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加入
查看: 1623|回复: 3

古道背包客(转我一同事的)

[复制链接]

33

主题

165

回帖

706

积分

举人

积分
706
发表于 2013-9-9 09:0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徽青古道,始建于隋朝,是当地郡守征调民众开辟的通往安徽沿江、中原的战略要道。由皖南徽州府城至青阳县。出歙县北门,西北行,过万年桥,经富堨镇至许村;由许村北上,经五猖庙、茅舍、茶坦至箬岭关;过箬岭,入太平县境,至上岭脚,经谭家桥、感样里、迄溪、马兰地、三口至仙源;西行至甘棠,转向西北,经秧溪河至广阳,广阳北上直通青阳县城。
   老驴们把徒步这样的古道称为“逛”,而作为处驴的我来说,对于此趟徒步,则充满新奇。早上五点半从县城出发,车行至歙县许村,一个非典型江南古村落。村中星罗散布着牌坊、门楼、风雨桥,祠堂,独立存在,造型倒也精巧,但不成规模。村里出过的进士宰相颇多,直至近代,博士院士也是能叫上几个。男人们把求取的功名刻起来,女人们把守住的贞洁刻起来,皇恩浩荡刻起来,甚至村里出了百岁老人也要刻起来,牌坊就是写在石头上的徽州凝固的历史。细雨从青瓦上丝丝漏进人家堂屋的石板上,奶奶闲情自若地抽着旱烟,人们三三俩俩围在家里剥黄豆,村庄弥散着古老而世俗的气息。导游是个退休教师,村中许家的后代,张飞眉,身形瘦矍,走起路来两脚带风,称我们为“客人们”,讲解的时候由不得你三心二意,他讲这个村子的历史,这个家族的历史,娓娓道来,眉飞色舞,眼里手势里带出来的自豪使你很自然地能感受到老人其实就是历史的一部分,他为外人能够过来了解这里而自豪,为生在这个家族而自豪,与其是在做一份工作,不如说他是在把一个徽州古村落的文化精髓散播出去,他与这些景观融为了一体。
    我们离开的时候,老人走出来跟我们道别,不住地说“客人们再来”,顿生暖意。
    车子在狭窄的村道上逶迤,半小时后到达茅舍村,我们的整理好背包,驴行开始。青石板道光滑平坦,向雾的尽头延伸。起初有较为集中的村舍,接着便是大片竹林,期间星点着一片片低矮的白菊,作为村民家产,被围起来“圈养”。紫色小花粉红色小花隐在草丛里
    不经意间就探个头打个照面。山野岚起,竹木朦胧可见,视野渐渐逼仄,有人唱起山歌,有人拉起家常,二十几人的队伍在山间雀跃,把四千多级石阶一步步踩在脚底。
    白云深处,人家星罗,村妇朝我们微笑,问我们从哪儿来,喇叭花兀自开放,大黄狗倒是乖巧,也没见叫唤。雾越聚越多,刚才还能看见的景致,一眨眼功夫已是云山云海。雨又淅淅沥沥地下了起来,汗没收干,又淋了雨,头发上衣服上,也已分不清是汗是雨。
    山顶,小憩,有破败的石头堆砌的类似庙宇的建筑,还有石墙,作为一个标志,亲历着当年往来不绝的官商平民运输着历代的社稷与营生,也亲历着而今的寥寥,作为古迹标进地图里任人凭瞻。
    下山的道路全是下坡,云越积越厚,近在咫尺,青石板越来越滑,步伐小心翼翼,像是要呵护起一个精致的旧梦。云中漫步,似梦似幻,心事都要小心地藏起来,不惊扰这一川山水。我们就在这一脚一脚中,实现着与古人的时空叠合。许多年前,你是卖茶的男子,把养家糊口放在心里,一去三五载,青石板上只留下肩挑的消瘦背影;许多年前,你是守望的女子,把相夫教子作为信仰,寒来暑又去,青石板上只留下是过客不是伊人的哀婉。
    驴们相互称呼都用网名,这是真实身份之外的一个爱好集合体。因为陌生,所以亲近;因为环境的不可知,所以相互关爱。兄弟的迷彩外套,宝爷的关照,分享给我们的肉、提子和大饼,那些开怀的对话,都是明亮的小温暖。尽管有蚂蝗爬上裤子爬进大腿,也可以一笑了之,就当献了次血。
   身体逍遥精神困顿,身体劳累精神释放,二者之间如果能通过行走达到平衡的话,也不失为一得。
是为纪念处驴游。

