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帖最后由 郭靖 于 2014-2-16 23:07 编辑
那摇曳的烛光,是脆弱生命的象征,而这一星火焰的温度,竟直达我们的心灵!
2014年2月18日晚上八点,让我们在屯溪昱中花园(黄山百大对面),为黄山市最后一位抗日远征军——崔思群点亮一颗蜡烛送行吧!
以下是《新安晚报》2月15日对崔公的报道:
2月13日下午,曾率176名勇士参加著名的松山对日军血战的中国远征军老兵崔思群,因病去世。93岁的他,“归队”了。昨日,崔思群的儿子崔之文说:“此前,父亲也说过松山血战。在他得到政府及社会的关爱和尊重后,我更感受到他的了不起。”
回放 177人战斗8人生还
黄山市有个关爱抗战老兵志愿者团队,许琦和汪为之是核心成员。在他们这里,记者了解到崔思群的抗战经历。
崔思群是黄山市甘棠镇人,出生于1921年11月18日。1937年抗战爆发后,崔思群考入黄埔军校第15期,毕业分到国民革命军第8军103师307团,后奉命到云南保山和昆明附近保卫祥云机场。
1942年,崔思群等10余万中国远征军入缅甸对日作战。1944年6月初,影响到滇西战局的(云南)松山战役打响,远征军和日军56钢铁师团血战。在一次战斗中,日军占据了山坡和山顶,山体挖空而地下碉堡无数,火力猛烈,远征军伤亡惨重。当时,连长崔思群请命带战士过怒江,迂回敌人后方,24小时架通了惠通桥,用美式步枪和喷火器攻下敌人山上的11个堡垒。这次战斗异常惨烈,崔思群连177人只8人生还,他的右腹部也受到重伤。
因战绩突出,崔思群升任团作战室主任兼营长。抗战胜利后不久,崔思群回太平(黄山区旧名)老家务农。
现在 老人生前很受尊重
昨日,崔思群的65岁独子崔之文忙着父亲后事。当天下午,黄山区委统战部副部长苏立新和相关区领导吊唁了崔思群。
崔之文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父亲在世时,说得最多的是端掉日军野战医院和松山血战等,这也是父亲引以为豪的经历。
崔之文说,以前对父亲的这些经历感受不太深。直到这些年,地方政府对父亲的生活保障不断重视,逢年过节来慰问,他也感到父亲受到了尊重。尤其近几年,不断有各地的大学生、志愿者来看父亲,还接他到南京等地居住。此次,父亲生病在南京住院,很多人到医院问候、捐款捐物,都让他为父亲感到自豪。
“这么多人关爱父亲,是因为他当初为了国家而血战。我感受到了民族精神,意识到父亲这样的老兵了不起。”崔之文说。
黄山区档案局长慈龙翔告诉记者,去年下半年,崔思群老人将保存至今的唯一纪念物—一个枕头捐赠给了省档案馆。这个枕头是美军奖励给他的,老人一直视为珍宝,历经坎坷也珍藏着。(黄儋、吴永泉)
为表达对崔公的哀思,也让更多人了解这位雪藏六十余年的本地抗日英雄,我们将在昱中花园进行一个简单的追思活动。
崔公的前半生是血与火,光与电,后半生则是漫长的晦暗。但是在这个温暖的冬天,崔老的重孙、重孙女相继降世,让老人终于“四世同堂”,而志愿者们为崔公的奔走,也让他在最后时刻获得了英雄的尊崇!
虽然您可能不认识他,但是您一定知道这样一个群体!70多年前,正是这样一批热血青年,身负国仇家恨,毅然参军杀敌,才扶大厦于将倾,挽狂澜于即倒!他们的牺牲极为惨烈,摊开抗战史,一个排、一个连打光是常有的事,一个师、一个军打光也不鲜见,许多人在胜利的曙光到来前化作了尘土,然而他们英勇无畏,最终取得了胜利,拯救了这个国家。而今70年过去,健在者已屈指可数,他们如风中的烛光,摇曳……
2014年2月13日,崔公因病归队,他如一缕流苏般的光,融入历史的光明长河,18日,崔公将入土为安,如果您无法参加他在黄山区的葬礼,就在晚上八点,昱中花园,和大家一起,点起一颗蜡烛,为崔公的归队照亮道路吧!
活动内容:
1、蜡烛寄托哀思(蜡烛现场领取);
2、崔公的资料展示。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