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加入
查看: 3281|回复: 4

新安医学及歙县籍代表人物

[复制链接]

3

主题

528

回帖

377

积分

秀才

积分
377

新人进步奖帅哥勋章

发表于 2008-10-28 10:0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新安医学是中国传统医学中独树一帜的闻名流派。它肇自北宋,盛于明清。自北清未,新安医家有540余人,其中225人撰、辑医学著作460余部,其中部分医籍东传朝鲜、日本。闻名医家有北宋的张扩,南宋的张杲,元代的程汝清、王国瑞,明代的程充、汪机、吴正伦、吴昆,清代的程正通、程林、汪昂、吴谦、郑梅涧、汪文琦、程杏轩等。汪机、吴谦分别被誉为明、清四大医学之一。徐春圃的《古今医统大全》、程杏轩的《医述》等,已被列为中国十大古代医著。新安医学包括内、外、妇、儿、喉、眼、伤、疡、针灸、推拿各科,内容丰富,理论系统。
  明嘉靖以后,新安医学重视临床实践,去伪存真,甘于破旧创新。汪机提出“调补气血,固本培元”的医学思想,开创了新安医学的“培元派”先河。方有执认为张仲景《伤寒论》垂世远久,当有错简,竭20余年之精力,寻求端绪,撰成《伤寒论条辨》,称为“错简派”之组。喉科名医郑梅涧父子用养阴清润之法,治疗白喉,开创了喉科医学史上的“养阴清润派”。徐春浦发起组织的“宅人医会”,是中国最早的医学学术团体。这些成就在新安医学乃至整个中医学的继续和发展中,都起了很大作用。
  新安医学专科齐全,世代相传,形成很多的“家族链”,至今不息。如始于南宋的“医博”黄孝通的“黄氏妇科”,至今已有二十五世,代不乏人,延续至今的还有明代余午亭和吴正伦创办的“内科”,清代王雪健创始的《新安王氏医学》、郑于丰、郑于蕃创始的“南园喉科”、“西园喉科”等。这些专科,内容丰富,经验独特,在中医学发展史上具有重要地位。随着新安医著的外传,还对日本、朝鲜及东南亚各国的医学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
  新安医学主要著作:
   《医说》宋代歙县人张昊撰,新安医学的经典著作。
   《眼科宝籍》明代闻名医学家程玠(歙县人)著。
   《石山医案》明代汪机(祁门县城人)著。
    以及《名医类案》(我国第一部总结历代医案的专著)、《本草蒙荃》、《慎斋遗书》、《古今 医 统大全》等等。
   【张扩】(约1056-1104)北宋闻名医学家。字子充,号承务。歙县人。张扩幼承家学,研习医理,成年后离开故乡,远游川湖等地,拜名医庞安常和王朴为师。在名医的指点和传授下,再加上张扩本人善于融汇贯通和适时创新,短短数年之后,他的医技就获得了长足的进步,一时"名满京洛"。张扩在京师时,一次权相蔡京之妻患病,众医束手无策,他应召诊治,很快治愈,蔡京赞叹道:"天下医工未有如张承务者。"张扩诊治患者以出手奇异,神机妙算著称,户部郎中黄漠父子均经扩手而活,黄漠以为张扩医术已经达到出神入化之境,假如不是术数穷天地,知识窥造化是断然难如此妙手回春的。晚年,张扩被流放永州,走到江西南昌时逝世。张扩著有《伤寒彻要》手稿本,另有《医流论》一书,只见于著录,未见流传。
   【张杲】(约1155-1225)南宋闻名医史专家。字季明。歙县人。张杲出生于名医世家,伯祖张扩是北宋享誉全国的杏林高手,祖父张挥和父亲张彦仁的医术也相当高超。张杲少承家学,文化水平和理论素养也比较高,因此他一方面从事临床诊治工作,另一方面又发挥了以儒业医的特长,从事医学史料和禁方秘方的搜集整理。张杲的志愿是:从南宋以前名类文史著作和其它杂著中钩稽医学典故及传说,收满1000条,加以整理成书,传达后世。1189年,这部著作的初稿完成,以后又经过36年的增补修订,于1224年定稿并刊刻,取名为《医说》。另撰有《秘方奥旨》一书,专门搜集古代禁方和秘方,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
   【程玠】(出卒年月不详)明代闻名医学家。字文玉,号丹崖。歙县富竭乡槐塘村人。程玠早年专心于科举仕途,1484年考中进士,累官至观户部政,并曾经作为钦差奉使江南。程玠具有较高的文化理论素养,对传统医学有深入的研究,并在理论和实践上作出了贡献。《松崖医经》2卷是程氏专门研究伤寒病的专著,他在书里提出"杂病准伤寒治法"的观点,地后代临床医学产生过一定的影响。《眼科宝籍》一书是程氏研治眼病的专著,在民间流传甚广,抄本和刊本很多。程玠是新安医学长河里集眼科大成的一代名医,在中医眼科史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堪与眼科圣手傅仁宇(曾著《审阅瑶函》一书)并称,他不仅对很多眼科疑难杂症作了透彻的原理分析,而且创制了不少良药验方,在临床施治上效果很好。程玠博学多识,精通占卜星历等杂学。今歙县槐塘村尚存有为纪念表彰程玠而立的"进士坊"。
