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加入
查看: 7700|回复: 24

一个即将消失的徽州古村落 —— 歙南桥亭山

[复制链接]

882

主题

1059

回帖

9060

积分

超级版主

积分
9060
发表于 2015-4-17 16:3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自由 于 2015-4-17 16:34 编辑

桥亭山自然村(雅名桥川,曾用名凤逸村。)位于歙南小川乡,离县城大约50公里。桥亭山村东与梅岱坑(雅名梅川)毗连,西与木花背接壤,下山五里可达临家坞(雅名临川)。解放后凤逸村、桥川村委会(大队)驻地一直在桥亭山。梅岱坑距桥亭山之东约3华里。桥川行政村含桥川、梅川两个自然村。2012年桥川、临川、汪米滩三个村合并为临川村。

    从小川沿小河进源八里路便是临家坞。桥亭山就在临家坞北面那座高高的防寨峰(又名彭泽尖)的山腰上。桂木坞、大湾坑两条小溪,分别离村东、村西一里许由北向南潺潺而过,然后在村麓会合。在山脚下抬头仰望,只能看见几户人家的屋顶。一路上山青石板古道,大概有四百多梯石阶,之字形盘旋上升,一会儿斜坡,一会儿台阶。这石板路是桥亭山人的祖辈所建。铺路所用的青石板要从对面的下源石 运来,由此可见古人的艰苦创业精神。
     桥亭山地理位置优越,有龙蟠虎踞锺阜之形。村居之像,形名罗汉献脐,以杨柳尖为罗汉之头,左由上 至北山降达下细垅为罗汉左手足,右从上 至黄泥垅达秧田为右手足,为跏趺吉祥坐式,村之住宅建在罗汉献脐中。
     桥亭山周边有葱翠欲滴的山林,村旁有清澈见底的溪流,村后之防寨峰,独自矗立直插天空,游人缓行如踏云烟,如遇天气晴朗,上到峰顶,眺望远处,歙县、岩寺、屯溪、大通江等地,虽距百里之遥,但能一览无余。历年来常有中、小学生及各地游人登高游览。近年也还有人在此组织登山活动。山上那清新甘美的空气,幽雅恬静的环境,真让人心旷神怡。桥亭山可谓是山明水秀,自然景观优美,四季气候宜人。由于选址得当,村里冬天日照时间长,夏天日照时间短。桥亭山人都为身居“有钱难买癸山丁,冬天暖和夏天阴”的自然环境中感到无比欣慰。
      桥亭山地处大阳山,光照充足,地势相对平缓,土地比较肥沃,因而物产丰富,粮茶质优,味道鲜美。农业生产实行小麦、大豆和玉米三季轮作,后来改种油菜,小麦和大豆不再种植。经济作物主要有茶叶,地处高山云雾之中,茶质当然好了。桥亭山的灯笼柿更是远近闻名,百年树龄的柿子树,一、二丈高,结的柿子个头大,形端味美。到了秋天,漫山遍野挂满了“红灯笼”。
      徽州古村落桥亭山,解放前就有300多人口,除村郊两户洪姓之外,全部为李姓人家,可谓是“李家庄”。唐高祖李渊自称陇西李氏,而桥亭山村民使用的家具上大都写上“陇西桥川”四字,足以说明桥亭山李氏之源。据桥川李氏族谱记载,唐僖宗(862—888),初名俨,后改名儇。族望于山东博平,传至十六世维公,元延佑间(1314—1320)以进士官歙县县令,有政简刑清之卓著,因宦卒于任上,葬歙县定光庵侧。其子孙世居新安之地,至德华公偕子三宝迁居歙县南乡之南村。迨五传,旺孙公同子求政公徙家于六甲金竹头(今之金川乡),建立宗祠“德懋堂”,祠堂门口有楹联:“唐朝天子门第,宋室宰相名家”。从此子孙繁衍,绵绵延延,遂开巨族。又迨五传,明朝万历年间,桥川始祖李文化(文字辈,出生于明朝万历二十三年三月初六)从歙南金竹头先迁梅岱坑(今属小川乡)居住。有一次到桥亭山北山降(又称平山降)劳作,午餐时发现桥亭山平夷旷达,远隔嚣尘,叠翠层峦,形势钟灵。此处四山环拱,清奇秀丽,前有山麓环抱,远眺可见石耳山,云头山,可谓万福来朝;后倚防寨尖之秀,巍巍特起,杨柳尖,双峰耸峙,龙胍巍峨;左有凤桐岩、北山降,右有观音岩、仙人跑马。处处钟奇,山山罗列。且有桂木坞、大湾坑双溪之水映带左右,会流村麓,由水月桥(上桥头)而出,桥外约两三丈处,溪中有独立大石,俨如中流砥柱,高约近丈。此处山川秀丽,美不胜言,洵美且仁,彷彿桃园之境,形乃天成,堪为托足之乐地。公由是决定继处桥亭山,筑室而居,肇开基业。后来那吃午饭之处,就有了“吃饭 ”之地名。
    下图:从桥亭山远眺对面石耳山、云头山。

