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加入
查看: 4659|回复: 2

春节是中国最热闹的一个传统节日

[复制链接]

1万

主题

4万

回帖

8万

积分

版主

资深记者

积分
85984

帅哥勋章原创先锋奖起早贪黑奖宣传大使奖

发表于 2022-1-10 12:4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观众教育 于 2023-1-4 10:21 编辑

徽州的年俗

市地志办 陈政

       春节是中国民间最隆重、最富有特色,也是最热闹的一个[url=]传统节日[/url]。一般指农历正月初一,是一年的第一天,旧称元旦、元日。过春节俗称“过年”。

       在徽州,传统意义上的过年不是指具体的某一天,而是指以农历大年三十和正月初一为中心,从年前腊月初八开始至正月十八结束这样一个较长的时段,计约四十天。有的地方节日时间甚至更长,有“拜年拜到二月二”之说。其中,腊八至除夕二十余天称作“忙年”,家家户户扫尘、辞灶、挂宗容、杀年猪、做豆腐、制干鱼、腌腊肉、打年糕、切冻米糖,以及添置新衣、置办年货、贴春联、门神和窗花、挂年画、灯笼等,为即将到来的新年准备着、忙碌着,故称;正月初一至正月十八为“过年”,走亲访友,互相串门拜年。春节期间,各地要举行以祭祀神佛、祭奠祖先、除旧布新、迎禧接福、祈求丰年为主要内容的各种活动以示庆祝。扫尘辞灶、蒸糕切糖、杀年猪、做豆腐、制干鱼、腌腊肉,以及添置新衣、置办年货

1、腊八

      农历十二月初八,古代称为腊日,俗称腊八节。这一天,人们熬粥供佛祭祖,并合家团聚食用,或馈赠亲友,以此祈求吉利平安。

      腊八粥的选料、熬制都很讲究,多用红豆、花生仁、莲子、红枣、板栗、芋头、干豆角、玉米等,掺入大米,放入冷水浸泡,然后加盐(或糖)合水,用文火炖煮五至六小时而成,美味可口,香气扑鼻,所以又有“七宝五味粥”之称。通常,人们在腊月初七的晚上就开始忙碌起来,洗米、泡果、除皮、去核、精拣,然后在半夜时分开始熬煮,先用大火煮沸,再改用小火(俗称“文火”)慢慢炖,一直炖到第二天的清晨,腊八粥才算熬好。民间有“千日捡柴不够一餐腊八粥”之俗语,意指煮腊八粥最费柴火。


腊八粥

      在徽州,有“过了腊八就是年”之说。自腊八日起,春节的序幕开启,家家户户忙于杀年猪,互相请吃“杀猪饭”,裹糯米粽,做米粿、蒸糕,炒花生、蚕豆,煎苞芦松,做冻米糖、芝麻糖等忙备过年货。休宁县北乡和黟县一带还晒干豆腐,称“腊八豆腐”。总之,腊八一过,年味就浓了。

晒腊八豆腐


做米粿


欢迎使用签到中心.

1万

主题

4万

回帖

8万

积分

版主

资深记者

积分
85984

帅哥勋章原创先锋奖起早贪黑奖宣传大使奖

 楼主| 发表于 2022-1-10 12:50 | 显示全部楼层

2、小年

腊月二十四俗称“小年”,为徽州扫尘(俗称“扫灰”)、挂宗容和祭灶的日子。这一天,家家户户开展大扫除活动,对室内的蛛网、灰尘、垃圾等进行彻底清扫,擦洗桌椅、灶台、门窗等,并洗涤衣、被,整理家什。扫尘的意义不单是清洁卫生,还寄予着将一年的晦气、不祥和贫穷像灰尘一样清除扫净,以喜迎新年。

同日,各户将珍藏的祖宗画像取出,悬挂于堂前,设香案,供祭品,接祖宗回家“过年”,俗称“挂宗容”(有的地方除夕日挂宗容)。从这天起,家人每天都要在祖宗画像前焚香祭拜,称作“早装香,晚点灯”,直至正月十八日止。而婺源思口等地称此为“祭容”。已出嫁的女儿,这天起不得在娘家留宿,必须回到婆家。

挂祖容

当天(有的为前一日)傍晚,各家要在厨房灶神(俗称灶司菩萨或灶王爷)牌位前供上糯米粽、饴糖、米馃(又称灶馃、二十四馃)等物品,燃烛焚香,并燃放鞭炮,送灶神上天,俗称“送灶”,又称“辞灶”、“谢灶”。祭拜完毕后,便将灶神像、灶龛两侧的“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的联语,以及“一家之主”或“吉”、“福”字的横批揭下,连同事先准备好的“灶马”(纸印或稻草扎制)、“草料”(用寸长的麦秸拌上黄豆、麸皮等制成)等一起烧掉,送灶神升天。等香点完后,可将灶神位打扫干净,此时灶神已不在,可随意打扫。