   【汪瓘】(约1503-1565)明代闻名医家。字民莹,号篁南子。歙县人。汪氏本为儒生,博学多才,嘉靖年间考取秀才后,因为劳累过度,患了呕备血症,于是放弃科举事业,专心研究医理和医方,自己诊断,自己下药,治愈了令医生们感到棘手的病症。此后,他开始为亲朋好友疗治疾病,医名渐渐为人所知,成为新安名医之一。他在多年临床生涯中,有感于参考名医医案验方施治常获奇效,萌发了汇编一本历代奇验案例集的想法,于是他广搜博采,择精取要,前后历经20多年,矢志不移,终于在1549年编撰成了《名医类案》初稿。书稿完工后,由于种种原因未能付校址梓刊行,直到他去世以后,才由次子汪应宿在遗稿基础上又作了编排增补,镌刻问世。他还喜爱诗文,著有《武夷游稿》。
   【方有执】(1523-1599)明代闻名医学家。字仲行。歙县人。早年以儒为业,饱读书经义,成年以后,家庭迭遭不幸,前后两位妻子和五位子女都因中风伤寒病逝,自己也染上重症,险些丧命。方有执面对一连串变故,愤悲至极,尽弃往日所学,专心研习医道,并倾全力深究伤寒原理,希望在余生中能够以医术济人。方有执精心探索张仲景《伤寒论》凡20余年,感到《伤寒论》由于年代久远,窜乱颇多,诠释仅依文意难免错讹,需要重新进行整理和编次。于是,他花费了整个后半生的力量,著成了《伤寒论条辨》8卷,成为《伤寒论》研究中"错简重订派"的鼻祖。在《伤寒论条辨》一书中,方有执将伤寒两伤营三大类型,形成了闻名的"三纲鼎立"说,在医学领域产生了深远影响,开《伤寒论》研索的一代新风。方有执另著有《痉书》1卷,辨析痉病和惊风两种病症相当精当,在临床上有很高的参考价值。
   【吴昆】(约1551-1620)明代闻名医学家。字山甫,号鹤皋,人称参黄子。徽州区潜口澄塘村(原属歙县)人。出生于儒医世家,祖父吴正伦是明中期的一代名医。他从小儒学与医学兼修,25岁科举考试落榜后,决心终生以医为业。吴昆学医之初,拜同乡余午亭为师,并刻苦攻读了数年古典医著,理论水准较高。以后,他遵从师嘱,游历全国,每到一地,虚心求教,前后共拜师72人,临床经验和医理领悟都产生了飞跃,兼收并蓄,医术超绝。吴昆是一位创新精神很强的名医,临床诊治往往出人意料之外而又令人心服,一生拯救了无数垂危和怪症病人。他说:"以古方治今病,须出入而通其权,不然,是以结绳治季世也,去治远矣。"吴昆著述等身,而且多为影响深远的力作。比如,他广征博引,编撰《内经素问吴注》24卷,成为后代学习《内经》的经典参考书。他穷10余年精力,博取医方700余首加以深入研讨,合编为《医方考》6卷,在国内和日本等地广为流传。晚年,他著成《针方六集》6卷,集古代针灸研究和运用之大成。吴昆另有《脉语》2卷等书传世。
   【程国彭】(1680-?)清代闻名医学家。字钟龄,号恒阳子。晚年出家修行,法号普明子。歙县县城人。程国彭幼年聪慧异常,曾经考取过秀才,以后因为家贫体弱,被迫弃学疗养。闲居其间,时常翻阅医书,渐渐入迷,走上了行医之路。程国彭行医以态度审慎,用药精当著称,他认为:医道关乎性命,医者心必慈和,技必准确。行医几十年,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同时,他心研究古代名著并笔录心得,历30年而不懈。1732年经过反复修订增删,他终于完成了毕生的心血结晶《医学心悟》5卷。晚年,程国彭笃信佛教,1732年冬入天都普陀寺修行,在普陀寺总结为寺僧诊治外科病变的经验,撰写了《外科十法》1卷。
   【吴澄】(生卒年月不详)清代闻名医学家。字鉴泉,号师朗。歙县人。吴澄出生于儒学世家,少年时代承家学渊源,研习诗书经典,尤精《易经》。成年以后,因为屡次科举考试落榜,于是改习中医,潜心苦读医著十年,并创造性应用于临床诊治,救活危重病人不计其数,"凡沉疴手,治无不立愈",一时医名大噪。随着实际经验的积累日厚,吴澄开始从理论上对虚症进行研究,他有感于当日"治虚损者少,做虚损者多;死于病者寡,死于药者众"的现状,专攻虚损之症数十年,于1739年完成名著《不居集》50卷,开创"外损论"这一积极的综合预防理论。吴澄另著有《推拿神书》、《易医会参》、《师朗医案》等著作。
【歙县论坛 贴贴必回】 欢迎网友们加入,群策群力,把我们的论坛越办越好。