       下图:从桥亭山远眺小洲古云山。

     文化公长子继明公,而后由桥川复迁梅岱坑上坦中间屋而居,同坦头文佳公(也是从金竹头迁来的)合建“怀德堂”;次子继惠公,与父亲一起在桥亭山艰苦创业。三子继龙、四子继华,因迁居未久,垦荒未竣,虎伏满山草莽之中,二人均遭虎害。继惠公子良恒,率子孙先建桥川“李氏祖廟”,后建临川田畈“脩爵堂”李氏宗祠。良恒公次子啟明公膂力过人,有尚武精神,从事农业,开辟榛芜,完先人未竣之志,竟成沃壤之区,因虎负隅,居则不安,念先世虎伤之遗憾,遂怀撄搏之志,竟往绩邑访得良师徐公钦玖,学习搤虎术精,旋则歼虎,屡发屡中,爪牙积室如山,虎睛犹存数百。由斯义勇超群,人民安居乐业,子孙赖以安宁。据民国《歙县志》载:“李啟明祖伤于虎,父痛成疾,明誓杀虎,广求其术,竟殪虎以孝,见称于里”。良恒公后代大多分居桥川、临川两地。
      桥亭山,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徽州古村落,其山势,其村舍,其田园,无处不凸现出“徽州百里花园”所特有的风韵。
桥亭山古村落是一个神奇古老的徽派村寨,整座村庄显得古风扑面,神韵悠长。房屋高度集中,小街纵横有序,而且整齐划一。那些古民居,粉墙黛瓦,参差错落,加上马头墙和砖雕门楼的点缀,使房屋外观变化有情有致。
      全村四条小街道,前后街落差都在4米光景,全部青石板铺路,都是东西走向。主街道路两头略高,有几梯阶级,呈元宝形,象是雄鹰展翅。

       前后街之间有左、中、右三条纵道连通,来往十分便利,晚上不用照明也可以行走。全村古民居座北朝南,徽派砖木结构,大部分是清代、民国时期所建。村庄周围的土坯房系建国后所建。街道建筑之整齐那是山庄上所少见的,至少在歙县水南绝无仅有。每条小街北面是高约七米的两层楼房,作为居住所用,楼房前是七、八米宽的街道,对面建平房,用作厨房,既卫生,又安全。这里几乎所有的楼房和厨房都同等高度,墙面成一直线。好象古时候这里也有村镇规划一样。我们如果漫步在青石板铺就的幽静小街,既会惊叹它的严谨精致,又会钟情它的古朴幽雅。

       “李氏祖廟”建在村庄正中,是村里最高大的建筑,私建房屋的高度是不允许超过祖廟半寸的。“李氏祖廟”左建定璋公“四美堂”,右建书屋(又名仙屋),门楣嵌有“旋马流光”石额。书屋对面建有砖石拱门,正面嵌有“文峰拱秀”、背面嵌有“登龙第”石额。解放之初,李元善(后来改名李济仁)的新婚大礼就在“李氏祖廟”和“四美堂”里举办。那是村里首次举办的一次新式婚礼,新郎、新娘、主婚人、证婚人佩戴大红花,鼓乐齐奏,夫妻拜堂,洞房花烛,喜幛挂满,贺喜宾客,熙熙攘攘。此时情景,确实风光。


下面是原来李氏祖廟及其左(书屋)右(四美堂)房子的示意图片:

  “李氏祖廟”原来供奉历代祖宗牌位,供后人祭祀。
   2010年3月28日拍摄的砖石拱门照片:

      桥川“李氏祖廟”及“书屋”(桥川李氏族有财产)在解放前后都当学校使用过多年,是培养人才的地方。解放后也作村址和代销店使用过。暑假里学校不上课,常有村民在这里乘凉,小朋友在此做游戏。有时节日下雨天还在这屋里搭台唱戏。那时候可热闹着呢。1966年,笔者就曾带领歙县太平小学毛泽东思想宣传队在这里演出。“李氏祖廟”(俗称老屋)前面那宽敞的小街道俗称为老屋坦,是全村的公共交往中心。闲暇时,村民常聚此聊天;逢年过节,就在这里举办祭祀活动,放电影,搭台唱戏。
       上世纪80年代,村领导曾经许诺要维修“李氏祖廟”和“书屋”,可是未能兑现诺言,后来终因无人过问而倒坍。“旋马流光”石额被贼人盗卖。
        2013年6月,“李氏祖廟”完全倒塌,“李氏祖廟”四块砖雕被村民李红烈收藏。

    “书屋”前边那砖石拱门上的两块石雕,笔者2010年清明节回老家祭祖时还好好的,后来就被人拆走了。村里的老人得知此事都非常气愤。
     祖廟前原来有两对“功名石”(临家坞《脩爵堂》祠前也有两对),正中间有个碗口大的圆洞,上下贯通,俗称“旗杆石、旗杆托”(2012年,“李氏祖廟”门前的功名石也被人私卖了一对)。在科举时代,族中有人中举后,族人便会在宗祠门前竖一对旗杆,悬挂旗帜,以示光宗耀祖。“功名石”便是用来固定旗杆的。这四对“功名石”便是我们祖辈荣耀的见证,是我们“脩爵堂”李氏的骄傲。老屋里原来有楹联:“先到桥川立祖廟;后迁田畈建宗祠”,两边墙上有“忠、孝、廉、节”四个大字。
      在临家坞(雅名临川),有一座李氏宗祠,名曰“脩爵堂”。“脩爵堂”原有三进,建于清朝初年,解放后宗族财产收归国有,但一直作学校使用。


