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加入
查看: 975|回复: 1

徽州古道 关口 渡口

[复制链接]

0

主题

670

回帖

287

积分

秀才

积分
287

新人进步奖帅哥勋章

发表于 2009-8-28 09:0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徽安古道

  古道名。由徽州府城至安庆府城。从歙县沿徽浮古道至祁门县城,由祁门县城北上,经臂岭、大但、大洪岭至雷湖;转向西北,经琅田、古楼墩至金汉培,入石埭县境;再经横渡、七里、矾滩,沿鸿陵溪北行,过唐家渡,经塔坑、九里冲入贵池县境;经十字路、牌楼、吴田、黄溢至安庆。全程210公里。这条古道,以祁门县境内大洪岭段最为难行。明万历年间,祁门县有儒妇郑氏,曾捐银修辟。其后之年久失修,洪水冲刷,山崩道塞,石瞪剥蚀,几至断绝交通。清道光年间,地方人士捐款整修,凿山平路,改善弯道,加铺石板,路况遂有改观。整段岭路上七里下八里,岭头有石碑二块,一刻修路经过及捐款、开支情况;一刻养护道路规定。现屯溪至安庆已通公路,古道荒废。

  徽昌古道

  古道名。由徽州古城至浙江昌化县。出歙县南门,东北行,经渔梁、鲍家庄、呈村降、大阜、霞坑、苏村、粑樟里、三阳、星岭关至浙江昌化县,通杭州。歙城至星岭关62公里。三阳之东,从竹铺至星岭关为高山地带,岭峻路险。其余路段,依山傍河,为走廊地带。星岭关路段相传为1131年岳飞提兵讨杨么过此而建,元代曾整修。这条古道1932年改建为公路。

  徽池古道

  古道名。由徽州府城至安庆府城。沿徽州至安庆古道,行至石添唐家渡分路,转向正北,经沟汀、鹪鹩入贵池县境;至虎子渡,沿秋浦河,指北偏西,顺流直下,经高但、殷家汇转。向东北行至贵池城。全程200公里。

  徽浮古道

  古道名。由徽州府城至江西浮梁县。从歙县城西行,经棠樾、唐模至潜口,转向西南,经塘贝,跨丰乐水,过塘坞,至休宁徽光,经万安至休宁县城;出休宁县西门西行,经夹溪桥、川湖街、蓝渡、岩脚至界首,过界首至至黟县渔亭;由渔亭西行,经楠木岭至祁门县的横路头、再西行,经金字牌、洪村至祁门县城;由祁门县城再西行,经新岭、小路口、石坑、大北埠、罗村铺至闪里;由闪里南下直趋浮梁县城,全程200公里。潜口至塘坞10公里,路宽之至3尺,石板路面;徽光至休宁县城10公里,路宽7尺,其路中为石板路面,宽1.5尺;休宁县城至渔亭28公里,蓝渡桥南沿横江至岩脚段古道尚存,路宽7.5尺,路中石板路面宽1.2尺;渔亭至祁门县城27公里;祁门县城至浮梁县城125公里。徽浮古道横贯徽州西部,是古代驿道。现在这条路的大部分路段为慈张公路所利用。

  徽泾古道

  古道名。由徽州府城至泾县。出歙县城向东北行;经吴山铺、牌头、新管、上新入绩溪县境;经临溪、雄路至绩溪县城;从绩溪县城向西北行,经高村、翠岭、镇头、浩寨至分界山(绩溪、旌德县界);过分界山,经七里铺至旌德县城;由旌德县城再向西北行,经新桥、柳山铺、高口铺、三溪铺至浙溪入泾县境;再北上,经榔桥至泾县城。全程94公里。歙绩段30公里,道路平坦,路宽6至9尺,修建慈张公路时被利用。绩溪县城至旌德县城段古代设有驿铺,自唐至清,为官员往来宣州、徽州的官道之一。其间,翠岭段陡峻难行。宋代在翠岭设立关寨,名"翠岭关",1555年在关头重建城蝶,为军事要塞。清康熙年间,耿精忠响应吴三桂反清,攻绩溪,翠岭一带是两军争夺的战场。宋王安石为江东提刑时,由江西经徽州赴宁国府,经过此道,有"夜过翠岭月明中"诗句。清人施润章亦有《过晕岭》诗:"崇冈郁峻脂,鸟道绕山腹。仰探白日短,俯瞰阴霞伏。鱼贯渡行人,马瘦艰踝囹。春晴多好风,吹我岩壑绿。农耕岭上云,妇饭溪中犊。羁心旷登陈,瘠土见风俗。华阳灵迹闪,杖策寻石屋。 50年代,镇头以北,沿古道走向建成绩溪至旌德公路,翬岭古道已少行人。

