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杨攀峰 因为有了网络,官员与公众的距离开始拉近,政府也日益透明。《人民论坛》杂志社于今年4月做了一个调查,其中七成网民认为官员“恐惧”网络,怕被监督。受访官员认为“县处级”干部最怕网络监督。(新京报 11月14日) 监督永远是保障权力正当发挥效用的关键,网络监督的兴起的确为老百姓提供了一条便捷通道,不仅传播及时迅速,更是其影响能迅速倍增,使一些事件在短时间内成为全民关注的焦点。由此也揪出了不少的贪官污吏,也纠正了一些越轨行为。大量官员对网络监督心存恐惧,在一定意义上说明了网络舆情已成为重要的监督工具。但是笔者以为,无论如何,网络监督都不应该是官员最怕的监督,更不能是我们社会最重要的监督工具。 我们都知道就监督来说,有检察监督、纪检监督、群众监督、舆论监督等,这些监督方式构成了制衡社会权力的监督体系。而以检察和纪检为首的机构监督是监督政府施权的核心力量,他们代表着国家和法律,对官员进行依法监督,是最具震慑力的监督形式。但是缘何最怕的监督却花落网络领域呢? “县处级”干部最怕。在笔者看来这就是权力带来的祸患。我想有一种解释是最为合理的,“县处级”干部较其他的干部来说级别较低,权力触及的范围不广,如果遭遇网络监督的“关照”,他们就是动用十八般武艺也只能控制小范围的非议。而网络监督时代,官员丑行被揭发或暴露,一语风行不多点就能遍及网络世界,对于权力影响范围较小的他们来说,这是最致命也是最无奈的局面。河南濮阳市委办致函河南日报社,强烈要求删去关于报道欠款的文章就是一例,这种“最怕”来的实在,这种代表民愿的监督更是让人欣慰。 而让人难以平息的并不是这个“最怕”,我想,这些官员害怕头疼监督,而为何不是最怕机构监督?在法治社会,法律监督才应该是腰板最硬的监督方式。时常听闻外国政府监督机构动不动就弹劾某某官员,甚至于弹劾总统,来自于法律的权威监督让我们大多时候是不能企及的。但是“县处级”提到监督却开始敬畏带有民间意味的网络监督就有些不妥。也许正如一位网友所言,同一条战壕的监督大多时候起着保驾护航的作用,对于群众的揭发和举报,他们尽可以权易利,成为利益的共同体。 如此,我们不难理解官员为何惧怕网络监督,一方面是来自网络监督本身便捷、低成本、影响大的特点。另一方面却来自于人民群众对网络监督的信心和对机构监督的不齿。也许有一些机构监督着实为老百姓解决了困难,让一些玩忽职守者、公权私用者、唯利是图者接受了法律的惩处。但更多的时候,我们看到的是讨薪被打、上访被堵、给总理说实话继而逃跑的事实,和迫于网络监督的机构监督的被动落实。 事实是一些腐败官员勾结起来网制的这张权力大网让民众正常的监督屡屡碰壁,甚至蒙受牢狱之灾。而网络监督生逢其时,正所谓一些“出名”天下知,执法的猫腻在舆论监督下大大缩水,网络便揪出一个个“蛀虫”。但是我们真不该过分的乐观,因为网络监督盛行的背后真实的写照着权力滥用的真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