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加入
楼主: 我是一只鱼

徽州文化-20集纪录片解说词

[复制链接]

3108

主题

2万

回帖

13万

积分

管理员

运营总监

积分
137321

帅哥勋章诚信商家歙县志愿者

 楼主| 发表于 2009-4-27 23:50 | 显示全部楼层
第16集:智慧之光

  这是位于黄山市屯溪区的一座普通的徽州民居,就是在这里,一位名叫程大位的徽州小商人,发明了珠算的运算法则,这个一生未戴过乌纱的
布衣,将中国的数学研究大大推进了一步。据《程氏宗谱》记载,程大位精于卜算,擅算术,他少年时随父经商,足迹遍及吴楚地域,在商务往来
中,程大位切身感到传统筹码计算的不便,决心编纂一部简明实用的数学书。40岁以后,程大位带着满脑子的数学问题回到了故里,20年以后,程
大位终于完成了影响深远的《算法统宗》一书,计17卷。

  1598年,程大位又刊行了《算法统宗》的简明本《算法纂要》4卷,成为后世民间算家最基本的读物。程大位在著作中所叙述的整数、分数及
加、减、乘、除、乘方、开方等基本知识在当时都有着领先的作用,尤其是书中全面介绍了珠算的各种方法和归除口诀,具有相当的实用性和指导
性。

  走进珠算资料馆,最引人注目的就是形态各异的算盘了。置身其间,会惊喜地发现,一个小小的算盘居然有如此大千世界。丰富多彩的算盘不
仅仅是计算的工具,更可以作为徽州经济发展的一个见证物。这些算盘都诞生于程大位之后,它们的产生显然得益于程大位的珠算理论,同时也将
程大位的珠算理论向前发展了一步。在徽州民间,似乎“高人”总是层出不穷,是他们在一定程度上使得徽州更加丰富多彩。

  如今程大位故居所在的小巷,被命名为大位巷,故居附近的小学命名为大位小学,这座小学的学生运算能力之强,已名扬海内外,这是四年级
的学生在上算术课,这样的算术水平真叫人惊叹不已,不愧为程大位故乡的孩子。程大位的《算法统宗》先后传到了朝鲜、韩国、日本、东南亚以
及欧美各国,日本人把《统宗》作为国家珠算的奠基石,程大位被日本人推为“算神”。

  在与算术紧密相关的经济领域,徽州还有一位人物,在济世措施上所表现出的睿智引起国外经济学家的注目,他就是马克思在《资本论》上所
提及的唯一中国——王茂荫,王茂荫1798年诞生在歙县南乡屺梓里的一个徽商家庭,义成村这套房子是他暮年返乡时买下的。

  王茂荫少年入私塾,曾就读于歙县城紫阳书院,先后中了举人与进士之后一直在户部任职,直到50岁以后才擢升为户部右侍郎兼管钱法堂事务
,成为清廷主管财政货币事务的官员之一。王茂荫任京官前后达30年,历道光、咸丰、同治三朝,不携眷属随任,一人独居徽州会馆,以两袖清风
、直言敢谏闻名。

【安徽省社会科学院 研究员 孙树霖】:王茂荫做官很清廉,这个是大家都知道的,他一直住在北京的歙县会馆,后来有一段时间住在什么庙里,
但他没有带家眷,吃饭就在会馆里面吃的大众的伙食,所以他一直到最后去世的时候,他家里没有任何东西,除了买了一栋房子以外。那幢房子是
他私人买下来以外,没有任何更多的财产,为官是很清廉的。

  关于王茂荫,最根本的一点就是,王茂荫在当时已经有了强烈的现代经济和货币观点。

【安徽省社会科学院 研究员 孙树霖】:他在纸币和金属货币之间的联系,他虽然没有达到科学认识的程度,但是他已经在这个道路上前进了一步
。王茂荫,虽然他也是属于货币金属论(思想),但是他没有被货币金属论这个框框所限制,他前进了一步,他已经感觉到或者是模糊的猜测到金
属货币跟纸币之间有某种联系,所以他一再主张纸币发行要限制数量,而且到了不限制数量造成通货膨胀以后,他主张兑现。