3

主题

528

回帖

377

积分

秀才

积分
377

新人进步奖帅哥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08-10-28 10:05 | 显示全部楼层
【吴谦】(生卒年月不详)清代前期名医。字六吉。歙县人。吴谦是一位博学多识的医生,精通各科,临床上尤以伤科见长,早年曾拜10余位民间伤科医师为师,学到了不少独门秘技,成为疗伤整骨的一代圣手。清代康熙年间,吴谦与张璐、喻嘉言并称为全国三大名医,并被选入京城,担任太医院判。乾隆初年,清高宗敕令以吴谦为总修官,编写一部系统的医学全书。接受钦命以后,吴谦组织人员广搜博引,征集了很多传世验方和民间私家秘籍良方,分门别类,剔伪存真,法方兼备,于1742年完成了这部医界名著。全书完稿后,乾隆皇帝钦定书名《医宗金鉴》。《医宗金鉴》共90卷,从1749年以来,一直被列为学习中医者的必读, 《顾堂读书记》评之为:"酌古以准今,芟繁而摘要,古今医学之书,此其集大成矣。"吴谦对《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两部古典医学名著也作过较深入的研究,他凭借自己渊厚的理论水平,对两书作了系统删定和补充,编写了《订正伤寒论注》和《订正金匮要略注》,非凡是对其中"厥阴"篇的解释,独出已见,对后代医家启发很大。
   【郑宏刚】(1727-1787)清代闻名医学家。字纪,与梅涧,别号雪萼山人。歙县郑村乡人。出身于喉科世家,父亲郑于丰和叔叔郑于藩早年在江西得到喉科名医黄明生的真传,开创了新安医史上赫赫有名的"南园喉科"和"西园喉科"。郑宏纲一生专注于喉科的临床台和理论,撰著有集喉科医理大成的《重楼玉钥》一书,使郑氏喉科大放光彩。他一生不仅救活了无数喉症病人,医德也在医林中传颂,他曾刻有一印:"一腔浑是活人心",在每张处方之上自励自勉。不乘病家危难而邀利,全心全意为民众服务,这是郑氏子孙的一贯精神。郑宏纲另著有《痘疹正传》、《箑余医语》等专箸。
   【许豫和】(1737-?)清代闻名医学家。字宣治,号橡村。歙县县城人。许豫和潜心儿科数十年,一方面钻研医书,搜罗验方;另一方面在临床诊治中变通创造,终于成为学验俱丰的一代手,许豫和医道成熟以后,盛名远播,每日上门求诊者川流不息,以至于有应接不暇之叹。许豫和在儿科疾病治中创见颇多,他针对儿童抵搞力差的特点,总结了不同年龄层儿童怎样根据四季变化增减药量的经验。他创制的五疳保童丸等药,疗效显著,救治病儿无数。主要著述有《许氏儿科七种》,包括《重订幼科金镜录》3卷、《橡村痘诀》2卷、《痘诀义》1卷、《小儿诸热辨》1卷、《怡堂散记》2卷、《散记续编》1卷、《橡村治验》1卷。
   【程文囿】(1761-约1833)清代闻名医学家。字观泉,号杏轩。歙县人。程文囿出生于世医家庭,少年时期攻读儒经和诗词,造诣颇高,同时代人鲍桂星称其诗风"清而逸,婉而裁",可与潘岳、陆机媲美。20岁时,程文囿开始专心学医,24岁正式在歙县岩镇挂牌行医,首例患者即为垂危病人,他打破传统成见,大胆使用重剂烈药,拯救了病人生命,一时名声大震,四乡求医者络绎不绝。程文囿不仅医术精妙,而且医德高尚,对待病人和蔼真诚,不分贫富贵贱,在新安和庐江一带声望极高,患者誉为:有杏轩则活,无杏轩则殆。程文囿著述颇丰,曾历34年之久,采撷名家医著300多种,参合心得,编著成《医述》16卷,这部巨著将中医理论精华汇萃为一,曾被列为中国十大医学全书之一。程文囿另一重要著作是《杏轩医案》3卷,为著者一生临床经验的总结,采取边叙边议的形式,介绍了典型验案和误治失治案例,具有较高的临床参考价值。
【叶昶】(1820-1890)晚清名医。字馨谷,号涪兰。休宁县城北街人。叶昶祖籍歙县梓坑,青年时代拜歙县名医程有功为师,潜心钻研,态度诚恳,得到程有功为师,潜心钻研,态度诚恳,得到程有功的悉心传授,成为身怀绝艺的杏林高手,尤其善于治疗温热病的疑难杂症。19世纪中期,皖浙赣一带瘟疫大流行,叶昶在休宁和歙县两地自设药局,自制针丸散膏丹,奔走各地送诊施药,救活了很多垂危的患者,以至诸省慕名求治者川流不息,达到"户限为穿"的地步。民谚道:"看见中馨谷,死了不用哭。"叶昶在民众中享有的信誉之高已达到无以复加的程度。叶昶去世后,由其长孙叶光祖将他生平验方汇编成《红树山庄医案》12卷。
【歙县论坛 贴贴必回】 欢迎网友们加入,群策群力,把我们的论坛越办越好。

