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始祖世系 志乘图谱
唐代德宗建中朝(约781)观察黜陟使洪经纶,因议罢方镇兵权,开罪奸佞权贵,左迁宣歙观察使,从下邳宦迁新安,定居休宁黄石,是为新安洪氏始祖。八世祖洪鋐迁歙南叶村,十六世祖即叶村八世洪纲,南宋绍兴丙辰六年(1136)由歙南叶村肇迁桂林,成为桂林一世祖。
洪纲字仲常,生卒未详,学识宏通,世称处士。时当赵宋南徙,金虏长驱播荡,遇世不治,则处士幽隐,桂林原名金竺垣,仲常公因慕韩愈谪谴自嘲“出宰山水县,读书松桂林”之意,改金竺为桂林。
桂林洪氏,自乾隆甲子9年(1744)24世起,使用观辈排行次序歌,以五言绝句共计二十个字为循环:
立业忠贞大,传家孝友隆。
千枝咸一本,奕世衍其文。
截止民国11年(1922)《桂林洪氏族谱》问世,登记在册为29世,因宗族分支和家庭人口发展的差异,现有观辈次第,有的还在第五世,有的已经传至第九至第十世,桂林洪氏世系次第总在31至32世,上推始祖洪经纶,歙东桂林洪氏在47至48世之间。
清末“洪杨之乱”和血吸虫瘟神肆虐,桂林人口减少,解放后移民进入,本村人口呈现杂居之势,加之洪姓散迁各地,根据世系门派的人口统计非常困难。目前本村洪姓尚有83户,计有人口284人,大中专毕业生数20人。
谱籍《源流世系图》和早期谱序文献表明,新安洪氏脉络清晰,世系图谱流传有序。后唐五季之乱,东昌太守七世祖洪朝急流勇退,建祠祭祀,撰修族谱。洪朝生有八子,七世祖以“孝悌忠信,礼义廉耻”八字为编号,抄录《宗图》八册,让逃亡迁徙的兄弟日后作为世系依据,其中兄弟排行第八的八世洪宏迁居歙南王干叶村,《宗图》古系成为歙县洪氏宗谱世系的原始依据。后晋天福元年丙申(闽王昶通文元年·后晋高祖石敬瑭天福元年936)七世洪朝在《宗图》古系中撰有《家乘叙》,七世祖距离始祖洪经纶的时间较近,洪朝的谱叙为新安洪氏留下了有据可考珍贵的史料。北宋末年,为应命朝廷索取谱牒,十二世洪中孚将新安洪氏《宗图》进呈徽宗,宣和七年乙巳(1125)经过朝廷品校,获得敕书批复。此后不久,南宋初之建炎四年庚戌(1130)洪中孚写下了著称于世的《家乘序》,统宗谱籍也称《黄石中孚公家乘序》。
歙县叶村的十世洪文宇在第一代族谱的基础上续修族谱,南宋理宗绍定年间(约1230)由叶村洪子应、迴溪洪廷沐等整理辑成《新安洪氏宗谱》。时至明代中期,新安世族获得胡迹秽张中原以来的喘息,明代景泰有东山公根据元代至正休宁黄石道甫公保存的早期残谱整理成册,明代嘉靖甲子(1564)在此基础上有了《新安洪氏统宗谱》。明代后期,在除授徽州知府事逊斋洪有助的倡导下,历时十数年,至崇祯壬申(1632)新安洪氏明代最后一套统宗谱告成,洪有助万历己卯(1579)著有《丹阳洪氏宗谱序》。明代统宗世谱,为乔迁各地蔚然成族的洪氏后裔确立了江汉朝宗的文献依据。
民国十一年(1922)洪业远主编的《桂林洪氏族谱》共出版40部,其中白棉纸30部,玉版宣上等纸料6部,玉版官堆纸料4部,预定族谱编号20部,没有确定领主15部。历尽劫难,民国族谱残存于世者寥寥,2000年6月,北京召开的第一次“中文文献资源共建共享合作会议”,由上海图书馆申报的《中国家谱总目》获得正式立项,根据编委会的要求,笔者曾将桂林族谱概况致信上海,随后发现《桂林洪氏族谱》在上海古籍出版社于2000年5月出版的《上海图书馆馆藏家谱提要》已被著录,为洪氏族谱进入永久性的资料保存提供了可靠依据。
