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观众教育 于 2015-9-27 07:19 编辑
水口是相地的重要内容。《缪希雍葬经翼》称:水口乃地之门户,当一万众水所总出处也。所谓水口,就是在某一地区水流进或水流出的地方,一般指出水口。凡水来之处谓之天门,若一来不见源流谓之天门开。水去处谓之地户,不见水去谓之地户闭。源宜朝抱有情,不宜直射关闭。去口宣关闭紧密,最怕直去无收。水流去处的两岸之山,称为水口砂。水口若无砂。则水势直奔而出。砂要周密交结,狭塞高拱、犬牙相错、群鹅相攒、高峰特立、异石挺拔。其形如印笛、禽兽、龟蛇、旗鼓。其势如猛将当关、卫士护驾、车马盈塞、剑戟森立。凡重叠不计其数、迂回至数十里,有罗星、华表、捍门、北表、关砂排列的,属于水口砂的贵格。
为什么说这样的水口砂为贵格呢?这是以山水喻人情。山水情意顾内、横截逆转,犹如人步步回头,恋恋不舍。山水层层排列、密密集集,犹如人团团朝拱、簇簇拥拥。从生活需要看,四周的水越多,资源越丰富。所以风水先生说:水主财,门开则财来,户闭则财用不竭。
水口的范围有大有小。从水入至水出,水所流经的地区即是水口的范围。《入地眼图说》卷七《水口》云:“自一里至六、七十里或二、三十余里,而山和水有情,朝拱在内,必结大地;若收十余里者,亦为大地;收五、六里、七、八里者,为中地;若收一、二里地者,不过一山一水人财地耳。”这就是说水口范围与富贵成正比例。水口包容的地面越大,所能承受的容积越大,
造福的涵盖面越大。水口的概念是相对的,大水口内有小水口,许多小水口的面积构成大水口面积。每村有村里的水口,每县有县里的水口,每省有省里的水口。有水就有水口,有水口就圈定出一特定地围,依地围而讨论吉凶,讨论人与环境的关系,这种方法是可取的。
我国地势西高东低,通常情况下,入水之口多在西北,出水之口在东南。风水术以西为尊,西来之水为吉,出水之口在、东南亦为吉。风水罗盘上巽位表示东南,属吉方,我国农村乡镇的出水之口多在东南,并且有特定的标志。一般有桥梁、大树、词庙立在水口,这些标志是不能损坏的,它关系吉凶。不仅风水先生,即使是村民亦如是说。
徽州处万山间,各个村落四面皆山,形成较封闭的完整空间,水口也就自然而然地成为村落的咽喉,被看成关系到村落人丁财富的兴衰聚散。风水认为水即是财富,为了留住财气,除选中好的水口位置外,还必须建筑桥台楼塔等物,增加锁钥的气势,扼住关口。绩溪县冯村在上水口架安仁桥,并在侨上方围墙设天门;在下水口筑理仁桥关锁水流,并建台榭于桥下方,象应地户。再衬以四周狮、象、龟、蛇几座山,天门开,地户闭。借助风水,表达了吉凶观。水口往往有很多树木及文昌阁、奎星楼、庙宇等建筑,这些布局也是基于风水障空补缺理论之上的。风水在水口上的处理,改善了村落的环境及景观,形成“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的村总体环境特征,使水口成为村落庭园。歙县唐模水口即为最好的注脚。
以桥梁为例。桥梁不仅是交通设施,也是村镇居民进出的咽喉;反映村镇面貌的窗口。桥梁内是一个小世界,桥梁外又是一个大世界。桥梁如果被大水冲坏了,预兆着不幸的事将要发生。因此,农村中修宗谱都要记桥梁,把桥梁作为地理的重要标志。徽州休宁古林《黄氏重修族谱》记载地形说:“东流出水口桥,建亭其上以扼要冲,而下注方塘以入大溪为村中一大水口,桥之东有长堤绵豆里许,上有古松树十株。”
《风水探源》一书对水口理论和营建作了充分肯定,认为“它类似现代建筑中的给排水,但作用与象征意义又远非给水排水所能比及。水口很值得现代建筑学、建筑美学、建筑心理学、建筑环境景观学乃至建筑卫生学来共同探讨和发掘。”这是从建筑角度提出了研究水口的重要性。
郭璞《葬书》说:“风水之法,得水为上。”按照以获取“生气”为直接目的的风水理论,“得水为上”的依据共有三条:
第一,水有养“气”作用。因为水本身便是气的液体形态,这个道理前面已介绍过,即生气的来路,便是阴阳二气经过风、云、雨水几种形态的转变,“行乎地中,而为生气”,所以说“气生水,水又聚注以养气”(《博山篇》)。
第二,水有止“气”作用。因为气是流动的物质,既会随着风而吹散,也会因为遇到水而停止下来,所谓“气乘风则散,界水则止”,这还是由于水、气原本一体的缘故,近似血溶于水的逻辑,总之是再也不会“逃”掉了。
第三,水有运“气”的作用。对此,风水书有形象而简明的概括:“人身之血以气而行,山水之气以水而行”(《阴阳二宅全书》)。
按照“藏风止水”以聚养“生气”的风水原则。最合适的居处环境,就是既要有山脉这个有形的屏障挡风藏气,更要有水流这道无形的屏障止气、运气、养气——三个功能的重要性显然又胜于一个功能,这就难怪郭璞要说“风水之法,得水为上,藏风次之”了。一句话,山环水绕便是藏风聚气的最佳风水模式。徽州就有这样一个独天得厚的自然条件,风水在徽州的盛行也就不足为怪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