倒在讲台上的园丁
黄山新闻网7月7日讯(张斌 吴小朋)7月,又是一年毕业时。他生前所教的九(6)班学生亲手叠制的50只纸鹤、九(7)班学生精心挑选的52朵鲜花,端端正正地摆放在墓前;他生前同事亲笔书写的“指数函数,对数函数,三角函数,数数含辛茹苦;平行直线,交叉直线,异面直线,线线意切情深”的挽联,整整齐齐地悬挂在坟上。
在学生眼里——
他是一位难得的好老师 他一生从事教育工作37年,22年在偏僻的农村学校任教,30余年担任班主任工作。 当班主任是个苦差事,官职比村官还小,责任比总理还大。每带一个班,他都会给每位学生建立一个成长记录袋,争取对每个学生了如指掌,然后帮助他们制定各自的奋斗目标;每带一个班,他都要通过假期家访、平时“信访”、家长学校、家校联系簿等灵活多样的方法与学生家长相互沟通,取得家长给予班级各方面工作上的配合与支持。 别人当班主任总想多选一些优秀学生,因为他们能创造出让老师感到光彩和荣耀的成绩。可他总是来者不拒地接收别人挑剩的、只会给老师带来大大小小麻烦的“双困生”。他坚信作家冰心的一句话:“世界上没有一朵鲜花不美丽,也没有一个孩子不可爱。” 有一位学生迷上网吧,作业拖拉,甚至逃课。他通过家访了解到这位学生父母在外打工,靠爷爷奶奶照应。两位老人对小孩疼爱有加,要什么就给什么;又因上了年纪的老人管理小孩力不从心,任由他玩闹。家访后,他主动承担起这位“留守儿童”的代理家长,经常找他促膝谈心,分析迷恋网吧的危害,谈父母在外挣钱的不易,指出只有奋发苦读才能报答父母。考虑到这位学生一时难以戒除网瘾,他们相互约定每周可在老师家文明上网一次。后来,学校举办了一次“电子版班报大赛”,他便力荐这位学生担任班报主编,这位学生看到了自己的特长有了用武之地,课余时间积极组织同学进行班报的采编工作,所编班报一举夺得年级第一名。
有一位家境贫寒的女孩,开学报名时,最后一个怯生生地走到讲台前,小心翼翼地递上一只塑料袋说:“方老师,麻烦您点一下吧!”方老师将塑料袋轻轻的放在桌上,一圈又一圈地解开捆住袋口的细绳,最后露出的不是皱巴巴的纸币,就是硬邦邦的钢镚。讲台上下一片唏嘘。“这钱不用点了,我相信你!”他说着将桌上的所有钱收了起来。事后,他了解到这位女孩家在农村,为了让她能在县城上优质的学校,父母来到县城打零工、捡破烂,为她积攒学费和维持一家人的生计。后来,他又找这位女孩谈心,告诉她要珍惜父母为她交上的最珍贵的学费,要加倍努力学习!
有一位同学身患癫痫,在课堂上一发作就呈昏迷状态,老师和同学们都很害怕。他总是及时赶到进行现场急救,并用手帕擦去这位同学嘴上的白沫,还亲自护送学生到医院就医,学生家长一时联系不上,他还要为学生先垫付治疗费用。
天气冷了,他总是及时提醒学生添加衣服;天下雨了,他总是把自己的雨伞让给没有带伞的学生;学生生日到了,他总是和全班同学一起唱着《生日歌》为其祝福。
一位大学生在来信中说:“在您的眼里,学生没有三六九等之分。是您的信任,让我克服了自卑,找到了信心。”
一位在军营服役的学生在信中说:“您作为老师,带给我们的不仅仅是兴趣盎然的知识,更多的是关爱、自信、力量和笑对生活、战胜困难的信心和勇气。”
一位学生在作文中这样写道:“天边第一缕霞光熟悉您的身影,夜里第一颗星星记着您的倦容。方老师啊,办公室里,面对我们不谙世事,单纯幼稚,您满腔热枕,苦口婆心;教室里,强忍着病痛给我们上课,豆大的汗珠在您消瘦的脸上流淌。我们多想叫您休息一会儿,可您总是咬着牙上完一节又一节……”
在同事眼里——
他是一位难得的好兄长 3月8日,星期二。校长在全体教职工会议即将结束时声音有些哽咽地告诉大家:“刚刚接到病危的消息,希望大家抽空去医院看看他。”这难道是去作最后的告别?大家都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当时许多老师的眼睛都湿润了。 “他真是个好兄长。”走上教学工作岗位不久的小张说:“我能迅速成长为教学骨干,离不开他的悉心指导。”学校对青年教师提出了“一年入关,两年过关,三年达标,五年成熟,八年骨干,十年成名”的奋斗目标。因此,许多年轻教师都像小张一样拜师学艺,很快挑起了教学的重担。 “他确实是个好兄长。”青年班主任小吴也如是说:“我所带的班级之所以能够获得市级先进,是因为他毫无保留地把带班经验传授给了我。”学校在班主任安排上实行新老结合,以老带新的模式。