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推进首批省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建设
歙县文广新局 作者:张捷
歙县以组织领导、基础建设、队伍建设、文化供给、创建宣传五大抓手,扎实推进首批省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工作,使全县公共文化施不断改善、服务体系不断健全、服务能力不断增强。
一是抓组织领导。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示范区创建工作,成立了由县政府主要领导为组长的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制定印发了创建工作规划,制定了示范区建设部门协调机制,明确各部门职责,并排定示范区建设任务明细表,定时召开创建工作领导小组会议,及时解决创建工作遇到的突出问题,确保创建工作有序开展。
二是抓基础建设。坚持把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作为创建工作的重中之重,加大资金投入,加快项目建设,完善服务体系。全年县财政已安排文化资金318.55万元(民生工程免费开放55万元,村级专项补助54.9万元,超出上级任务数的76个农家书屋补助15.2万元,电子阅览室建设 2.4万元,文化馆送戏下乡30万元,广播电视“村村通”维护10万元,县保单位维修40万,徽州古建筑保护利用工程100万,全国第一次可移动文物普查经费11.05万元。),用于支持文化事业。多渠道筹措资金完成了美术馆、非遗精品馆、徽班纪念馆建设,并已经对外免费开放。完成汪石铭图书馆和县图书馆电子阅览室升级改造工程,建成28个镇综合文化站、28个乡镇级电子阅览室、2个村级文化活动中心电子阅览室,首批完成22个村级文化活动室、9个社区文化活动室,10个农村特色文化广场建设。据不完全统计,全县文化活动广场、馆(室)已达935个,基本实现了文化基础设施覆盖全县城乡、村、社区、学校、企业。
三是抓队伍建设。按照“抓基层、打基础”的要求,加强基层文化队伍建设,指导镇、村(社区)组建文化活动队伍,吸纳群众参与。全县通过民政部门注册的文艺协会组织55家,在城乡各地还有许多由群众自发组织并没有注册的文艺团体150余个,实现了县、乡、村(社区)、学校文艺团队全覆盖。以县新安艺术团为龙头,成立了歙县文化志愿者服务队,招募广大文化志愿者350余人,广泛开展文化志愿服务活动,努力构建形式多样、活动经常、机制健全的文化志愿服务体系。县文广新局建立基层乡镇文化队伍培养机制,每年组织乡镇文化站人员和文化协会骨干培训不少于2次,每次培训时间不少于46小时,辅导培训人员不少于300人。将全县28个乡镇分成四大片,由片长负责,组织专业人员和文化志愿者对所在片乡镇文化站进行定点文化帮扶。县文化馆、县图书馆、新安艺术团建立专业人员牵头包片的文化服务机制。县文化馆建立了基层文化队伍培训长效机制,制定了文化队伍培训计划,每月一主题,组织基层文艺队伍辅导培训每年不少于12次,辅导培训1000余人,有效提高了基层文化队伍的整体素质,全面提升了公共文化服务水平。乡镇文化站建立了文化进村入户活动长效机制,利用国家文化惠民政策,协调、组织开展常态化的农村业余文化活动,吸引广大农村群众接受现代化文化洗礼。
四是抓文化供给。歙县把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作为创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通过打造文化品牌、开展文化活动、送文化下基层、免费开放文化场馆等有效途径,扩大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着力保障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以打造品牌群众文化活动为重点,组织开展各类文化活动,打造“徽州古城民俗文化节”文化品牌,挖掘、传承和扶持民俗文化活动。文化馆每年送戏下乡不少于80场,图书馆每年送图书、送科技下乡不少于30场。今年根据省里要求,完成了183个行政村的“送戏进万村”活动,送电影下乡1860场,惠及群众50万余人次。建立了公益性文化设施免费开放制度,制定了服务标准和规范,不断扩大公益性文化设施免费开放范围。今年以来,共创作各类文艺作品20余件,开展各类文化活动300余次,惠及群众20余万人次,各类公益性文化设施累计接待群众60万余人次。
五是抓创建宣传。围绕创建公共文化体系示范区的各项工作,创新宣传思路,拓展宣传平台,完善宣传机制,加大宣传力度。制定印发了《歙县创建首批省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宣传工作方案》,积极挖掘各类宣传资源,充分利用媒体、网络、报纸、宣传单、手机短信等宣传手段,分阶段、抓要点进行了创建工作的宣传报道,动员城区银行、医院、影院、KTV等单位利用LED宣传屏,滚动播放创建宣传信息;在歙县广电台、歙县政务网、歙县发布、歙县文广新局网、歙县论坛等多家媒体,开辟了创建示范区专栏,及时通报示范区创建工作进展情况,形成了多层次、多方位的创建宣传网络,营造了良好的创建舆论氛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