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自由 于 2015-5-6 14:55 编辑
桃花三月游雄村 李可贵 3月25日,阳光明媚,春意盎然,老同学相约到雄村一游。国家4A级景区雄村古名洪村,元末曹姓家族迁入此地,距今已有800多年的久远历史。雄村青山环抱,竹林掩翳,清碧江水傍村流淌,是一块钟灵毓秀、风光旖旎的风水宝地。 恰是雨后初晴,一路走去,夹路古樟逢迎,大树冠盖蔽日。只见雄村云环雾绕,晨曦微露。一江碧水缓缓东流,岸边桃花妖艳,小径幽香。 隔岸青山逶迤,嘉木葱茏。村中古屋新居,错落有致;鸡犬相闻,鸟鸣如歌。好一个钟灵毓秀,风光旖旎的徽州山水人家! 一进景区入口处,就见观光道路右侧竖立了一块《歙县怀古》的名贤榜,黑底黄字的碑文对12位徽州历代杰出人才(农军领袖方腊,东海枭雄王直,明廷太保许国,徽墨名家曹素功,户部尚书曹文植,三朝重臣曹振镛,丹青奇才罗聘,理财大家王茂荫,民国元勋张靜江,教育先驱陶行知,画坛巨孹黄宾虹,国家政要柯庆施)作了简要介绍。导游**首先向我们重点介绍了三个从雄村走出去的、让雄村人引以为豪的历史人物。清朝军机大臣曹振镛权重一时,位极群臣,清乾隆、嘉庆、道光三朝元老,官至一品,被誉为“宰相朝朝有,代君三月无”;王茂荫,清朝财政大臣货币理论家,持正不阿,力主币改,是马克思《资本论》中提到的唯一中国人。王直,明朝最大的海上贸易商,曾为海盗,在日本称其为“徽王”。 看过《歙县怀古》碑,就见‘一品雄村’石坊。石坊正面上书‘一品雄村’四个大字,背面上书‘宰相故里’四个大字。 何为一品?因为曹氏家族五世官居一品,“父子尚书”。父子历经三代皇帝,把持持朝政达75年之久,见证了清皇朝由盛而衰的历史。曹振镛官居军机首辅,因当时朝政已废除宰相一称改为军机大臣,军机大臣位居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实为宰相,所以人们习惯称之为宰相。 过了石坊就到了“劝学亭”。 亭的柱子上有副对联:“尚书进士侍郎举人,济世兴邦贯日凌云”。意思是讲古徽州那种根深蒂固的以文入仕、以名垂世思想,仿佛“十户之村,不废诵读”的盛景就在眼前。 走过“劝学亭”,便见路旁大树底下有一座曹振镛的雕塑石像,他就是雄村景区的核心人物。 我们看到的曹公塑像天庭饱满,眉宇威严。曹振镛是新安曹氏的杰出代表,从政时间长达53年。他一生经历乾隆、嘉庆、道光三朝,在乾隆46年(公元1782年),27岁的曹振镛考取进士,到了嘉庆朝,他得到重用,任吏部尚书、体仁阁大学士,兼管工部,进入内阁;到了道光朝,他再升一级,任武英殿大学士,成为道光的心腹之臣,曾代理皇帝事务三个月。他的仕途如一马平川,一江春水,步步高升,无灾无难,年届80岁才退休,当官长达52年。曹振镛清代官宦岁月之长,几乎无人能夠超过。 过了曹公塑像,要从一个命名为“雄州台”的长廊经过。“雄州台”木质结构,飞檐翘脊,古色古香。长廊的柱子上撰有四幅对联:“岛绿新安水,村雄古徽州;四世一品承雨露,六巡五狝代君王;带甲经商论海王,息兵开市铸奇冤;中美讲武第一班,忠义救国八千人”。我来不及记忆,就赶紧用手机拍了下来。 出了长廊,稍走几步,“庆升台”便展现在我们面前。关于庆升台,导游**告诉我们有这样一段历史渊源:曹文植户部尚书借口奉养老母乞归,从扬州招募多名艺人,带回雄村老家,组建“华廉家班”,让老母在家看戏,颐养天年。