二.著姓郡望,姓源流变
桂林建村历史悠久,有洪氏以前,为胡姓和叶姓自然村,洪姓进驻以后,胡、叶逐渐衰落,民俗因有“洪到胡叶落”的谚语。
明末太子太师叶向高,天启二年(1622)《洪氏通谱表》说:唐宋以来,洪氏著姓于地望者,有豫章“朋刍伯仲”(洪朋、洪刍、洪炎、洪羽。洪羽,约宋徽宗大观中前后公元1109年前后在世,字季鸿,南昌人,洪炎之弟。生卒年均不详。诗与三兄朋、刍、炎齐名。元符中,以上书入党籍。早卒。所作诗多散佚不传)。以文学才猷著;望于丹阳者有洪兴祖、洪中孚诸人,以勋庸道德著;望于敦煌者有忠、宣父子,以忠贞宦业著。叶向高这里所说的“望于丹阳”的洪兴祖和洪中孚,是新安洪氏后裔宦迁镇江丹阳的后裔。宋代以前,这三个洪氏支派,世称“三洪”,而原其所祖,还要归于新安黄石洪经纶。明清之际,著称于世的“三洪”又为桂林洪氏所掩。
新安洪氏,桂林开派在宋,称雄族望者显于明,明清之际称雄新安的洪氏首推桂林,歙东桂林洪氏,明清之际人文鼎盛,“桂林洪”因此成为雄踞一方的名门郡望。
唐宋以来,洪氏姓源学术界颇多争议,叶向高说:明代以来,说者又谓“丹阳洪为弘洪,敦煌洪为共工洪”,南宋以后还将豫章洪排除在外,甚至有人以洪遵、洪适、洪迈兄弟三人称为“三洪”,而著名的学者洪迈在《容斋笔记》中对洪氏姓源也有探讨,溯源姓氏起源以及始祖脉络,相互之间多有罗列,所以他甚至得出这样的结论:姓氏不可考。
南宋绍兴二十九年己卯(1159)左丞相陈康伯《读洪氏宗谱序》在溯源洪氏源流中说:洪氏本姓弘,唐初避讳,改弘为洪,唐太宗颁诏编辑《氏族志》“193姓,1851家,洪氏亦与首称”。唐德宗时,官拜河北黜陟使洪经纶为海阳奕世之祖,子孙宦游商艺,再由新安迁居他郡的有:天中太原、洛阳、晋陵永兴、始安彭城、东鲁武林等,还有乔迁蜀郡、羊城、晋阳、豫章、鄱阳浮邑、歙州婺源、赤城古黟,更有闽中楚黄宛陵,唐宋以后的洪氏,都源出丹阳之派。
三.宗庙藐藐 派演天煌
桂林洪氏四世之后,族裔分支逐渐形成三门七堂:洪文演孟门(上门)、洪文焕仲门(中门)、洪文瑞季门(下门),桂林三门分别以左右地势的高低来表示,现存明代中门门楼(俗称上家门楼,见图);七堂分别为:本仁堂,永锡堂,敦本堂,景福堂,萃焕堂,外承恩堂,永源堂,
桂林原有宗祠一座,支祠三座:
1. 洪氏宗祠
洪氏宗祠分为外大门、仪门“文献世家”、中堂“本仁堂”、飨堂“僾然”。
2. 孟门支祠
孟门支祠再分三祠四堂:继序堂、六分支祠、永锡堂、五分支祠、敦本堂
四分支祠、景福堂。
3. 仲门支祠
仲门支祠又分为:三分支祠、爱敬堂(原名五致堂)、四分支祠、萃焕堂。
4. 季门支祠
内承恩堂、外承恩堂、永源堂。
明清进士15人:洪汉成化壬辰科、洪文衡万历己丑、洪养蒙万历乙未科、洪世俊万历乙未科、洪翼圣万历戊戌科、洪佐圣万历辛丑科、洪辅圣万历丁未科、洪天擢崇祯丁丑科、洪明伟崇祯庚辰科、洪峻崇祯癸未科、洪奇康熙辛未科、洪其烈康熙丙戌科、洪肈雍正癸卯恩科、洪锡璋乾隆辛巳恩科、洪钧同治戊辰科。
明清举人:明代14人,清代14人;明清贡元:明代9人,清代(截止同治丁卯)14人。明清成均共计24人。礼部儒士21人。明清郡邑黉序各级庠廪及武庠生239人。民国期间各校毕业生10人,其中上海交通大学一名。
