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加入
查看: 1792|回复: 3

古村的巷弄人家

[复制链接]

1万

主题

4万

回帖

8万

积分

版主

资深记者

积分
85984

帅哥勋章原创先锋奖起早贪黑奖宣传大使奖

发表于 2013-11-15 09:5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古村的巷弄人家
      走进歙南古村落-----石潭村,眼见靠山临水的一幢幢徽派老房子与新式建筑交相辉映,而最富特色的就是村中曲折通幽,狭窄逼仄的小巷小弄了.什么前巷,后巷,中央巷,什么上半巷,下半巷等…..俗称”石潭十八巷”.
      我家居住在十字街边上的一条”新宅巷”里.这巷分布着大大小小十多户人家,虽是石板铺地,但高低不平.最里处沿石级而上,便到了后头山庄稼地.说起这”新巷弄”名由来,恐怕是先祖将其与旧宅相对而言,并无特殊含义;然而那巷弄口的”新宅祠堂”(解放后改做生产队队屋)倒有一番极不平凡的来历.传说旧时”新宅巷”弄里一吴氏后生,出身贫贱但发奋苦读,赴京城中了进士,时人成为吴名贤.吴名贤留在宫中当了太子太傅,教授太子功课使其日渐长进,颇得皇上器重,授赐珍珠衫一件,那年吴名贤回歙南探视老母,行至芜湖江边不料风雨大作,不慎染了风寒客死他乡。芜湖人为了将当朝身名显赫的“太子太傅”据为己有,提早备下十口棺木让歙县吴氏族人挑选,而且芜湖当地人一夜之间全改为吴姓这(这便是芜湖一夜吴),待石潭的吴氏族人赶到芜湖时,迎来的只是内置珍珠杉的一具空棺木,因此新宅祠堂的吴氏宗族开始颓败。。。。。显而易见,这个故事颇有传奇色彩。我在外求学期间,曾多次翻阅县志和有关吴氏宗谱,根本没有此人的史料记载。因此,这个传说只能看作吴氏先祖为勉励后人刻苦发奋,求取功名的一种理想的体现罢了。
      古老而破旧的“新宅巷弄”,伴我度过了童年及青少年时代。听老者介绍,由于贫穷,地少人多,解放前巷弄中人赴江浙一带经商者就占十之七六,“前世不修,生在徽洲,十三四岁,往外一丢”也是巷弄人生的写照。我家祖父也曾在苏州开过茶行,父亲则去苏州当过学徒帮工,不知何故要回到老家。父亲去世后,母亲要承担上侍奉我奶奶,下抚养三个子女的经济重担,实在是艰难!幸而我奶奶和母亲为人善良敦厚,从不招惹是非,巷弄乡邻曾给予我家不少照顾和帮助,让我后来有机会外出求学并考上了大学,走出了大山。对乡邻们的真诚帮助,我永存感恩之情。
       改革开放后,“新宅巷弄”里房子建了不少,家家户户通上了高压电用上了自来水,但道路狭窄,地面仍坎坷。乡邻中一部分人家通过读书考学在外地工作定居,大部分人则外出打工挣钱,有的甚至举家外迁江浙沪。巷弄里剩下的只有老翁老妪和儿童,给人一种冷清空寂的印象。它犹如一历史老人,见证了人世间的风雨沧桑。
                                        吴秋虎发表于《黄山日报》2007年7月18日晨刊版
欢迎使用签到中心.

1万

主题

4万

回帖

8万

积分

版主

资深记者

积分
85984

帅哥勋章原创先锋奖起早贪黑奖宣传大使奖

 楼主| 发表于 2013-11-15 14:21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在外求学期间,曾多次翻阅县志和有关吴氏宗谱
欢迎使用签到中心.

1万

主题

4万

回帖

8万

积分

版主

资深记者

积分
85984

帅哥勋章原创先锋奖起早贪黑奖宣传大使奖

 楼主| 发表于 2014-2-13 07:52 | 显示全部楼层

00248c92a04e1182e11309[1].jpg
【歙县论坛 贴贴必回】 欢迎网友们加入,群策群力,把我们的论坛越办越好。

1万

主题

4万

回帖

8万

积分

版主

资深记者

积分
85984

帅哥勋章原创先锋奖起早贪黑奖宣传大使奖

 楼主| 发表于 2014-4-14 05:58 | 显示全部楼层
694d72a4na116ecd7537c&690[1].jpg
【歙县论坛 贴贴必回】 欢迎网友们加入,群策群力,把我们的论坛越办越好。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歙县论坛主站|歙县论坛-歙县老百姓值得信赖的网络平台 ( 皖ICP备14023110号-2 |34102102000101 )

GMT+8, 2024-7-1 07:20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