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白是诗仙,不仅“斗酒诗百篇”,才思天纵,而且“五岳寻仙不辞远,一生好入名山游”,他既爱诗又爱酒,探幽寻胜也访仙。
公元744年,李白初游新安,正是慕许宣平的“仙诗”而来的。据《太平广记》载:许宣平是歙县人,隐居在阳城山南坞,结庵而住。那里云雾缭绕,谷深林茂,幽静闲逸。许宣平就在那里钦酒吟诗,有时挑点柴禾进城出卖,担上挂着酒葫芦和拄杖。卖了柴后,痛钦一醉。回到山中,独自吟哦:
负薪朝出卖,沽酒日西归。借问家何处?穿云入翠微。
许宝平虽然隐居山中不问世事,但对艰危疾苦的人,总是尽力相助,因而声誉很高。然而,当人们寻访和感谢他时,却又常常不见其人。
太白楼
相传,唐代天宝到至德年间,为寻访许宣平,李白来过歙县游历。那时,李白誉满京师,声闻天下,当他告辞唐玄宗,离开长安,东游越中时,沿途不止一次地看到题在驿站上的许宣平的诗。在洛阳同华传舍的墙壁上,又一次见到许宣平的诗。他细细吟哦:
隐居三十载,筑室南山巅。
静夜玩明月,闲朝钦碧泉。
樵夫歌垄上,谷鸟戏岩前。
乐矣不知老,都忘甲子年。
李白一边吟哦,一边赞道:“此仙人诗也!”于是欣然来歙寻访许宣平。为纪念大诗人李白的歙县之行,后人便把矗立在歙城太平桥头的一座幽雅的双层楼阁,命名为“太白楼”。
李白问津处
歙城南门,顺着练江便是依山傍水的新安古道,青石与鹅卵石铺成,逶迤如带。在这条古道上,行不多远,就会见到“李白问津处”遗址。
相传,李白为访许宣平曾在此问路。问路后到了紫阳山下练江边,只见江上有一破船。船头有一老翁,丰姿飘洒,仪态俊逸。到了江岸,李白问道:“请问许宣平家在何处?”
老翁略微一笑,便吟诗两句:“门前一竿竹,便是许公家。”
李白听后,点头前往。走了一会,忽然想起:“‘门前一竿竹’,不就是船头插立一竿竹篙么?那么许宣平当是老翁了。”
于是,李白立即回头,然而老翁已经不见了。李白好不懊丧,便找到许宣平的茅庵,在壁上题诗一首:
我吟传舍诗,来访真人居。
烟岭迷高迹,云林隔太虚。
窥庭但萧索,倚杖空踌躇。
应化辽天鹤,归当千岁余。
望仙桥
李白题完诗,好不懊悔地来到练江北岸,复上新安古道。在渔梁与新安关之间,有一座单孔石桥,李白在此恋恋不舍地隔江遥望。因为这里是李白回首望仙处,石桥便被后人名为“望仙桥”。
过了望仙桥,便是“新安关”了。新安关傍山临水,石势磊落,襟山带河,扼控水陆通道,被称为“新安第一关”。
如今,站在望仙桥和新安关一带眺望,别有一番风味:下看渔梁码头,石壁高耸,樯桅林立;北望渔梁坝,浪花翻滚、气壮山河;南观紫阳桥,静卧江上,烟树葱茏。
碎月滩
歙城南门外,太平桥下,太白楼的南首,河水滚经太平桥一段,地势渐低,滚速加快,增加了冲刷力,造成占河床宽度的三分之一、向西倾斜、坡面数丈的浅水滩。滩上水滚湍急,一些碎石沙粒均被冲走,剩下的尽是些较大的鹅卵石,水流此处,激起粼粼起伏的波浪。每当夜幕降临,皓月当空的时候,侧映在滩上的月亮,随着波浪的震荡,成了几块虚线形的碎月。
相传,李白访许宣平虽未能如愿,但歙县的秀丽景色,却已使他十分陶醉。他游了兴唐寺,晚间在练江浅滩下放舟钦酒,诗兴大发,挥笔展纸,酒墨成诗一首:
天台国清寺,天下称四绝。
我来兴唐游,与中更无别。
卉木划断云,高峰顶参雪。
槛外一条溪,几回流碎月。
秀丽的山川,到了大诗人的笔下更加增辉生色。“槛外一条溪”,就是汇丰乐、富资、布射、杨之四水而流入新安江的练江。它们交汇之处,砂石成滩,为练江第一滩。后人即根据李白诗句命名此处为“碎月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