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屋多主却无人修缮 薛坑口村方坑组的村民江成立, 祖上留下了一幢清代老屋,产权归其三个叔叔。后来, 三人都有了新屋, 老屋无人管理, 日渐破败。 “说修一下, 都出钱, 有一个人不同意就做不成。” 江成立说, 产权不是一家的, 别人不拿钱, 修了就不划算。“如果给我, 我愿意一家修, 可 (他们) 又不给。”在这种尴尬的僵持中, 老屋渐渐漏雨破败, 多次局部倒塌。终于, 今年8月的一个清晨, 一场大雨后, 老屋轰然坍塌。 记者在歙县、 祁门县、 黟县、 休宁县等地调查了多个古村落, 发现被 “遗忘” 的老屋相当多。有的无人住且产权复杂, 有的户主常年在外务工, 有的年轻人外出只留老人在家。“很多老房子, 有多个户主, 谁也不肯修, 谁也不能独自处理。” 歙县文物局局长程平说。
明清老宅只剩 “空壳” 此外, 徽州古民居的价值虽高, 但若按现代人的居住要求来说却极不方便——卧室、 内房一般偏小, 采光、 通风、 隔音、 防尘、 防水、 防火等都较差, 且没有室内给排水。因此, 年轻人大多不愿住老房子。 于是, 偏远乡村的很多老屋, 要么被拆了做新房, 要么被兄弟叔侄变卖分钱,要么自然毁坏倒塌。 其中, 也有相当部分的老屋, 内部的构件被户主卖给了贩子, 或被偷走。因此, 有的老屋从外看还挺完整, 可门楼没了, 屋里的雕刻门窗、 雀替、 梁托等珍贵构件, 荡然无存, 成了 “空壳”。 徽学专家称, 徽州明清古建筑的价值就在于其完整性, 以及 “三雕” 等构件雕刻技艺的价值, 屋子成了 “空壳”, 价值也大大降低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