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黄山:情注民生乐晚年
走进黄山区庄里村敬老院,映入眼帘的是整齐舒适的房屋,温馨的起居环境,在冬日温暖阳光的照耀下,该村几位无儿无女的老人们正在院子里悠闲地聊天,在熟悉的邻里和朋友中颐养天年。提起晚年生活的变化,老人们无不感慨地说道:“党和政府的政策好啊,让我们免费过上了政府安排的幸福生活。”
庄里村敬老院老人的幸福生活,是我市众多五保老人的一个缩影。近年来,我市把农村五保供养作为民生工程的“重头戏”,作为建设新农村、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加大资金投入,改善居住环境,提高供养标准,全市11464名农村五保老人全部实现了应保尽保,在敬老院中安享晚年。
老人难,山区的老人更难,农村五保对象更是农村最缺乏自救能力的困难群体。为切实保障五保对象基本生活,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始终把它作为一项事关全市改革、发展、稳定大局的大事来抓,先后出台了《关于贯彻农村五保供养工作条例的实施意见》、《关于认真做好提高农村供养对象生活水平工作的通知》、《农村五保资金管理实施意见》等规范性文件,对完善农村五保供养制度提出明确的要求,从制度上确保了五保供养工作的开展。
加强农村敬老院建设,是解决五保对象住房难问题的重要举措。近年来我市将农村敬老院建设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针对我市农村居民居住分散、乡镇规模差异大等特点,各地因地制宜合理规划农村敬老院建设布局,加大资金投入,坚持高起点、高标准推进敬老院建设,不断扩大敬老院收住能力。徽州区、歙县、黟县、祁门等地结合城乡社会统筹发展,在城郊建设了设施齐备的农村敬老院,将城区附近乡镇的五保供养人员纳入覆盖范围,使五保老人享受周到的服务。休宁县从加强管理、降低成本、实现规模效益出发,先后在交通方便、人员集中的溪口镇、齐云山镇、东临溪镇,建设了设施完善、环境优美的中心敬老院,覆盖相邻乡镇,扩大收住范围。黄山区则采取集约化规模建设,在乌石乡投资100余万元新建了一所能容纳80人居住的敬老院。据初步统计,仅2008年以来,全市共投入资金1230万元,改扩建敬老院23所,新建“五保老人之家”20所,新增床位近1000张,集中供养人数达到2300人,五保对象集中供养率达到20%以上,其中中心城区达到42%。
围绕建立五保老人生活费自然增长机制,我市不断加大资金筹集力度。
今年全市农村五保对象集中供养和分散供养标准全部达到了省定标准,超过当地农村居民的平均生活水平。其中屯溪区集中供养标准达到4000元,位居全省105个区县第二位,分散供养标准达到2600元,位居全省105个区县第七位。截止今年10月,我市已累计发放五保供养资金1880.5万元,预计全年发放五保供养经费将达到1900万元以上。
为确保五保供养资金安全足额到位,各地还对五保供养经费实行专户管理,封闭运行,专款专用。分散五保经费则由过去采取发放现金方式为主,转为通过金融部门“一卡通”打卡发放,兑现时间由半年发放一次改为按季度或按月发放,集中供养五保资金按月发放,满足了五保老人的生活需求.
为了解决五保对象看病难问题,我市自2005年就将五保户纳入了城乡特困群众医疗救助范围。除全额资助五保对象参加新农合和五保对象生病住院治疗免交门槛费外,还对患大病的五保对象实施不同档次的医疗救助。今年我市各区县按每人100-1000元的标准为五保对象发放了门诊医疗费,部分区县还在全省率先开辟了五保户直接免费就医的绿色通道。
明亮的住所,厚实的棉被,完善的医疗保障……多年来,我市各级党委、政府和民政部门情注民生,经过一个又一个的不懈努力,让全市1.1万余名农村五保老人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真正地过上了小康社会的幸福生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