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善人居环境 建设生态大县 近期歙县人大常委会组成专题调研组,分赴深渡、北岸、杞梓里、溪头等地,就全县垃圾无害化处理情况进行了一次调研。截至目前,全县28个乡镇都已先后行动,有38个村开始垃圾统一清运焚烧或填埋处理。乡镇村已兴建垃圾处理中心(大型垃圾焚烧炉)5个、垃圾处理场(中小型焚烧炉和简易土炉)27个、填埋场3个。 今年年初歙县人代会《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加大村庄整治力度,推进“三清四改”,力争实现100个村垃圾集中收集和无害化处理。据市容管理部门测算,歙县日产生活垃圾400—600吨,且呈增长趋势。 为不断改善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环境,该县将垃圾无害化处理工作摆在重要位置,积极申报立项并付诸实施歙县生活垃圾填埋场建设项目。该项目总投资3888万元,采用改良型厌氧卫生填埋工艺,初始日处理量150吨,最终日处理量达300吨,使用年限25年。今年底建成后,可满足城区及桂林、郑村、富堨、雄村等四个周边乡镇的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目前该项目建设进展顺利,已投入资金2150万元,完成工程量的70%。 该县还多方筹措资金,采取有力措施,扎实推进农村垃圾无害化处理项目建设。北岸镇在支持企业研发垃圾无害化处理技术的基础上,于2005年10月投资54万元,建成运营镇垃圾无害化处理中心,镇容镇貌得到根本改观。徽城、王村、溪头、雄村、武阳等地纷纷借鉴北岸经验,购买成套设备,兴建垃圾无害化处理中心。杞梓里镇英坑村投入1.5万元,建焚烧炉,聘保洁员,进行全村范围的垃圾统一清运和集中处理。同时,总结成功经验,选择有利新安江生态保护的乡村,推广垃圾处理设施建设。近三年来,县新农办安排新农村村容整治和环卫工作资金460余万元,其中:投入360余万元,启动“三清四改”专项整治;斥资100余万元,建设垃圾无害化处理设施。村容村貌和人居环境得到整治和改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