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加入
查看: 1072|回复: 0

歙县之白菊花(徽菊)起源

[复制链接]

259

主题

353

回帖

1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11586
发表于 2014-9-11 17:5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歙县为徽州府首县,物产袤丰,除绿茶、雪梨、珠兰、蜜枣、枇杷外,尚有白菊花一种,市称“徽菊”。每年产量亦侥,行销杭州、上海、福建一带,品质远在杭菊之上。但内地各省却之甚鲜,不无遗珠之憾,兹就调查所得特为国人介绍之。
    一、  沿革
      清末叶县之南乡绍前村(距岔口十里)有茶商张亦光者,向设茶庄主於杭州,目睹杭属塘棲镇,盛产白菊花,(即世称杭菊)每年售药肆及茶庄或作药用或充饮料,行销遐迩获利咸丰,查该品栽植手续,极为简单,默念歙南与浙江接址,雨量气候,多有近似之处,即能繁茂於塘棲,当亦同生长於歙南,每欲移回种植,奈斯时塘棲各花户,咸认白菊花为奇货可居,坚不可让,苦求不得,嗣后本地种花工人,窃偷母株数株,密藏於船舱中,运回故里试种。结果成绩甚佳!是为歙县自栽白菊花之嚆矢,亦即徽菊诞生之良辰,事在光绪二十二年也。惟初时不识烘焙,出品恒劣,难与杭菊为伍厥。后迭经改进,甫远佳境。战前滬上商品展览会,曾搜罗杭菊、滁菊、徽菊多种,陈列之俾众观评,据各方批评的结果,金菊(一名贡菊系徽菊之一种),详后品称第一,其它两种,皆瞠乎其后矣。所谓其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是也。故迩来沪杭一带之各茶庄,争彰金菊或贡菊之名,以炫耀於主顾,而少招来。
     现在徽菊之产地,计分三区:一在金竺岭(或书金竺岭),一在大洲源,一在长源(三处皆在歙南)若以栽植年限论,大洲源(绍前村即在该境),最早(光绪二十二年)金竺岭次之(民初)该地目睹大洲源栽菊获利甚丰,群相竞植;其母株来源,半自大洲源,半自塘棲村原产地,长源更晚(民十以后)其母株来源,悉与金竺岭同,至於全区产量,(民十以前)每年不过千担,(每担百斤,每斤十八两秤,概以干花计算,以下悉同鲜花十斤,烘成干花一斤)。自斯以后,直至战前产量最丰,每年约计三千担,自抗战军兴交通梗塞,运费过钜种者渐稀,近两年来,因粮价特昂,购办不易,南乡多山,产量素少,居民为急救燃眉,计多毁菊。圃改种杂粮,故估计本年所产全量,不过五百担,较之往昔,不管天壤。惟该品蕃殖极易,本肯栽培,当年有花。一俟战争结束,民生优裕黄金时代,不难恢复,固无庸徒,抱杞人尤也。
     二、 形态
       本品为兰科之多年生宿根草本。茎原高二尺,性因在生育期中,曾经两度剪摘,(一次整枝一次摘心)故现在不过尺半。叶如通常,菊花叶多花又而略小。花正白色,外围为舌状,花冠内心为管状,花冠为黄绿色;当恕放时生花最大者径半寸,(若银元大)小者较差,一经烘干则缩小径反半寸,(若乾隆铜钱大)。
      花原有正黄正白二色,继因黄色售价常廉,(战前每斤约贱一元)种者为经济计见,即掘弃。故近来黄色种殊不多,观大有尽绝之势。
     三、 功用
    本品最大之功用,每年大宗咸运至福建,充作日常之饮料,谓有去头风清心目之功。自表面观之,似作饮料代替茶叶用,然能去头风清心明目实含有药用之意也,兹录清康熙向休宁医士汪昂著本草备要,所载甘菊花供药用原文如下:“甘菊花祛风湿补,肺肾明目,味兼甘苦,性禀和平,备受四气(冬苗春叶夏蕊秋花)。饱经霜露,得金水之精居,多能益金水两脏,(肺肾)以制火而平木(心肺),木平则风息,故能养目,血去翳膜,(与枸杞相对,蜜丸久服,永无目疾)。治头目眩晕(风热)散沮痺游风,以单瓣味甘者入药,(花小味苦者,名苦薏非真菊也。牧署闲谈曰:真菊延龄,野菊溥人,)术枸杞地骨皮使黄者为阴,分白者入阳,分紫者入血,分可药、可饵、可酿、可忱仙经重之。”
     笔者谨按该书所载之白菊花,虽未明指何种菊花,言实则杭菊、徽菊、滁菊等皆可尽纳於其中,今徽菊之花色,既有黄白之分,用当有阴阳之别;药以愈病为主,何分贵贱,然药商及菊农,往往尊白而贱黄,殊不合理。
