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加入
查看: 918|回复: 0

熊培云 不择手段的救急同样是一种恶

[复制链接]

352

主题

761

回帖

409

积分

举人

积分
409

帅哥勋章罐水天才奖起早贪黑奖后勤大使奖宣传大使奖

发表于 2011-4-3 06:4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分享此贴到




不择手段的救急同样是一种恶
标签: 信用
● 熊培云 (进入专栏)
   


如果没有记错,在我小时候,“策划”差不多是一个贬义词。比如“敌人策划了某个阴谋”,某某破坏是由特务“精心策划”等等。再后来,它慢慢变成了一个中性词,在各类媒体上被广泛应用。一些没有多少价值的报纸版面,右上角也加上了某某“策划”的标识,以此标榜报纸的含金量。再后来,随着网络营销大行其道,策划与炒作几乎成为同义词了。
比如最近引起争议的“谢三秀跪行求捐”的事件:一位母亲抱着患眼癌的六个月大女儿在广州大道跪地前行。她这样做,是因为一个名叫“广州的富家公子”的网民说,如果她从广州大道抱着孩子一直跪爬到体育中心,会立即捐二万元。然而跪行结束,这名网友却没有履行承诺,称“钱我是不会捐的,那是她自己作贱”。在媒体的广泛关注下,最后发现这是网络推手所为,是一次“精心策划”的炒作。
有些事实可以简单厘清。比如该网络推手一再强调自己“纯粹帮人”“整件事我一分钱也没拿”。不错,其创意帮助谢三秀募捐了一些钱,然而这一切并不能掩饰策划者营销自己以及事件本身的残酷。让一位已然不幸的母亲抱着孩子,跪行以求帮助,即使策划者心怀善意,其对生命的轻贱与蔑视,也是显而易见的。策划者似乎十分得意于此次策划的成功,然而在我看来,由于求援被简化为社会加诸社会的施虐,此次炒作最能反映的恰恰是策划者的无能。
我们是否可以为了目的而不择手段?大多数人持反对意见。一方面自然是因为那些辛酸的集体记忆。二十世纪以来的中国,为了一个所谓的美好前程,这个社会已经在种种无视个体权利的“革命”、“革革命”、“革革革命”中遭遇无穷挫折,此为前车之鉴。另一方面,体现在本次募捐活动中的瞒和骗,直接构成了对公众的愚弄。
有人说,策划者是在救急,出此下策尚情有可原。表面上似乎是这样的,然而同样需要考虑的是,这种不择手段的救急是否是一种恶。且不说不择手段中的某些手段会给社会直接做减法(比如此次炒作利用“富家子弟”出场,若非后面被揭穿,势必进一步加重当今社会的“仇富心理”),当这种不择手段一次次被曝光,公众一次次被愚弄,其结果必然是公众对群体救济越来越缺少信心。换句话说,当策划者今天赌上公共信用以“全力救济”一个人的时候,客观上也在剥夺明天的另一个人甚至更多人被救济的机会。如此救济,何异于剜明日之肉,补今日之疮?剜多人(潜在需要被救助者)之肉,补一人(正需要被救助者)之疮?
最近我在单向街的讲座谈论自由,其间有不少反馈,包括有人说到“越自由,越混乱”“其实没有绝对的自由”等观点。这些话其实多是误会。前者,自由并非越多越乱,因为真正的自由本身就是对秩序的捍卫与坚守,谁能说“越排队,越混乱”?后者,今日中国无数有识之士所努力求取的显然也不是什么“绝对自由”,而是“底线自由”。所谓“底线自由”,说到底就是要求能够尊重最基本的规则与秩序。自由的价值,不在于强调结果的平等,而在于程序正义。所谓程序正义与秩序仍是最大的善,也在于强调不要为了目的而不择手段。世界万物,离不开一个因果律。事实证明,那些因不择手段而得到的,也会因为不择手段而失去,甚至连本带息,失去更多。
秩序与信用都何其宝贵。今天我们常常抱怨政府失信导致管理成本与社会成本的大幅提高,稍有点风吹草动,就会有“盐动天下”的乱局。社会失信何尝不是如此?一个地方发现了瘦肉精,会连累整个猪肉市场;一家制奶企业出现了三聚氰胺,整个制奶行业都会受到质疑;一个假乞丐骗得一元钱,十个真乞丐可能因此失去被救助的机会。是否应该不择手段地救助,背后仿佛是一个道德两难,实际上却是一个剜肉补疮的恶性循环


【歙县论坛 贴贴必回】 欢迎网友们加入,群策群力,把我们的论坛越办越好。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歙县论坛主站|歙县论坛-歙县老百姓值得信赖的网络平台 ( 皖ICP备14023110号-2 |34102102000101 )

GMT+8, 2024-11-24 05:49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