明清仕宦47人。其中宦海名流有成化进士累迁户部郎中洪汉;明代万历己丑进士户部主事、历官太常卿、卒赠工部右侍郎洪文衡;万历乙未进士礼部太常卿、卒赠兵部右侍郎洪世俊;万历辛丑科进士南京都御史洪佐圣;万历戊戌科进士光禄寺卿洪翼圣;明末崇祯丁丑科进士福建巡抚洪天擢,全家死节,晋赠兵部尚书;同治戊辰状元、内阁学士、钦差欧洲四国、兵部左侍郎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大臣洪钧等。
身前崇祀生祠者五人:少参公一人、少司马一人、少司空一人、中丞公二人、光禄卿二人。身后崇祀名宦乡贤祠四人:洪启蒙崇祀乡贤祠;洪文衡崇祀郡邑乡贤祠,御赐祭葬,卒谥庄定;洪世俊赐祭葬崇祀名宦乡贤祠;洪翼圣为官清操峻节,身后崇祀名宦乡贤祠等。
封赠56人,女性封赠34人,恩荫9人,秩官146人,从九品衔者84,国学生245人,
女贵7人,孝行19人,孝妇5人,贤妇9人,孝女4人,节烈189人,女节烈7人,义举52人。男寿以七十岁,女寿以八十岁,根据生没可考者汇入族谱“尊齿表”者459人,女性八十岁以上者,称为“坤海增寿”计有163人。
四.经世传家 承源流化
(一).洪氏家训:
12世洪中孚书洪氏家训
生人有祖,如木有根。洪氏之源,出于共工。得姓以来,奕世宠纶。圣德发祖,立训后孙。臣富忠君,子富报亲。生 有别,长幼以伦。金玉非宝,谱牒是珍。守而勿失,最哉后人。
(二).都鄙十景
1.松径岁寒。2.桂林秋馥。3.广亩春耕。4.重楼夜读。5.金峰晓日。6.练水晴波。7.源塘月鉴。8.水口星墩。9.丛篁清籁。10.源桃艳丽。
十景之中,类似“重楼夜读”、“水口星墩”等依赖建筑传世的人文景观,都已经不复存在,只有诗意点化的自然景观还能依稀可辩。
(三).棹楔楯樾:
⑴棹楔:
1.宗祠外大门:状元及第、钦赐奉宸、奉旨崇祀、恩荫世袭、钦赐花翎、钦差出使、钦命内阁、钦赐花翎。
2.仪门:文献世家(潘纬书)、洪氏宗祠。
3.二门:禁近词臣(乙未进士授徵士郎中书科中书舍人洪养蒙)、兄弟廉能卓异(江西等处布政司、布政使洪佐圣、河南等处安察司、按察使洪翼圣)、典礼清卿(太常寺正卿洪世俊)、节楼重望(钦差湖广清军驿传道兵备副使洪天擢)、文德流长(福建宁德县教谕洪仪)、棘寺名臣(大理寺正卿洪文衡)彤廷仙舄(恩贡生洪比达)、恭文垂范(湖广罗田县教谕洪炯)、清良第一(南阳府知府洪翼圣)、耆英硕望(乡饮介宾洪仁大)
4.东廊:海鲲并跃(万历辛卯举人洪养蒙、洪世俊)、黄耇诒燕(洪烈)拔茅连茹(万历乙酉举人洪辅圣)、三凤偕鸣(丁酉举人洪翼圣)、召杜高标(南阳府知府洪翼圣)、斗山重望(钦差提督江西通省学校副使洪佐圣)、乐尚好施(国学生洪烈妻曹氏)、崇奖幽贞(故儒洪缙葵妻****)冬岭秀孤松(故儒洪请大继妻王氏)劲共寒松(故儒庭柏妻王氏)、
5.西廊:霄鹗联飞(万历辛卯科举人洪养蒙、洪世俊)、紫泥双捷(万历乙未进士洪养蒙、洪世俊)展骥宏才(吏部侯选州同知洪士升)、奕世联芳(应天丙子举人洪天开)。
蚤分菱鉴,独守钗荆。坚持冰节,推重月评。柏舟比操,黄鹄追声。予司风化,表为仪型。白岳苟无,亏乎一篑。丹阕曾何,吝于双旌。洪朝选妻贞妇程氏。
大魁开先(万历戊戌进士洪翼圣)、一门砥行(善士汝极,贫而有守,止直不阿,位守己安,行至老过,仰圣抚孤,侄如子培,未婚弟妇凤起,施棺施渡,雅能仗义,百度家分,复合抚侄成立)、松柏同贞(布政司理问传侧室方氏暨国学生洪烈妻曹氏节孝)、节凛冰霜(生员洪家隽妻程氏)、冰雪留贞(故儒洪家环妻黄氏)。