春看杜鹃含笑秋饮红叶煮酒

33

主题

165

回帖

706

积分

举人

积分
706
 楼主| 发表于 2013-9-9 09:07 | 显示全部楼层
作者美片。

9.7驴行 145_副本.jpg
【歙县论坛 贴贴必回】 欢迎网友们加入,群策群力,把我们的论坛越办越好。

269

主题

7517

回帖

1万

积分

状元

积分
17307

帅哥勋章罐水天才奖起早贪黑奖歙县志愿者

发表于 2013-9-9 09:45 | 显示全部楼层
美女到此一游
【歙县论坛 贴贴必回】 欢迎网友们加入,群策群力,把我们的论坛越办越好。

30

主题

154

回帖

953

积分

进士

积分
953
发表于 2013-9-22 11:54 | 显示全部楼层



旌歙古道游记


    芳菲四月,阳光明媚,莺歌燕舞,百花怒放,漫山遍野,郁郁葱葱,一派春意盎然。一天愉快、惊心、平安的旅程结束了,细细品来收获颇丰,无不令我更加珍爱旌德这美丽的故土。让我们用自已的脚步丈量山川,让我们用悠美话语赞美风景,了解家乡旌德、热爱家乡旌德、宣传家乡旌德。
    在我县(安徽旌德)白地镇(205国道穿境而过,距黄山风景区30余公里)高甲村南面群山中有一条千年古官道。据网络搜查,这条古道始建于隋朝,是当地郡守征调民众开辟的通往沿江、中原的战略要道。直至明代,仍是联结古徽州府和安庆府(青阳一带)的重要官道。徽商兴起后,更是成为重要的粮食、食盐和土特产的运输要道。
    古道景区内崇山峻岭,峡谷密林,古木参天,溪水纵流,云海怪石,鸟鸣花妍。这里的山群,以雄、奇、险、秀著称,是黄山山脉的延伸。山群风光秀美绮丽,群山连绵。山中春、夏、秋、冬四季景色各异。春季里漫山遍野盛开的鲜花,透出浪漫之美;夏季,古诗有云“参天古木覆苔阴,四顾苍山一径深。六月长廊不知暑,飞泉终日响潮音”就是这里的真实写照,是一个天然的避暑圣地;秋季可观崖上红枫、路边黄菊,可品尝多种山果,切身的体会到收获的滋味;冬季在处处银妆素裹下,给人有圣洁之美。这里的山林,云雾缭绕。是獐麂鹿兔猴等数百种野生动物的天堂;是灵芝蘑菇蕨菜甜葛山笋等数百种山珍野菜的乐土。属国家级保护动植物10多种及国家一二级保护动物近三十种,省级保护动植物数百种,被专家称为“动物的王国、生物的殿堂和基因库里宝贵的净土”。这里的山泉,汇集成溪,清新洁净,可直接饮用。溪水绕村而过,柳叶鱼畅游其间,娃娃鱼时常可见。景区附近有一座15000 m2备用小型水库,容积为30000 m3,水库常年碧波荡漾,水面水鸟翔泳,水中鱼虾游动,美不胜收的湖光山色尽收眼底,可垂钓、可泛舟,可谓是“四面山峦回峰映一潭碧水狭口流”。
    早在去年就有圈中朋友穿越过此条道路,并拍有影像和图片资料,由于此片山林树木砍伐很少,也没有开挖新的道路,苍桑的古道隐藏在神密的深山之中,保存相当完好。带着几份好奇和几份期许,4月18日,又是一个周末,在论坛网友的号召组织下,热爱户外运动网友一行十二人(十一大一小)踏上了征程。同行中还有人已穿越过此道,只因季节不同,想再次感受一下春日里山花烂漫时节的另样感受,特邀做向导。沿着千年旌歙古道,穿过茂密的森林,跨过泉水淙淙的山涧小溪,穿越古朴厚重的石垒隧道,踏寻千年沧桑古迹,欣赏沿途绮丽风光,走进天然氧吧,呼吸林中清新空气,翻越崇山峻岭,体验人与自然和谐相融的快乐,感受回归自然那种释放心情的惬意。在这次旅途中,驴友之间那种团结互助,无私奉献,共度难关的团队精神,深深地感染和鼓舞着每一个人。特别是歙县许村镇箬岭茶坦村的村民,古道热肠,淳朴善良,有难相助,不计报酬,给我们每个驴友留下了美好而难忘的印象。与其说这是一次美丽之旅,快乐之旅,还不如说这是一次感动之旅,难忘之旅。它唱出了人们心中对生命的赞歌!

