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武中学----我们成长的摇篮
歙县南乡齐武村,虽说只是属于苏村乡的一个行政村,但由于地处徽杭公路边上交通方便;公路南边又是一所历史悠久、人才辈出的农村完中,名气很大。我的高中生活的其中一段(1978年9月至1979年7月)就在那儿度过,与之结下了不解之缘。一、霞坑的高中生活 1976年秋,伟大领袖毛主席去世,举国哀悼,金色十月,党中央一举粉碎“四人帮”,上下同庆。1977年春,我们这班尚不喑世事的山里娃进入了霞坑中学高中班。 在霞坑高中,我记得校长是吴月里老师、教导主任是方振辉老师、语文老师是吴继义、数学老师叶春子、英语老师姚观林、政治老师吴继杰、物理老师洪声波、体育老师王维善、劳动老师胡世宝等。同学有:石潭方向---吴明文、吴若敏、吴玉棋、吴巧英、钱少华、吴秋虎、张臣鹏、吴承铭、吴秉毅、吴志立、吴灶华、吴善迪、吴树德、吴小笱、吴松友等;洪琴、里方方向----吴新利、吴新琦、冯昆健、汪克家、汪德明、胡有利、吴万春、凌阜生、钱卫民、方传明、方寿昌、胡建军、方大忠等;霞坑周围----吴春锦、吴天然、于日锦、吴莲英、周巧英、周华兴、周有权、吴雪全、吴新华;唐里方向----方海明、方丹青、方云霞等等。 进了高一年级,国家政策拨乱反正,学习开始抓了,英语也开始学了,文革中“反潮流英雄”张铁生考6分就上大学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但我们在霞坑高中,生产劳动仍是主要课程:割茅草、采药材(土名老鼠屎)、采厥菜、茶山采茶、搬运砖瓦建校舍。。。。。。。乃当年的家常便饭,苦是苦,却也培养了我们吃苦耐劳的品质。 二、齐武的高中生活 1978年秋,县里政策要求缩并高中数量,三阳、霞坑高中就近并入老牌学校----歙县齐武高中。我们霞坑师生于是进入齐武高中学习。 学校在公路南边低洼地带,周边有民房,最南的食堂紧挨哗哗流淌的昌源河。齐武学校校长是程发宏、教导主任程思齐,除了霞坑来的老师,新老师有:政治老师程光华、汪锡淦、英语老师朱惠祥、物理老师张焕南、化学老师汪业成等。三校同学合一,人数大增,新同学有:方惠明、汪绍泉、柯善发、王正华、王自安、方福九、黄跃龙、方春英、洪雪花、方伟华、方云龙、鲍艳英、方云仙、方光明、吴祝英、方卫忠、王娟玲、王雪飞、潘竹春、方丽娟、柯萍、方丽花、王宝玲等同学。 由于新来不熟悉情况,我就住在本村远房表叔方玉辉家里(药店附近)。我本村同学吴玉棋的外婆是齐武村一富裕家庭,去吃过饭;本村同学钱少华的父亲钱观佩任杞梓里区委秘书,我和许多同学去玩耍过;齐武学校右边建了个气象站,我觉得新奇;齐武村通向西村水竹坑村庄建有一条公路,说是六十年代初为了迎接当时的上海市委书记、水竹坑人柯庆施同志而建设的,每当放学后我便走了无数遍;学校南边的昌源河也是我们课余戏耍的乐园。然而,更多的时候我蜷伏在亲戚家的楼上狭小的房间里读书计算背英语,夜里那盏昏暗的煤油灯熏黑了我整个面孔。不久,县里决定从全县范围内招收一批学生集中于歙县“五七大学”(今日的歙县二中)复习应考,我考上了,打起铺盖离开了刚刚熟悉了的齐武高中。通过努力,我参加了1979年的高考,成绩是321。8分。我们仍然回到母校齐武中学填报高考志愿,当时教导主任程思齐帮我选择的学校是安徽大学法律系和芜湖师专中文系,但最后我却被录取在徽州师专中文系。 三、分配到齐武中学工作 1981年8月,我师专毕业,怀揣县教育局介绍信来到齐武中学(我高中时的母校)报到上班。校长吴培根、副校长胡立荫、教导主任黄宝聚热情接待了我这个新老师。因为年轻,适应性强,不久与各位同事混熟了:吴以斌(完中秘书)、方振华(语文)、方恩集(语文)、洪祖汉(化学)、方佳林(历史)、方观文(政治)、王经善(数学)、洪善成(数学)、吴阿康(政治)、洪光辉(语文)、洪正高(化学)、李和平(英语)、汪金叙(数学)、吴元相(英语)、潘灶金(体育)、方增田(体育)、马凤起(英语)、吴淦文(语文)、柯观子(政治)、张幸华(物理)、方建华(地理)、柯景秋(生物)、洪定胜(政治),还有食堂的吴建国、方建新师傅,等等。大专毕业生的工资待遇参照国家干部标准颁发,每月37。5元(后增加肉贴5元,合计42。5元)。 我执教初一年级两个班的语文课。刚走出大学校门,血气方刚、生龙活虎。教学认真、激情澎湃,各项工作走在前面。。。。。。遗憾的是,由于工作和家庭需要,一年后,我调至自己的家乡-----石潭公社中学任教了。齐武中学天真幼稚的学生依依不舍,送给我的几十张图画,我带回石潭家中张贴在堂前两边照壁以表纪念。 吴秋虎写于2009年6月1日儿童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