     解放前夕,李氏族人在原有三进祠堂前再扩建一进,已经竖柱盖瓦,还没有封墙,后来由于时局变化,未能竣工。公社化时改建成生产队址。现在“脩爵堂”门前的“功名石”仍可见(见下面图片)。上世纪末,“脩爵堂”后进被拆除,改建成教室,现在只剩下两进。

    提起李氏《脩爵堂》,李氏族人都不会忘记自己祖宗的功德。
      三世祖良恒,公本布衣,有德有行,不求闻达,不慕宠荣,世人与之交接,都说其和蔼可亲,肃然可敬。300多年前的一个冬天,良恒公到山下八亩坦田中劳作。所幸事有机缘,临暮时分,偶遇一长者从此路过,向其求宿。由于时将夜暮降临,行路人急需找地方住宿。为解他人之困,良恒公欣然答应。遂将长者带到桥亭山家中。良恒公开始并不知道长者精究堪舆之道,以为寻常之辈,但良恒公仍视长者如贵宾,接待非常之热情,两人一夜幽情畅叙,遂至契结金兰。说来也巧,当天夜里突然大雪纷飞,第二天早晨两人开门一看,四山皆白,道路不见,客人不能起程。良恒公更是敲冰煮茗,款客输诚。数日,直至雪尽融化,良恒公偕长者到村口观景。长者仰观俯察,指点良恒公说:“山下凌家坞田畈一带有龙游虎伏之形,水绕山环之象,面朝金字秀峰,背靠围幛。东有层峦耸翠,西有清流激湍,且喜水口之交牙,环绕甚紧,是一大好阳基。若得此处构筑祠宇,诚为开族之区,发祥之地,将来人才崛起,不可限量。” 良恒公遵教。当时凌家坞已有凌氏居住,田畈那地也是凌姓所有。第二年,良恒公来到凌家坞,租赁店屋一间,开设店肆。往来交际,均以礼待人,甚至轻财尚义,投报情殷。良恒公一向乐善为怀,仁义是志。同时,又与凌氏结为秦晋之好。于是乡里亲族及贤士大夫,人人赞扬良恒公的高尚品德。数寒暑,李家终于得到田畈那份地产。公于是率领子孙,大啟鸿图,三进李氏宗祠《脩爵堂》大厦告成。临川田畈之村像,名曰五马并朝形,祠建其处,厥后竟克昌。后来李氏人家在凌家坞人口不断增多,遂将村名改为临家坞。为何不改名“李家坞”或“李家庄”?如果那样,会与村里各宗族(村里有“两淩两李加一冯”姓)团结不利。“临”是到的意思,“临家”就是“到家”了。家是多么温馨,到家了谁不高兴。且“临”、“淩”音近,字改音不改,不会因为地名更改给人们带来麻烦。特别是“临”是《周易•第十九卦》
的卦名。临卦象征大吉大利。得此卦者,好运来到,诸事如意,人情和合。同时这个卦是异卦(下兑上坤)相叠。喻君主亲临天下,治国安邦,上下融洽。由此可见,当时改名者之高见。
良恒公精神矍铄,老当益壮,年逾八旬,堂开四代,公之立心制行,品貌超常。据民国《歙县志》记载:“李良恒,字心一,桥亭山人,母瞽负薪孝养,后良恒病,子啟大刲股为糜以疗,称其家有孝行。”
“脩爵堂”内匾额、楹联众多:门口有“钦赐副榜”直匾和“道德五千言门第,皇王三百载人家”楹联。头进有“李氏家廟”横匾。中进上横头有“脩爵堂”横匾(至今幸存),有“脩德行仁守先公之遗训,爵尊禄重勉后嗣以希荣”楹联。左梁有“天赐遐龄”寿匾,系乾隆十五年即1750年菊月,“赐进士出身,诰授奉直大夫,钦命巡视中成户科给事中,前河南道监察御史,协理山东、山西、陕西各道事,乾隆丁卯科乡试钦点同考试官,吏部文廷考功西司学印郎中,加一级纪录三次”汤聘为“心一太翁李老亲台及德配汪太夫人”的八旬双庆而送。右梁匾额“钓璜际遇”,此匾乃褒良恒公寿诞之美。厅正梁匾:贡元;厅边墙四字:忠、孝、節、廉;后进横匾:著存不忘
古人所谓积善者食报必在子孙,此言也多有应验。本祠历十数代,枝枝衍庆,叶叶蕃昌,不乏英才硕彦,攀桂步云。据族谱记载,在清朝科举年代,“脩爵堂”李氏有钦赐副榜、乡饮介宾、貤赠登仕佐郎、敕授登仕郎、例赠文林郎、登仕佐郎、修职郎、附贡生、郡佾生、邑增生、国学生、廪膳生各1人,候选教谕、岁进士、郡庠生各2人,邑庠生20人,武生3人。
事有不测风云。进入新的世纪,小学生人数大大减少。后进改建的新教室已经夠用,前面两进闲置之后疏于管理修缮,面临倒塌危险。想当年,“脩爵堂”当校舍使用,为国家培养多少人才;看今朝,老祠堂危在旦夕,上上下下,无人问津。
  下图可见,将要塌陷的“脩爵堂”屋顶靠两根木料支撑着。
   “脩爵堂”没有功劳也有苦劳,笔者希望有一个好心人出来救它一把。
     桥川早就建有四个水池,分布村庄四角。以竹源湾水池的水质最优,水枧头水池的水质次之。解放后,又在满栏基和竹源湾新建了两个水池。竹源湾之水,从石岩缝中流出,如白练悬挂而下,冬则温,夏则凉,味且清香。从前水枧头、大坦两个水池的水是用竹枧从鸡毛坞、上石塔两条湾坑引来,四清时改用水泥槽引水。上世纪80年代又改为自来水管引水,并安装到户。
          下面是马栏基水池图片。