  在清咸丰年间,王茂荫旗帜鲜明地表达过自己建设性的意见。

【安徽省社会科学院 研究员 孙树霖】:他有很重要的两句话:官能定钱之值,不能限物之值;钱当千民不敢以为百,物值百民不难以为千。这句
话就击中了货币名目论一个很重要的要害,货币名目论的要害就是混淆了价格标准和价值尺度的这一关系,这个批判是非常精彩的。

  从对于经济以及货币的理解上可以看出,王茂荫已经具备当时世界先进的货币和经济观念,王茂荫就这样荣幸地走进了不朽的恢弘巨著,这是
徽州人的光荣,也是中国人的光荣。

  对于这些影响着中国历史的人物,徽州人一直是有着浓重的感情的,江山代有人才出,各领风骚五百年,这两句诗用来形容徽州再确切不过了
,从朱熹到戴震,从程大位到王茂荫,可以看出,弹丸之地的徽州,对于中国历史特别是对中国文化的影响是巨大的,她甚至在某些方面决定了中
国历史的走势,这是徽州不可磨灭的荣光。
该会员没有填写今日想说内容.

3108

主题

2万

回帖

13万

积分

管理员

运营总监

积分
137321

帅哥勋章诚信商家歙县志愿者

 楼主| 发表于 2009-4-27 23:51 | 显示全部楼层
第17集:不朽丹青(上)

  在古徽州,寺庙宗祠,楼台歌榭,官邸民宅,商铺酒肆,到处都有字画。三雕艺术的形成,也是在书画发展的基础上。琳琅满目的妙笔丹青与
金石雕镂,透彻的反映了徽州文化的灿烂辉煌。当然书画繁荣昌盛的重要因素,首先应归功于徽商。是徽商为书画艺术的发展,提供了厚实的经济
基础,为书画艺术打开了通往山外的大门。徽州的确给无数人以梦想,而梦想测试文学艺术的原动力。在瑰丽山水的映照下,徽州历代文学家和画
家层出不穷。尤其是画家,更如过江之鲫。有人曾统计过,仅明朝万历年间到清朝乾隆初年,在新安区域就曾涌现出300多位画家。不单单在数量
上,徽州所产生的一些画家或者与徽州有着关联的一些画家,应该说在中国绘画史上有着相当高的地位。徽州本地画家比较著名的是新安画派。

  (以下引自黄山市书画院副院长 俞宏理)
  “新安画派是清初的一个重要画派,新安画派在中国美术史上应该是有一个非常重要的一个地位。”

  新安画派出现在明末清初,以徽州本地画家为主体,以黄山白岳及徽州山水为创作的主要题材。画风追求清逸简淡,意境崇尚幽远冷峻。关于
新安画派的创始人,后人比较认同僧人渐江。

  渐江,俗名江韬,出家后法号弘仁。明万历36年,也就是公元1610年,出生于歙县桃源坞。在歙县中学的运动场边,有一块石碑,上面刻着“
僧渐江宅若米舫遗址”。若米舫是渐江的族弟,也是他的学生江注的画室,江注的家就在歙县东关桃源坞。渐江自幼爱好书画,一直不婚不宦,潜
心于作画。20多岁就颇见功力,已在文友间作画酬答了。38岁出家,其原因一半是对时政的鄙视,一半是为了云游山水,可以更清静的作画。这是
歙县城西的西干山,早在唐朝,披云山麓建有寺院24座,香火甚旺,名太平兴国寺。太白楼记载了诗仙对披云山麓的游访。李白有诗曰:“天台国
清寺,天下称四绝;我来兴唐游,与中更无别。”清初,渐江入住时,尚存寺院10座,渐江住在五明寺。他为自己的画室命名为“澄观轩”。其意
在“澄清自己的怀抱,以观圣人之道。”现在岁月沧桑,寺院已经消失了,但五明寺泉的泉眼还在。太平兴国寺有两处重要遗址至今保存完好。一
处是长庆塔,另一处便是渐江墓。想当年练江江畔,碎月滩中。渐江携友人欢聚,泛舟江上,饮酒作画,洒脱飘逸,别有情趣。练江,留下了大画
家无数的欢乐和忧愁。