     又杭徽滁三种菊花,反有黄白二色;从无紫色者,(玩赏用之菊花,多有紫色,但不能药用)。今该书所言“紫色入血分”一语,不知究竟何指笔者,再四研思,而得下列三种:答案然乎否乎?尚希明家指正:
    甲:开放之白菊花,一经严霜侵凌,则内部立即发黑,外围变紫,但并非真有紫色,汪先生未察致误认真有紫色一种。
    乙:汪先生系生於康熙朝斯时甘菊中,或真有紫花,迭经同淘汰,今已绝种,亦为可知。
    丙:汪先生精於歧黄,未能睫博物,对於甘菊颜色,或有杜撰之嫌,重理想,轻实验。医者臆也,此为中医之通病,汪先生也染之敷。
     四、栽培
      本品生长,粗放土壤,以小黄土,(即土色微带黄色者)无石砾为宜,(上面含沙,下层全土壤最宜,又偶小形石砾者,亦不大碍)气候降霜,不太旱处皆可,(霜期最好在阴十一月,采后之收)。株距六寸(金菊棵小故窄)至一尺二寸(次菊海宁菊棵大故宽)深冬将残枝悉行割去,割用落草皮之类壅护地下,宿根以防冻死。翌春三四月之交,拨开壅地,掘起宿根,分开栽之,每穴反栽二三株。栽后一旬,放以人粪尿草木灰这混合物,是为第一次肥。霉期内,移新发之株,距土上二寸处,一律剪去,随即施第二次肥。种类不择,豆饼、茶饼、桐饼、猪、牛粪堆肥等皆可。唯施桐饼者,次年须易地,否则生长不茂(理由请拙作珠兰花调查)。届阴七月半以后,复行摘心一次(答称打头)。摘法系以手行之,将每个嫩头於八九分长度处,一律摘去,俾易发乂,斯时如遇太高,及太长,不正之枝,亦可斟酌剪短,庶免将来伛伏,污及花体,大损真价。摘后随施第三次肥,以人粪尿,或各种饼类皆可,以后则枝丛生,苞多花繁,每株能开花百余朵,至二百余朵。
      本品性不厌肥肥则花大量重。据老圃云“肥地每鲜花一两(十八)两秤(只需六十朵,脊地恒需一百二十朵至百五十朵)”。两比相差一倍有奇,由此可知地之肥脊,影响花体之大小及重量,良非浅鲜。普通每年皆肥三次,亦有经济充裕之花户,而肥四次者,至於每次施肥之分量;常随天时而有差异即晴天宜少,雨天宜多,若以各种饼来论,大概每斤可施二十株,如以人粪尿草木灰类其分量多寡;斟酌增减,难能一定。
   五、品种
     1、黄菊:广产於金竺岭一带,故又称“金菊”。花色正白,烘干后色带光泽,外围之花瓣,(即壮花冠)稍短内心(即管状花冠)黄绿色味甘,冲后汤清,供饮料及药用者,在该菊之上堪称为极品。惜发棵不大,抵抗外侮力弱,易罹瘟病,故种者稀。在金竺岭约占该区全量十分之三,大洲源及长源之山,多已石砾,生茂不适几绝迹,性喜肥沃以黑色土质为最宜,高山无石砾之地。
      2、次菊:以次于贡菊一等故名,花色正白,惟无光泽,花大量重,外围之花瓣较长,内心黄黑,冲后汤绿,而浊味带苦,只作饮料,不供药用,发棵大,抵抗外侮力强,少罹灾害,生长容易,地势高下咸宜,产量丰,故种者多,大洲源长源等处,以山多石砾,为其主要之产地。
     3、海宁菊:其原种系后贡菊次菊,另由浙江海宁县移来故名,花有正白正黄二色,以大工淘汰关系,黄花种潮稀(十分之一)。外围之花瓣,小而且少,内心特大,黄黑色生长粗,故栽培容易。惟采收之后,先蒸后晒,不必烘焙,只供饮料,不堪作药,且元气已出,味苦汤浊,斯称下品,故售价特廉,约当上述二种五分之一。虽然加工容易,但总因难得高价,故种者皆鲜。仅及全县产量十分之一。
     笔者按贡菊次菊二种之品质,确有轩轾之分,杭商买到手后,恒以赝品冒真货,彼此搀有合统名之曰。黄菊藉淆,顾主耳目,但个中优劣非久,於斯道者,莫能辩之。
    六、灾害
    1、霜害,当开花期内,最忌严霜,万一遇之,则花瓣带红,内心发黑,大损真价,难能出售。据老圃云:“每年总有五分之一二受霜害不能开放”。
     2、病害,茎下之叶萎落,甚至全株枯死,“瘟病”。究其病源,据老圃云:“确有剪枝手术粗鲁,留之太高,(应距土面一二寸处剪之,如慎重,低剪绝不发生)”。此症於贡菊偶见,之次菊及海宁菊从不罹染。
     3、虫害,土虫专啮花根,剜心虫专啮花心,幸不常有为害不大。
   七、收获及加工
     1、收获,习惯每年霜降后三日起,至立冬前止,虽在期内,遇有怒放之花朵,须及时采摘,迟则花瓣脱落,虽遇天雨,也难延宕。其中先后,大概可采三次;第一次称为头花,最鲜艳价昂。以后二三花一切次第较差。降霜以后,偶剩几朵残枝,纵然开放,花色带红,内心发黑,不复能出售矣。