     村庄西南角有一个上千平方米的平坦,俗名碾屋坦。那是一块很好的晾晒场地,曾用做篮球场。公社化时碾屋坦北面建有队址和茶叶、粮油加工厂,队址里面有固定的戏台,村里常在这里开会、演戏。
     距碾屋坦大约400米处的观音崖,原来有座观音庙,庙里有个美丽的观音菩萨和一对童男玉女。庙坦大约有50个平方,坦边有木制廊坊。传说这观音菩萨十分灵验,常年香火不断,不时有人为其换上新衣。后来庙宇损毁,但乃有人前来旧址朝拜,求神灵保佑。近年又有人从景德镇请来瓷制观音,安放在老地方,还盖了观音庙,供人朝拜。庙坦磅下有个石洞,洞口不大,不到一平方米。据说石洞深不可测,可以通到浙江。因为没有安全保障,从来没人深入洞中。
      在村西约一公里处的和尚寺(地名),有一棵千年古杨,树围4米上下,树高10米以上,树冠有1000平方米范围。这是一棵神秘的古树,谁也不敢碰它一下。
      在村落之东几十米处,原有一座土地庙,占地大约4个平方,逢年过节,人们常到这里祈祷、还愿。庙后有两棵古柏和一棵高大的皂荚树,秋后皂荚落在地上,人们拣来充当肥皂洗衣服,那是真正的环保低碳。
     桥亭山的人文建筑除了“李氏祖庙”、李氏宗祠“脩爵堂”、 观音庙、 土地庙之外,还有村麓水月桥(桥边原有采石流光庙,俗名五猖庙)、龙蟠庙(庙址在梅岱坑口、里八亩坦身外)、下 路亭、坎头四角亭、长湾降路亭。古时还有村西的和尚寺、尼姑庵。五猖庙、龙蟠庙解放后损毁。
     下路亭建于临川至桥川半途之中,为农作时休息并避风雨之需。下 树林里的大树大部分在大跃进时代做了贡献。现在这里只剩下马看花两棵有十几米高,不同种且又不知名的古树。它们紧紧拥抱,犹如一对相依为命的老伴,至今它们仍然生机盎然。我们不妨称其为情侣树吧,寓意人间夫妻恩恩爱爱,永不分离。
      下图是村麓水月桥、下 路亭、下 树林古树和坎头四角亭的照。

