 楼主| 发表于 2009-5-15 12:19 | 显示全部楼层
车驾还京后,有皇子晏起以误读,上责之曰:‘汝欲逸乐,何不作淮南商人子,而必生吾家耶’又车驾之在扬也,建行宫于城北天宁寺,寺去小金山约三里,故时临幸焉。山在水中,像京口金山,惟遥视数里外,于夕阳薛荔中,见城楼一角,近视则无物,上意憾焉。商人黄氏妇闻之,即日就桑园隙地建大屋,鸠工庇材,一夕成 (拆城内大屋,凡用瓦、木工数千,排列传递),即今日之三贤祠也(扬州至今犹有以 。‘一夕造成三贤祠’为谚者)。翌日,上登月观瞥见之,惊闻近侍日:‘何其速焉’?近侍告以黄氏妇所造。上叹曰:‘富哉,商人乎?朕不及也’!三个一夜而成,足见江氏、汪氏、黄氏雄厚财力之一斑;四则铁事表明,连皇帝老爷也自叹弗如。徽商经营的范围包括盐、茶、木、粮、漆、丝绸、布匹、陶瓷、纸、砚、墨、刻书、典当、旅店、钱庄、海货等行业;徽商数量之多,占本区人口十之六七;    “寄命于商”、“以贾代耕",所到距离之远,遍及全国各地,乃至日本、高丽、南亚及西洋各国 (明·黄宗曦《南雷文定》)。正如《歙县志·舆地志·风土》所载:“四乡民稠,商贾居十之七,虽滇、黔、闽、粤、秦、燕、晋、豫贸迁无不至焉,淮、浙、楚、汉,又其迩焉者。沿江向有‘无微不成镇’之谚。”徽商的崛起与强大,特别是商业资本的日益雄厚,商业经营的大规模开展,使徽州经济水平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在宋至明清的中国商业史上,徽商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徽帮与山西带结为经济界的两大壁垒,时间长达三、四百年之久,恰如明人谢肇制《五杂俎》所云,“富室之称雄者,江南则推新安,江北则推山右”。豪商巨富们通过种种不等价交换手段,攫取巨额商业利润,过着王公贵族纸醉金迷的糜烂生活。诚如《歙县志·舆地志·风土》所记:“邑中商业,以盐、典、茶、木为最著,在昔盐业尤盛焉。两淮八总商,邑人恒占其四,各姓代兴,如江村之江、丰溪澄塘之吴、潭渡之黄、岑山之程、稠墅潜口之汪、傅溪之徐、郑村之郑、唐模之许、雄村之曹、上丰之宋、棠樾之鲍、蓝田之叶皆是也。彼时盐业集中淮扬,全国金融几可操纵,致富较易,故多以此起家。席丰履厚,阁里相望。其上焉者,在扬则盛馆舍,招宾客,修饰文采;在歙则扩词宇,置义田,敬宗睦族,收恤贫乏;下焉者则侈服御居外,声色玩好之奉,穷奢极靡,以相矜炫己耳;奢靡之风习始创于盐商,而操他业以致富者群慕效之,今其所遗仅残敝之建筑,可见当年宏丽骄惰之习。再看他们的馆舍庭园建筑是何等富丽堂皇,艳极一时。据清人李斗《场州画舫录》载,徽州人在扬州仅明清间营建修缮的园林名胜就有:汪廷璋之筏园,汪玉枢之南园(九峰园),汪应庚之万松岭,易谐之抱山堂,郑超宗之隐园,郑赞可之嘉树园,郑士介之休园,吴均之青棠观,吴氏之吴园,洪氏之大、小洪园(虹桥惰楔),黄氏之易园、容园、别圃、四桥烟雨,马曰馆之小玲珑山馆,汪氏之康山退园、秋声馆、水南花墅、深庄、是园、东园、西园曲水、紫玲珑馆,徐赞侯之晴庄、墨耕学圃、交翠林等;同书记载,客居扬州的艾人骚客、书商墨贾、丹青高手、达官显贵、盐茶世家达二百人之多。难怪 《五石脂》作者陈去病叹道,“扬州之盛,实徽商开之,扬盖徽商之殖民地也。”徽商自明清来到扬州,大大增加了扬州的富裕繁华程度,成了扬州城的主宰者。 著名古典园林专家陈从周教授也认为:扬州、苏州等地的许多名园都是由徽州的砖、木、竹、石雕刻匠师们建筑施工的。 徽商们将商业盈利的巨额财富,投入捐纳、捐输、建祠堂、修坟茔、立会馆、设义庄、置祠产、购族田、叙宗谱、订家规宗法、开学堂书院义学试馆等等。一方面,他们力求向封建官僚转化,通过“急公议叙”、“捐纳”、“读书登第”等途径,求官谋职,或跻身于缙绅之行列;另一方面力倡程朱 理学,强化封建宗法制度,培养封建人才,扩大其封建政治势力。总之,使商人、官僚、地主结成三位一体。贾为厚利,儒为名高,或驰儒而张贾,或驰贾而张儒,一张一驰,叠相为用,不万钟则可千驷;商贾之后,不乏跻身科场、力博功名之辈,以致科举登榜者蝉联不绝。 徽州强宗望族,不惜将雄厚的商业资本,变为政治资本;反转过来,政客官僚又可荫庇其商业利益。
02.jpg
浮萍漂泊本无根,游子去向君莫问!