乾隆80寿辰之际,曹文植把“华廉家班”更名为“庆升班”,赴京晋庆。此次进京演出十分成功,得到乾隆皇帝的赞扬。从此徽戏不仅称雄京城,而且誉满全国。雄村赴京为乾隆皇帝祝寿的庆升班,成为奠定京剧的徽戏进京第一班。 随后,我们回到了原起点。那里有一座高大的“大中丞”石牌坊。这是一座三间三楼冲天式青石功名牌坊,建于乾隆二十七年(1762年)。坊三楼龙板上有“恩荣”二字。此坊是为纪念曹氏先祖曹祥而立。曹祥自幼家境贫寒,发愤读书,考中进士,为官清廉,卓有政声。同时,牌坊上还镌刻了明代曹氏家族中举者和显宦的姓名,光分列爵,门楣生辉。这石牌坊是对曹氏家族里成就最显赫的人进行的褒奖,使他们在历史的丰碑上代代相传。 石牌坊后边是中美合作所展览馆。 这里是“中美合作所”原址所在地。院中墙上的两面旗(中华民国和美国国旗)非常显眼。这儿曾是民国时期中美合作所训练特务之处。中美合作所第一个特种技术训练班在雄村三年,培养了八千多名特工,一直到抗战胜利才结束。一楼的房间现在用于展览,展厅里用了大量的照片和实物介绍了当年他们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故事。由于时间关系,我只能粗粗地浏览一遍。让我们想不到的是,这里介绍的内容与我们以前上学时老师教的居然大相径庭,说明了历史对中美合作所的褒贬不一。谁是谁非,我们无法判定。
中美合作所右边是竹山书院。导游**告诉我们:曾是徽商巨富的曹氏家族不忘投资兴学,激励子孙 “寒窗苦读,功成名就”,他们奉行学田制度,使族中天资聪颖而贫不能入学者也能安心就学。“竹山书院”是雄村最为精彩的一页,为寓居扬州的两淮八大盐商之一的曹堇怡在弥留之际遗命两个儿子曹翰屏、曹暎青所建。竹山书院建于乾隆二十年(1756年),是雄村现存最为完整的古建筑文物。 这座名为“竹山书院”的宅子现在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当年雄村曹氏家族的私家书院,书院集学堂、园林于一体,秉承了徽派建筑风格,是一座二进三楹的学舍建筑。因为曹家历代做的都是文官,所以在门前两旁竖了两个的石鼓(武官竖的是狮子)。大门上方斗大的“竹山书院”的题额出自清代著名金石书法大家邓石如手笔。书院以“竹山”为名,喻含着曹氏族祖对后人的殷殷期盼。 书院的入门处竖立了一个木屏,两廊皆方形石柱,正厅宏大宽敞。左侧是个蒙童馆,也就是古时候的幼儿园。院子里有“天井”和“明堂”,屋顶上的雨水全部纳入“天井”之中,谓之为“四水归明堂”。厅堂四周有回廊,下雨天来来往往不用打伞。正厅中壁悬曹文埴撰写的蓝底金字板联一副:上联是“竹解心虚,学然后知不足”; 下联是“山由篑进,为则必要其成”。此联意在勉励后学之士,同时也很巧妙地将“竹山”二字分别嵌入其中。 竹山书院实行免费教育,凡是曹氏家族子弟均可到此读书,不用缴费。这在当时中国农村确实是一件了不起的善举。经费来源主要靠捐助。当时村人捐地的功德碑还挂在墙壁上。在书院的厅堂里还陈列着当年曹氏父子在京为官时的御批和奏折。竹山书院曾经诞生了一个又一个名人大家。仅明清两代,这里就培养了30个进士,54个举人,还出了五位一品大员。可见当时是何等的风光和荣耀。