      桥亭山山川秀丽,文化灿烂,诗礼传家,名人辈出,被人家誉为“高山出贵子,桥川文化村”。四百年来,这里曾经涌现出不少杰出的人物。打虎英雄李啟明,乡饮介宾李定璋,“恩赐副贡”李元奂,勅授登仕郎、原任热河道库厅兼承德府刑厅、继任饶阳县正堂李毓芳(行兆禄),岁进士、候选教谕李执之、李则玉,现代首届国医大师李济仁,离休干部李金海解放前参加革命,立过战功。他们都是出类拔萃的代表人物。
      “李氏祖廟”的东边的“四美堂”,因文化公六世孙定璋公(号士宜,乡饮介宾,茂榛公三子,出继茂材)有四个儿子(兆江、兆炳、兆龙、兆天。实生五子,因长子兆海无传未计其中)而得名。“四美堂”为两层砖木结构,一共十六个房间,多户集中居住。四美堂人丁兴旺,子孙发达。屋背后东边房子为江、炳、龙、天四家所建。四座房子外观一致,里面格局各异,自西向东分别为一字厅、前后堂、三间两厢、三间篐桶。据说四座房子同一天落成,可见当时盛况。1995年这四座房子还在。
       定璋公后辈非常优秀,出了不少人才。其中有登仕佐郎兆龙公,岁进士、候选教谕玉珪公(民国《歙县志》记载:“岁贡 李玉珪 字执之 桥亭山人”),邑庠生德蕃公,名荣陞,字硕夫,榜名春藻,公与德沛公合编李脩爵堂《百世图考》。还有邑庠生德鏸公、德盛公、心源公。
      1931年1月24日,我国首届国医大师李济仁(原名李元善)教授就出生于桥亭山“四美堂”。李济仁教授是兆天公的五世孙,世字辈,父亲李荣珠,母亲洪聚娣。李济仁家住“四美堂”楼上东边前房,厨房在斜对面。李济仁是我国著名中医专家、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国百年百名中医临床家之一,享有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也是我国《内经》学、风湿病学的学科带头人之一。公从医50余载,其临床、教学、科研方面的业绩昭于海内外。他的业绩被载入英国剑桥国际传记中心、美国ABI编撰的多版《世界名人录》,并被评为1991—1992年“国际风云人物”、“        世界领先500人”,授予“终身成就金质奖章”、“卓越学术领导奖”等。他先后被英国剑桥国际传记中心聘为终身研究员,美国国际传记学会吸收他为终身委员。2009年6月荣膺我国首届“国医大师”称号。公娶歙南定潭名医张根桂之女张舜华为妻,生四子一女,个个学有所成。如今 “五子三博导,两代七教授”。济仁公长子其成(随母姓张),北京大学博士,北京中医药大学博士后、教授、博士生导师。次子李梃,新安名医“张一贴”第十五代非遗传承人。三子李标,中国科学院博士,2000年曾受德国总统接见,现任美国法霍夫公司经理。四子梢公,北京中医药大学内科学博士,清华大学生物信息学研究所博士后。梢公喜爱篆刻 ,才艺过人,19岁写成我国首部系统论述篆刻艺术专著—《篆刻通论》。李济仁教授一家是徽州人的骄傲,是桥亭山文明的杰出代表,桥亭山人为此而自豪。
        1941年,桥亭山小学创立,首任教师汪道三,继任教师潘荣生、洪光,学生有李济仁、李贤文(李杏文)等。解放后,学生人数不断增多,梅川的部分儿童也来这里上学。为了适应学校发展,桥亭山小学校舍有两次搬迁:上世纪60年代,搬至老屋坦东头(李金海家老房子改建);70年代搬到人家前新建校舍。桥亭山小学兴旺时有学生五、六十人,3个班级,4个教师。
       解放后,桥亭山人更是重视人才培养,妇女也不例外,参加工作的人数更是不少,国家公务员、教育工作者、医务工作者、企事业单位职工达百人以上。大学生、研究生、乃至博士后、博士后导不断涌现。
由于实行计划生育政策,桥亭山又是计生工作先进单位,进入新世纪之后,桥亭山学齡儿童急剧减少,桥亭山小学被撤。有60多年历史的桥亭山小学没了,七、八岁的小学生要到临家坞上学,上山下山十来里山路。这下孩子们可辛苦了,大人们也心疼了。面对现实,村民无可奈何。


       桥亭山人非常重视风水。阴宅择地葬亲,似与程朱理学有一定关系。“地之美者,则神灵安,其子孙盛。若培雍其根,而枝叶茂,理固然也。”葬亲者大都“既择年、月、日、时,又择山水形势,以为子孙贫富、贵贱、贤愚、寿夭,尽系于此。”“人之魄体居墓,受山川淑气则灵,灵则魂安,安则致子孙昌衍而不替”。人们把子孙的兴盛、福利直接与祖坟风水好坏联系起来。这样,桥亭山的祖辈重视风水坟地形成了风尚。
       临家坞下坞口古墓地,形名金鸡堂,势似金鸡展翅,宅兆寅山申向加艮坤。播迁始祖文化公、孺人洪氏,二世祖继惠公孺人汪氏,三世祖良恒公及孺人汪氏皆葬于此。人家前 里“李氏祖墓”,形名罗汉献脐,墓向山丁向加丑未,二世祖继惠公、四世祖啟明公孺人汪氏等先祖葬于此墓地。四世祖啟光公、啟明公葬鸿琴下塘坞,形名狮形,墓向丙壬加午子。 和尚寺有祖墓形名荷叶盖金龟,上庄坦有祖墓曰蛇形,为龟蛇聚会。六世祖定璋公“四美堂”先祖葬于和尚寺荷叶盖金龟墓地。因为要选择好的墓地,除上述祖坟之外,白石岭、大川、八亩坦、下源等地都有桥亭山李家祖坟。葬后竟累世鹊起蝉联,子孙衍庆,遂开巨族。
人家前 里“李氏祖墓”(墓前植有柏树)。