  (俞宏理语)“渐江,在清初的画家中间,他是被作为一个创新派的画家,不光是新安话派的奠基人,同时,他又是清初四大画僧之一。他有
一个很重要的特点,他不是另起炉灶,不是那种蔑视传统否认传统,然后来创新的。他是借传统来创新的,这是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来创造的。他
的绘画的特点,主要是吸收了宋元(代画家)的东西,而且特别是倪瓒的东西。他对倪瓒的推崇,一直是贯穿他整个创作过程。他曾经有一首诗就
讲到‘迂翁笔墨予家宝,岁岁焚香供作师’。”

  渐江是画黄山的第一人,有画黄山的作品60幅。《黄海蟠龙松图轴》是他的代表作。构图中,用干笔勾勒的矶市石状石块形成危峰孤峭,空阔
孤幽。半株受尽风雨摧残的虬松,断臂残忮地盘绕倒挂而下。这痕迹累累,却不失倔强的拗怒,欲腾欲飞,犹如得气而生。整个画面洁净无尘,静
穆超然。渐江的画作一直呈现出一种冷逸和静寂的风格,这也是渐江对人生和世界的理解。

  (俞宏理语)“明代是不重视写生的,一直到清初很多画家象“四王”的画,他就是注重临摹,渐江是第一个提出写生的,而且他有一句很著
名的话,就是:‘敢言天地是吾师’——敢说这个天地是我的老师‘万壑千岩独仗藤’。”

  渐江以山水画作为自己的精神寄托,将中国的山水画推到极至致。他将山水与画,与自己的生命交融在一起。在这种交融中,渐江也找到了生
命的新况味。与渐江并称为“新安四大家”的,还有查世标、孙逸、汪之瑞。另外,被后人看作新安派杰出的画家,则有程遂、郑慕倩、戴本孝等
。此外“扬州八怪”中的汪士慎、罗聘也都是徽州人其他如萧云从、石涛、梅清等,都与徽州与新安画派有着紧密的关系。无论是徽州人也好,或
者与徽州有密切关系也好,这些画家的足迹遍及徽州的山山水水。可以说,正是徽州奇妙的山水,赋予了他们以创作的灵感,赋予了他们生命的激
情。



第18集:不朽丹青(下)

中国的哲学思想一向视田地自然为一大生命。对于中国的绘画艺术来说,最高的艺术境界就是寻求自我与自然的天人合一。新安话派对此理念
的信奉,可以说是坚定不移。渐江毕生都以“家在黄山白岳间”而自豪。他一再吟颂“敢言天地是吾师,黄山影里是吾栖”,以此表达自己对于灵
秀的徽山徽水的感激和虔诚。

  黄山白岳,壁立千仞,巍峨奇秀;新安山水,清潭浅滩,萦回明丽。山环水绕,岩壑幽邃。的确是一幅美丽无比的图画。 到了近代,徽州画
家更是层出不穷 ,他们活跃在徽州,也活跃在浙江上海等地。当时沪上知名的画家中,仅歙县籍的就有虚谷、吴鸿勋、黄宾虹、汪律本、吴淑鹃
、汪声远等。对海上画派的形成和发展,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而在这些画家当中,堪称一代宗师的当属二人,一个是虚谷,“海上画派”的创
始人之一。另一个则是被称为“北齐南黄”的黄宾虹。