我们在曲廊小院的壁石上看到了唐代大书法家颜真卿手书的“山中天”石刻,笔迹遒劲潇洒。我说这颜真卿手书的“山中天”石刻县城新安碑园也有,这里可能是仿制的。可是导游**说这块石刻经过专家考证,确为颜真卿真迹。同时她还告诉我们,这块石刻是这座书院的镇院之宝。 书院设堂讲学的地方叫清旷轩,这是书院以文会友的地方,在竹山书院东首与其相连。轩厅正壁嵌着的曹学诗撰写的《所得乃清旷赋》吊屏,是漆刻的,并以王维诗句“畅以沙际鹤,兼之云外山”为韵而撰成。曹学诗“江南半才子”的雅号也是乾隆皇帝所赐。轩厅上额匾为篆书“所得乃清旷”。厅前有平台,地上有用彩色鹅卵石铺成的双龙戏珠图案,台柱三面皆饰以石雕,有栏柱十六,顶端各有青石狮子,小巧玲珑,神态各异。清旷轩还有一个称谓叫桂花厅,因轩前小巧的庭院中遍植桂花树而得名。园中原来植有桂树54株,有月月桂、八月桂等多个品种。当年曹氏家族定有族约:凡族人中有中举者,可在庭院中植树一棵。我国古代有“蟾宫折桂”的传统习俗,所以揽月折桂成了竹山书院莘莘学子的美梦。这满园的桂花树,便是雄村人才辈出的见证。 从桂花厅向东走,便是精致小巧的百花头上楼。该楼四面长窗落地,所以又称之为“四面楼”。在科举没有废除时,凡书院中有进学中举者,文会就在这里为之摆酒庆功。据说,当年中美合作所建于雄村时,这里曾作过美籍教官的卧室。 桂花厅东北侧有一座双层八角形亭阁,叫 " 文昌阁”,又名“凌云阁”。此阁建于清初,砖木结构,雕梁画栋,飞檐翘角。南面楼檐悬挂“贯日凌云”四字金匾,气势非凡,抒发了书院学子们的凌云壮志。亭脊有狮、虎形装饰,亭翼角下有“金雀铃”,微风吹来,叮当作响,余音袅袅,别有韵味。亭脊的葫芦形锡项,在阳光下银光熠熠,寓意文曲星高照,曹氏家族人才辈出。 “竹山书院”门前就是桃花坝。桃花坝是雄村沿江而建的一道石坝,因坝上遍植桃花而得名。今天我们已经两次从桃花树下经过,因为赶路,来不及仔细欣赏。现在我们要看个夠。 你看:桃花坝上姹紫嫣红的桃花和古朴典雅的竹山书院错落有致,浑然一体,展现在我们眼前的便是一幅泼彩的江南水乡画卷了。只见桃花坝上的桃花竞相开放,缤纷艳丽,隔河相望,红云一片。因为她的多姿多彩,便吸引了众多的游客前来踏春徜徉,共同感受春天的娇艳和美丽。今天我们也就是因此慕名而来的了。 我们漫步在桃花坝上,只见树与树之间,枝与枝之间,花瓣与花瓣之间,一团团、一簇簇、一片片,傲然竞放,娇艳欲滴。红似朝霞,白如碧玉。置身其中,微风轻拂之下,香气沁人心脾。雄村的桃花美,不仅体现在一棵桃树上开出几个品种,同一枝条上不同朵之间颜色也不同,甚至一朵花上开出几种颜色来。看到桃花开得这么灿烂,沉醉之余,我们忍不住频频驻足拍照留念。我们在不知不觉中,就醉意迷蒙在桃花丛中流连忘返了。 桃花坝前面是新安江上游的渐江,清丽明净的渐江水,如一道自天而降的银练,在村前拍岸而过。与书院隔江相对的半山腰中,掩映着一座叫“慈光庵”的古刹,她诉说着一个姐弟劝学的感人故事。曹文埴的儿子曹振镛,幼时顽劣异常,无心读书,其姐苦心规劝他说:“你不用心读书,将来如何登堂入仕,承继父业?”曹振镛夸下海口:“他日我定为官,且胜吾父。”姐姐有意激他:“你若为官,我当出家为尼。”曹振镛从此刻苦攻读,果然不负姐姐所望,考取了进士,官至军机大臣,权倾朝野,留下“宰相朝朝有,代君世间无”的佳话。于是姐姐不食其言,坚持要出家,曹振镛苦劝无效,又怕姐姐在千里之外孤苦伶仃,只得借当地俗语“隔河千里岸”之意,在江对岸建了一座尼庵供其姐修行。 时间将近中午,大家决定留点悬念,也许我们还会再来,下次再去看吧。到这里便结束了我们的此次雄村之行,大家怀着恋恋不舍之情,乘上回程之车,直奔县城“徽苑一楼”,共进午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