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氏护鼎记
工部尚书、军机大臣潘祖荫,祖籍歙南大阜。生平致力金石之学,建攀古楼藏钟 鼎彝器六百多件,其最著者为大盂鼎、大克鼎二器,与毛公鼎并为“天下三宝”。大 盂鼎为左宗棠赠送,大克鼎以重金购得。 祖荫无子,夫妇先后去世,其弟潘祖年将攀古楼藏器从北京运至苏州城南石子街 家藏,且立下“谨守护持,绝不示人”家规。祖年子早夭,其孙媳潘达于(娘家姓丁, 出嫁随夫姓)18岁嫁入潘家,在祖公公潘祖年及丈夫相继去世后,肩负起保护家藏文 物重任。抗日战争爆发,为保护家藏文物,潘达于请木匠做了结实的大木箱,于深夜 搬开住处的地面方砖,掘个坑,放入木箱,将大克鼎、大盂鼎成对角装入,于空档处 塞小件青铜、金银器,然后按原样铺好方砖,不留痕迹。日军陷苏州后,威逼潘家交 出宝鼎。潘达于及家人与日军周旋抗争月余,日军始终不得宝鼎踪迹。民国33年,由 于木箱腐烂,厅堂坍塌。潘达于与家人把藏品取出,安置于一旧室角落,覆以破衣杂 物,再用旧家具堆没,锁死房间,既不住人也不搬家,一直保存到苏州解放。 1951年7月,移居上海的潘达于把二鼎捐献给上海博物馆。1951年10月9日, 举行潘氏捐献二鼎授奖典礼,上海博物馆馆长徐森玉说:“此二鼎乃研究整个古代史 和美术考古学的珍贵资料。它们在学术上的价值堪与毛公鼎、散氏盘和虢季子盘媲美。 尤其是两器铭文,乃是西周统治阶级将土地与臣民颁赐的纪录。其次从两器记述的许 多地名,参照它们出土的地点,可考证古代地理。同时,从鼎铭的异文更可探求西周 文字及其字形递嬗的轨迹。”大克鼎仍藏上海博物馆,大盂鼎已归北京中国历史博物 馆藏。(张艳红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