旌歙古道

    清晨6点半大队伍准时来到集合地,尔后从县城出发乘车直达高甲村,经过一个多小时的行驶直达古道源头。刚入山口遇到两位当地村民,原来是为当地镇政府副书记等一行人开发考察此条古道做向导,这更为大家对一游此道增添了动力,在一起合影后浩荡的队伍便向深山进发。走进深山密林,空气变得格外清新,鸟语花香,心旷神怡。沿着山道石阶前行不足五里,便到了一处驿亭,有名曰“五里洞”。整个石洞骑路而修,洞内壁嵌有石碑,时光流逝碑上所刻文字已难以辨识,不过这里可是游人休憩的好地方,拾石而坐意想当年古人穿梭于此,在此相互攀谈是怎样一幅画面呢。

旌歙古道
旌歙古道
    再拾阶而上不足三四里,便可见“如来柱”了。石柱屹立在山脊突出古道旁一小块平地上,石柱高约四米,直径40公分,八棱见方,每一方都雕刻有古文,相传该柱是如来佛祖所立,可保佑八方来客旅途平安、生意兴隆。上有莲花型三层顶盖,就象唐曾取经时所戴佛帽一样。具体寓意有待考证了。在歙县一方茅舍村上方路口还另有一柱,但造型有异。


    大家稍作休息,拍照留念后继续前行。古道两旁一边是山林茂密,一边是陡峭山崖,淙淙山涧溪水发出悦耳的声音。正直春日,山上杜鹃花盛开,奼紫嫣红,仿佛游走在画卷之中一般。这个时节也是采摘野生蕨菜最好的时候,有些朋友一路“顺手牵羊”,收获颇丰啊。

歙古道

    在一处古树蔽天的平缓路段,当地向导正指引大家回首观望。顺眼望去原来是一座大山,尖顶圆基,经他介绍此山叫”铁帽山”,真是很形象,山下不远便是著名的千年古村,江总书记的祖居地--江村,因那天山雾迷漫,隐约难寻。
临近中午时分,来到半山腰处一古刹遗址。一眼望去满目苍遗,残破无形,整个古奄建在两山之间一小块平地上,将整个古道拦腰截段,可谓咽喉。一股溪水流经路旁,生活很是方便,要是现在的驴友在此扎营也是个好选择。古奄共两间约百余平米,四面还留有高约三米的石墙,厚近两尺,古时不知可否是军事阵地。屋后还有一拱形石屋,靠山而造,后墙已被滑塌的山石推倒。旁边有块百余平米平地,有细心朋友在平地还发现一处圆形大坑,深一尺宽有一米半,猜测是烧火灶台?

旌歙古道

    穿奄再上,这一段林密路陡,不过二里又到一亭,门头石刻“旺(形)子洞”,本人认为第一字为“月旁王加一点”,那一点必有含意,绝不是“旺”字,本人学识有限,待高人解惑了。   
古树虬枝,绿草黄花,再上攀三里便到了天星洞。天星洞是古道至高点,横架两山互通四方。确为“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要地。站在关口之上,狂风阵阵,吹得人都有些站不稳。远眺四周,绿树葱郁,崇山峻岭,心旷神怡,似有与天仙做伴之感。
    过关下行,可能人迹罕至的原因,有些道路被野竹占领,我们只好从竹林里钻行了。一路下坡,很是平缓。在群山峰顶迂回盘绕约十里后,便到了另一处山口,山路直下,路面也宽阔很多,石阶保存得很完整,在这里便可以看到山下的村庄和远处的许村镇。

旌歙古道
   
    沿着平整的山路很快来到半山腰,一路上还有两处石亭,但已破损不堪,更不知名了。一块平地很是显眼,一间很大的建筑只剩下了三方矮墙,屋中被当地的村民供上了香火,在一处墙角找到一块石碑,上有大字“忠烈庙”,可怜忠烈亡魂也已不知姓名。在它左下方还有一间只剩残墙的石屋,古道穿中而过。右前上方一堵关隘横架两山之间,长约五十米,网上查找,此地为名为箬岭关,为“府治”屏障,海拔998米。1647年于岭头设关扼守,关上刻有“天险重开”四个大字。箬岭关南通歙县,北通黄山区,东北通旌德,东接绩溪,关居四县之会冲。城墙厚约有十多米,中有一半圆顶门洞,宽约2米。入遂洞,过半有一通口可上城墙之顶,可能是古时防御作战用的吧。穿过遂洞,沿路直下便可通现黄山风景区汤口镇。

旌歙古道

    再往下不到一里便到了地属歙县的茶坦村,一路的石阶宽大整齐,而且石材颜色也是五彩斑澜,随着时代的发展,农用车辆已可以通达这里。这里村风淳朴,自然和谐,村中留下的大多是老人和儿童,但很是干净宁静。顺石板路再下就到了古道尽头茅舍村(村村通改造将十公里通往许村镇上的老路已改建)。   

图文/乐行天下               

网络为媒驴友聚,
花香叶绿古道行。
历经惊辛平安归,
古道沧桑回味中。

   
首页-农家乐商品交易中心-淘宝网 http://shop110258664.taobao.com/?spm=a1z10.5.0.0 ...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歙县论坛主站|歙县论坛-歙县老百姓值得信赖的网络平台 ( 皖ICP备14023110号-2 |34102102000101 )

GMT+8, 2024-11-24 10:11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