76

主题

1197

回帖

689

积分

举人

掌柜

积分
689

活动参与奖帅哥勋章起早贪黑奖极品男人奖金点子奖

 楼主| 发表于 2009-5-15 12:19 | 显示全部楼层
此外,新安四宝:澄心堂纸、汪伯玄笔、李廷硅墨、旧石坑之砚。对徽州文化的发展也有着较大的作用(赵吉士《寄园寄所寄》)。这种政治、经济间的良性循环,使徽州的经济和文化都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由于重视智力投资,明清两代有相当一些徽州人成为封建政权的权相重臣,位极一时,如朱升、许国、赵吉士、程敏政、曹文埴、曹振镛、汪由敦等;更培育出了一代文学家、书画家和其他学问家,如汪道昆、程大位、丁云鹏、潘之恒、渐江、戴震、王茂荫等。这些达官显贵、巨富硕儒,为了光宗耀祖,流芳千古,不惜重金树碑立坊,营建宅第、词社和私家园林。如唐模的檀干园,是一处典型的供宗族休想游玩的江南山村郊园;该园为许氏富翁所建,模仿杭州西湖风光,建有三潭印月、湖心亭、苏堤、白堤、玉带桥等名胜,亭台楼阁、津梁轩馆、叠石理水等,都颇有神韵。私园如西溪南的“老屋阁“,是为三进庭院式住宅,占地340平方米,有侧有400平方米的花园,广植花木;左侧为一方池塘,养荷蓄鱼,供人观赏垂钓;池畔建绕绿亭(1456年建)。该村还有吴鹤秋的“果园”,志称为江南才子祝枝山、唐六如规划设计,原有一大塘一小塘,树有柿、批把、花红、梨、枣、杨柳;花有芙蓉、蔷薇、梅、橘、石榴、牡丹、月季、海棠、桂,惟白玉簪树高约三丈,此特别之花也。其景有六:仙人洞、观花台、石塔岩、牡丹台、仙人桥、芭蕉台。在园内池中设一叶小舟,摇桨可观花枝深处,泉石幽邃,差称胜境,一时誉为徽州名园 (吴吉祜《丰南志》)。又如雄村之非,”乾隆间曹文敏筑以娱老,园中有欲榜斋、得此三房、排春榭、听雨窗、广寒梯、春风领袖亭、学圃、旷如亭、玉照轩、证一亭、摄云磴、水香台诸构“(《歙县志·舆地志、古迹》)。此外,还有稠墅的修园、桂溪的继园、隆阜的曹家花园、溪南的砚子园等。徽州风俗“千年之冢,不动一杯;千丁之族,未尝散处;千载谱系,丝亳不紊”(赵吉士《寄园寄所寄》)。致使社祠遍布、牌坊林立,以西溪南村推算,仅歙县就有祠堂数千座、碑坊百十座。南宋迁都临安,偏安一隅,内府盛行的花石之风也波及徽州,一些富商文人附庸文雅,到处搜集奇花异卉,如“邑西棠坞有滇茶一株,枝饫霜雪,巨斡匏枵,色如青铜,花时行人瞩目,烂若霞绮“(《歙县志·杂记·拾遗》)。玩赏花卉盆景也成为他们自命高雅的一种风气,如吴天行”远致奇石无数“,吴砚山《案头惟时花数瓶,旧书数种,以供清赏”(吴吉祜《丰南志》)。    凌仲礼“莳名花修竹,掩关自娱”(《沙溪集略》);吴用良“舍后治圃一区,命曰玄圃。居常艺花卉、树竹箭,畜鱼鸟充韧其中。每得拳石、馋岩、蟠根诘屈不啻珊瑚木难”;(明·汪道昆《太函集》。香谷逸叟方尚瑛“选胜筑室,于居之西端构‘忘乐园’,亭台池沼备具,编篱种竹,杂植梅桂,诸花艳冶,四时花香不断”(《方氏会宗统谱》)。清歙人徐履安率先设计制造人工喷泉,为假山堆砌开创了一条新路。这样,徽派盆景同徽州砖木竹石雕刻一样,因古典园林建筑装饰的需要,以及城镇生活的必需,而迅速发展起来。 
03.jpg
浮萍漂泊本无根,游子去向君莫问!

