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观众教育 于 2014-4-30 20:17 编辑
让家乡摄影基地插上腾飞的翅膀
我的家乡石潭村------皖南歙县的一个僻远古村落,这七八年来凭借得天独厚的自然原生态风光、阳春三月的油菜花海吸引了全国各地的摄影旅游人纷至沓来,是近年来继罗平,婺源之后,又一兴起的集摄影、旅游为一体的观光胜地,它的名气在摄影圈已是“如雷贯耳”。每年3---5月全国各地摄影发烧友和大量游客云集我乡,看那山寨云雾缭绕,油菜花遍地开放。大肆铺展在山坡上,田野里,河之洲;白色花,红色花点缀其中,到处是花的海洋,到处是色彩的世界。与婺源不同的是这里山寨层次错落,是立体的春的画卷。那一畦畦、一垄垄,幻化成一片金色的海洋,铺漫到每一个角落,花枝招展、轻风摇曳、蝶飞蜂舞,令人心旷神怡。
做为当地人,又一直在中学任教语文课,每当一天的课程上完以后,我在煤油灯下从“小石潭记”写起,写了石潭的古祠堂、石潭的毛驴运输队,写了家乡的风土历史、村民们的现实生活。。。。。。成为县广播站和市报省报的通讯员。05年采写广播稿〈〈关于“石潭自然生态摄影基地”建设的倡议书〉〉至县广播站,后发表于黄山市〈〈徽州社会科学〉〉杂志。当年清明节巧遇市教育局领导唐德金副书记来石潭古村落旅游,鼓励我继续为家乡推广宣传;在县委领导开展大接访时我走进县委大院拜会了时任歙县县委倪建胜书记,专题反映情况,要求政府扶持石潭、支持开发。
抓住这些本地的现实素材,采写了一系列宣传、推广家乡美景的稿件,如《从偏僻村落到摄影家的摇篮》一文在<<黄山日报>>2009年发表后反响很大。我的《石潭村的古巷弄人家》、《家乡两座老祠堂》、《强化项目推进、促进美好乡村建设》等文章图片在报纸、网络、电视媒体的宣传(至今我发表的涉及石潭家乡的稿件百篇之多),使得家乡摄影基地的名气越来越响,前来石潭摄影旅游的城市人逐年增多。2007年初,我利用自己学习的电脑知识在新浪、搜狐、网易、百度、人民网、新华网、摄影协会网开辟了公益宣传博客和免费公益网站,加上我自费相机拍摄的大量家乡四季风光图片介绍,系统性、成批量、全方位地推介石潭摄影基地。其中我的新浪博客发表文章图片200余篇(件)、访问量达18万多人次,一时间成为资深博主、网络名人。同时,我还支持、带动本地10多农家乐户在网上开辟网页做宣传。几年来,县、市、省三级电视台都分别前来单独采访过我;县市领导和我家乡那些从事旅游产业收益了的村民、尤其是农家乐户主、车辆运输户主都亲切地把我称作家乡的"宣传大使"。
让摄影基地腾飞离不开硬件的投入。家乡村委会和镇、县两级政府领导都十分重视石潭摄影基地的建设,当地抓住美好乡村建设的契机,规划村庄建设,体现当地特点,推进村庄整治工作:从镇政府所在地霞坑至石潭村4公里沿途设计制作的自然风光摄影作品,漂亮、大气,先声夺人;村里聘用的环境卫生保洁员每天及时清除路面垃圾,干净、整洁,令人舒畅;还有向上级部门争取来的村庄整治“三线”下地工程避免了空中蜘蛛线网般的干扰,让各地摄影人同声叫好。每年旅游旺季,镇政府干部、派出所和交警队干警经常牺牲自己的休息时间下乡来此维护景区交通、治安秩序、控管农家乐和转乘车辆正常运转,服务好全国各地的游客及摄影爱好者。
景区北山至湖山循环道路的开辟更是花费了村镇干部们无数的心血。这是整个石潭景区基础设施提升工程之一。根据县政府2012年17号会议纪要“实施石潭摄影点循环道建设”的要求,在完成北山岭到湖山公路路线路勘测、走向放线、征地等前期工作的基础上,经镇党委扩大会议研究,决定对湖山到北山公路路基工程以邀标方式进行招标。项目建设内容为新开机耕路1630米×4.5米土建工程,工程建设的完工使得石潭周边各个山庄交通连贯,极大方便了游客的出行。今年,距石潭村三公里的车头岭集散中心经过设计、征地等前期工作正在进行建设,项目完成后可以停靠外地城市进来的旅游大巴,彻底改变以往旅游旺季交通拥堵局面,解除了远程游客的后顾之忧。
目前家乡有农家乐百余家,从事餐饮、住宿及车辆接送等旅游服务业的村民达300多人,许多村民为游客当上了“土向导”,和摄影家们交上了朋友。今年以来,接待游客达30万人次,全村年旅游收入300万元以上。由此,石潭村也成为了市美好乡村建设示范村。 我们知道,实现伟大复兴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大的梦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20世纪头20年的“中国梦”。我想,家乡的美好乡村建设随着政府政策扶持、干群齐心努力,未来一定会更加蓬勃兴旺,冲出华东、走向全国!我期盼着。 《黄山日报》通讯员、歙县霞坑中心学校工会 吴秋虎 2013年9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