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市文化事业文化产业比翼双 飞
党的十七大以来,黄山市文化建设始终坚持以保护、传承和弘扬徽州文化为特色,以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为目标,以文化产业精品打造工程为抓手,不断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着力建立健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文化产业和文化事业建设取得明显成效。
一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成果显著。全国第二个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徽州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在我市正式授牌设立,《徽州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总体规划》完成编制,“徽州文化生态保护的创新与实践”项目荣获第三届文化部创新奖特等奖,“徽州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建设工程”入选2010年全国十大“国家文化创新工程”。在全省率先完成非遗普查,建立了国家、省、市、县四级保护名录体系,整理出版囊括14个大类1325条非遗线索的《徽州记忆》丛书5卷。成功申报非遗名录国家级16项(全省60项、占全省27%),省级56项(全省273项、占全省21%),公布了市级名录124项。徽墨制作技艺进入世界文化遗产预备清单,徽州传统木结构营造技艺作为中国传统木结构营造技艺子项目,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市文化系统荣获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先进集体、先进个人和全国“文化遗产日”活动组织奖。
二是文物保护工作扎实有效。《黄山市文物保护管理办法》正式实施,出台了《黄山市古村落保护管理办法》等7个相关配套规范性文件。“十一五”期间,累计投入文物经费2.7亿元,维修国保单位7处,省保单位20处,市、县保单位150处。新增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6处,历史文化名镇名村国家级12处、省级10处,国家级历史街区2处。完成全市馆藏珍贵文物数据库建设,圆满完成第三次文物普查,我市文物普查数据占全省总量的30.6%,位列全省第一。全面启动“百村千幢”古民居保护利用工程,累计投入资金35.63亿元,完成了101个古村落的规划编制,实施了74个古村落和873幢古民居的保护工作,认租、认领、认购古民居271幢,打造了事业、产业方面的新型业态19类555处,建成了湖边古村落、秀里影视村、黎阳故邸等13处集中保护地。
三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日趋完善。“十一五”期间,全市文化事业建设累计投入4.31亿元,年均增长46.7%,远远高于同级财政经常性收入年均增幅。中国徽州文化博物馆、报业大楼、市民中心、市美术馆等一批文化设施建成并投入使用,市图书馆开工建设。中心城区已完成元一环球影城、徽州大剧院、上影国际影城等3家数字影院建设和改造任务,目前中心城区18万人口共有9块荧幕,2001个观看席,人均2万人一块荧幕。文化民生工程成效显著,建成101个乡镇综合文化站、857个农家书屋和2473个广播电视村村通建设点,文化和广电民生工程连续三年名列全省前茅。有线数字电视整体转换工作进展顺利,广播和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分别达到92%和95.6%。新闻出版导向正确,主流媒体建设得到加强,《黄山日报》入选“中国地市党报品牌创新力十强”并获金长城传媒奖。群众文化活动丰富多彩,形成了“激情广场”、“温馨家园”和“快乐城市”等文化活动品牌。市新闻出版局荣获全国全民阅读活动先进单位、全国新闻出版系统“五五”普法先进单位,市广电局荣获全国广电系统法制宣传先进集体。
四是文化产业发展势头强劲。大力实施文化产业精品打造工程,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文化产业发展的优惠政策,设立了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市政府注资1亿元成立了黄山市徽文化产业投资有限公司,总投资45亿元的徽州文化艺术长廊、总投资60亿元的“百村千幢”古民居保护利用工程以及百佳摄影点等一批重大文化项目强力推进,屯溪老街入选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古城歙砚有限公司、竹艺轩、秀里影视村被评为省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市文化系统荣获全国文化产业工作先进集体。2010年全市实现文化产业增加值达26.2亿元,占全市GDP总量8.4%左右。
五是文化市场繁荣有序。加快发展娱乐、音像、演出、网络、艺术品、艺术培训等文化市场,逐步形成经营门类多样化、经营成分多元化、消费层次立体化的市场格局,文化市场体系的总体框架基本确立。加强文化市场监管,大力推进“网吧联盟”,坚持不懈开展“扫黄打非”,市文化系统荣获全国文化市场行政执法先进单位。
六是文化改革创新全面推进。全面完成了三局合一、局台分离、两台合并、文化市场综合执法、市级党报发行,以及电影发行放映、影剧院、演艺院团转企改制等重点改革任务,文化管理服务水平不断提升,文化市场主体得以重塑;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推行了“三项制度”改革,内部活力日益增强。文化产品原创能力进一步提升,《徽韵》获省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并作为安徽省唯一文化旅游定点演出入选文化部、国家旅游局确定的国家文化旅游重点项目名录;《中国皖南古村落黄山市千村保护与发展研究报告》、《惟奇》(书法)等作品获省社会科学文学艺术出版奖;黄山市工艺美术产品、作品在百花奖、山华奖等国家级最高奖项评比中共获23个金奖,整体水平居全省第一。文化创新工程成果丰硕,编撰出版了3卷近400万字的《黄山市志》和《中国民间故事·黄山市卷》,推出《中国皖南古村落黄山市千村保护与发展》、《徽州文化生态保护的创新与实践》、《文化旅游发展》等研究成果,出版发行《徽州五千村》、《徽行天下》等专著。
七是文化人才队伍不断壮大。不断加强文化拔尖人才、领军人物和名人大师的培养,全市各类文化专业特色人才达2万余人,具有明显特长登记在册的特色文化人才近3千人。其中,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国家级11人(全省53人,占全省21%),省级94人(全省409人,占全省23%),市级207人;国家级工艺美术大师2人,国家一级画师2人,中国文房四宝艺术大师4人,中国工艺美术大师2人,省级民间工艺美术大师80人,西泠印社会员1人,高级政工师24人,高级工艺美术师81人,中级工艺美术师155人,助理工艺美术师98人,省“六个一批”双百人才4人;专业演艺人员400余人,大型活动高级策划10人,文学创作家60余人,获得“十佳文艺之星”10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