1667

主题

1万

回帖

20万

积分

状元

积分
207143

罐水天才奖活动参与奖帅哥勋章突出贡献奖起早贪黑奖宣传大使奖新人进步奖

发表于 2008-10-28 10:36 | 显示全部楼层
新安医学传承人李济仁
  
作者:牛淑平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古老的徽州,曾被文人们尊称为“文化圣地”。在中国历史上,赫赫有名的“新安医学”就诞生在这一圣地。新安医学有一个显著的特征就是家族链的传承方式。“张一帖”世医就是典型的家族链代表。

  歙县“满田张”在北宋年间出了一个名医张扩,这是新安医学的第一代名医。其孙张杲所著《医说》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医史著作。其后人明代嘉靖年间定居于定潭村的张守仁因医术高超、常一剂而愈始称“张一帖”,历明、清、民国至今,计450余年。被誉为新安医学第一家。著名经学家吴承仕曾称赞“张一帖”“术著岐黄三世业,心涵雨露万家春”。

  “张一帖”第十四代传人李济仁、张舜华这对年近八旬、同被选为“百年百名中医临床家”的伉俪,历经漫漫60余年的医学生涯,至今仍活跃在医坛杏林。

  当代新安医学研究的奠基人

  李济仁是当代新安医学研究的奠基人和先行者之一,是首批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首批中医《内经》专业研究生导师,首批全国老中医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皖南医学院“四大名师”之一。新安医学研究素有“三老”之称,目前只有李老健在。他主编的《新安名医考》对于新安医家进行了系统整理,从而拉开了当代新安医学研究的帷幕。在此基础上,李老主持的“新安名医考证研究”获1994年安徽省高校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997年安徽省自然科学三等奖,中华医史学会等主办的首届全国优秀医史文献图书及医学工具书银奖。

