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迪亚诺写作的强大动力 莫迪亚诺的作品格局并不大,也没有所谓的史诗性,但对个体命运近乎偏执的关怀,以及在情感刻画方面的极度用心,使得他的文字能够穿越国别,感染到不同文化下的读者。 某天晚上做了一个梦,梦到了一部完整的小说情节,我忘了自己是谁,于是从暂住地出发向着故乡的方向,逐一访问那些肯定与疑似和我有过联系的人,想要拼凑并记忆出自己。梦醒后我抓住手机记下了这个灵感,试图以此为基础写出一部伟大的小说。清醒后回味越来越觉得不对劲,不久后想到,帕特里克·莫迪亚诺曾在他的《暗店街》中早已写过这个故事。他在2014年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 在读过的有限的莫迪亚诺作品中,总是能捕捉到这样的信息,作家本身就是个丢失了自己的人。《暗店街》中的主人公居伊·罗朗是一名私家侦探,他是侦探又不是卧底,怎会忘记自己的过去?除非,像一个专有的心理学名词所形容的那样,他因为某种恐惧而采取了“选择性遗忘”,后又在某种原因的促使下,开始珍惜被自己遗忘的一切,或者说,只有那些被遗忘的,才是与自己有切肤之痛的联系。 莫迪亚诺的作品“唤起了对最不可捉摸的人类命运的记忆”,“他的作品捕捉到了二战法国被占领期间普通人的生活”,据称是诺奖颁奖词的这两个简单句子,直白地宣告了诺奖一贯的评奖标准,对人类共同命运的关注,对普通人痛楚生活的怜悯,让文学具有了永恒的光辉。套用诺奖的标准,莫迪亚诺是名合格的获奖者,他的作品格局并不大,也没有所谓的史诗性,但对个体命运近乎偏执的关怀,以及在情感刻画方面的极度用心,使得他的文字能够穿越国别,感染到不同文化下的读者。 印象深刻的还有他所写的《陌路人》,在这篇小说里,莫迪亚诺化身为一名十八岁的女打字员,讲述她的一段生活经历,为了生计,她要到一家服装店应聘为模特,面试官称赞了她的头发颜色和侧面脸庞的美丽,却明确表示,“我们不能录取你”,这个男人的口吻“冷漠而又不失礼节”。后来她听从朋友的建议,想要交往一个男人,她与那个男人发生了亲密关系,但却不知道他真实的名字。 “这些事很平常,任何人都会遇到”。在评价这段亲密关系的时候,女打字员没有使用任何浪漫的字眼,也没有描述自己任何的情感感受或者身体感受,仅仅这样一句话,读来却让人痛彻心扉,文中的每一个情节,无不在呼应小说的名字,在充满陌路人的世界,每个人都仿佛冰冷的机器人,服从某种规则或命令,机械地做出一些反应,丢失了温暖的血与肉,只剩下模糊的本能。 莫迪亚诺真是和诺奖“陪跑大王”村上春树有许多相似之处,作为一名男作家,莫迪亚诺的文字有女性化的成分,细腻又敏感,同时冷静又克制。他总是漫不经心却又十分注重精致地打磨他的文字,这一点又比经常说上一堆啰嗦话的村上春树要强。这两位都不怎么擅长讲一个情节跌宕起伏的故事,却都能用连贯的书写和精确的刻画来吸引读者。 和村上春树被泛化的符号相比,莫迪亚诺的创作走向是清晰一致的,无论《暗店街》还是《陌路人》中的主人公,都在执着地寻找自己,他的其他作品,大概多少也都有这样的倾向吧。一位作家的写作秘密,其实是无需公开的,作品本身已经暴露了写作者的全部内心,“寻找自己”成为莫迪亚诺写作的强大动力,或许也是他打动诺奖的重要原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