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宋代著名物理学家朱熹的《观书有感》中有言:“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这源头水指的就是自然造化,中国传统的艺术精髓以及艺术家在艺术实践过程中的颖悟,从曹涛的山水画中就可以看出他已从纯自然美的有限的感性绘画升华到用心灵去感悟无限的哲理美。几十年来画家遵循的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的创作原则正是他不断提升艺术境界的活水之源。
曹涛是我的同门师兄,同生于徽州同醉心于新安山水,共同的人文浸润,如出一辙的绘画之路彼此造诣却大相径庭。他对待艺术的坚毅和执著有如明清时期徽商的徽骆驼精神,是现今许多同辈望而汗颜的。他为人淳厚、温和、虽已是徽州颇有名气的画家,但依然低调谦和不事张扬。
他笔下的新安山水有意、有韵、有生活。他善于在自然中汲取营养,到生活中提炼素材,且临摹不辍。我们常谈及临摹与写生的感受,他较注重主客观统一,融情入景的绘事之路。临摹不穷尽于形、巧取于法,写生即写景、更写意。他的许多写生作品就是一幅幅完整的画作。他的审美意象在写生过程中就不断的融入并呈现。为了画好徽州深山里的竹林,他一年四季都要进山描摹体察,蚊虫叮咬、蛇兽惊扰全然不顾,直到身上的干粮吃完才背着画稿出山。他的写生创作作品《山乡竹海》就是他师法自然获得的典范之作:大片的皖南毛竹把整个山野掩映在翠绿色的海洋中,高耸的竹枝随风起荡,一波一浪把山谷的雾霭从谷底推向更清远的山际。散落竹林中的乡野民居如绿波中的船舫,随着波浪起伏时隐忽现。整幅作品用笔率意轻松,渲染有度,山川氤氲有呼吸感。
丁亥岁末,瑞雪封门,他潜心在家又创作了大量作品,这批作品无论是艺术语言、形式符号还是思想表达上都较前期更为成熟。一幅幅新安胜景无不诉说着迷蒙诗意的徽州。古老的徽派民居在他画笔的勾勒皴染之下一反往日的死寂沉闷,活脱的点缀在山林溪涧边,逸气生发大有高人常来往之意。新安江则时而静谧闲雅,时而风起波漾,山岩谷底的杂树更是移景换姿,无不彰显着造化赋予自然的生机与魅力。相形之下这批作品中我最钟情的是《山氣日夕佳》。此作能感受到画家独与天地精神相来往的状态,表达出了一种澄空明净的山水境界。秋日的余辉清淡而温和地铺洒在远处的山峦,林木茂盛、参差秀逸,虽不见溪流但随着谷底升腾弥漫开的薄雾可知,瀑布和清溪隐逸在林间潺潺流淌,由高及低、由远及近。整幅画设色较少,以淡而枯的笔法入画,用长短线加上浓淡相宜的墨点点染出的山体概括性强且富有变化,线条具有很强的书写性。每一局部都有虚实变化,虚处求实、实中见虚,起伏有致、意韵别生,仿佛能使人走进画卷。就是这幅画使我更深层次地读懂画家本身,也使我想起传统书画理论中的“境由心生,神与物游”。
曹涛的山水画能引人入胜、令人神游,是因为他多年来甘守平淡,不追风逐流,始终保持这审美的心境去创作,化景为情、意趣与物象交融。他笔下的意象世界既有徽州山水自然美的信息,又包含这人格美的精神。古人说写山水的真性情要做到“山情即我情,山性即我性”的境界。愿曹涛在今后的艺术道路上以自己的真性情去体验山水的真性情,创作出更多有真性情的佳作,是为序
戊子年于泸州启玉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