黄宾虹,1865年生于浙江金华,名质,字扑存。后根据原籍安徽歙县县西乡潭渡村有座滨虹亭而易名宾虹。黄宾虹6岁学画,7岁能识千字,8
岁开始诵读四书五经,11岁临刻邓石如篆刻石多方。他的聪明好学深得父母喜爱。宾虹后来写下了“幼承宗族贤,修业父母喜”的诗句,真切的表
达了童年的幸运。为了应童子试,13岁的黄宾虹,第一次踏上了回老家潭渡的里程。父亲领着他,乘船北上。这是他第一次亲眼目睹秀丽的新安江
。虽是第一次回到老家,但他一下子喜欢上了徽州。尔后的数年他异常刻苦攻读。十七岁中秀才,二十三岁考中贡生。同时,他开始了绘画的实地
写生。

这里是歙县潭渡黄宾虹故居。当年“怀德堂”和“铸园”留下了他年轻时的人生轨迹。1883年,18岁的黄宾虹首次上黄山。黄山的美丽使他豁
然开朗,黄宾虹立志要当一名画家,以一种艺术的方式,完成生命与自然的交流。从18岁到71岁,黄宾虹9上黄山。他心系黄山情注黄山,作了许
许多多的描绘黄山的诗和画。他自拟了这样一幅长联“九次上黄山,钩奇峰,钩古木,作画作狂草,洋洋洒洒,浑浑噩噩;一生堕墨池,写金文,
写大籀,以斜为正则,点点斑斑,淋淋漓漓”这里有诗人的理想,画家的追求,也深深的蕴涵着大师对家乡的依恋。

  黄宾虹一生在许多地方留下足迹,1886年21岁的黄宾虹抵达扬州,广泛接触扬州名画,并师从扬州老画家郑珊,陈若木等。1960年41岁的黄宾
虹在歙县新安中学教书,与当地的一些书画名流切磋书画艺术。这一段时间,对于“新安画派”的理解大有精进。1907至1937年,整整30年,黄宾
虹一直居住在上海。期间中国艺术专科学校成立,他曾一度担任校长。在此期间,他曾多次游历徽州,并跑遍全国的名山大川。他的画作也达到了
炉火纯青的地步。1937年5月,黄宾虹受聘于北平艺术专科学校,为该笑教授中国文学和美术史。此时,他已是72岁的老人了,之后这10年,是他
绘画中最为灿烂的阶段。曾有人赞叹说“先生七十后,夺得造化的精英,图写自然,千笔万笔无一笔不是;年过八十,尤见精神。”

(以下为中国美术学院教授 王伯敏语)“都知道黄先生有学问,黄先生的根底非常好,可是没怎么表现出来,你七十岁了么?就无非就是一
个画家。到了七十岁之后,到了七十五岁,到八十岁差不多。嗨哟,从他自己的思想上讲,他有体悟,有所悟,从变法的上面来将叫晚年变法。许
多的有名的有研究的山水画家,对黄先生都是非常尊重他,推动他在晚年的变法。在晚年能够这么个变法,变得出来,确确实实是自己的根基打得
好。”

有人曾这样评价黄宾虹的画:“若论才情之旺盛,黄宾虹不如齐白石;若论思想之谨严,黄宾虹不如潘天寿;然后,要论体悟之深邃,则谁也
不如黄宾虹。”他混迹于笔墨意象,会心于艺术真谛,而不知老之将至的个体特质。寓含着人在不断追求美时,所焕发出来的灵性之光。有了这种
灵性之光,作画便可从心所欲不逾矩,从而达到了一种天地之境了。当然,这一个“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的高层次的文化背景正是徽州所给
予的。徽州一直有着感悟自然的传统。因为它直接地面对自然,它美丽绝伦的自然环境,更容易让人悟到自然的精神。如果了解了这一点,就会明
白黄宾虹所具有的独特气质,也就会理解大师画作的一脉渊源了。
该会员没有填写今日想说内容.

