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陶行知纪念馆简介 安徽省陶行知纪念馆位于历史文化名城歙县中和街,是在原陶行知少年就读处——崇一学堂旧址基础上扩建而成,占地面积1700平方米,建筑面积3600平方米,属仿徽派建筑。青瓦粉墙,高脊飞檐,花窗格门,徽派雕刻,匾额楹联,曲径回廊,庭院花苑,具有很浓厚的徽文化神韵。馆名,乃1984年初建时,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胡耀邦同志所题写。 崇一学堂为英籍耶苏教会牧师唐进贤在清光绪31年(1905)创办的教会学校。学堂构筑分上下两层,为徽派砖木结构式民房,外观粉墙黛瓦,马头墙错落有致,屋内椽梁穿梭,粗厚的东瓜梁横亘其中。整个学堂占地面积50多平方米,建筑面积达100平方米以上,由天井、厅堂、照壁、门厅所组成。1906年,少年陶行知因勤劳聪明被唐进贤器重,免费收入该堂,接受中西合璧式教育,历时两年。从此,他从这里步出徽州,走向全国,走向世界,成为一代宗师。 陶行知(1891-1946),原名陶文浚,歙县黄潭源村人。是近代中国杰出的教育家、教育思想家、卓越的民主主义战士、伟大的爱国者、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他毕生为普及大众教育,提高民族素质,从中国国情出发开展平民教育运动,乡村教育运动,创立了生活教育理论,创办了举世闻名的晓庄师范学校、上海山海工学团、重庆育才学校和社会大学等新型学校。著作有《陶行知全集》12卷。 陶行知先生的一生是不断追求真理,为人民的教育、为中国人民的解放和民主斗争事业艰苦奋斗、鞠躬尽瘁的一生。毛泽东称赞他为“伟大的人民教育家”,周恩来评价他为“无保留地追随党的党外布尔什维克”,宋庆龄尊称他为“万世师表”,江泽民称其是“伟大的爱国主义战士”,“是中国近代教育史上的‘一代巨人’”,倡导全国“学习陶行知教育思想,促进教育改革”。 陶行知纪念馆先后于1984年、1991年、2002年三次扩建,现已成为建设精神文明的窗口,学陶师陶的课堂,行知研究的中心,观光旅游中的亮点。1991年获中国陶行知研究会最高锦旗奖;1995年被安徽省委、省政府及黄山市委、市政府首批命名为省、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1996年9月,被国家教委、民政部、文化部、文物局、团中央、解放军总政治部联合命名为“全国中小学爱国主义教育基地”;1997年6月被中共中央宣传部命名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 2003年11月11日,新馆隆重开馆。新馆内设瞻仰厅、学陶厅、思陶厅、师陶厅、书画室、资料室、接待室、办公室、多功能厅等。其建筑古朴典雅,气势恢宏。走进高大的门楼,射入眼帘的是宋庆龄手迹“万世师表”大幅匾额悬挂在格子门上,四字金光闪闪。格子门两边竖挂着陶行知的对联手迹:“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天井两边回廊的墙壁上镶嵌着八块玉山石雕图案,其中四块分别刻写着陶行知的至理名言手迹“行动是老子、知识是儿子、创造是孙子”,“分析过去、抓住现在、创造将来”,“爱满天下”,“手脑相长”;另外四块刻画着陶行知生活和工作过的具有代表性的地方歙县家乡、南京晓庄师范学校、上海山海工学团和重庆育才学校的画面。穿越明亮的天井,迈上几梯石阶便是宽敞的瞻仰厅。厅中用徽州大方砖铺就的照壁上镶嵌着毛泽东的手迹--“伟大的人民教育家”八个镏金大字,前面正中安放着2.6米高的陶行知汉白玉座像。两边圆柱上悬挂着一代文学大师郭沫若为陶行知名言所写的对联手迹:“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大厅两侧墙壁上则是四幅栩栩如生、引人注目的展示陶行知生平故事的大型漆雕壁画。 二楼展厅曲廊环绕,以现代电视屏幕及声光电相结合的科技手段,用景物、图片、实物等表现形式,将陶行知一生的工作场景和生活故事真实地再现在人们面前。在展厅展出的百余件历史珍贵遗物中,陶行知的面模、手模、生活教育社社员证、陶行知出访国外使用的皮箱和陶行知对联手迹“以教人者教己,在劳力上劳心”属国家一级革命文物。 多功能厅设在三楼,系播放录像、电化教育及学术交流之场所;崇一学堂旧址恢复如初,供人们参观追思。 万世师表,光照千秋,赤诚爱国,风范长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