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09-1-30 14:07
|
显示全部楼层
南宋时徽州地区本籍、寄籍以及地方官的家刻名版很多。属徽州地区家刻的有本地的祝穆、外籍的洪适、魏克愚等,属徽籍在外地刻书的有婺源的朱熹、休宁的程大昌、歙县的汪纲、绩溪的胡仔等。
饶州鄱阳(今江西波阳)洪适(1117-1184),在徽州知州任上积极扶持“新安文房四宝”——笔、墨、纸、砚的生产。据他在自著的《盘州集•文房四谱跋》中称,在郡学辑刻北宋•苏易简撰《文房四谱》5卷,附《歙州砚谱》1卷、《歙砚说》1卷、《辨歙石说》1卷。绍兴二十三年(1153)在新安郡斋辑刻其父洪皓撰始开刻洪皓撰《松漠纪闻》1卷、《续》1卷,终于越地。据近人王国维在《两浙古本考》中说,洪氏还在绍兴府刻《万首唐人绝句》101卷中的46卷,余版续雇婺匠竣工于容斋。所以洪遵在该版的跋里说“镂版于歙、越”。
成都路邛州浦江(今属四川)的魏了翁仲子魏克愚(字明己,号静斋)于淳祐十二年(1252)以军器监丞衔出任徽州知州,在紫阳书院以新安郡斋名义刻魏了翁(1178-1237年,字华父,号鹤山)撰《九经要义》9种263卷和《大易集义》64卷。其中,北京图书馆收藏有《九经要义》中的《周易要义》10卷(存卷1至卷2、卷7至卷10共6卷),《礼记要义》33卷(存卷3至卷33共3l卷),《礼仪要义》50卷(其中,目录、卷1至6、卷25至28、卷41至43为清抄配本,余为宋版)。93卷中的73卷,版刻精良,印制技艺高超,以徽郡名纸为载体,一般学者都把它当作家刻经部的代表。此书版本价值大,《四部丛刊》影印《仪礼要义》50卷就是北京图书馆的藏本,同版本台北故宫博物院也有珍藏。今传世的《仪礼》单疏有缺卷,可据《仪礼要义》补正。魏了翁谪居靖州(1225-1231)7年间,将周子、邵子、二程子、张子、吕氏、谢氏、游氏、胡云峰、宋汉上、刘屏山、朱子、张宣公、吕成公、李心传等宋名儒17家解《易》编为《大易集义》又名《周易集义》64卷;又取诸经注疏,撰成《周易要义》10卷、《仪礼要义》50卷、《礼记要义》33卷、《尚书要义》20卷、《序说》1卷、《毛诗要义》20卷、《谱序要义》1卷(以上5种135卷今存,其中前3种93卷中存73卷宋版),而《周礼要义》、《春秋要义》、《论语要义》、《孟子要义》(以上4种128卷已佚),后汇为《九经要义》263卷。据《周易要义•方回跋》称:《大易集义》、《九经要义》梓成后,书板在歙县城南紫阳书院,至丙子岁(1276)因元兵入徽州而毁,《九经要义》版片全毁,而《大易集义》版片仍存,说明魏氏在新安郡斋刻完魏了翁撰《大易集义》、《九经要义》10种327卷大型经学著作。笔者认为,洪、魏二氏家刻本均刻于州学,可归入官刻。
朱熹在外为官讲学期间刻书很多。如他在漳州任上刻《易》、《诗》、《书》、《左氏春秋》,合称《四经》,又刻《大学》、《中庸》、《论语》、《孟子》注,合称《四书》。尤其是绍熙元年(1190)所始刻的《四书》,从此为地方官的主要刻书内容。他还在淳熙间刻其父朱松撰《韦斋集》等。他的子孙整理刊刻他的著作更是绵延不断。如其裔孙朱鉴就在端平乙未(1235)将其集注《楚辞集注》16卷刊刻。原刻仅有山东聊城海源阁旧存,为朱熹所作《楚辞集注》8卷、《楚辞辩证》2卷、《楚辞后语》6卷的最早最完备的合刻本。朱鉴还在兴国刻吴必大记录整理朱熹的讲学笔记、门人对话为《师诲》,是朱子语录中的重要一种。他的家乡徽州府刻其著述更多。如淳祐十二年(1252)刻王珌续编《朱子语录》40卷,世称“徽本”,与李道传池州刻本《晦庵语录》、李性传都阳刻本《续录》等均为朱子语录类名刻。咸淳六年(1270)刻黎靖德编次的《朱子语类》140卷。该书系黄士毅分类编辑的分别刻于池州、饶州、建安的“池录”、“饶录”、“建录”的《朱子语录》的合编本,嘉定十二年(1219)刻于眉州(今四川眉山),世称“蜀本”的《朱子语录》140卷。黎氏将黄氏的蜀刻本进行整理,删减重复,分为26门,仍为140卷,题名《朱子语类》。宋末,徽州府刻朱熹的《诗集传》,字体秀劲,线条绵密,版面精致柔活,与临安书棚本相媲美。
朱熹的表侄和学生祝穆也是家刻大家。祝氏世为歙县大世家,家产几占州城之半,世号祝半城,室名祝太傅宅。祝穆学识渊博,不愿出仕,晚年与子祝洙客籍建安府崇文县(今属福建)。据《季沧苇书目》载和清末杨守敬出使日本国时所看到的祝太傅宅在嘉熙三年(1239)刻自撰《新编四六必用方舆胜览》70卷,因受刻资限制,分次开雕,随雕随印,成《前集》43卷、《后集》7卷、《续集》20卷、《拾遗》l卷。杨守敬在《日本访书志》卷六中全文转录了祝太傅宅干人吴吉在本书及《四六宝苑》、《事文类聚》开雕前申报两浙、福建转运使的录中,我们推知淳祐初(1241)刻自撰《四六宝苑》比《方舆胜览》的部头更大。淳祐六年(1246)开刻的《事文类聚》也分为《前集》60卷、《后集》50卷、《续集》28卷、《别集》30卷,计168卷。这3部家刻大部头书国内已成绝版。唯其子祝洙在28年后重整凡例,于咸淳二年(1266)至三年(1267)在寄籍地再版《方舆胜览》现仍见存,可窥见家刻原书概貌。元麻沙坊刻元•富大用、祝渊两人增补改纂的《事文类聚》7集336卷1327目中可窥见祝氏原版4集170卷885目的概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