(2)楯樾
1桂林坊:天顺壬午举人洪汉。
2司徒坊:成化壬辰进士洪汉
3名高脱颖
4己丑进士:首洪文衡坊,建在歙邑东门。
5戊戌进士:首洪翼圣坊,建在歙邑东门。
6奕世甲第:洪养蒙、洪辅圣、洪佐圣、洪翼圣、洪天擢。
7方伯坊:成化壬辰进士洪汉。
8选迈登瀛:俱万历乙未十九进士内:洪养蒙、洪世俊二坊建歙东门
9枢府上卿:兵部侍郎洪世俊
10八座名臣:工部侍郎洪文衡
11三世二品:陕西布政太常卿:瑺本、世俊夫人吴氏、淑人顾氏、夫人张氏、程氏、殷氏。
五.艺文徵献 钟灵毓秀:
洪氏谱籍文献将艺文分为内集和外集,内集是历代洪姓人士作品,外集是交往文献,本文仅将内集引为著录:
1. 洪子舆五律《题严子陵钓台》,辑入《全唐诗》卷101-8。事迹见新旧唐书。
2. 洪经纶唐穆宗长庆壬寅2年(826)《止善堂记并引》、《题五峰八景》诗八首、《寄范五峰》诗三首、《河南大山摩崖》(见载《河南浚县中州金石志》。《桂林洪氏族谱》刊有向拓双钩,并附有光绪9年(1883)洪钧跋文)。行状见后晋刘昫《旧唐书·洪经纶列传77》、《资治通鉴》、唐赵元一《奉天录·序》、清王夫之《读通鉴论》等。
3. 洪 綦《署中独夜》、《天台山即事》诗两首。
4. 洪庆元《时居金陵指孤松自赋》外三首。
5. 洪 湛《凭楼望雪》、《赠毕翰林》、《早朝》、《留别京师》、《寄秘书李公》。早年著有《龆年集》十卷。(见《宋史·文苑三·洪湛列传》、《全宋文·洪比部湛传》、《续资治通鉴·卷12、22、29》等。升州上元人
6. 洪兴祖(1090~1155年),字庆善,号练塘。《老庄本旨》、《周易通义》、《系辞要旨》、《古文孝经序赞》、《离骚楚词考异》、《朱子语类"杂类》、《楚辞考异》、《楚辞补注》、《论语说》行于世。
7. 洪中浮《宿五台山》、《赠黟县灵虚观范法师》、《题万善驿》、《熙河漕出题故关山浆水泉》、《与守郭柬》、《休邑县尹时学公送至未以诗谢之》二首。
8. 洪天开顺治甲午11年(1654)《吴门洪氏建祠叙》
9. 洪恩菜《送黄梅生师台解铎诗》四首。
10. 洪 钧《观岩泉有感》、《咏垂杨》、《武帝阁》、《观音阁》、《东皋亭》、《举觞亭》、《文笔峰歌》描写桂林组诗七首。洪钧熟悉西北舆地,于元史致力尤深,著有《元史译文证补》等。
另外,洪世俊著有《问古节烈集》、《兰台疏稿》;洪翼圣著有《尚书约解秘旨》等。
六.都鄙堪舆 村郭建筑:
亭
1施茶亭
2桂林桥亭:两头西边桥亭,东为观音亭
3源塘亭
4木桥亭
庠序
一枝小学,前进为女祠,里进为学校。桂林油坊,芳村堆在桂林桥下游,古戏台在原洪氏祠堂大门左手,社屋在祠堂大门右手,现已辟为粮食加工厂。
桂林现存民宅:
1. 洪杏生等、
2. 洪少华
3一门三进士:
4三元井
5陶园三圣洗砚池:
6桂林桥
1.注 释:
1.《桂林洪氏族谱·丹阳洪氏源流考》洪经纶擢进士第为“天宝十六载”,根据年表,唐玄宗天宝只有十五年,“十六年”即唐肃宗至德元年,族谱将肃宗元年擢进士顺延天宝十六年,恐为纪年笔误。
2. 清王夫之《读通鉴论》卷24德宗。
《全唐诗》卷339-21韩愈《县斋读书》(在阳山作)
2.参考书籍:
1. 唐赵元一《奉天录·序》洪经纶累代通儒
2. 清王夫之《读通鉴论》卷24德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