方老师是老班主任,具有丰富的带班经验。他提出做好班主任工作的四个不等式——“严格≠出格,关爱≠溺爱,惩罚≠体罚,放手≠放纵”;他提出做好班级管理的“四多四少”——“多民主少强制,多激励少批评,多引导少说教,多用情少用气”。看到有些班主任年轻气盛、处理班级工作简单粗暴时,他便主动与他们交流,告诉他们“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讲究的是一份恒心,一份耐心;告诉他们“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希望他们用宽容的心态对待学生的每一次过失,用期待的目光等待学生的每一点进步,用欣赏的眼光关注学生的每一个闪光点,用喜悦的心情赞许学生的每一回成功。是的,在方老师眼里,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 “他是我学习的榜样。”有着近30年教龄的洪老师说:“是他不断进取的精神感染了我,促使我努力适应新课程改革。”他虽然具有从事初中数学教学的合格学历,又有30多年的教学经验,但仍坚持参加远程教育函授学习,自费订阅教学杂志,不断尝试数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教学。他常对身边的同事说:“医生是越老越值钱,因为医生是靠实践经验治病;教师是越老越不中用,因为教师的知识容易老化,所以学生自然越来越不喜欢。”他时常告诫自己:“作为一名教师,首先要把课上好,把学生教好。让学生喜欢,让家长放心,让同事佩服,让领导满意的教师,才是一名真正合格的教师。”由于他舍得在教学上花功夫不断探索,把抽象的原理变得形象,把晦涩的公式变得生动,把复杂的图形变得简单,把充满玄机的数学王国变成了趣味盎然的童话王国,学生特别喜欢听他的课,教学成绩一直名列前茅。 在家人眼里—— 他是一位倒在讲台上的园丁 他一家三口虽然都居住在县城,但妻子是家庭主妇,没有固定收入。女儿从师范院校毕业后,到现在还没有找到一份正式的工作。 “他是俺家的顶梁柱啊!”妻子噙着泪水说,“全家就靠他的工资收入过日子,如今他撇下俺和女儿走了,又欠下一笔数目不少的债务,这今后的日子……”是啊,自2007年感觉身体不适后,他始终以学校工作大局为重,心系学生的学习生活,坚持边上课边就医,毅然战斗在教学的第一线。在当地医院没有查出病因后,他都是利用寒暑假期前往合肥、上海等大医院就诊,从来没有因病耽误过一节课。几年的求医问药已让他欠下了不少债务,但他从来没有向学校申请过一次困难补助。相反,在向特困职工送温暖,向失学儿童捐资助学,向地震灾区献爱心等一系列公益活动中,他总是慷慨解囊,尽其所能。 “听学生说,我父亲在课堂上突然病痛得厉害难受时,总是手扶着黑板站立片刻又继续他的数学教学。”方老师的女儿闪着泪花说:“好多次学校都放学半天了,可我的父亲还没有到家。后来听同事说,我父亲几节课下来实在吃不消,要在办公室歇口气再走。” 他被送进医院时,已经是肺癌晚期了,必须立即住院治疗。可是,为了治病不仅花光了家里所有的积蓄,还借遍了所有的亲戚朋友。在实在没有办法的情况下,他的妻子向学校递交了一张借条。全校师生得知后,纷纷为这位好老师、好同事踊跃捐款。学生你5元我10元,教师你100我200……可是,千余颗爱心并没有挽留住方老师宝贵的生命。2011年3月12日上午11时5分,56岁的他还是带着深深的眷恋永远地离开了奋斗37年的讲台,离开了朝夕相处的学生和同事,离开了相依为命的妻子和女儿…… 这就是我们的方炳田老师。也许你会说他普通,因为他没有惊天动地的业绩;也许你会说他平凡,因为他没有令人羡慕的光环。是啊!他所做的一切都是那样的普普通通,平平凡凡,但透过这个普通平凡的人和他所做的平凡普通的事,我们看到的是他对党的教育事业的忠诚、信念、执著和坚定;我们看到的是他在用整个生命努力践行着“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陶行知精神。他多像一块朴素、端正、坚实的基石——大厦的基石!真是无数块像方炳田一样的基石,支撑起了人民教育这座雄伟的大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