和尚寺定璋公“四美堂”先祖荷叶盖金龟墓地。


      说起人家前 里祖坟,村里还有这样一个传说:清朝末年,桥亭山有个老塾师李执之,是个贡元,候选教谕。在一次乡试之前,他不仅在梦里梦到放考的主考官是朱大人,而且还梦到了朱大人放考所出的考题。于是李执之就让他的考生按其梦中所示做好应试准备,连为学生做饭的炊事员也参与其中。等到正式考试时,果然是朱大人主考,并且考的就是梦中的考题。李先生的试题完全押对了。他的学生,大都是那些桥亭山、临家坞的李姓子弟,包括炊事员在内,一次考中了十八个秀才。喜讯传来,全村沸腾。李执之先生名噪一时,桥亭山声誉鹊起。李执之先生更是兴奋不已,在写墓碑时,把“癸丁加丑未”写成了“癸丁加丑朱”,表示要时刻铭记朱大人放考的恩德。至今此墓碑还完整的保留着,不过就是被渣土所掩埋,若要验证,必须扒开积土才行。
      解放前,每逢清明时节,族人常往临家坞金鸡堂、人家前 里、鸿琴下塘坞、白石岭、大川、八亩坦等处祖坟祭拜。解放后,远处祖坟祭祖渐少,以至祖坟遭到毁坏,找不到墓地。上世纪60年代,临家坞打算办中学,竟然选址金鸡堂,平了李家祖坟。结果学校未能建成,却建起了民宅。人家前 里“李氏祖墓”,坟门堂被渣土埋没,坟头被人种上桑树,坟碑、坟门所幸保存至今。族人有所不知,毁坏祖坟者,罪孽之深重。
      按照中国古代的四象和风水哲学,左为青龙、右为白虎,所以,桥亭山人在村东梅岱坑口、里八亩坦身外建了龙蟠庙,村西有西山头,仙人跑马,形似虎踞。桥亭山的“龙蟠”庙、“凤逸”村、“登龙第”石额,出处皆在唐•李白《与韩刑州书》:“一登龙门,即声誉十倍,所以龙蟠凤逸之士,皆欲收名定价于君侯。”
     “脩爵堂”李氏族人认为,“脩爵堂”李氏累世鹊起蝉联,子孙衍庆,遂开巨族都与村址、祠址、墓址的选择息息相关。
桥川村的过年风俗也很有特色。年三十,村民忙着打扫卫生,家家户户贴春联,上坟祭拜祖宗,堂前正中挂真容(祖宗画像)、对联,两边挂名人字画。晚上接天地,先要定个好时辰,再由值班户主负责统一指挥,用天门铳鸣炮为信号。第一次炮响,全体村民(解放前不包括女子)起床洗脸做准备;第二次炮响,各家各户摆好香案,灯笼点上蜡烛挂在门口两边,进行祭拜,然后把炮竹引线掰开,把点燃引线用的一根香或是火纸点燃,进入倒计时。为了慎重起见,值班的人还要挨门逐户检查打招呼。紧随着第三次炮响,全村万炮齐发,震天动地,大约半个时辰过后,大家提着灯笼,拎着祭品,到李氏祖庙及各房老屋真容前祭拜祖宗。再是向长辈拜年,一直到天亮。
       农村的新年,是非常长的。过了春节,年景尚未完全落幕。正月十四接菩萨,元霄节要嬉灯,舞狮。再度掀起高潮。其气氛之热闹,有时还要超过正初上那几天的新年呢。是桥亭山一年中最热闹的日子。周围村庄的亲戚朋友都赶来观看,家家户户忙着招待客人。在小村里,一家的客,几乎也就是公共的,互相见面都非常客气。
       那菩萨(据讲是七老爷)从八亩坦龙蟠庙接来,大的小的都有,大菩萨抬着,小菩萨捧着。一路开锣清道,鞭炮齐鸣,香火不断。到了老屋坦,更是高潮迭起。那半斤一斤重的单炮,“嘭”的一声,震耳欲聋;那千鞭万载,挂在旗杆顶上,足足要放半个小时。游行过后,菩萨安放在老屋里,供村民祭拜。菩萨面前那一对大红蜡烛,一只都有十几斤重,三天三夜香火不断。三天之后才把菩萨送回庙里,各家堂前的真容、字画也都全部收藏起来,春节于是告一段落。
   桥川村的结婚习俗,跟邻村大体相同。不管男女结婚,都向全村发喜糖,人人有份,喜气共享。嫁娶喜庆,多在冬春农闲季节进行。请酒时,亲戚及邻居前往帮忙,接待宾客,借桌椅板凳,烧饭做菜等等。女方出嫁请酒,亲朋好友以前送些礼品,如衣、被、面盆、热水瓶之类。父母送些家具电器。男方请酒,亲戚朋友前往贺喜,送喜轴、礼金等。为女方操持出嫁事务的发喜人(利市人),必须是夫妻双全,有男有女,家庭和睦的人担任,缝被、陪新娘、装嫁妆担、剪喜字等。
     桥亭山东南隅不过百米远处的半边 ,有两户洪姓人家。这里好象是桥亭山的郊区,但又与桥亭山密不可分。据说洪姓来此定居比李姓还早,由于人口发展缓慢,至今还是两户人家。
