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胡雪 徐道龙 王青华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歙县溪头镇汪满田鱼灯是安徽省民俗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始于明朝初期,距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相传,村里房屋多为木质,频发火灾,为求平安,村民就以鱼为形,嬉戏两岸。鱼灯夜游,敬天地、祭先祖、祈福泽,带着国泰民安、万民兴业的美好祝愿。
创新宣传形式,激发鱼灯活力。近年来,为了让鱼灯在文化传承中“活”起来、“火”起来,汪满田鱼灯在主流媒体和自媒体的双向加持下,频频出“圈”,鱼灯已然成为徽州古城的文化符号和地域标签。汪满田村乡村振兴驻村工作队也充分利用微信公众号、抖音短视频、小红书等平台线上线下齐宣传,坚持政府引导、市场主导,重点吸引社会大众力量形成非遗传播合力,让鱼灯“游”进千家万户。
突破初始模式,拓宽增收渠道。在前期大量的宣传下,汪满田鱼灯被越来越多的人知晓,受邀参加各种大型活动。2024年元旦期间,在突破原先“一支鱼灯队伍游一个城市”的表演模式,首次尝试采取“专业师傅+鱼灯”的模式组建成4支队伍同时赴四川成都、安徽合肥、浙江衢州、江苏张家港等城市进行演出,现场吸引了不少市民游客驻足观望、拍照留念。1月中下旬,安徽合肥、浙江嘉兴的鱼灯巡游订单已签订完成,还有海南海口、浙江温州、重庆等地的订单还在陆续洽谈中。
研发周边产品,提升产品附加值。汪满田驻村工作队一直致力于将汪满田鱼灯产业多元化,2023年以来相继研发出二十多款鱼灯周边产品,将鱼灯带出大山,走进大城市,此次元旦假期展演期间鱼灯气球产品极为火爆,销售额达3万余元,不仅拓宽了村民们的创收渠道,也为乡村振兴储备了丰富的文创资源。
如今,鱼灯不只是一个文化符号,还能给村集体、村民带来实实在在的经济效益。驻村工作队专干王青华表示,今后将继续把非遗鱼灯制作技艺传承弘扬下去,持续开发鱼灯文创产品,推动鱼灯文化名片的打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