  由李老担任主编之一的《新安医籍丛刊》,首次将历代新安医家的著作进行校注整理,这一集新安医著之大成的鸿篇巨制,获第九届华东六省一市优秀科技图书一等奖。值得一提的是,为弘扬新安医学,李老毅然捐出传本极少的新安著作《神灸经纶》,交由中医古籍出版社出版,以嘉惠后人。

  上世纪90年代初,李老主持安徽省重点项目“新安医学治疗急危难病症经验的研究”,首次系统发掘、提炼新安医家诊治痹病、痿病、中风等疑难危重病证的基本特色与规律,并主编出版《大医精要———新安医学研究》一书。该成果获2000年安徽省高校科技进步二等奖,2002年安徽省科学技术奖三等奖。李老还进一步对清代新安名医程杏轩的医案进行研究,撰成《杏轩医案并按》一书,由此提供了一个借鉴新安名家医疗经验的样本,该书获首届全国优秀医史文献图书及医学工具书铜奖。

  新安临床世医第十四代传人

  理论与临床并重是李老从医的重要特色。他不但是新安医学研究专家和《黄帝内经》专家,而且是新安医家诊疗经验的传承者。

  李老对于中医药学术、临床以及科学研究,孜孜以求,经年不辍。所谓立德、立功、立言,凡有所悟、所想、所得,李老均述诸笔端。数十年来聚沙成塔,共撰写《济仁医录》、《痿病通论》、《痹证通论》等学术专著12部。早年参编《内经》、《中医基础理论》等首批卫生部高等学校规划教材。李老主持的“中医时间医学系统理论与应用研究”、“名老中医治疗肿瘤的经验和理论研究”分别获1994年安徽省科技进步三等奖、1997年安徽省科学技术成果奖。以上累累硕果,为新安医家学术思想与诊疗经验的传承与创新,起到了重要的示范作用。

  李老业医60余载。擅治中医内、妇科病,治疗独有特色,屡起大症重疴。在医治外感病、急症等方面,承继“张一帖”心法,以认证准确为基础和前提,用药猛、择药专、剂量重,往往一剂奏效;李老辨治杂病,则合参新安汪机“培元派”提出的调补气血、固本培元思想,重视培补肾本,辨证灵活机变。如对于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症等,李老系统提出以补肾法为主,健脾和胃、养血舒筋的方法,治愈数例。

  对于疑难病证李老主张辨证与辨病相结合,熔经方、时方、验方于一炉而精心化裁。在痹证诊治上提出寒热辨治、气血并举、痹痿同治“三期疗法”,治疗胃病方面倡导“和、降、温、清、养、消”六法,等。并创立了治疗冠心病的“归芎参芪麦味方”、治疗慢性乙肝的“乙肝转阴方”、治疗乳糜尿的“苦参消浊汤”等效方验方。

  李老的诊治经验与学术思想在《中医杂志》及其英文版、日文版等发表论文百余篇。有关成果被日本《汉方临床》杂志翻译刊发,被30多部中医经验著作收录和引用。他和张舜华的临床经验同被选入《中国百年百名中医临床家丛书》。

  由于医名远播,疗效精到,自祖国各地包括港台地区,乃至于马来西亚、新加坡、欧美等多个国家慕名求诊者,纷至沓来,络绎不绝。从上世纪80年代以来,李老还为国内外4000余人次的患者提供了“无偿函诊服务”。李老高尚的医德、高超的医技,被《人民日报·海外版》、《健康报》、《安徽工人报》、《工人日报》等多方报道。

  李老十分重视新安医学的传承工作,精勤不倦,培养接班人。不仅培养了张其成博士(北京中医药大学博导)、李标博士(美国波士顿大学高级访问学者)、李梢博士(清华大学副教授)等五位子女,还培养仝小林(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副院长)、胡剑北(皖南医学院教授)、孙世发(南京中医药大学博导)等优秀人才。

  从李老矫健的步伐中,我们欣喜地看到,新安医学的事业正得到传承与弘扬,新安医家的家族链在新的时代还在延续……
【歙县论坛 贴贴必回】 欢迎网友们加入,群策群力,把我们的论坛越办越好。