灶司老爷

小年祭灶,有所谓“官三民四船家五”的说法,也就是官府在腊月二十三日,一般民家在二十四日,水上人家则为二十五日举行祭灶。徽州地处南方,离皇家远,以二十四为小年。

这一天,对两件事很注意,一是全家人吃“年羹”(米粉糊,内掺多种干鲜菜蔬、美味调料,当作晚饭吃),吃年羹说明这家人当年勤俭清贫,请灶神“如实”上奏,祈盼来年赐个丰收年;二是灶前供品不能少了饴糖,供饴糖是为了让这粘乎乎、甜腻腻的东西封住灶神的嘴,不让其多话。送灶司老爷时,主妇口中还念念有词:“上天奏善事,下界保平安”或“好事多多讲,坏事别添言”等。送灶司老爷的时间要在深夜,越晚越好。与此相反,而到大年三十(有些地方是元宵)接灶神回家则是要早,这一晚一早,目的是使灶司老爷在天上停留时间缩短,以免言多生事。

小年对商家来说还被称作“大年”,被雇的长工这天下工,学徒要回家过年,商店当晚吃“小年饭”送店员下工。歙县岩寺、潜口等地的商家当天还要祭拜财神。

“辞灶辞灶,年节来到”。辞灶以后,诸神上天,百无禁忌,人们可以全然不受平日礼仪和禁忌的束缚,开始“肆无忌惮”地杀猪宰羊、置办年货、收拾家什,准备开开心心过大年了。整个徽州都洋溢着喜迎新年的欢乐喜庆气氛。


欢迎使用签到中心.

1万

主题

4万

回帖

8万

积分

版主

资深记者

积分
85984

帅哥勋章原创先锋奖起早贪黑奖宣传大使奖

 楼主| 发表于 2022-1-10 12:50 | 显示全部楼层

3、除夕

农历年最后一天为除夕,俗称“三十夜”。这天家家户户最忙:妇女忙着烹制各种菜肴,准备年夜饭,并将春节期间宴客的主菜如炸肉圆、炸肉皮肚等准备好;男人则忙着将紧要农活做完,清扫门庭、贴春联门神窗花、挂年画,并与人结清平日往来的经济帐目,以便清闲过年。有的地方是这一天举行挂宗容、接灶神等仪式,请祖宗、灶神和各路神仙来家“过年”。故有“赶忙三十夜,清闲初一朝”之俗语。

贴春联

夜幕降临,全家人团聚在一起吃晚饭,因是一年的最后一餐饭,故称“年夜饭”,又称“分岁酒”。吃饭前,先要摆上年菜斟上酒,焚香祭拜祖先,然后全家老少按辈份围坐在一起,开怀畅饮,其乐融融。若家中有人因旅外或其他原因不能赶回家中的,则要空出相应的席位,并摆上杯、筷、碗等餐具,以示团聚。年夜饭菜肴最为丰盛,有肉圆、清炖鸡、红烧鱼、红烧肉、煮蜜枣、小炒以及豆腐、青菜、萝卜等,其中,鱼和干羊角(角豆)不可或缺,寓意“年年有余(鱼)”、“长命百岁”。有的地方还有年夜饭吃饺子的习惯。饭后,晚辈要向长辈辞岁,长辈则要发给晚辈红包,俗称“压岁钱”。这天晚上,家中厅堂、卧室、厨房乃至猪牛栏、厕所等处都要点上灯,称作“满堂红”;阖家伴灯叙旧道新,直至次日凌晨,俗称“守岁”。主妇还会将平日积攒的南瓜籽、葵花籽、花生等拿出来,炒给大家吃,冻米糖、芝麻糖、麻酥糖等各式糖果糕点也一应俱全;孩童则可提着灯笼到亲戚、邻居家串门、辞岁。午夜钟声响起,家家户户在天井或门口摆香案,燃红烛,焚香烧纸,燃放鞭炮,神情肃穆地磕拜天地,俗称“接天地”,然后关闭大门歇息。徽州区潜口有点“三代烛”之习俗,即亥时(指夜里九点到十一点之间)起,每位主妇房中先点小红烛,再点足两烛,最后点半斤或一斤的红烛,寓意代代红、代代高、代代传。