     梅岱坑解放以来与桥亭山一直是一个行政村,亲如一家。从梅川翻山三公里可达洲头梁村;从桥亭山西行不到二公里即可到木花背、竹 ,然后经大外(地名)、木家湾到棉潭坑,全是羊肠小道,再经漳村湾、坑口到大梅口过渡,然后到县城,有三十多公里路程。从前,桥亭山人到县城上学、办事,常走这条路。如果从桥亭山西村口北上,约两公里路程到达长湾降,那里古人建有路亭可以休息,然后过垅横行经牛角 、范家山到塘背后下山,就是正口对面,再沿河上到深渡,差不多二十公里路程。那是我和我的小伙伴到深渡初级中学上学常走的道路。想想过去孩子们读书是多么的艰苦。可是我们不怕苦,只要有书读就感到幸福。桥亭山的青少年不管是上初中还是上高中,都是成群结队地出去,期望着有朝一日跳出龙门。
       桥亭山的文娱体育活动可谓丰富多彩。村里人在春节前后要为演戏忙一阵。为了演戏,放假回家的老师、学生组织起来,一起编排节目。大部分演出时间集中在春节期间,村民出工出力,捐助桥板,在老屋坦东头搭戏台,天气不好就在老屋内演出,人挤得水泄不通。演出时先打闹台后开演。刚解放时演出照明用松明点夜莺(火篮),后来改用双头煤油灯再后来用汽油灯。条件不好,可气氛非常热烈。有时还要到外村演出。放电影也是村里一项经常的文娱活动,有时在老屋坦有时在碾屋坦放映。不管是做戏还是放电影,周围村庄的群众都要赶来观看,梅川的为多。我们也要赶到外村去看。有时候要赶到小川,看完了还要临夜赶回家。大家一路欢声笑语,也不觉得累。体育活动主要是打篮球,篮球场在大坦上,后来在碾屋坦。有时候还要到临家坞去参加篮球比赛。下象棋也是村民喜欢的活动之一,尤其是下雨天或农闲时,棋逢对手战犹酣,不获全胜心不甘。
        村里小孩多,常常要在一起做游戏。孩童嬉戏玩耍,五花八门。“老鹰捉小鸡”、“捉迷藏”都是小孩常玩的游戏。女孩子有空就在一起“寿子”(捡石子)。还有滚铁环、踢毽子、打弹子、下挑担棋、乌龟棋、打铳棋等等。
       然而,随着新世纪的来临,改革开放的大潮汹涌澎湃,城镇化步伐飞速推进,农村在改革开放初期意气风发了几年之后,很快又归于寂静。我国各地经济发展迅猛,而桥川村却被远远抛在了后面,越来越跟不上时代的要求,这里变得捉襟见肘。于是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村民,一个个离开了让他们留恋的故乡。有的为了赚钱养家外出打工,在外边勉强站住脚就把家带了出去。有的为了到城里陪小孩上学,有的考学后直接在城里安家。这座曾经悠然的古村,不断地受到现代文明的冲击,城镇化的影响让农民不再留恋故土,宁可背井离乡挤在逼仄的乡镇或城市夹缝里,也不愿回归满目疮痍的乡村。耕地越来越荒芜了,离村子远的地已经没人种了,近的地也只拣好的种。现在家里有人住的没有几户了。不住人的房子坏得快了。村里的不少古民居,由于缺乏修缮,有的掀了屋顶,有的已经坍塌,即使没倒的也已经摇摇欲坠。
        在桥亭山,丧葬一直被作为庄严的大事举行。出殡环节为整个丧葬礼仪的高潮。孝子先祭,众亲友接着祭祀,出棺后点燃葵花杆,长子捧灵牌,长孙肩扛“引魂幡”在前引路。鼓乐在前吹奏哀乐,棺木一般由4个人抬,后面亲属紧跟,同族近亲同赴墓地。可是进入新世纪之后,村里的人越来越少,几乎找不到男劳力。现在老人过世时,连个抬棺材的人都找不到了,只好到外村去雇人来抬。这是桥亭山自古以来也没有过的事。
      现在村里的人大都走了。如今剩下的只是残垣断壁与孤零零的挂满果实的柿子树。人口的不断流失让这个村子失去了生命力,由于少有人走,路边长满了杂草。让这个曾经熙熙攘攘的村子透着极度的荒凉。村庄里没了欢声笑语,田地里没了忙碌的身影。除了村口潺潺的流水声,就只有充斥着各种虫鸣鸟叫的静寂。桥亭山人永别了熟识的多年聚族而居的老屋,远离了熟识的故乡,走出山门,奔向岩寺,奔向郑村,奔向县城,奔向屯溪乃至新加坡和美国。他们要到外地大展鸿图,谋求新的发展。大家对生活了十几代人的故乡非常之依依不舍,尤其是象我们这样的老人。但为了跟上时代的步伐,他们不得不做出果断的抉择。现在桥亭山人基本上都在县市城镇有了新的住所,在不同的岗位上为人类创造财富。在老家坚守的村民一年年减少,而且多为老者。变迁速度之快,出乎人们预料。
      去年大年初一,应该是村里一年中人数最多的一天,可是也没有达到30人。(李松炳家10人,李松炎家7人,李孝天家7人,李海林家3人,还有李荣明、李大平、李金华。)可能过不了多久,桥亭山将彻底没人居住,桥川村这个名字就将在地图上消失,成为我们真正的童年记忆了。这个已经存在400多年的古村落最终将会消失在大山之中。
2011年乡政府进行土地置换,拆除破屋,平整土地给百姓耕种。可是现在村里种地的还有几个人啊。
     下面是碾屋坦拆屋改地后的种植图片。