    2、加工,在未加工以前,慎须密棚一小室,严不透气,置多数烘篓於其中。薄铺鲜花一层,於篓顶内,用文火烘至七八成干时,复将任两篓烘过之花合并烘之。待至八九成干时,再将所有各篓之花,齐集一处,用最文火总烘之,俾花内水气尽绝十成干燥。斯时花瓣焦脆,动则易碎,例须倒於地面席簟之上,令其慢慢回润觉各花瓣发软时,即速装於另一木器中,待价而沽。
烘焙工作,最称辛苦!一经着手,须昼夜行之,不得中断,且密闭窒中,空气欠佳,因系文火需一昼夜,方可竣一篓,通常老手,可管理烘篓八只,新手减半,每只烘篓可成干花一斤。换言之,即老手每一昼夜,计成干花八斤,新手反成四斤。据老圃云:“非种之难,盖烘焙实难”。
    以上所述各节,专系指贡菊次菊而言,至於海宁菊之加工,例不烘焙。其干燥方法,系积鲜花,放於蒸笼蒸过,见全锅气满,斯乃蒸透,移至日光晒干即竣,法极简便易行。
      鲜花烘成干花,其水分折耗之数量,因天时大有出入,通常早晨摘者,饱含霜风,十斤烘成一斤,下午摘者,只需八斤,雨天加倍。
     附烘篓之构造
     烘篓(俗称烘焙)形间一尺三寸,直径二尺四寸,四周编以宽篾,密不透气,内部嵌以活顶(俗称烘屦),顶之构造,四周微低,中间微凸,系以细圆篾丝编成,可以透气,俾下面之火气,易於上升,通常每烘篓一只,因烘焙时火小工慢之故,例备烘顶两只以便轮流更换;庶免徒耗火力而赴事功。
     笔按烘徽贡菊所用烘篓之形状大小;一切皆与烘茶叶篓相同,惟箕身一则细篾(茶叶烘篓);一则宽篾(徽菊烘篓),是以异耳。
    八、产地及产量
     产地计分三区,一为金竺岭区,金竺岭、高山、李塘槐、洪岔、漳坑等处属之。本年产量约五十余担,一这大洲源区,英坑、金竺、井潭、庙前、金村、岔品等处属之。其系来自浙江淳安县境长六十里,约产一百五十担;一为长源区,慈坑、老竺铺、查坑、尖石等处属之。其源流系来自浙江昌化县,境长一百二十里,约产三百担,总计约为五百担。战前当地价格,每担八十至二百元。去年已达五百元,今年未登场,沿无市价,大约总比去年加倍。【注】徽俗地名,所称某某源,即是山河经流之处。
    九、运销
     战前每当菊花登场之际,即有杭州茶商,来原产地坐收,现在杭商绝迹。全有本地商人代办,系分向各菊农,零星以老秤买进,复烘焙之务期水气尽绝,再按市秤半斤,用皮纸絷成短长方形之包,装於扁(微扁)长方形大竹篓中,每篓规定百包,除本县暨邻境销售少量外,其余一律由新安江先行运至杭州,然后多销上海福建等地,但大量之销费,究属闵省。
     各产区虽靠近公路,(金竺岭、长源二区间,靠近徽杭公路,大洲源区距淳安二十里)然后陆运,费用浩大,故在战前,悉就水道。金竺区,以呈村降(地名距金竺岭五里)为集中地点,行二十五里,至深渡上船。大洲源区,以岔口为集中地点,行五里,至正口上船(深渡下流十里)。长源区,以三阳坑为集中地点,有小河七十里能深渡,亦由深渡上船,各区地点虽异,然同由新安江而达杭。现在水道梗塞,全由陆路挑至杭州,时滞费钜,无利可赚。
    附竹篓之构造
    竹篓以宽篾编成,眼大粗陋高二尺(连盖在内),椭圆形口径南北尺半,东西一尺。内部先行遍铺棕皮一层,复垫簝叶一层,故不畏湿。
   十、捐税
    呈村降、岔口、三阳坑等地,虽为徽菊集中地点,但并无菊花行之设立,昔年各经纪代客收买,常有酬报,确数不详,其他捐税无。
    十一、尾语
    徽菊品质,确在杭菊之上,但内地各省,知之甚鲜,推其原因,由于产区人民,尽属农氓,平日对于宣传太欠工夫,亟宜组织徽菊茶公会,大肆宣传,俾国尽知徽菊真价,毋让杭菊专美也。(作者:赵保康)
注:发现最早记载黄山贡菊(徽州贡菊)的材料
【歙县论坛 贴贴必回】 欢迎网友们加入,群策群力,把我们的论坛越办越好。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歙县论坛主站|歙县论坛-歙县老百姓值得信赖的网络平台 ( 皖ICP备14023110号-2 |34102102000101 )

GMT+8, 2024-11-22 02:47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