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加入
查看: 6801|回复: 1

歙县北乡驴行记

[复制链接]

1

主题

0

回帖

6

积分

童生

积分
6
发表于 2019-2-17 20:1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唐朝大诗人韦应物曾在《见紫荆花》一诗中写道: 杂英纷已积,含芳独暮春;还如故园树,忽忆故园人。 虽笔墨不多,但游子思归、忆念故里之情却溢于言表,感人至深。

由韦应物《见紫荆花》让我联想到家乡山那头歙县北乡的紫荆湾。紫荆湾虽非吾故里,但也胜似故里。

我的家乡上庄于歙县、太平、旌德接壤,竦岭古道、旌歙古道等众多古道成了四县边民交流的重要交通要道,虽属不同的县域管辖,但仍在古徽州域内,接受了同样的文化熏陶,有着同样的生活习惯,互动比较密切。

记忆中,我还是上小学时,就有许多操着歙县方言的外乡人,牵着那时极少见到的骡马队伍来我家做客。高大的骡马特别引人注目,缰绳拴系在厨房外后墙上的铁环上。他们用骡马驮来茶叶、旱烟等特产来变卖,换回大米、油等生活用品。听父亲说,他们是山那边歙县北乡人,来自叫大谷运和紫荆湾的地方。因山高地瘦,交通不便,生活条件比较艰苦,他们通过这种方式,翻山越岭到邻县一山之隔的上庄,以物换物,换回他们生活必需品。听说那个年代,歙县北乡人很少有大米吃,玉米糊、玉米饼是他们的主食。如今,玉米糊、玉米饼却是上等的主食佳肴了。

记得歙县北乡的旱烟很博得老龄人的青睐,我的大伯金宝公就好这一口――歙县北乡人推销的旱烟丝。他来个一看二闻三品,伸手抓点旱烟丝,装入竹鞭做的旱烟管里,用火煝点燃,深吸一口,那个陶醉样,我至今依然记得。

父亲很好客,所以我家也就成了歙县北乡人的一个落脚点。父亲的歙县北乡话也说的很好,与北乡人交流不成问题,一下子就拉近了距离。父亲从事兽医行业,算是个走江湖之人,以往生活条件差,农村里养的猪、牛,那都是家庭重要财产了。父亲的手艺很好,在当地是小有名气的。自然许多人慕名而来请父亲上门治病,歙县北乡也不例外,紫荆湾尽管是邻县,但因离我家乡最近,互动就更多。

我那时候是个好动的小P孩,每每他们返回时,都邀请我去山那边玩。“华,到我家去嬉喂!”这话眨眼间已是近四十年,一直没能有时间去山那边看看。父亲的那些老友估计年龄也大了,也难能有机会翻山越岭再到我家来一叙。

2019年1月27日,恰逢绿野户外组队,尽管前日已徒翚岭古道近20公里,不管此行路程多远,仍毅然报名参加,去这个既熟悉又陌生的地方。

32名驴友早8点左右从上庄镇出发,经竦岭古道,过竦岭,就进入歙县北乡境内。竦岭古道是绩歙边民交往必经之道,在汽车未盛行的年代,这条古道热闹非凡,行人络绎不绝。

中间的小路一路向南可至里、外竦坑,我们沿右翼横道一路西行,路况很好,并不吃力,有说有笑的。约半小时的路程后,坡明显有些陡,众驴显得有些吃力,逐渐放慢了脚步,好在登顶处并不远,大家一鼓作气到达山顶。

休息片刻后,抬脚又出发。从这开始,基本上就是下坡了。十分钟就见到民居,歙县大山里的民居大多就地取材,全为土坯房墙,黄泥巴民居成了独特风景线,这是一个叫茶坞的地方。这是进入歙县境内见到的第一个村庄,说是村庄,其实就是两间房子两家人。见一对夫妇在忙作,我迎上用上庄话去搭话,他们也与我说上庄话。得知他名叫柯逃荒,未曾想,一攀谈,竟是父亲的老朋友了。他们盛情地请我进家喝茶休息,并向我了解父亲的近况。因驴队前头已行远,不敢耽搁,便邀请逃荒叔抽空去我家玩,随后挥手告辞。


从茶坞下山就是机耕路,可通车,既熟悉又陌生的紫荆湾就在前头了。紫荆湾村庄位于机耕路外沿,也就十几户人家吧。村头遇见一位大伯,我就迫不及待地用上庄话询问,“这里是紫荆湾吗?”这位大伯说是的。能在歙县北乡用我们家乡话进行交流,这本来已拉近了不少距离,紫荆湾,这个童年想来但未成行的地方,我得上前一探究竟。

