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公冶长卷三第五中,子曰:“道不行,乘桴浮于海。从我者其由与?”子路闻之喜。子曰:“由也好勇过我,无所取材。”
【译文】孔子说:“如果我的主张行不通,我就乘上木筏子到海外去。能跟从我的大概只有仲由吧!”子路听到这话很高兴。孔子说:“仲由啊,好勇超过了我,其他没有什么可取的才能。”
孟武伯问:“子路仁乎?”子曰:“不知也。”又问。子曰:“由也,千乘之国,可使治其赋也,不知其仁也。”“求也何如?”子曰:“求也,千室之邑,百乘之家,可使为之宰也,不知其仁也。”“赤也何如?”子曰:“赤也,束带立于朝,可使与宾客言也,不知其仁也。”
【译文】孟武伯问孔子:“子路做到了仁吧?”孔子说:“我不知道。”孟武伯又问。孔子说:“仲由嘛,在拥有一千辆兵车的国家里,可以让他管理军事,但我不知道他是不是做到了仁。”孟武伯又问:“冉求这个人怎么样?”孔子说:“冉求这个人,可以让他在一个有千户人家的公邑或有一百辆兵车的采邑里当总管,但我也不知道他是不是做到了仁。”孟武伯又问:“公西赤又怎么样呢?”孔子说:“公西赤嘛,可以让他穿着礼服,站在朝廷上,接待贵宾,我也不知道他是不是做到了仁。”
“道不行乘槎浮于海,人之患束带立于朝”原来并不是一句话,最早出典在孔子的《论语·公冶长》,原来的意思和现在的意思也有差距。这一段论语主要是讲述孔子评判他的几个学生的能力和适合从事什么岗位。它是从孔子自身讲起的。道不行,是指孔子的思想得不到统治者的接纳,行不通的意思,我就到海外去。有人才适用是根据思想是否和上司统一为前提的,这是这句话要表达的意思。孔子认为,能够和他一起浮于海的就是子路了。所以子路听了很高兴,说明孔子对他的忠心耿耿是很认同的。于是孔子就开始讲子路的特长,就说他很勇敢,是胜过我的,其他都不行。说明子路可以适用的岗位是勇猛方面的。
第二段春秋诸侯鲁哀公的重臣孟武伯向孔子讨教他对其他弟子的看法。先问子路是不是做到了仁,孔子说不知道。孟武伯没有得到答案,就继续问,孔子说,他可以在一个拥有1000辆兵车的国家里面当国防部长。因为子路是勇猛的人嘛,但是是不是做到仁就不好说了。然后又说起了孔子的另外一个弟子冉求,孔子说冉求可以当总理。但是他是不是能做到仁也不好说。随后又说起了公西赤,公西赤的特点是懂礼,善于交际,所以孔子说他可以在朝廷上衣冠楚楚地当外交部长或礼宾司官员。这就是束带立于朝的出典。
所以论语中的这两句话的本意是分开的,意思是我的政治思想和政治抱负得不到政府的采纳,我就到海外或别的地方去寻求发展。穿戴整齐而优雅地在朝廷上当官,接待外宾。
清朝嘉庆年间,在广东的洋面上有很大的一伙海盗,头子姓郭,虽然他是以打劫为生,但是比较好学。海盗船上到处是书,什么书都有。在船头上有一副对联:道不行,乘桴浮于海;人之患,束带立于朝。在海洋上纵横很多年,官兵都不敢去追捕他。后来被百菊溪招降了,百菊溪是清朝嘉庆乾隆年间以诗文享有盛名的大臣,制军是一个官职名称,百菊溪要给郭婆带官做,郭婆带拒绝接受,在广州城里买了间屋子教教儿子,最后到死的时候还一直是普通老百姓。这里把那论语的两句话并在了一起,形成了海盗的一种自我评价。
江浙一带的大盗蔡牵伏诛后,其余党还有好几十个,他们往来劫夺,为害江浙一带,地方上是很不安宁,政府也没有办法。后来,总督就想了一个招安的办法——他就单骑往抚。强盗们也讲礼貌,就邀请他到船上就座,还拿出好酒好肉款待他。总督则先是饮酒吃肉,然后是做细致的思想工作,晓以利害、诱以富贵,而且拿出预先准备好的几十张空白任命书,要任命他们为千把总等官职。强盗们听了,十分高兴,都拜倒在总督脚下,要求投降。正在总督高兴的时候,却看到有一个强盗立而不跪,没有投降的意思。总督就专门找他谈话,要委以重任。但那强盗一点都不领情。这时候,总督才看到,那强盗船窗上挂了一副对联:道不行乘桴浮于海,人之患束带立于朝。作者陆长春感叹说:“盗亦非常人哉!”意思是这海盗中也有非同一般的人啊!
这两个故事有区别,但也有雷同,区别是地方不同,一个是在广东,一个是在江浙。其他有很多相似:如都是海盗,都是在海盗船上发现的,都是总督收降,都是拒绝当官。其实那个立而不跪的强盗未必就是不降,可能是不愿意当官或者不愿意下跪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