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85、211教育工程理当废除
作者:熊丙奇
900人参与 60评论
..
985、211的存在,把学校分为三六九等,不但影响学校的平等竞争,而且也影响学生的求学、升学(考研)、就业,是学历歧视的根源。
针对媒体报道国家已低调废除高校“985工程”、“211工程”这一消息,教育部新闻办官方微博“微言教育”13日晚间发布微博称,不存在废除“211工程”、“985工程”的情况。“微言教育”介绍,建设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是加快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战略决策,国家先后实施了“211工程”、“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和“特色重点学科项目”等重点项目,有效推动了我国高等教育整体水平的提升。
教育部的回应,否定了网传的消息,但事情并不能到此为止。网传的消息,引起舆论广泛关注,某种程度反映出社会舆论要求重新审视985、211工程价值的呼声。毋庸置疑,985、211工程究竟对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起到怎样的作用,需要客观、理性的评价,倾听各界的声音。这次网传废除985、211,可以作为官方、社会舆论共同反思这些教育工程的契机,包括教育部在官微回应中,其实也提到目前985、211存在的问题,明确要加强顶层设计。
笔者多年来一直呼吁取消985、211。985、211的存在,把学校分为三六九等,不但影响学校的平等竞争,而且也影响学生的求学、升学(考研)、就业,是学历歧视的根源。眼下,教育部否定了网传的消息,但笔者希望教育部门能认真考虑启动废除的进程。
其实,取消985、211,消除所有高校的身份、级别,让学校平等竞争,这对所有高校和所有学生都有好处。从全世界范围看,所有一流大学都来源于竞争而非计划。学校自由平等的结果是,会有一流的综合性院校,也会有一流的职业学校。我国基础教育的名校情结,学生非985、211不读,不就因985、211的存在而产生吗?教育部门曾一再发文,要求用人单位在招聘时不得提985、211要求,那么,为何不釜底抽薪取消985、211呢?
985、211工程,从本质上说,是政府部门的教育拨款项目。即采取申请立项的方式向入选的高校拨款,这种行政性质的教育工程带来诸多问题。首先,给入选高校贴上标签,就如现在的人才计划一样,一旦入选,还没有开展研究,就被誉为著名学者,入选的高校,在入选时就宣称自己的办学实力得到国家认可,985教育项目,演变为985高校,就是这样而来。其次,由于入选既可以获得大笔经费,又可以提升地位,因为不少高校都把跻身985、211作为办学奋斗目标,导致985、211一再扩容,好在近年来教育部明确叫停扩容,才断了一些高校的念想。再次,与高校申请对应的是政府部门的立项审批,为通过审批,诸多学校跑部钱进,其间不乏跑要公关,包装成果,弄虚作假,而借助行政审批、评审,行政力量也就名言正顺干预学校办学。换言之,只要行政审批、行政评价存在,学校的办学自主权就难以落实。
2010年颁布的国家教育规划纲要和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都明确提出,要深入推进教育管办评分离,落实和扩大学校办学自主权。为此,政府部门必须清理、取消一系列的行政性工程、计划,建立全新的政府管理学校的方式,废除985、211,显然是题中之义。
但废除985、211,还必须解决以下三方面问题。首先,应该通过加大政府教育信息公开,以及建立对高等教育的专业评价和社会评价,来为受教育者选择高校,以及用人单位选择大学毕业生服务。客观而言,目前985、211已成为受教育者和社会评价高校的“身份指标”,在取消学校身份(以及其对应的行政评价)之后,应培育发展社会评价、专业评价。
其次,要避免用新的行政性教育计划,替代985、211。有消息显示,有关部门已在推进2011计划,这一计划从985注重学校整体、211注重学校学科,调整到注重学校、学科间协作,包括和社会企业协作。不管这一计划设想有多好,笔者反对出台任何新的行政性质计划,这还是管办评一体化,而不是推进管办评分离。
再次,要探索建立新的教育拨款体系。当前的教育拨款,就由行政部门主导,985、211工程,只是看其中的拨款口径之一,要成立国家教育拨款委员会,负责制订教育拨款预算,并监督政府部门落实。如果有国家教育拨款委员会负责拨款,那么,高校可以获得充分的财力保障,而不必跑部钱进。与此同时学校要建立现代大学制度,实行学术自治、教授治校,坚持教育本和学术本位,真正把每一分钱都用到刀刃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