  徽开古道

  古道名。由徽州府城至浙江省开化县。出歙县城西门,过太平桥西南行,沿丰乐水直上,绕过圣僧庵,经七里头、冷水铺、梅村至岩寺;自岩寺向南行,经于村至莫墩,转向西南行,进入屯溪;由屯溪再甫行,经阳湖、临溪、汉口至珍源(古为休宁、开化县界),再前行,越马金岭,直趋浙江开化县城)歙县至屯溪段路宽3至4.5尺,现绝大部分为兴建芜屯公路所利用。屯溪至开化段为石板路面,现在大部分路段为屯开公路所利用。

  徽宁古道

  古道名。由徽州府城至宁国县。沿徽径古道至绩溪县城,由绩溪县城向东北行14公里至丛山关,出关入宁国县境再向东北行,经金沙、三十八号桥至宁国县城。此道古代设有驿铺,是官员往来徽州的官道之一。明程敏政由京城返乡,经此道过丛山关,曾赋诗:"江南江北路迢迢,马上朱颜觉渐调。今日故乡初入眼,丛山关下巧溪桥。"此道现为慈张公路所利用。

  徽青古道

  古道名。由徽州府城至青阳县。出歙县北门,西北行,过万年桥,经富惕至许村;由许村北上,经五猖庙、茅舍、茶坦至箬岭关;过箬岭,入太平县境,至上岭脚,经谭家桥、感样里、迄溪、马兰地、三口至仙源;西行至甘棠,转向西北,经秧溪河至广阳,广阳北上直通青阳县城。此路多为石板道,石面光滑,路宽3至6尺。

  徽婺古道

  古道名。由徽州府城至婺源县。自歙县至屯溪,从屯溪起,向西南行,经黎阳、高枧、瑶溪、新村、霞阜、龙湾至五城;转向南,经山斗、于金担、官铺街、黄土岭、下但,出休宁县界,前行通婺源县。瑶溪至五城段古道仍存,石板路面。其余路段多为公路利用。古时,此道为婺源和徽州的联系孔道,婺源茶叶由人力通过此道挑运至休宁龙湾,然后由水路或陆路运屯溪;由屯溪运去食盐、布匹、粮食和其它日用品。休宁西南部的茶叶及其它土产,也大部分由此道运至屯溪交流。 "
      旌浙古道

  古道名。由旌德县城至浙江临安的浙西田。从旌德县城东南行至白沙,入绩溪县境;再向东南行,经尚田、板桥、扬溪源至扬溪,转向东,经石门、伏岭、祝山村至"江南第一关"出关经浙岭至县界岭脚下,过岭脚下至浙江临安县浙西田,再前行接杭徽大道,此道横贯绩溪东西,沟通旌德;古时旌德的粮食外运及日用百货内调,多由此道。扬溪源路段长7.5公里,沿扬之河走向,在山腰间蜿蜒伸履,山高林密,道路险峻:"江南第一关"处绩溪县东北逍遥岩,为深山峡谷地带;逍遥水奔腾直下,山沟中多深潭怪石,两岸奇峰陡峭。此道始辟于宋,历代维修,逍遥岩上至今仍存宋宝柏年间的筑路碑文。此段凿通之前,绩溪人赴杭州,须绕道歙县。逍遥岩凿通后,由此至杭州,比走歙县路程缩短60公里,至今仍为逍遥山区进出孔道。
     休淳古道

  古道名。由休宁县城至浙江淳安县城。从休宁县城起,东行至屯溪;入歙县境,经莫墩、王村、森村、黄备、小洲、小川,折向东南至街口,越界前行经淳安县威坪至淳安县城。全程90公里。此路宽3至4.5尺,大部分是石板路面,间有石子路面。为休宁、屯溪、王村等地商旅至淳安的要道。休宁至淳安虽有新安江通航,但滩多、流急,船行滞缓,远不如陆路便捷。30年代,屯溪至亘墩段为芜湖至屯溪公路所取代;莫墩至王村、黄备段,50年代改建为公路;小洲至小川段改建为板车道。
      黟祁古道

  古道名。由黟县城至祁门县城。由黟县城西行,经月塘、阎山、古筑至西武岭;过岭为祁门县境,再西行至柏溪,南下至金字牌,转西行至祁门县城。全程30公里。黟县城至西武岭12公里,地势逐渐上升,近岭头坡度陡峻,级级向上。这段路路基宽度6至9尺,路面全用3尺长、3寸厚的花岗岩石板横铺,两边镶嵌小石子,与石板平。沿途有路亭九座,庙字四座,堡垒一座。堡垒设在西武岭头,石结构,跨路砌筑。西向圆门,东向方门,圆门属祁门,方门属黔县,俗称"猴子洞"、"蛤螟洞"。清咸丰年间,曾国藩住祁门,太平军住黟县。曾部由西武岭向太平军杨秀清部进攻,大战于此,清军损失惨重。

  黟太古道

  古道名。由黟县城至太平县甘棠镇。出黟县城北行,经石村、秀里、岭下、际村、卢村至羊栈岭;人太平县境,经枢树下、扁担铺至郭村;转东北行,经下戴、九里溪、焦村;再转北行,经章村、胡家至兴村;由兴村东行至水岭脚,再北上至甘棠。黟县城至扁担25公里,路宽6尺,麻石板铺砌。其中羊栈岭段,上3.5公里,下4公里,石板台阶,=尺多宽,每隔若干级置一宽阶(加宽一倍),备行人休慈之用。沿途有亭有庙,各有风致。