76

主题

1197

回帖

689

积分

举人

掌柜

积分
689

活动参与奖帅哥勋章起早贪黑奖极品男人奖金点子奖

 楼主| 发表于 2009-5-15 12:20 | 显示全部楼层
(三)文化条件 徽州在历史上素有 “东西邹鲁”的美称 (明·赵访沪《学田记》),以经商创业,赖文章立身,乃程朱理学桑梓之邦,道学渊源之所在。 徽州诗礼簪缨之族、钟鸣鼎食之家,从汉末开始迁入,仕族文人南迁带来了发达的中原文化,与徽州土著文化融为一体,焕发出奇异的光彩。诸如文学、戏剧、医学、建筑、版画、国画、篆刻、印章等都在全国独树一帜,自辟宗派,在全国学坛艺林都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正如歇人罗愿在《新安志·风俗》中所云:“黄巢之乱,中原衣冠避地保于此,后或去或留,俗益向文雅”。 徽州崇尚读书,“道脉薪传”,儒风独茂,科甲蝉联;文人高士,抱节明经;“十家之村,不废诵读”(嘉靖《婺源县志·风俗》);“以才入仕,以文垂世”者颇多;“人文郁起,为海内之望,郁郁乎盛矣”(万历《歙县志·风士》)。徽州既是封建社会晚期的夜明珠,也是地主和官僚缙绅的乐园,更孕育着一个光辉灿烂的新安文明。 徽州在明清间文化相当繁荣,设有许多学堂,讲学蔚然成风,培养了一大批封建人才。徽属6县,康熙年间共有书院54所,社学562所,县熟5所;宋代进士624人,明代进士392人、举人298人;清代进士226人、举人698人(《徽州府科节录》);甚至出现“连科三殿撰,十里四翰林”(许承尧《歙事闲谭·科举》),“同胞翰林”,(《歙事闲谭·文苑》)“兄弟九进士、四尚书者,一榜十九进士者”(赵吉士《寄园寄所寄》),“一科同郡两元者”(徐卓《休宁碎事》)等盛况。单以歙县为例,居科名之先者有状元唐皋、金榜、洪莹、洪钧等;主相国之隆者有许国、程国祥等;阐国理之微者有朱升、唐仲实等;大经济之业者有唐文风、正茂荫、杨宁等;宏政治之才者有唐相、吴是等;擅文章之誉者有汪道昆、郑恒等;副师武之用者有汪宏宗、王应桢等。歙县清代文学家张潮在《歙问·小引》一文中所记明代文坛后七子首领王世贞游黄山之事,犹为生动。“王合州先生来游黄山时,三吴两浙诸宾客从游者百余人,大都各擅一技,世鲜有能敌之者,欲以傲于吾歙邑中。汪南溟闻其至,以黄山主人自任,僦名园数处,稗吴来者各散处其中,每一客必有一二主人相馆伴。主悉邑人,不外求而足,大约各称其技,以书家敌书家,以画家敌画家,以至琴弈篆刻、堪舆星相、投壶蹴菊、剑槊歌吹之属,无一不备。与之谈则酬酢纷纭,如黄河之水,注而不竭;与之角技,宾时或屈于主。合州先生大为称赏而去。”   总之,由于徽商的资助,宗族的奖励,舆论的推祟,爱才的风尚,悠久深远的文化陶冶,造就了徽州灿烂的文化;而花卉盆景则是富商、文人雅致生活必不可少的内容。再看国画、版画、砖木竹石雕刻对徽派盆景的影响。 新安画派与徽派盆景有着较为密切的联系。徽州沿称新安,画家以多且精见胜,据史料记载,仅明代就有165人之多,不乏丁云鹏、郑重、程嘉燧、李流芳等丹青大家;从祠堂楼阁到民间小居,其中堂壁间多悬挂山水、花鸟、人物画幅,多有题跋署款,古色古香,颇有书画故乡之感;但形成独特的新安画派,并对以后的徽州文化艺术产生较大的影响,则是从渐江上人(江韬1610一1664年)的探索开始的,迄今已有三百多年的历史。新安画派的前期诸家,其画风看似清简淡远,实则伟峻沈厚;或者淡而神旺,简而意足;或者境界开阔,笔墨凝重;不乏山林野逸、荒寒幽淡之气韵,深蕴朴实精炼、苍劲浑厚之精华。后期新安画家的风格则逐渐变清简淡远为浓茂苍秀,青绿设色,格调清新。徽派盆景的风格变化也与其大体一致,由过去梅桩的古朴、奇特、浑厚,逐渐发展到今天松柏的“台式”、“云片”。究其原因,一方面新安画派影响盆景艺术,另一方面是此二种艺术的共同性导致的。盆景是立体的画、无声的诗、凝固的音乐、有生命的艺雕,追求完美的意境;两者的创作规律也是较为相似的,都来源于自然而优于自然;画家那种 “外师造化、中得心源”、“搜尽奇峰打草稿”的严谨创作态度也是盆景艺人必不可少的;此外,新安画派的作画技法,主要指松、梅花、柏等的“根、千、枝、叶布局,与徽派盆景的根、干、枝、叶处理也不乏相似之处。徽派版画与徽派盆景也有一定的联系。
04.jpg
浮萍漂泊本无根,游子去向君莫问!