大伯名叫柯良宗,今年73岁,我说我父亲是上庄八树坑的兽医,他马上就问,是兽医兴吗?并说他们是老朋友了,知道我父亲今年70岁,早年去过我们家好几次,还说在我家曾见过我。几十年光阴,在良宗大伯眼中仿佛就在昨天一样,未曾想以这种方式见到在家门口见到昔日老友的儿子。我向良宗大伯转告了父亲的问候,并邀请他前去我家做客。因在茶坞、紫荆湾两地我已耽误了不少时间了,不敢再往村中去,只得告别良宗大伯折上去双河口的机耕路,追赶前面的队伍。
经横桥,至双河口村,沿山势和溪河而下,一路向南,大谷运到了。
大谷运与紫荆湾一样,紫荆湾是听父亲说的多,大谷运则是听发小们说的多,有几发小的外公、外婆家就在大谷运。再则,因为八树坑的柯姓与大谷运柯姓是一脉,近年互动密切,2018年9月还在上庄高圳蛇形山协办修葺了柯姓祖墓。

从网络查询得知:大谷运村居民主姓柯,系出济阳郡,属绩溪后岸支派。肇基祖柯元一,于元初自后岸来大谷运结矛种山。元至正十年(1350年),族人柯大统在后岸聚众反元,有龙川(今属绩溪)汪庆者导元军自小路进攻后岸,柯大统等猝不及防,全军覆没,村族几被夷为平地,柯氏幸存者四散避祸。元一后人柯庆华举家避迁大谷运,扩元一之基开族,成为大谷运柯族始祖。

大谷运群山环绕,位于谷地间,一条小溪名叫布射河,从大谷运村前穿过,村中民居绝大多数建在河的东侧,徽派古民居错落有致,河西仅建有两幢两层楼的建筑,前后两阵,已破败不堪,从模样来看,应该是一所校舍,而且这学校当年规模一定不小。
大谷运,原名“大谷”,取山高谷深之意。相传,一年,朱元璋带兵路径此地,立马在横心岭眺望,只见暴雨后的大谷,山高明亮,突然从山谷中涌出一股山洪,在大谷村回流一圈,形成一个大谷涌流,气势壮观,朱元璋见状,不禁脱口喊道:“好一个大谷涌!”此后,大谷村名便加了一个“涌”字,涌诣运,成了大谷运。

我用上庄话试探着与乡亲交流,竟然能听得懂,我大学同学有好几个是大谷运的,于是就打听起来,由于我的同学都安家在外地,与我一样或许初中毕业就离开家乡了,在村里要提起我的名字,也没人认识我。只有说起父辈的名字才方可对上号。
再沿布射河向西二公里左右,就是汪满田村了。汪满田村的布局与大谷运村不一样,保存完好的徽州古民居分布于布射河两岸。汪氏宗祠就位于布射河边,宗祠前的祠堂桥有些年头了,几位老人在桥边石头上坐着晒太阳,很是祥和。


汪满田主姓汪,客姓叶、程。汪氏与上庄余村汪氏同为汪华后裔。据了解,歙县大谷运汪满田的烟丝很出名,在清乾隆年间曾作贡品送往京城,而被冠之为"徽州贡烟"。深受游客喜爱的黄山毛峰、黄山银钩等优质茶叶,就盛产大谷运的黄音坑、上阳尖、仙人石一带,其中,著名茶叶品牌"汪满田"茶叶就以村名注册。


听说汪满田还曾是革命根据地,有村民就介绍说,村的那头建有烈士纪念碑。我、叶子、汪伟等沿布射河只身前往村头,了解一些汪满田的革命斗争史。

经过一座名叫松源桥的古石拱桥,一座高大的烈士纪念碑矗立于村头布射河西,醒目的红色“红军烈士永垂不朽”大字映入眼睑,显得尤为庄严。
碑文:“西山降”红军烈士纪念碑铭,1934年,为配合中央红军主力转移,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在方志敏的领导下奉命北上抗日。12月26日,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十九师三团途经歙县汪满田村西山降时,遭遇国民党陆军四十九师围追堵截。激战中,团长王吉山第十八名红军将士壮烈牺牲。为缅怀红军烈士业绩,告慰红军烈士英魂,继承红军革命传统,特立此碑。歙县人民政府二00五年十一月

