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08-10-28 10:05
|
显示全部楼层
【吴谦】(生卒年月不详)清代前期名医。字六吉。歙县人。吴谦是一位博学多识的医生,精通各科,临床上尤以伤科见长,早年曾拜10余位民间伤科医师为师,学到了不少独门秘技,成为疗伤整骨的一代圣手。清代康熙年间,吴谦与张璐、喻嘉言并称为全国三大名医,并被选入京城,担任太医院判。乾隆初年,清高宗敕令以吴谦为总修官,编写一部系统的医学全书。接受钦命以后,吴谦组织人员广搜博引,征集了很多传世验方和民间私家秘籍良方,分门别类,剔伪存真,法方兼备,于1742年完成了这部医界名著。全书完稿后,乾隆皇帝钦定书名《医宗金鉴》。《医宗金鉴》共90卷,从1749年以来,一直被列为学习中医者的必读, 《顾堂读书记》评之为:"酌古以准今,芟繁而摘要,古今医学之书,此其集大成矣。"吴谦对《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两部古典医学名著也作过较深入的研究,他凭借自己渊厚的理论水平,对两书作了系统删定和补充,编写了《订正伤寒论注》和《订正金匮要略注》,非凡是对其中"厥阴"篇的解释,独出已见,对后代医家启发很大。
【郑宏刚】(1727-1787)清代闻名医学家。字纪,与梅涧,别号雪萼山人。歙县郑村乡人。出身于喉科世家,父亲郑于丰和叔叔郑于藩早年在江西得到喉科名医黄明生的真传,开创了新安医史上赫赫有名的"南园喉科"和"西园喉科"。郑宏纲一生专注于喉科的临床台和理论,撰著有集喉科医理大成的《重楼玉钥》一书,使郑氏喉科大放光彩。他一生不仅救活了无数喉症病人,医德也在医林中传颂,他曾刻有一印:"一腔浑是活人心",在每张处方之上自励自勉。不乘病家危难而邀利,全心全意为民众服务,这是郑氏子孙的一贯精神。郑宏纲另著有《痘疹正传》、《箑余医语》等专箸。
【许豫和】(1737-?)清代闻名医学家。字宣治,号橡村。歙县县城人。许豫和潜心儿科数十年,一方面钻研医书,搜罗验方;另一方面在临床诊治中变通创造,终于成为学验俱丰的一代手,许豫和医道成熟以后,盛名远播,每日上门求诊者川流不息,以至于有应接不暇之叹。许豫和在儿科疾病治中创见颇多,他针对儿童抵搞力差的特点,总结了不同年龄层儿童怎样根据四季变化增减药量的经验。他创制的五疳保童丸等药,疗效显著,救治病儿无数。主要著述有《许氏儿科七种》,包括《重订幼科金镜录》3卷、《橡村痘诀》2卷、《痘诀义》1卷、《小儿诸热辨》1卷、《怡堂散记》2卷、《散记续编》1卷、《橡村治验》1卷。
【程文囿】(1761-约1833)清代闻名医学家。字观泉,号杏轩。歙县人。程文囿出生于世医家庭,少年时期攻读儒经和诗词,造诣颇高,同时代人鲍桂星称其诗风"清而逸,婉而裁",可与潘岳、陆机媲美。20岁时,程文囿开始专心学医,24岁正式在歙县岩镇挂牌行医,首例患者即为垂危病人,他打破传统成见,大胆使用重剂烈药,拯救了病人生命,一时名声大震,四乡求医者络绎不绝。程文囿不仅医术精妙,而且医德高尚,对待病人和蔼真诚,不分贫富贵贱,在新安和庐江一带声望极高,患者誉为:有杏轩则活,无杏轩则殆。程文囿著述颇丰,曾历34年之久,采撷名家医著300多种,参合心得,编著成《医述》16卷,这部巨著将中医理论精华汇萃为一,曾被列为中国十大医学全书之一。程文囿另一重要著作是《杏轩医案》3卷,为著者一生临床经验的总结,采取边叙边议的形式,介绍了典型验案和误治失治案例,具有较高的临床参考价值。
【叶昶】(1820-1890)晚清名医。字馨谷,号涪兰。休宁县城北街人。叶昶祖籍歙县梓坑,青年时代拜歙县名医程有功为师,潜心钻研,态度诚恳,得到程有功为师,潜心钻研,态度诚恳,得到程有功的悉心传授,成为身怀绝艺的杏林高手,尤其善于治疗温热病的疑难杂症。19世纪中期,皖浙赣一带瘟疫大流行,叶昶在休宁和歙县两地自设药局,自制针丸散膏丹,奔走各地送诊施药,救活了很多垂危的患者,以至诸省慕名求治者川流不息,达到"户限为穿"的地步。民谚道:"看见中馨谷,死了不用哭。"叶昶在民众中享有的信誉之高已达到无以复加的程度。叶昶去世后,由其长孙叶光祖将他生平验方汇编成《红树山庄医案》12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