76

主题

1197

回帖

689

积分

举人

掌柜

积分
689

活动参与奖帅哥勋章起早贪黑奖极品男人奖金点子奖

 楼主| 发表于 2009-5-15 12:21 | 显示全部楼层
因为有丁云鹏等第一流的名家作画,又有技艺冠一时的虬村黄氏名工雕刻,所以徽派版画鲜艳夺目,精丽绝伦。根据周芜先生编著的·《徽派版画史论集》提供的资料可知,在明清两代,由徽派刻版名家绘制镑刻的善本书插图中,·可见到附石观果盆景,(黄近阳刻《重绘玉簪记》1589年)盆栽棕榈、兰花、石玩(黄应澄绘、黄应瑞刻《状元图考》1608年),附石梅桩十天目松盆景(黄一彬、黄桂芳刻《青楼韵语》1618年),山石盆景(谢茂阳刻《幽闺记》1607年),丛林式、附石式盆景(汪成甫等绘刻《吴骚合编》1637年),卧干式天目松盆景等(鲍承勋刻《秦楼月传奇》1644年)。这些插图的盆景,诸如梅花十天目松、棕榈、兰花、菖蒲等植物,在徽州山区都极为常见。因此,一方面可将其看作是明清时期徽派盆景的反映;另一方面也为徽派盆景的进一步完善起范本启迪作用。其根、干、枝、叶的布局,无疑对徽派盆景的制作有所借鉴。此外,那种粗犷沉雄、苍劲古拙之风也为盆景艺人所崇尚。 砖、木、竹、石雕刻与徽派盆景艺术也有密切的联系。砖、木、竹、石雕刻是徽州古典园林建筑的重要基石,它与花卉栽培、盆景制作技艺共同支起优美古典园林之大厦。 砖雕是在特制的青砖上,雕镂出各种各样题材的精美、生动、细腻、繁复的浮雕画面,被镶嵌在门罩、门楼和墙壁上。有神情逼真的人物、翻翻如生的虫鱼、蔚为壮观的山水·婀娜多姿的花草等图案。明代砖雕呈粗扩、古拙、朴素风格,其方法一般都是浅圆雕或浮雕,借助于线刻造型,构图少透视变化,但强调对称,富于装饰性趣味。发展至清代,砖雕的风格渐趋细腻繁复,注重情节和构图,透视层次加深,出现了许多精雕细琢的珍品。这种取质简朴,镂刻精细的砖雕艺术,具有秀丽灵巧、清新淡雅之美感。而早期徽派梅桩也以古拙、遒劲、奇峭见长,强调无对称轴的平衡,几乎没有透 视变化,多陈列于高楼深院的门旁两侧,以作装饰,树桩高大挺拔、浑厚伟峻;后期的徽派盆景才追求构图、写意、透视、传神及淡雅之美,树桩主干为一弯或半弯,灵巧别致,适于室内几架陈设。此外,在徽州还发现了楼空砖雕盆架,非常罕见。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在黟县宏村、西递的明清古民居、祠堂、书院的门楼、门罩及八字墙上,尚完好地保留有徽派盆景图案的砖雕作品,可谓形态各异,妙趣天成;其中有游龙式梅花、疙瘩式银杏,三台式罗汉松,附石式兰、竹、芭蕉,自然式黄山松、菊花、寿星桃等;花盆形状有葵花式、海棠 式、仰钟式、竹节式等款样;陈列的几座有长方石几、圆石几、雕花石座等种类;毫不夸张地讲,它们是明清时期徽派盆景的真实再现。 徽州多石坊牌楼,勤劳的石刻艺人,在长期的锥镂创作实践中,日积月累,精益求精,独树一派古傲、浑厚、凝重、庄严的风格。以青石 (如黟县青)为材料,拟人状物维妙维肖;飞龙吼狮逼真传神;既有雄浑壮实,也不乏细腻明快。如歙人刘铁笔,曾以三年时间,为江村江嗣苍刻“白石牌楼一具以赠,方广七寸,中楼山水树木、桥梁楼阁;其间窗户,修不盈黍,尽能启闭;外环石阑,玲珑洞彻,细极毫发”(江爱山《橙阳散记》)。这种简朴之风、灵巧之气也是徽派盆景所崇尚的。石雕艺术为石质几座、花盆的镂雕创造了条件和可能。
    徽派木竹雕,在遗存的明清建筑中,还保留了相当一部分,每每为海内外专家叹绝。艺人们雕花琢朵则富丽华贵,镂禽镌兽则形神兼妙,既有繁琐的雕镂,又有洗炼简洁的装饰有庄重肃穆,也不乏雍容典雅。雕琢与洗炼并重也是盆景创作必不可少的。在黟县等地的古民居内,木雕的盆景图案也 为数不少,植物种类不外乎松、竹、梅、柏等;笔者收藏有一幅晚清木雕,长20厘米、宽25厘米,画面的左侧矮几上置有高瓶芍药插花,中间为低瓶梅花插花,右侧高几上为长方卷沿盆,栽兰菊并附太湖石,朱红设色,描金处理,颇有推意。此外,与木雕相配套的漆艺也是徽州的一大特长,早在南宋时就有“徽漆”之说,新安名工巨匠黄大成,在明隆庆间(1567-1572年),不仅将漆艺传播至吴越一带,而且著有《髹饰录》存世。
    总之,徽派砖、木、竹、石雕刻艺术与徽派盆景艺术风格,有较多的相似之处,在各自的发展过程中,相互影响、渗透,共同组成徽派古典园林的精华部分。
浮萍漂泊本无根,游子去向君莫问!