     丛山关


  关隘名。位于绩溪县扬溪镇北部。处于天目山脉与黄山山脉结合部,因丛山四合,中有通道,居高临下,地势险要,故名。此处古为歙、宣两州的界关。明、清曾在此垒石为城,上置楼橹,下设铁门,屯兵驻守,以时启闭,有"一夫守关,千人气缩"之势。明末,金声、江天一曾率兵扼守此关,清军屡攻不克。1933、1936年先后修建芜湖至屯溪公路及京赣铁路,关口被毁。当地有村依关为名。
     江南第一关
     关隘名。又名逍遥岩。位于绩溪县伏岭乡东部。海拔424米。乃徽州至杭州古道要隘。危岩陡绝,南北夹峙,上多怪石,下临深渊。1257年绩溪县人胡旦,随山势开凿瞪道,以便行旅。元大德和明成化年间曾重修。从关脚至隘口瞪道约1400余阶,部分绝壁嵌入2米长花岗岩石条,筑成瞪道。关门由四根巨大石条横架在天然石住上构成。东西两媚分别镌有"徽杭锁钥"和"江南第一关"字样。关东施茶亭旁岩石上,刻有记古道小史碑文。关名为明胡宗宪所取。
     举根关


  关隘名。位于石台县甘爵村东南5公里举根岭口。建于清以前,清咸丰年间曾国藩军队为抵御石达开部的太平军,曾重修此关。关隘高3.50米,长30多米,城墙厚5米,全用石板砌成。城门宽1.5米,高2米,原有铁皮城门,今无存。关内尚存"玉泉亭"石门额一块,涸井一口。现为石台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掘珠渡


  古渡名。位于石台县城东1公里;处鸿陵溪中游。为当地村民来往之渡,由此过渡为石台县城至蓬莱仙洞之捷径。


  箬岭关


  关隘名。位于歙县城北约30公里处。是歙县北面交通路线的控制点,为"府治"屏障,海拔998米。1647年于岭头设关扼守,关上刻有"天险重开"四个大字。关东20米处,有关帝庙一座,建于明嘉靖年间,屋顶已毁,仅存四壁。关岭处,原有楼房数槛,备行人住宿,现已无存。出关日,北通太平县(今黄山区),东北通旌德,东接绩溪。关居四县之会冲。
     新安第一关


  关隘名。又名新安关。位于歙县紫阳桥头。建于明嘉靖年间。石质拱门,右侧附山壁,左侧临河。内高2.8米,宽2.4米,深2.4米,通高3.8米。内侧有关亭,为五模六柱两披水穿斗式砖木结构,宽3米,深5米,檐高3.8米。亭内*壁树石碑二方,一方为红岩石,字迹已风化;一方为青石,是1729年歙县正堂汪陋所竖的"禁碑",禁止在关内外酗酒聚赌、殴斗生事。


  羊栈岭隧道


  隧道名。位于黟县黟太公路际村至扁担铺段。始建于1978年3月,竣工于1984年12月。共开挖石方30500立方米,浇筑混凝土10273立方米,砌石方2140立方米。隧道总长372米,宽6.5米,高8米。多圆拱曲线墙,全封闭洞圈,下设混凝土仰拱,混凝土路面,边设水沟和九个避车洞。南、北两口上方,各嵌有"羊栈岭隧道"大字门额,系安徽省政协主席、书法家张悄帆手书,用"黟县青"雕刻。


  杨潭渡


  古渡名。位于石台县城2公里处,处鸿陵溪中游。俗名"灯盏渡"。古为徽省(徽州至安庆)、徽池(徽州至池州)两通衙之渡口。北岸,渡口平展;南岸,岩石竣立,可望而不可攀,曰"鹰科岩",昔有古柏10余棵,现岩下已辟为公路。此渡仍存,为村民之渡。
     尤溪渡


  渡口名。原名牛坑渡,位于屯溪区尤溪村。南岸渡口存古渡亭,阁楼式建筑,出入有高大卷门,明亮透风,内设有石条长凳,供人憩息候渡。
徽州得名800余载,徽州历史星光璀璨。
徽州文化意义深远,而今徽州已不存在。
呜呼悲哉!吾忆徽州,最忆徽州毛豆腐!

3108

主题

2万

回帖

13万

积分

管理员

运营总监

积分
137321

帅哥勋章诚信商家歙县志愿者

发表于 2009-8-28 09:10 | 显示全部楼层
都是经典古道!很多我都没有走过!
前人的路到后都是没落了
该会员没有填写今日想说内容.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歙县论坛主站|歙县论坛-歙县老百姓值得信赖的网络平台 ( 皖ICP备14023110号-2 |34102102000101 )

GMT+8, 2024-11-24 09:33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