1667

主题

1万

回帖

20万

积分

状元

积分
207143

罐水天才奖活动参与奖帅哥勋章突出贡献奖起早贪黑奖宣传大使奖新人进步奖

发表于 2008-10-28 10:50 | 显示全部楼层
张其成,著名国学导师,中医文化养生专家。北京大学哲学博士,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易学与科学委员会理事长,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药文化分会会长,中国哲学史学会中医哲学研究会副会长,国际易学联合会理事,中国老子道学文化研究会常务理事。清华、北大、人大、复旦、浙大、武大国学班特邀教授。中央电视台、凤凰卫视、北京卫视、山东卫视、山东教育卫视以及新浪网、搜狐网等有关节目主讲人。

    张其成教授在国内首次提出了“国学管理”的概念,是周易心智管理创建人。他通晓易理易术,以“易”融贯儒、道、佛、医。他研发的“修心开智管理系统”、“知变应变预测决策系统”、“五行识人用人系统”合理简单,行之有效。主编了我国第一部《易学大辞典》和《易经应用大百科》。他开发的《周易与管理》、《老子与人生》、《黄帝内经养生大道》等课程在我国著名大学以及中国移动公司、大庆油田公司、蒙牛集团、国航集团、华为集团、哈工大集团等知名企业做了数百场培训,被誉为“金牌课程”。同时担任十余家大型企业的董事长顾问,为中国传统文化在企业界的传承和应用做出了贡献。

    张其成还是新安名医“张一帖”第十五代传人,我国第一位《黄帝内经》博士后,我国中医文化学科的创立者和学术带头人。幼承家训,先后随高道、禅师修习道、佛,在长期的修炼中将儒道佛医四家养生功夫融会贯通,摸索出一套集四家养生之精髓的“五心养生法”。近年来传授给大众,收效显著,深受欢迎。2008年被聘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治未病”工作咨询专家。主编第一部国家级规划教材《中医哲学基础》、第一部国家级研究生教材《中医传统文化》。与美国芝加哥大学共同合作“北京市民养生研究”课题,该成果第一次被国际权威索引SSCI收录。获省部级以上科研成果奖励4项。

    主要著作:《张其成讲读周易》系列(包括《易经感悟》《易道主干》《易图探秘》《易学与中医》《象数易学》)、《张其成讲读黄帝内经——养生大道》、《张其成讲读老子——大道之门》、《张其成讲读心经》、《张其成心解周易》、《张其成讲周易管理》、《金丹养生的秘密》、《中华养生智慧》。  

简 历


--------------------------------------------------------------------------------

张其成,原名张其枨,男,1959年生,安徽省徽州歙县人。

任职:
北京中医药大学医学人文学系教授
北京中医药大学医史文献专业博士生导师
北京中医药大学图书馆馆长
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文化研究中心秘书长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术委员会委员
北京中医药大学书画协会理事长

大学兼职:
北京大学社会经济与文化研究中心特聘教授
清华大学职业经理人训练中心特聘教授
中央民族大学哲学与宗教学系客座教授
南京大学国学研究所客座教授
河南中医学院中医文化发展研究中心学术带头人
黄山学院徽学研究所客座教授
郧阳医学院客座教授

学会兼职:
中国自然辩证法学会易学与科学专业委员会理事长
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药文化研究会主任委员
中国哲学史学会中医哲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国际易学联合会理事/培训部主任
中国周易学会常务理事
中国药文化研究会理事/专家委员
中国老子道学文化研究会常务理事
中华中医药学会医古文研究会副主任委员/秘书长
中华中医药学会李时珍学术研究会副主任委员
东方国际易学研究院学术委员
比利时世界太极学会副秘书长
台湾中华中医学说学理学会顾问

社会兼职: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治未病”工作咨询专家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编委
《中医药文化》常务编委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编委
《管理科学文摘》顾问

党派兼职:
中国农工民主党北京中医药大学支部主任委员
中国农工民主党北京市朝阳区第二届委员会委员
政协北京市朝阳区第十一届委员会常务委员

简历:
1971.1-1976.1:安徽歙县深渡中学学生,高中毕业
1976.1-1978.4:安徽歙县“插队知青”、“民办教师”
1978.4-1980.1:徽州师专(现黄山学院)中文系学生
1980.1-1983.9:安徽铜陵市第八中学教师
1983.9-1985.7:安徽教育学院中文系学生
1985.9-1988.7:北京中医学院基础医学系硕士生,获医学硕士学位
1988.7-1994.8:南京中医药大学讲师、副教授
1994.9-1997.7:北京大学哲学系博士生,获哲学博士学位
1997.7-1999.6: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学博士后、教授
1999.7-2001.5 :北京中医药大学医古文教研室主任,中医文化研究中心秘书长
2001.5-今:? 北京中医药大学图书馆馆长,博士生导师