76

主题

1197

回帖

689

积分

举人

掌柜

积分
689

活动参与奖帅哥勋章起早贪黑奖极品男人奖金点子奖

 楼主| 发表于 2009-5-15 12:22 | 显示全部楼层
四)洪氏宗族 从《洪氏宗谱》及调查核实的材料获知,徽派盆景的形成和发展与洪氏宗族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更明确地讲,洪氏是徽派盆景的创始人,卖花渔村则是徽派盆景诞生和成长的摇篮。 据《新安名族志》载:洪氏在唐德宗朝(780-783年)为河北黜陟使,因议罢方镇兵,而左迁宣歙观察使,因家于婺源之官源。这同笔者走访盆景老艺人,核实所得知的祖籍是一致的。八十高龄有六十多年从艺历史的洪月田老人(1986年病故)告诉笔者:“婺源之洪、绩溪登源之洪均为一家”。浯村《洪氏宗谱》“总系”中,前六世的记载如次;“一世祖礼部尚书郎辉公,字万光,幼有敏志,日诵千言,唐宪宗元和四年己丑(807年)拜礼部尚书郎,由宣城麻子乡,徙居吴江,子一,延。 二世祖绩溪知县延公,字长春,唐文宗太和元年 (827年)授绩溪县令,莅任公廉,导民以德,甫七旬以老倦谢事,民攀卧不忍公去,公因感民爱戴之深亦缱绻不忍别,乃即绩治之南十里筑室买田为居计,子孙安焉,名所曰洪村,年及八秩而终,子三,谅、诚、诗。 三世祖谅,字伯大,号云庵居士,以交学名绩溪,构楼授徒数十人,奉亲尤尽其礼,乡称孝友先生。黄巢掠新安,偕弟避兵于歙之篁墩,乱定后还绩溪故址,寿终六十有七,娶汪氏,子二,器、宇。 诚,字伯实。唐乾符六年 (879年)因巢寇乱徙歙篁墩,继迁浦口南十里,顾山)11怀抱,土腴泉洁,遂定居焉,娶叶氏,子二,毕、文。诗,字伯文,读书好礼,当巢平之秋暨兄诚同迁浦口,娶叶氏,子一,华。四世器,字德通,进士第,授梅州通判,转授泉州同知,卒葬汪村前,娶汪氏、端木氏,卒葬同处,子一,成。五世成,子四,文一、文三、文四、文五。六世文一,字必渊,驰声学问,立行淳古,子一,斡丞。文三,字必闻,子一,判薄。文四,字必达,性资贤敏,子四,海、淮、汉、泗。文五,字必信,号梅窗居士,嗜经史,善吟咏,尝于居右建/楼数楹,植梅百本,作梅花百韵以自道。寿终七十二,葬后山,娶柳氏,卒葬同处,子一,厚。”总系中赞二十一世祖宗仁公有“花香草色,风雅宜人”之句;赞宗义公有“栽花植竹,桂馥兰芬”之语。



