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遏制“小官巨贪”也是反腐要务(热点辨析)
在反腐败问题上,一些人只关注大案要案,对基层干部的贪腐问题重视不够。实际上,反腐败不只是“打老虎”,也需要“拍苍蝇”,二者不可偏废。从近来通报的群众身边腐败典型案例中可以看到,一些基层干部权力不大,但胃口很大,贪污受贿数额惊人,形成“小官巨贪”现象。这种现象的产生有多方面原因,诸如基层权力配置不尽合理、权力监管存在漏洞、群众参与监督渠道不畅等。应针对这些原因采取相应对策,加大整治力度。
解决好基层权力“最后一公里”问题。从一些“小官巨贪”案件中可以发现,民生资金领域是“重灾区”。国家下发的退耕还林补助、危房改造补助、种粮补贴等各种补贴补助,低保金、养老金、优抚金等各类民生资金,是一些基层干部贪占的主要对象。这是由于这些资源的分配主要靠基层干部落实,某些干部长期负责某个领域、某项业务,形成特定利益关系,很容易发生贪腐。权力行使过程中的信息不对称,也给一些基层干部欺上瞒下、徇私舞弊提供了机会。解决这个问题,需要改革基层行政管理体制,解决好权力“最后一公里”问题:按照政经分离原则,理顺基层资金分配权限;强化信息公开,增加基层管理透明度,公开人事管理,规范物资分配,防止一些基层工作人员徇私舞弊。
发挥基层专业合作组织作用。依照相关基层专业合作组织法律的规定,维护群众自我经营、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权利,使国家各项政策真正惠及群众。比如,在农村建立专业合作社,逐步实现农村社区自治与专业合作社相对分离;村民委员会不再是处理集体财产的经济主体,农民专业合作社在集体财产配置过程中发挥主导作用;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将社员组织起来,开展农业生产、农产品和农业生产资料购销活动。条件成熟的地区,可以组建信用合作组织和消费合作组织,解决农民生产生活融资难的问题,不断满足农村居民的物质和文化需求。
堵住监管漏洞。当前,我国行政体制改革有序推进,但一些行业和系统条块分割管理体制仍未彻底改变。在一些领域存在交叉管理,致使行政主管部门管理不到位,而地方纪检监察机关又不敢放手管理。这就需要理顺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机制,落实基层党委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增强纪委监督作用,摆脱人情因素干扰,彻底清除反腐败死角。基层党委政府和纪检部门分工合作,任何一个部门或者环节都不能掉链子,该谁管的谁就要把担子担起来,有效协同,健全监管网络、堵住监管漏洞。
畅通群众监督渠道。群众监督是反腐败的有力武器。应建立畅通的表达机制,完善群众监督渠道。对基层“三资”管理、征地拆迁、还建安置、救济救助、低保发放等领域开展经常性专项审计,按照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的规定将审计结果及时告知群众,接受群众监督。针对基层存在的问题,纪检监察机关可以派出专门的巡视组,直接听取群众的意见,让群众在家门口反映意见。可以推行领导干部挂牌、群众点名接访制度,推行民情直通车、民情恳谈会等制度,并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搭建群众监督的网络渠道和平台,探索鼓励群众参与监督的新方法、新措施,更好发挥群众监督作用。
(乔新生 作者为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教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