科研:
(一)获奖成果:
1、《新安名医考证研究》,安徽省自然科学三等奖(1997年)
2、《新安医家治疗急危重证经验研究》,安徽省科学技术三等奖(2002年)
3. 《痹病从络辨治及寒热方证的机理研究》,北京市科学技术奖三等奖(2002年)
4.《易学与中医》,全国首届中医药优秀学术著作三等奖(2001年)
5、《中医哲学基础》,北京市高等教育精品教材(2006年)

(二)已完成项目:

1、《中医药学与儒道佛思想研究》,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九五规划重点项目
2、《北京市民养生观念的调查研究》,美国人类学基金课题
3.《中医医德规范研究》,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专项课题
4.《北京市民养生实践及其养生文化史研究》,北京市重点学科课题
5.《中医哲学范畴研究》,北京中医药大学科研课题
6、《阴阳五行的本体与特征研究》,北京中医药大学科研课题
7、《道藏医药文献的整理与数字化处理》,北京中医药大学科研课题

荣誉奖励:
国家教委霍英东教育基金青年教师奖(1993年)
南京中医药大学首届十佳青年(1994年)
江苏省高校优秀青年骨干教师(1994年)
中华中医药学会先进专(兼)职干部(2003年)

专著:
《张其成讲读周易》系列:
《易道主干》(中国书店出版社,1999年;广西科技出版社,2007)
《易图探秘》(中国书店出版社,1999年;广西科技出版社,2007)
《易学与中医》(中国书店出版社,1999年;广西科技出版社,2007)
《易经感悟》(广西科技出版社,2007年)
《象数易学》(中国书店出版社,2003年)
《张其成讲读老子——大道之门》(广西科技出版社,2008年)
《张其成讲读黄帝内经——养生大道》(广西科技出版社,2008年)
《中华养生智慧》(华夏出版社? 2005年1月)
《金丹养生的秘密》(华夏出版社? 2005年1月)

主编:
《易学大辞典》(华夏出版社,1992年)
《易经应用大百科》(东南大学出版社,1994年)
《易医文化与应用》(华夏出版社,1995年)
《易学文化丛书》(中国书店出版社,1999年)
《医古文》(21世纪课程规划教材,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年)
《医古文译注》(21世纪课程规划教材配套教材,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年)
《中医哲学基础》(教育部“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4年)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卫生部“十一五”规划教材,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年)

合著(10余部,略)
【歙县论坛 贴贴必回】 欢迎网友们加入,群策群力,把我们的论坛越办越好。

1667

主题

1万

回帖

20万

积分

状元

积分
207143

罐水天才奖活动参与奖帅哥勋章突出贡献奖起早贪黑奖宣传大使奖新人进步奖

发表于 2008-10-28 10:52 | 显示全部楼层
“张一帖”传为北宋名医张扩的后裔,张扩曾跟随当时的名医庞安时学习,擅长治疗伤寒。到第四代张杲由儒而医,其著作《医说》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医史传记。今可考知“张一帖”之名始于明嘉靖年间,张守仁对内科疑难重症、杂病的治疗有神效,并研制有 “十八罗汉”末药,此药由十八味组成,有疏风散寒、理气和营、健胃宽中、渗湿利水的神效。自张守仁始,历明、清、民国至今,已有400余年、15代的历史。
 至今皖南民间尚流传一诗“定潭向有车头寺,半夜敲门一帖传”。岁月如梭,“张一帖”已经走过了450余年的历史。望着“世传张一帖诊所”进出的病人,听着周边民间流传的“赶定潭”,拨开尘封的历史,我们仿佛找到了新安医学弥久历新、长盛不衰的源头。
【歙县论坛 贴贴必回】 欢迎网友们加入,群策群力,把我们的论坛越办越好。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歙县论坛主站|歙县论坛-歙县老百姓值得信赖的网络平台 ( 皖ICP备14023110号-2 |34102102000101 )

GMT+8, 2024-11-23 21:43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