  从掌握的材料来看,凡洪氏徙居吴江后居住过的地方,包括绩溪的仁里,歙县的洪岭与篁墩等地,都不乏关于梅花、黄山松盆景的记载。据清人沈三白《浮生方记》载:1788年应绩溪县克明府之邀,由武林 (今杭州)乘船,沿新安江溯流而上,至绩溪城,又去城三十里,名仁里,有花果会,十二年一举,每举出盆花为赛。余在绩溪适逢其会,欣然欲往,……入庙,殿廊轩院所设花果盆玩,并不剪枝拗节,尽以苍老古怪为佳,大半皆以黄山松”。应当指出,要形成十二年一举花果会的风俗惯例,绝非短时间可成,且与庙会同时并行,恐怕至少要百年以上的历史,才能沿袭成俗。又据 《绩溪县志·食货志·木之属》(1699年)载:“松,铁干龙鳞,可以供盆玩”;“柏,一树扁、侧、翠兼者,名三友柏;又一种盆栽与松为偶”。可见在三百多年前,绩溪登源一带已有黄山松和松柏合栽盆景。50年代在大仁里学校,还存有明代中期的五盆柏树盆景,其中二盆分别题名为“一缕烟”、“仙人撑伞”,均为曲干造型,每株自根至顶蟠回曲折,刚柔并济,颇具造型功力。另据《黟县志·地理志·物产·木之属》(1659年)载:“松,有一种来自黄山者,屈曲矮小,以盆养之可供清玩”。可见,明清间徽州一带培植黄山松及柏类盆景是比较普遍的。在洪岭,花农则长期以卖花为业,遍采野桩,包括黄山松、紫薇、榔榆、南天竹、珍珠黄杨、刺柏等,经过整形培育,然后挑运城镇,甚至数百里外的城乡;沿途叫卖,加之地处汪洋港边上,地形如鱼状,故被邑人冠以“卖花渔村”之别名,足见花农终年之辛劳和艰难。洪岭栽梅始于唐朝,迄今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其种类与太湖之滨的吴县有着内在的联系;宋代形成以绿萼为主的梅花特色,当时梅花嫁接技术已经较高,有梅尧臣《吴正仲求红梅接头》诗为证:“君家梅溪上,但见梅花白。我家梅花红,求枝寄归客。剪接如交情,本末不相隔。明年举酒时,醉颊生微赤。”(《群芳谱·花谱·梅》)。因此,大量长途引种梅花已有可能,但徽州尚以绿梅为主,恰如南宋田园诗人范成大在《石湖诗集》中所记:“新安绝少红梅,唯碎厅特盛,通判朝议召幕僚赏之,坐皆有诗”。
浮萍漂泊本无根,游子去向君莫问!

