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生写帮扶老人作文遭批判”折射啥? 据01月04日《江西日报》消息 元旦假期,家住(江西)南昌市红谷滩新区的小学三年级学生余玉(化名)一直闷闷不乐。几天前,她写了一篇关于帮扶摔倒老人的作文,不料30分的作文只得了5分。老师的评语是:“现在这个社会,老人摔倒了还有人敢扶吗?”这让她感到很茫然。
人常说,人之初、性本善,更何况扶老爱幼乃中华民族之传统美德。因而对于那些涉世不深、性格各异的孩子来说,帮扶摔倒老人就是一种美德,理应得到老师的首肯和表扬。
然而,令人遗憾的是,余玉的想法却被她的语文老师否定了,从而让其陷入了“书上都说了,老人摔倒了要帮忙扶起来,助人为乐,老师也曾经在课堂上说过这样的话”的茫然与不知所措当中。
针对此事,南昌大学教育学院教育系副主任杜志强说,向善价值追求是主流道德观的积极表现,在孩子面前,老师的评价是孩子道德养成的重要因素。这时候,应尽量向善的方向引导,对好人好事给予鼓励。该小学老师失之偏颇的评语,有可能会影响孩子对事情的认知,使孩子的人生观、价值观出现偏差,从此不敢帮助别人。小学生的心理正处于一个发展的重要时期,对外界的好奇与来自学校、家庭的影响是塑造一个学生心理健康积极向上且向善的必要因素。所以,不应该用成人复杂的思想影响孩子的判断力。
应该说,随着南京“彭宇案”等新闻事件的发酵和“扶不扶摔倒的老人”的社会热议,很多人便自觉不自觉地走进了阴霾重重、是非难辨的不知所措当中,渐渐失去了道德的坚守、人性的良知,余玉的这位语文老师就是其中的一个。正是由于这位语文老师畸形的道德思维和对人性本善的极度怀疑,才导致了他用成人复杂的思想来影响了孩子的判断力,并进而在孩子面前发出了“老人摔倒了还有人敢扶吗”的质疑。
老人跌倒受伤,扶还是不扶?这在孩子的眼里,本不是一个多么复杂的问题。但老师的一个评语,却让孩子陷入了极度的困惑当中,也由此产生了对教师真实与虚假的怀疑,这不能不说是教育的有一种悲哀!学校为了分数,将道德教化抛置一边;教师偏执偏见,说一套做一套。这或许就是温总理“诚信的缺失、道德的滑坡已经到了何等严重的地步”的源头所在吧!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他们对于孩子们的成长和成才的作用不言而喻的。面对这些单纯得不能再单纯、善良得不能再善良的孩子,教师本应以良好的师风师德感召和熏陶他们,引导他们塑造出完美的人格,使他们不断地完善自我,帮助他们学会求知,学会做人,学会生活,学会感恩,提高教育人的可信性。但不少的教师却往往就是这样简单而草率地扼杀了孩子的良知、泯灭了孩子的天性。
古语云,“有其言,无其行,君子之耻也。”
温家宝总理也曾说,“一个国家,如果没有国民素质的提高和道德的力量,绝不可能成为一个真正强大的国家、一个受人尊敬的国家。”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在这个“道德滑坡”已经成为一个社会诟病的年代里,教师要不辱使命,就必须提高自身的素质,重视自身的道德形象,追求人格完美,重视教师职业的特质修养和个性魅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