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加入
查看: 1819|回复: 2

大阜潘家祠堂里银桂树下的断想(2)

[复制链接]

113

主题

1678

回帖

1269

积分

进士

积分
1269

帅哥勋章起早贪黑奖宣传大使奖

发表于 2010-1-6 14:3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祠堂是三进五开间的合院建筑。高大厚实的封闭外墙,包裹起一个重门叠院,阻隔了嘈杂喧阗的外部世界,营造出以家族为中心的人文意象。外界的光线透过一方天井,静静地、柔和地宣泄在舒展着枝枝桠桠的银桂树上。
在我想来,祠堂作为家族精神维系的焦点,而天井又是祠堂建筑中天地的象征,中庭所植必然是“一草一木总关情”。记得绩溪县上庄村胡氏祠堂的前院内,就生长着一棵树龄在二百年以上的罗汉松,据说那是当年建造祠堂时胡适的先辈从歙县带土移植的。迄至今日早已是古朴苍劲、枝繁叶茂,村中族众虔诚地称之为“胡氏”,潜意识流露中显然凝聚着族人对血缘香火源流的追溯。由此看来,谁说草木无情?站在银桂树前,分明也让人滋生出一份历史的厚重感。不是么?正对着银桂的就是祠堂的中心部分,以前是安放潘氏列祖列宗神主牌位的。遥想当年,每逢春露秋霜开祠致祭,家族成员就沿着脚下的踏步鱼贯而上。在馨香俎豆的氤氲香火里,在先祖与后昆跨时空的心灵交流中,看着天井中馥郁芬芳的银桂,一定会从这树上分枝、枝上分杈的婆婆树影间悟出些什么来……
徽州是中国家族制度最为发达的地区之一,在另一方面,它又是近世商业气氛最为浓烈的地区。而且,这两者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换言之,宗族亲缘制度的发展与商品经济的发达是同步的。这一点,并不仅仅限于徽州,令人惊奇的是,在中国商品经济比较繁荣的几个地区(另一个典型的例子是珠江三角洲),宗族反倒有了普遍的发展,这与人们通常的印象——商业的繁荣会逐步瓦解中国固有的家族组织的想法大相径庭。以徽州为例,在明清时期,一方面是“徽州风俗,以商贾为第一等生业”(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第三十七卷);但在另一方面,当地又是“家多故旧,自唐宋来数百年世系比比皆是。……村落家构祠宇,岁时俎豆”(《古今图书集成·职方典》)。商业发展与宗族制度,呈现出同生共荣的奇特景观。有的村落还不只有一个宗祠,除了总祠外,还有支祠和家祠。例如张艺谋在拍摄电影《菊豆》时,外景所选择的黟县南屏村,就是保存有众多祠堂的徽州村落。据清朝嘉庆年间编纂的《黟县志》记载:
徽州聚族居,最重宗法。……族各有众厅,族繁者又作支厅。所谓厅,也叫“厅厦”,亦即祠堂。南屏村的祠堂分为“宗祠”、“支祠”和“家祠”。同一姓氏的直系亲属围绕着自己的“家祠”建造住宅,而“家祠”的建筑则环绕在“支祠”周围;“支祠”是同一姓氏、同一支脉繁衍的后代亲属所共建,它们簇拥于“宗祠”的周围;而“宗祠”则为同一姓氏的总词。通过家祠、支祠、宗祠之间一层层的统属关系,徽州人的血缘组织呈现出宛如银桂般的枝枝桠桠——这就是毛泽东所概括的“由宗祠、支祠以至家长的家族系统”。(见《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载《毛泽东选集》第一卷)
祠堂是一个家族的中心,通过开祠致祭和其他的家族活动,将族众牢固地纽结在同一祖宗的牌位之下,形成了一个个严密的血缘组织。直到今天,徽州同族人还常说,彼此原先“是同一个祠堂的”,实际上也就是指族众间的血缘关系。而维系这层血缘关系的主要纽带,则是卷帙繁多的家谱。
在徽州,每一个聚族而居的家族组织都有一部、乃至数部家谱。一个家族经过数代的繁衍,人口压力很快地就超出了当地的生态承载能量,于是他们不得不东迁西徒,开拓新的生存空间。这样,随着人口的增长和迁徒,大宗派生出小宗,而小宗又新派生出更小宗,就像枝叶繁茂的银桂,树干分出树枝,树枝又分出树杈,树杈再分出树杪,……。在古徽州,类似的派生过程几乎是亘古不变。其结果是使得聚族而居的大姓,尤其是汪、程二氏,支祠都以数千计。族大丁众的家族的家谱,如同他们的祠堂一样,也分为通谱、世谱、支谱、总族谱、分族谱、统宗谱、大同宗谱、小宗谱等等,一姓一氏的谱乘往往多达成千上万种。名宗右族纂修的族谱,刻工精美,卷帙浩繁。
【歙县论坛 贴贴必回】 欢迎网友们加入,群策群力,把我们的论坛越办越好。

147

主题

6061

回帖

1万

积分

荣誉贵宾

小龙

积分
13628

罐水天才奖活动参与奖帅哥勋章起早贪黑奖爱心天使奖

发表于 2010-1-6 14:38 | 显示全部楼层
潘家祠堂
读小学的时候还在里面读过书,现在想一想也有十多年没有去过了
【歙县论坛 贴贴必回】 欢迎网友们加入,群策群力,把我们的论坛越办越好。

0

主题

404

回帖

923

积分

进士

积分
923
发表于 2014-3-26 22:18 | 显示全部楼层
祖祠,有几十年了没进去过
【歙县论坛 贴贴必回】 欢迎网友们加入,群策群力,把我们的论坛越办越好。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歙县论坛主站|歙县论坛-歙县老百姓值得信赖的网络平台 ( 皖ICP备14023110号-2 |34102102000101 )

GMT+8, 2024-6-20 03:45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