76

主题

1197

回帖

689

积分

举人

掌柜

积分
689

活动参与奖帅哥勋章起早贪黑奖极品男人奖金点子奖

 楼主| 发表于 2009-5-15 12:23 | 显示全部楼层
身为“徽州司户参军”的范氏亦赋古风一首,又于元夕赏碎厅红梅赋诗三首,可见红梅当时在徽州还是比较稀少的。范氏在为官之暇还携同友好赴歙溪探梅,亦见当时野生梅花还是颇多的。直到明清时期,通过花农的不断引种和精心培育,才形成以绿梅为主、多品种的徽梅格局和徽梅桩景风格。据《歙县志·食货志·物产·果属》载:“梅,四乡皆有,嘉种甚稀。水南浯村善植梅,但以花品之异夸胜赏。而于梅实之美如东洞庭之雪梅,堕地即碎,食之无渣滓者绝无,也宜枝接,若子种则核大肉薄,以全邑论,绿萼华之实差胜。”由此可见,当时果梅亦有,繁殖多赖嫁接,也合常理。这里“水南浯村”,明清属三十六都五图,《歙县志》“全歙总图”标明,梧村位于新安江南岸,与夏坑、大梅口、瀹源、瀹潭相毗邻;《洪氏宗谱》“总系”中有“诚公辟瀹源以裕后”的赞语;因此,可以十分肯定地讲,浯村即梧村,也就是现在的卖花渔村,且以植梅为主业,茶叶、粮食为补充,梅以花胜,而果梅则逊色于太湖之滨的东洞庭山。 那么在洪岭有哪些梅花品种呢?“梅花佳种,《广群芳谱》备载之,谓重叶绿萼、玉蝶尤为人所尚。今邑南浯村所产凡谱中所载皆有之,而以朱砂、檀香二种为贵。盖绿萼、玉蝶以清丽胜,朱砂、檀香以香艳胜也”(《歙县志·食货志·物产·花属》)。足见当时花农有目的地培育、搜集梅花品种之多了。徽人唐宋以来,就有种梅、探梅、赏梅、吟梅、画梅、艺梅之传统,善于在古典园林中用梅花组景,或松、竹、梅组成“岁寒三友”,或梅、兰、竹、菊结为“四君子”,仅《歙县志》记载就有“古梅窝”、(南宋1265-1274年前后吴龙翰住处)、“梅花初月楼”(元末1341年前后,朱升住宅)、“梅轩”等以梅称著的名胜。清代则出现了由罗聘、妻方婉仪、子允绍和允缵、女芳淑等开创的“罗家梅派”,有“瓣香绝枝属君家”之盛誉。徽梅品种繁多,不仅有绿萼、宫粉、玉蝶等常见种类,更有一批独特的徽梅品种。如 ‘徽州台阁宫粉’、‘洪岭宫粉’、‘洪岭二红’、‘素白台阁’、‘徽州檀香’、‘徽州骨里红’、‘徽州野宫粉’、‘银红台阁’、‘雨山朱砂’、‘黄山黄香’、‘雨山宫粉’、‘粉妆台阁’、‘送春’、‘六萼玉蝶’、‘六绿尊’、‘二绿尊’、‘黄山野梅’等。据中国工程院院士、梅花研究权威、北京林业大学陈俊愉教授率梅花品种考察组经实地多次鉴定后估计,徽梅品种不下四十多个,并认为徽梅是当地花农经长时间培育出来的;并在歙县的上丰发现数百年古龄的梅花数十株。直到现在,在歙县、休宁、祁门、黟县、黄山等深山大谷之中,仍有野生梅花分布,是一份不可多得的野生种质资源,对今后的杂交育种,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参阅《中国梅花品种图志》)。徽州人善植梅,这在明、清园林界是公认的。据《扬州画舫录》载:“吴履黄,徽州人,方伯 (即歙人江春一胡注)之戚,善培植花木,能于寸土小盆中养梅,数十年而花繁如锦”。又据南宋吴自牧《梦粱录》(记载时间1127-1279年)载:杭州“钱塘门外,溜水桥东西马塍诸园,皆植奇松异桧,四时奇花,精巧窠儿,多为龙蟠凤舞、飞禽走兽之状,每日市于都城,好事者多买之,以备观赏也”。由此可知,在八百多年前,临安一带就有天目松、桧柏、梅花等规则式盆景。临安与歙县仅天目一山之隔,到徽州水陆交通颇为便利;因此,比较客观地讲,徽州出现游龙梅桩至多也不会超过八百年的历史。另一根据是《歙县志·舆地志·古迹》载:“古梅窝,在向杲,吴龙翰居之,有古梅突兀连理而茂,龙翰因以为号,尝作古梅赋自况。”笔者认为:“古梅突兀连理”即为主干凹凸相连的"之“形弯曲,亦即龙梅;“向杲”在西园一带,离县城约十里,直到现在尚有百年的黄山松、松柏树桩盆景;吴龙翰,字式贤,宋咸淳(1265-1274年)中贡于乡,授迪功郎,编国史院实录,当在临安为官。由此也证明:前述推断是公允可靠的(参见《徽梅的历史、现状、品种及盆景造型,载于《中国园林》1990一4。)此外,休宁吴儆(南宋人)著《竹洲记》,其梅隐庵中也有梅花桩景的记载。他曾在浙江的鄞县、江苏的泰州为官。 
浮萍漂泊本无根,游子去向君莫问!

76

主题

1197

回帖

689

积分

举人

掌柜

积分
689

活动参与奖帅哥勋章起早贪黑奖极品男人奖金点子奖

 楼主| 发表于 2009-5-15 12:23 | 显示全部楼层
五)交通条件 徽派盆景的形成和发展,与水路交通条件是不无关系的。徽州地处山区,与外界沟通多赖水路。其一,经新安江顺流而下,可直抵杭州,再经长江、运河,与苏州、扬州、泰州乃至更远的北方区域发生经济、文化联系;沿海南下,可通闽、粤;沿海北上可达山东、燕京等地;溯长江而上,可抵湘、鄂、蜀、滇诸省。其二,由绩溪的徽溪和乳溪顺流而下,入青弋江、长江与江南重镇相关联;其三,祁门一带由阊江人江西之鄱阳、饶州;此外,祁门至景德镇、歙县至临安均有旱道。徽州地少人多,大都“计一岁所入,不能支什之一。小民多执技艺,或负贩就食他郡者常什九”(顾炎武《天下郡国利病书》)。因谋生之需要,商贾占十之七八,执技艺者当然也包括以卖花为业的盆景艺人。渔村位于浦口边上,在以舟楫为主要运输工具的时代,徽州人通过新安江的水路,抵达杭州;继之,再赴苏、扬。“徽人在扬州最早,考其时代,当在明中叶,故扬州之盛,实徽商开之,扬盖徽商之殖民地。故徽那大姓,如江、程、汪、洪、潘、郑、黄、许诸氏,扬州莫不有之,大略皆因流寓而著籍者也。而徽扬学派,亦因大通"(陈去病 《五石脂》)。当然,这个洪氏也不能排除渔村洪氏的可能。