3108

主题

2万

回帖

13万

积分

管理员

运营总监

积分
137321

帅哥勋章诚信商家歙县志愿者

 楼主| 发表于 2009-4-27 23:51 | 显示全部楼层
第19集:纵横徽商(上)

  文化的繁荣和兴盛是离不开经济基础的,对于徽州来说也不列外,正是因为近代徽商的崛起,造就了徽州经济的空前繁荣,也成就了徽州文化
的辉煌!徽商的兴起仍是时势的产物。

  (安徽省徽学学会副会长 张脉贤说:明代已经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大量的作坊出现,大量的交换出现,所以经商就随着这个形势的发展而
兴起。徽商正是适应了这么一个形势而兴起,所以他当时应该有一定的先进性。他(如果)不是一个先进性的代表,他是不可能这样发展起来的。
所以从社会发展(方面)来讲,他是好的,他是适应潮流的。)从明朝中叶起,徽商的兴盛一直持续了300多年,形成了中国历史上的一个奇迹。

  关于徽商的兴起原因,曾有着各式各样的推论。

  (安徽省徽学学会副会长 张脉贤说:为什么要出去?这也是徽州人引起很多争论的,徽州文化中,引起许多争议的一个问题。有人说是因为
徽州这地方山多,太穷了,要出去,这样讲,可以说不是不是个原因,他也是一个原因。但是,徽州这地方大部分人来自中原,他本来或是他自己
或是他祖上,就知道外面有一个很大的世界,外面的世界很精彩,所以,有这么一种发自内心的主观的这种要求,要打出去。)

  徽商的去路主要有四条,一是东进杭州,入上海,苏扬,南京,渗透苏浙全境,而是抢滩芜湖,控制横贯东西的长江商道和淮河两岸。进而入
湘,入蜀,入云贵,三是从大运河北上,往来于京,晋,冀,鲁,豫之间,并远涉西北,东北等地,四是西进江西,沿东南进闽,粤,有的还以次
为跳板,扬帆入海去日本从事对外贸易。

  (安徽省徽学学会副会长 张脉贤说:最早做生意是做木材生意,做茶叶生意,以后做蚕丝生意,以后再做的生意就多了,包括各种工厂都开
。开工厂,开票号,开当铺,一直到办学校都有了,办出版社都有了。)

  (扬州学学会会长 韦明烨说:那么徽商在明代的时候,它拥有的财富很多,达到三千万两白银以上,到了清代的时候,凡是一般家产,在百
万以下的都算是小商人了,他的财富基本上和当时国库里面的基金相等。)

  徽商现象,可以说是一个系统,在文化上,徽商也有一整套理念,在架构上,徽商普遍带有一种血缘和地缘关系,外出闯荡,往往是父带子,
兄带弟,亲帮亲,邻帮邻。

  (安徽省徽学学会副会长 张脉贤说:当然有大部分人都是和自己亲戚一块出去的,那么就给你一点基金,你自己另开商店,好多店面就重新
开开了,一个行业也变成了一个很大的行业,一个家族变成了很大一个财团,所以这个群体性,宗族性构成了徽商的一些特点)

  在经营中,徽商尤其注意商业道德,讲究以诚待人,以信接物,奉行以儒为体,以贾为用的信条,因而形成了贾尔好儒,弃儒为贾,亦贾亦儒
的重要特色。

  今年76岁的罗时雨老人,可以称之为“最后一代老徽商”了。

  (老徽商 罗时雨说:我是16岁从鱼梁坝做船到金华的,到了金华以后呢,就在金华梨花井一个百货店里做学徒。)

  记得当年走的时候,周围邻居以及亲友对他都抱有很大希望,希望他在外能成就一番事业,这样的希望并不是奢望,因为左右的乡邻们都有着
这样的榜样,而他在背着行囊上路时,也背着沉重的无形的压力,他在外面兢兢业业的当着一名伙计,忘我的进行着积累,然而,就在他即将实现
发家致富的愿望的时候。

  (老徽商 罗时雨说:抗战了,日本人打到金华来了,我就跑了,跑了之后呢,我就从金华白山翻(山)到了旌德,翻(山)到旌德以后我就
回家了,回家以后呢,第二年我又到浙江临安县,做伙计了吧,那个时间要长一些,做到抗战胜利,我又到了杭州,杭州自从解放以后再回来的,
回来后在歙县的百货公司,一直工作到90年65岁才退休。)

