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明朝中叶到清朝中叶,曾活跃于大江南北、黄河两岸的一支商业劲旅,徽商保持了三四百年的鼎盛辉煌时期,几执商界牛耳。 历史上,徽商中精通儒学、擅长诗词文学者不乏其人,他们中有些早年习儒,以后走上经商道路;也有些经商的同时,爱好文化和儒术,形成了他们“贾而好儒”、“亦贾亦儒”的特点。
徽商成功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以血缘和地缘结成商业团体。徽商在外经商的成功,带动了大批同一血缘和同一地缘的人加入到徽商团体中来,徽商的人数象一个雪球似的越滚越大;这也促使了商业规模和经商范围的进一步扩大。
他们经营的行业“其货无所不居”。在明朝成化以前,徽商以经营“文房四宝”、漆、木和稻谷为主;成化以后,经商的范围有了很大的扩展,从商业资本流向和从业人数看,盐、典当、茶叶、木四业为最著,其次是米、棉等多种行业。
徽商是安徽人文传统的重要体现。徽商传统中的“利在义中”、“君子爱财,取之有道”、“戒诈”、“戒欺”则与现代商业一脉相承;他们不辞辛苦、长途跋涉、四海行商的“骆驼精神”,与现代经济社会中的勇敢、进取和艰苦创业精神也是相通的。
但是,徽商是在带有很强宗法色彩的农业文化观念支配下,进入商业活动领域的,因此带着较为强烈的小农意识。在小农文化观念的引导下,徽州商人始终没能树立起商业效能的观念,可以说,小农意识是安徽商人最大的弱点,这常常使他们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败北,如今的安徽商人必须大力摒弃之,树立自觉的商业意识,才能在市场经济中大有作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