    扬州与徽州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就连穿衣着衫也是“歙近维扬”(《歙事闲谭》);而扬州相传在唐朝就有盆景艺术,宋、明、清三朝,扬州均为经济重镇,徽商经营盐业也多在维扬,这也为两地文化艺术交流,为盆景艺术在徽州落户、发展提供了诸多方便。综上五个方面所述,洪岭有着十分优越的自然条件,又有徽商这个坚实的经济后盾,再加上深厚的文化根基,且具备交通之可能,徽派盆景的产生和发展已经是必然和可能的了。徽派盆景的起源应是在洪氏徙居吴江、出任礼部尚书郎以后的一段时期内,将盆景这种高雅的艺术从扬州或苏杭带到徽州,并在绩溪、歙县,主要是在洪岭进行再创作,发扬光大起来,并在南宋创作出规则式游龙桩景,然后自铸古朴、奇特、刚劲、凝重、浑厚的风格,标异于盆苑。随着明、清两朝徽商的称雄,发展到鼎兴时期。百年古桩,逢春生华;师法造化,归朴返真。艺人们深悟绘画构图之三昧,汲取砖、木、竹、石雕刻之精华而自成宗派。当然,传入的形式或者是少数样品,或者是制作技艺、莳养方法,或者是图样款式,加之洪岭“山川怀抱、土腴泉洁”,梅、松、柏、榆等盆景植物生长良好,盆景艺术就在洪岭这块 “钟天地之灵”的土地上茁壮成长起来。坚实的经济基础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又为盎景艺术的发展拓平了道路。 
浮萍漂泊本无根,游子去向君莫问!

76

主题

1197

回帖

689

积分

举人

掌柜

积分
689

活动参与奖帅哥勋章起早贪黑奖极品男人奖金点子奖

 楼主| 发表于 2009-5-15 12:26 | 显示全部楼层
1.jpg
【歙县论坛 贴贴必回】 欢迎网友们加入,群策群力,把我们的论坛越办越好。

76

主题

1197

回帖

689

积分

举人

掌柜

积分
689

活动参与奖帅哥勋章起早贪黑奖极品男人奖金点子奖

 楼主| 发表于 2009-5-15 12:27 | 显示全部楼层
2.jpg
【歙县论坛 贴贴必回】 欢迎网友们加入,群策群力,把我们的论坛越办越好。

76

主题

1197

回帖

689

积分

举人

掌柜

积分
689

活动参与奖帅哥勋章起早贪黑奖极品男人奖金点子奖

 楼主| 发表于 2009-5-15 12:28 | 显示全部楼层
3.jpg
【歙县论坛 贴贴必回】 欢迎网友们加入,群策群力,把我们的论坛越办越好。

76

主题

1197

回帖

689

积分

举人

掌柜

积分
689

活动参与奖帅哥勋章起早贪黑奖极品男人奖金点子奖

 楼主| 发表于 2009-5-15 12:29 | 显示全部楼层
4.jpg
【歙县论坛 贴贴必回】 欢迎网友们加入,群策群力,把我们的论坛越办越好。

76

主题

1197

回帖

689

积分

举人

掌柜

积分
689

活动参与奖帅哥勋章起早贪黑奖极品男人奖金点子奖

 楼主| 发表于 2009-5-15 12:30 | 显示全部楼层
5.jpg
【歙县论坛 贴贴必回】 欢迎网友们加入,群策群力,把我们的论坛越办越好。

76

主题

1197

回帖

689

积分

举人

掌柜

积分
689

活动参与奖帅哥勋章起早贪黑奖极品男人奖金点子奖

 楼主| 发表于 2009-5-15 12:32 | 显示全部楼层
6.jpg
【歙县论坛 贴贴必回】 欢迎网友们加入,群策群力,把我们的论坛越办越好。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歙县论坛主站|歙县论坛-歙县老百姓值得信赖的网络平台 ( 皖ICP备14023110号-2 |34102102000101 )

GMT+8, 2024-11-27 21:56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