我们在烈士碑前瞻仰许久,据说,还有九名重伤员在转移途中牺牲,当年的这场遭遇战是何等残酷。当地群众在红军撤走后,就地埋葬了烈士。如今,"西山降"红军烈士纪念碑已成为歙县北乡的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的重要阵地。

大谷运乡汪满田村在历史上为保、乡、公社所在地。革命战争时期,是皖南游击队的根据地。有史料记载,1948年11月,游击队竹岭宿营地因叛徒的告密被围,突围中,事务长鲍水生、战士程根水、洪观定、史江等6同志壮烈牺牲。其中鲍水生烈士墓就位于上庄镇鲍家村到宅坦西村的必经之路上。

我上小学和初中时,每年的清明节,学校都组织来祭扫鲍水生烈士墓,鲍水生的妹妹就到墓前给我们讲解当年鲍水生的战斗故事,至今记忆犹新。

已是午饭时间,众驴全部收拢在大谷运村头就餐。由于随后的路程仍然比较远,紫队未给大家饭后休息时间,敦促拔脚启程。
出大谷运,徒步古道,海拔又逐步攀升,经横心岭,一路向东,驴队又折上另一条古道。这条古道位于连片的茶园间,保存完好,均为青石板,或许因为高程雨雪防滑,每块青石板表面还凿成一道道划痕,显得尤为厚重。谷底,青石板古道尽头一祠堂庙,供人路人休憩,现已是残亘断壁。



穿桃坑,折上一条村村通水泥路向北,至里东峰。出于队员体力考虑,紫队未选择向东的上山小道,而绕经里东峰再向东至外东峰,据说直接向东上那条小道,非常陡峭,且不好走,体力消耗比较大。
后来,验证紫队的选择是对的。从里东峰折上山道,通过一片茶园,坡度近70度,落差至少600米,山道盘旋而上,简直是横立在众驴面前的巨兽――还美其名曰:凤凰山。众驴明显在这里放慢了脚步,驴友叶子似乎达到体能极限,大家互相鼓励,互相帮助,最终登顶。
个别驴友在山顶小憩片刻,体力稍有恢复,背起背包就出发。就下来,就是下坡路,外东峰眨眼就到了。
经三里坑石龙庙,折石屋村。说来也巧,从一户人家门口经过,搭句话,未想到这人的妻子竟是上庄人,不远百里,从集镇远嫁大山里,没有一定的魄力是做不到的。

石佛岭不高,依然是成片的茶园。石佛岭难道真有石佛不成?带着疑问,我慢爬寻觅,祈盼能发现点什么。在茅草丛生的小道边,我终于发现一块巨大的建筑石料,这石料应该有不少年头了,在前不着村后不头店的地方,能发现如此之大的建筑石料,不是路亭就是庙宇。多少年前这石佛岭上可能有座古庙,或许供着几尊石佛。石佛没有发现,却发现不少裸露于茶园地里的巨大石块,仔细一观察,还真像一尊尊石佛,难道会是因为这种地貌而取名石佛岭?不得而知。
翻石佛岭,经潘龙塘、狐狸塘,至大河坑,一路向东,沿机耕路,到达终点孔灵。32名驴友早上8:00至下午16:00用时约8个多小时32公里歙县北乡驴行圆满收官。


注:
文中所指歙县北乡为地理概念,特指歙县城郭以北;歙县东、南、西、北乡是一个学问很深刻的课题,值得深究探讨。歙县为徽州府治所在,府、县同城。据史料记载,县治附于府城东郭,明嘉靖三十四年(1555),时倭寇犯境,县无所恃,乃筑城。城有四门:东问政、南紫阳、西玉屏、北新安。“南乡”为地域名称,即古县城“南门”所及之处均为“南乡”。与“南乡”对应,还有“东乡”,位城郭正北;“北乡”,置城西北区域;唯“西乡”名副其实,现大部分已成“徽州区”属地。

详见:徽梦绩溪公众号:《歙县北乡驴行记》





【歙县论坛 贴贴必回】 欢迎网友们加入,群策群力,把我们的论坛越办越好。

1万

主题

4万

回帖

8万

积分

版主

资深记者

积分
85984

帅哥勋章原创先锋奖起早贪黑奖宣传大使奖

发表于 2019-11-3 18:16 | 显示全部楼层
接受了同样的文化熏陶,有着同样的生活习惯,互动比较密切。
欢迎使用签到中心.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歙县论坛主站|歙县论坛-歙县老百姓值得信赖的网络平台 ( 皖ICP备14023110号-2 |34102102000101 )

GMT+8, 2024-12-4 01:37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