  公有制实行后,罗时雨不得不放下自己的老板梦,当了一名小职员,罗时雨一直对自己的人生有着一种不服气的感觉,可以说,做为最后一代
老徽商,他奋斗了,但由于时也势也运也的缘故,他并没有实现自己的抱负,当年徽州人到江浙地区谋生,主要道路有两条,一条是从新安江到达
浙江省建德,淳安,然后在到达杭州,在转到苏州,上海,一条则是走的陆路,即所谓“徽杭古道”,翻山越岭,从现在的绩溪县逍遥乡境内到达
浙江的临安县,然后再走向浙江的其他地区。

  这是当年的徽杭古道,是徽商外出的一条重要的道路,现在,这条山路显得寂寞而冷清,当年,很多徽州人就是从这里步行上百公里走到浙江
杭州的,徽杭古道的关口就是“江南第一关”,只要过了这一关,就算是离乡背井,飘落他乡了,想当年外出的徽州人行走到此地,应该是别有一
番滋味,今天,这些杭州的年轻人,翻山越岭,徒步旅行,只能体验当年徽商出门的艰难,却难以体会当年徽州人外出时,背井离乡的心境了。

  这是当年徽商从水路下江浙的一个重要的码头——渔梁!当年徽州有八景,“渔梁送别”就曾被列为一景,时人有诗描绘道,欲落不落晚日黄
,归雁写遍遥天长,数声渔笛起何处,孤舟下漱如龙骧。诗中所用的意向,真实的记载了当年徽州人,下江浙谋生的悲壮心境。

  前世不休,生在徽州。十三四岁,往外一丢。这首民谣,就是徽州人出外经商的真实写照。


第20集:纵横徽商(下)

  对于绝大多数徽商来说,家乡徽州既是他们的起点,也是他们的终点,而他们的漫漫经商路,却是在外面的世界里进行的。这是绩溪县的湖里
村,这座现今破败的小村落,毫不引人注目,但“一代巨贾”胡雪岩就出生在这里,胡雪岩很小的时候就到了杭州阜康钱庄当学徒,由于他勤奋,
肯吃苦,慢慢的擢升为“跑街”,并于咸丰十年也就是1860年继承了无有子女的店主遗赠的产业,并有了后来的发展。

  在杭州,还有另外一个徽州人也很有名,他曾创立了闻名全国的张小泉剪刀,张小泉是黟县人,小时候跟随父亲来到杭州,最初干的是打铁的
苦力活,日子过的拮据惨淡,但他努力钻研靠着勤奋,精益求精,以及苦心经营获得了的成功!

  徽商就是这样一步一个脚印,创造了自己的发家史。晚年的胡适,在给台湾[[集溪县志]]题辞时,曾极富感情的写下“努力做徽骆驼”几个字
,艰难跋涉的“沙漠之舟”算是对徽商的最好比喻,无论是从最开始的打工,还是到后来的自己当老板,徽商都恪守着一些重要原则,一是勤劳,
二是诚信,三是节俭,这些都是老徽商重要的品质。

  这位老人名叫方念裕,出身徽商世家,上世纪50年代曾任浙江兰溪祝裕隆布庄末代副经理。

  【浙江兰溪市工商联副秘书长 方念裕说:我的祖父在清朝咸丰年间,就到兰溪来经商了,我的父亲后来也在兰溪经商,当上了布店经理,据
我所知,祝裕隆布店所雇用的员工,除炊事员以外,都徽州人,那时在祝裕隆布店里面,都是讲徽州话的,那么祝裕隆布店近两百年,雇佣徽州员
工没有一个贪污渎职的,对老板忠心耿耿。】

  在杭州胡庆余堂,店堂内高高悬挂着两块巨大的金匾,一为对外的宣言“真不二价”,另一为对内的警戒“戒欺”,“采办务真,修制务精”
是胡雪岩的办店宗旨,胡雪岩的从商思想,代表着徽商的“商业理想”,这哪里是商人,分明是一群文人,他们都有着自己的精神追求,有着自己
的梦想。清朝初期,扬州曾是全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创造扬州辉煌的人,有很大一部分就是徽商,当时在扬州,徽州盐商名列八大商种之首。

