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祠 堂
宝纶阁 位于呈坎村头。阁下层为罗氏东舒祠之寝殿,建于明万历三十九年至四十五年间(1611—1617)。据万历年间大理寺卿、监察御史罗应鹤撰《东舒公祠堂记》述:“寝因前人草创,益之以阁,用藏历代恩纶”,以便“诸宗人因谒庙而思祖功”。阁歇山顶,
通面阔29米,进深10米,寝殿高7.5米,阁高4.7米,台基高1.33米,由9楹外加置阁梯的2楹共ll间组成。前檐并列讹角石柱10根。斗拱、雀替、梁头、驼峰、脊瓜柱、平盘斗等木构件.皆雕饰有各种云纹、花卉图案、玲珑剔透;台基上之石栏、望柱、栏板,阶级上之垂带、抱鼓石,都刻有姿态各异的辟邪浮雕及狮子圆雕等图案,典雅工丽。 寝殿间的梁架彩绘,以青绿、土黄为主调,间以橙、赭、玫红等对比色,为目前国内民间彩绘珍品。梁枋两端多画角叶,中段多做包袱锦,内缀以各种花卉图案,或衍化成繁复的几何纹样,既和谐统一,又绚丽多彩。阁前檐悬“宝纶阁”三字匾额,为明末本县著名孝子吴士鸿所书。
郑氏宗祠 位于郑村。建于明万历年间,由门坊、门厅、廊屋、享堂等部分组成。规模宏大,布局合理。祠前在大道上立一石门坊,四柱三间三楼,灰凝石,在直柱、横枋、月梁等处,都刻镌锦纹,显得典雅华丽。祠堂门厅为五间三楼建筑,中间高耸,两侧稍低,额枋上斗拱簇列。大门分左、中、右三阙,中门前置抱鼓石,左右边门相对,开在边厢墙上。门厅后为大天井,青石铺砌,两侧建敞廊,檐柱均系方形石柱,檐下斗拱有翼拱,翼板透雕图饰。大厅五开间,梁柱用材宏大,楹柱须两人合抱。雀替、叉手、瓜柱、平盘斗、垫木等处均施云头卷草等雕刻。后厅为享堂,高出地坪1米许。享堂明间原悬有匾额两方,一方为“济美堂”.大学士李光地书;另一方为“道义宗传”,黄宗羲书。
吴氏宗祠 座落北岸村,清道光六年(1826)重修。三进五间。门厅为五凤楼,八字墙须弥座石刻与檐下砖雕、博缝板木雕均极华美。中进享堂之月梁、楹柱粗硕宏大,檐柱前有黟青石栏,望柱头刻石狮,栏板六块镌杭州西湖风景,洗练精致。寝殿台基前立石栏,与两边台阶垂带石栏板相接。七方栏板刻“百鹿图”通景,群鹿隐现于山林间,千姿百态,栩栩如生。中进后廊天井栏杆,由1.3方栏板组成。望柱上饰以石狮,栏板上刻镌礼器,亦极工丽。下为蓄水池。
潘氏宗祠 座落北岸乡大阜村。始建于明万历十三年(1585),太平天国时毁于战火。清同治十三年(1874)重修。现存三进,门厅为五凤楼式建筑。两侧八字墙上饰以细腻的砖雕。中为院落,石板铺砌。两侧为庑廊。中进五开间,大厅梁、柱粗硕,雀替,干盘斗等处雕有百匹骏马,俗称“百马图”,甚有特色。后进高出地坪1米余,七开间,青石檐柱,有楼。天井内有一水井,井边植桂花树。楼上左右两楼梯间有门通祠外。
洪氏祠堂 位于三阳乡叶村,名叙伦堂。始建于清初,原有三进,现后进已改建,开 间17.8米,大门为五凤楼式,巍峨壮观,有精美木雕。门阙分左中右三道。中门紧闭后, 可在门背后(即前进中间)搭置室内舞台,面对天井和中进。从前,村民即在此上演“叠罗汉”等民间文艺节目。中进五开间,有堂阶,可容干人看戏。全堂屋架的撑木、雀替及平盘斗上,都有奇花异果、珍禽灵兽等雕作,华美雅致。
鲍氏支祠 又名敦本堂,座落在棠樾牌坊群西。明嘉靖年间兴建。清嘉庆二至六年 (1797—1801)鲍志道出资重修。门外有砖雕八字墙,上为五凤楼,“进而为堂,又进而为室。门三楹,堂与室五楹”。同时,增高了廊祠后余地,袤数寻,加固了祠堂屋基。
世孝祠 座落于鲍氏支祠右,清嘉庆六年建。宋元以后,凡棠樾鲍氏之以孝行著名 者,皆奉祀在世孝祠内,并刊世孝事实于堂壁,鲍志道为之作序。该祠门额隶书,为邓石如手笔。现廊屋及厅堂拆改,寝堂犹存。檐廊两庑壁间,嵌“世孝事实”碑六方。
清懿堂(女祠) 清嘉庆年间建。鲍氏妇女死后,神位无处存放,故建女祠。鲍志道妻汪氏,将平日积蓄购田百余亩,悉数捐赠女祠,称“节俭田”,取租平粜给族中众妇。对家道贫困的妇女,按祠规每年济助干谷二石。又有“脂粉费”若干,无偿发给鲍氏妇女。女祠构架宏大,大门两侧有极精致纤丽的砖雕八字墙。门外有院落。院左有侧门外通街道。进栅栏门入室三楹,皆有门,明间前有抱鼓石一对。中进“清懿堂”匾额高挂。堂前有轩棚顶,廊屋环匝。檐柱皆石质。檐间铺作平板.坊上有一组仿明枫拱,雀替、梁驼、外檐柱撑雕刻华美。末进寝殿须弥座构筑.列祀女主.
著名的祠堂还有黄备张氏宗祠、韶坑徐氏宗司、潜口汪氏宗祠、昌溪吴氏太湖祠、石潭吴氏宗祠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