      现在,每到清明节,桥亭山有了一道新的风景线。男男女女,老老少少,乡亲们成群结队地从四面八方赶回老家祭祖,非常之壮观。他们急匆匆奔回老家,想早点去看看亲人,亲亲住过多年的老屋,看看那片生养自己的土地,拥抱那座疼爱自己的村庄。


                  

                                                                  桥亭山全貌


640.webp (2).jpg



【歙县论坛 贴贴必回】 欢迎网友们加入,群策群力,把我们的论坛越办越好。

12

主题

131

回帖

518

积分

举人

积分
518
发表于 2015-4-17 19:49 | 显示全部楼层
消失的好,谁能挡住历史的潮流。
【歙县论坛 贴贴必回】 欢迎网友们加入,群策群力,把我们的论坛越办越好。

0

主题

2

回帖

7

积分

童生

积分
7
发表于 2015-4-18 18:57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作为桥川的后代,我为她的消逝感到惋惜,感谢楼主让我们这些90后知道了故土的久远历史wechat:lang_wechat_threadmessage
【歙县论坛 贴贴必回】 欢迎网友们加入,群策群力,把我们的论坛越办越好。

0

主题

12

回帖

61

积分

童生

积分
61
发表于 2015-4-21 08:25 | 显示全部楼层
支持三楼的评论。
【歙县论坛 贴贴必回】 欢迎网友们加入,群策群力,把我们的论坛越办越好。

0

主题

2

回帖

6

积分

童生

积分
6
发表于 2015-4-21 14:12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是啊,清明去挂纸看到村里就几个老人wechat:lang_wechat_threadmessage
【歙县论坛 贴贴必回】 欢迎网友们加入,群策群力,把我们的论坛越办越好。

0

主题

2

回帖

6

积分

童生

积分
6
发表于 2015-4-21 14:14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是谁啊?也许我认识wechat:lang_wechat_threadmessage
【歙县论坛 贴贴必回】 欢迎网友们加入,群策群力,把我们的论坛越办越好。

0

主题

2

回帖

6

积分

童生

积分
6
发表于 2015-4-24 11:57 | 显示全部楼层
老李同志不容易,精神可贵。
【歙县论坛 贴贴必回】 欢迎网友们加入,群策群力,把我们的论坛越办越好。

19

主题

131

回帖

366

积分

秀才

积分
366
发表于 2015-5-28 20:25 | 显示全部楼层
这样详细深入的乡土资料,需要责任意识超强的本土人士下很大苦功的。

希望坛里有更多这样的宝贝,让人学习。
【歙县论坛 贴贴必回】 欢迎网友们加入,群策群力,把我们的论坛越办越好。

19

主题

131

回帖

366

积分

秀才

积分
366
发表于 2015-5-28 20:25 | 显示全部楼层
这样详细深入的乡土资料,需要责任意识超强的本土人士下很大苦功的。

希望坛里有更多这样的宝贝,让人学习。
【歙县论坛 贴贴必回】 欢迎网友们加入,群策群力,把我们的论坛越办越好。

133

主题

162

回帖

889

积分

进士

积分
889
发表于 2015-5-28 22:05 | 显示全部楼层
“解放前,每逢清明时节,族人常往临家坞金鸡堂、人家前 里、鸿琴下塘坞……"是洪琴不是鸿琴,     洪琴、鸿飞这两个村名不要搞错了。鸿飞乃鸿雁南飞之意,鸿飞村民姓冯祖上来自山东。
洪琴下塘坞是我们的祖坟山,从没听过有桥亭山李姓先人躺在那。


【歙县论坛 贴贴必回】 欢迎网友们加入,群策群力,把我们的论坛越办越好。

133

主题

162

回帖

889

积分

进士

积分
889
发表于 2015-5-28 22:07 | 显示全部楼层
歙南有徽语:瞎说大麦坞,放屁桥亭山
【歙县论坛 贴贴必回】 欢迎网友们加入,群策群力,把我们的论坛越办越好。

62

主题

2530

回帖

4478

积分

榜眼

积分
4478

帅哥勋章罐水天才奖起早贪黑奖

发表于 2015-5-29 06:58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家是大外的。离你们很近的。

【歙县论坛 贴贴必回】 欢迎网友们加入,群策群力,把我们的论坛越办越好。

12

主题

44

回帖

272

积分

秀才

积分
272
发表于 2015-5-30 17:16 | 显示全部楼层
深山樵夫 发表于 2015-5-28 22:05
“解放前,每逢清明时节,族人常往临家坞金鸡堂、人家前 里、鸿琴下塘坞……"是洪琴不是鸿琴,     洪琴、 ...

桥亭山去洪琴祭祖的李氏后人现在还健在,这个事不会错的。

点评

请你村健在的老人说的详细点,洪琴下塘坞在七贤桥往北望进去那坞里。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5-5-30 18:43
【歙县论坛 贴贴必回】 欢迎网友们加入,群策群力,把我们的论坛越办越好。

12

主题

44

回帖

272

积分

秀才

积分
272
发表于 2015-5-30 17:22 | 显示全部楼层
深山樵夫 发表于 2015-5-28 22:07
歙南有徽语:瞎说大麦坞,放屁桥亭山

这次是你错了,误伤两家人。有空看看书上怎么说的,说话讲文明,不能信口开河。

点评

愿闻其详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5-5-30 18:35
【歙县论坛 贴贴必回】 欢迎网友们加入,群策群力,把我们的论坛越办越好。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歙县论坛主站|歙县论坛-歙县老百姓值得信赖的网络平台 ( 皖ICP备14023110号-2 |34102102000101 )

GMT+8, 2024-12-4 01:53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