  【扬州学研究会会长 韦明烨说:从历史上看徽商来扬州经商,一共有两次高潮,一次是在明代中叶以后,一次是在清代的中叶,所以我们现
在所说的扬州盐商,主要就是指的徽商。】

  那么,徽商在明代的时候,拥有财富很多,达到三千万两白银以上,今天我们看到的扬州文化,在建筑,在文化,在艺术,在戏剧,在书画以
及工艺等等方面所取得的成就,可以说都离不开历史上徽商的贡献。

  这是扬州瘦西湖畔的白塔,整体造型优美,雄伟古朴,酷似北京北海公园的喇嘛塔,相传,此塔是一名叫江春的徽州盐商所建,由此可见,当
时徽商财力的丰厚,徽商,在扬州留下了很多家乡的痕迹,许多保存下来的盐商故居,都有明显徽派建筑的特色,著名的康山草堂和小玲珑山馆,
虽然觅不到踪迹了,但平山堂“新安汪应庚”的石刻大字仍然在那里昭示着,曾经有过的历史。小玲珑山馆因玲珑石而得名,而这块石头,如今仍
被完好的保存着,扬州的古巷就象是悠久的历史,曲曲折折,幽密深邃,隐藏着无数苍茫而寂寞的故事。

  这座小苑的主人姓汪,曾是当年的徽商,现在看来这座小苑仍显得相当精致漂亮,小苑占地3000多平方米,建筑面积约1580平方米,存有老房
近百间,横为三路,纵为三进,中轴相贯,两厢相对,有供小孩读书的春晖室,有供长辈活动的树德堂,还有正房,耳房,船厅,边廊,浴室,仓
库等。清朝后期,旌德地区饱受兵燹,汪氏的曾祖父曾祖母无奈只好来到扬州,当时他们才20岁左右,与他们一道前来的还有大批旌德人。

  【扬州学研究会会长 韦明烨说:在扬州的徽商当中,来自旌德的商人力量最强,扬州人称他们为旌德帮,现在扬州还存在两所,旌德会馆的
遗址,让我们可以想象当年旌德人在扬州的气势。】

  然而,当时的政治和经济环境,已决定徽商的风光不在,扬州徽商的辉煌,在皇权取消了盐商对盐业的控制之后,就开始走下坡路了。不久,
鸦片战争爆发,经济的重心从内地转向沿海,慢慢地,徽商沉沦了,消失了,但是老徽商的经营理念和创业精神却被世世代代传承下来。如今,新
一代的徽商正在把它发扬光大。

  【安徽徽商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 蔡文龙说: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在改革开放的年代里,新徽商继承了古徽商的文化历史底蕴,弘扬了古徽商
这种经营理念和奋斗精神,自强不息,艰苦创业,做一个名副其实的新徽商人。为我们安徽的振兴,为我们中华民族的复兴,做出我们自己应有的
贡献。我想这是我们作为新徽商人,应该为之奋斗不止的伟大事业。我们应该竭尽全力!】
该会员没有填写今日想说内容.

0

主题

2104

回帖

550

积分

举人

积分
550

罐水天才奖新人进步奖帅哥勋章

发表于 2009-4-28 00:08 | 显示全部楼层
总让人感到有点名不副其不实了。
【歙县论坛 贴贴必回】 欢迎网友们加入,群策群力,把我们的论坛越办越好。

0

主题

1729

回帖

5万

积分

状元

13588884919

积分
59872

罐水天才奖新人进步奖活动参与奖帅哥勋章起早贪黑奖

发表于 2009-4-28 08:02 | 显示全部楼层
不参与历史。。。
【歙县论坛 贴贴必回】 欢迎网友们加入,群策群力,把我们的论坛越办越好。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歙县论坛主站|歙县论坛-歙县老百姓值得信赖的网络平台 ( 皖ICP备14023110号-2 |34102102000101 )

GMT+8, 2024-11-24 01:28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