4、正月

大年初一起正式“过年”。这天清晨,全家早起,先由家中男丁(一般为男户主)启开大门,在门口燃放爆竹,并焚香烧纸,敬拜四方神明。尔后,全家老少先敬拜祖先,再向家长拜年,幼辈向长辈拜年,平辈相互恭喜。然后举家吃“三茶”,即清泡茶、茶叶蛋、枣栗汤(甜茶),接着食盖浇面(俗称浇头面、肉丝面),象征一年甜到头,有福有寿。之后,由家长携家人至宗祠“庆岁”,首先祭拜祖先,称“谒祖”;而后族众互相揖拜,谓之“团拜”。拜毕,族长宣读族法家规,族众聆训。然后再由宗祠按人丁发给“元宝”(一种元宝状面制糕点),每人一双,每个约半斤。之后,再到支祠、家祠谒祖、团拜,领取“元宝”。西溪南思睦祠旧时还有“合食之典”,即举办全族盛大酒宴,庆祝新年。

祠堂祭祖

大年初一,大人小孩均穿戴一新,家家户户一片欢乐、喜庆的气氛。这一天,男人相逢要拱手作揖,互道“恭喜发财”等吉利语;小孩见到长辈要跪拜称呼,长辈则拱手回揖,口称“恭喜你百百岁”之类吉利语。歙县南乡人见面多问候“清吉清吉”。这是徽州特有的问候语。清吉还可以重叠使用,如清清吉吉。过年时祭拜祖先,也要祷告,要求祖先保佑家人清清吉吉。徽州人并且用两样东西来代表“清吉”的意思,更加具有文化内涵。一是青竹影,即南天竺,二是圆柏枝,即柏树之一种,叶为圆的,与我们常见的扁柏不同。取青竹影之青意和圆柏枝之枝意,合起来为“清吉”,而且这两样东西都保持青绿,很有生命力,虽在严冬却依然苍翠。过年时,家家户户将这两种树枝一起插入木花瓶中,用以祭祖先,或装饰堂屋。有时也插在门框上。

也有些地方,比如徽州区的岩寺、潜口等地俗例正月初一不串门,不外出拜年;不动刀剪,不用针线,不下锅煎炒,避凶;不洗衣物,不拈扫帚,忌财气外流;不挑水,不借火,以显自家很富足。整个过年期间,不说粗口,不说不吉利语,尤其是大年初一至初三这三天(俗称“三朝年”)。如果家中小孩有口误,长辈则会立即用草纸擦其嘴巴,戏称“擦屁股”——屁股“说”话,童言无忌,自然不能当真。有些人家还有令孩子开笔写字之习,用毛笔在红纸上写上“新年开笔,万事大吉”、“新春开笔,百无禁忌”等字样,也取趋吉避讳意。

新年第一次外出,须拣吉利方向,多先走“上水”(即往河水之上游行、逆水行)或东行数步,然后才随意走动。多数地方还有举行“出行”仪式的习俗,即去宗祠或庙宇中向祖先神灵禀告,以求得佑护,出入平安。

年节食品

初二起,开始走亲访友,互相拜年。拜年是很讲究的。首先是顺序,先拜长辈后拜平辈,“先舅后岳再姑家”,先近后远。徽州区岩寺、潜口一带有“初一亲,初二邻,初三初四拜丈人”之俗。其次,要备“四色礼”,多为传统糕点以及糖果、烟酒之类,徽州麻酥糖、各种糕等为首选礼品。客人进门后,主妇立即沏上清茶,端出茶盒果盘,先招呼吃茶、吃糕点、吃五香茶叶蛋(茶叶鸡子),然后吃盖浇面。中午设宴招待。席间,主人要殷勤劝酒,说吉利语。客人酒饱饭足后,还要献上香茶。客人告辞回家时,主人要另备一些礼物让他带回,还要给同去的小孩分发红包(俗称八卦钱),多少视家境而定。有的还要准备几根用红纸包好的甘蔗,让孩子扛回家,意祝孩子“节节高”。若是远客,则要热情留宿。若干天后,亲戚要回访,礼仪雷同。先上门者称拜年,回拜者称回年,“有来无回”是为无礼。祁门县溶口一带则有“喊年”拜年习俗,初一、初二两天,由村中年事最大者为领班,组织青年及男童,排成长蛇阵,挨家喊拜年,俗称“喊年”。每到一户,由领班者高喊被拜年当事人名字并加上称谓,或者说“向宝厅拜年”,或者以称谓喊拜。受拜者即应声说:“多谢大家来了!”喊年者齐声:“应该来的!”假如某家刚过丧事不久,即在大门口贴上蓝纸“制”字,表示大家不要喊年。

拜年发红包

大年初七谓“人日”,户户在家中拜祖宗,并给新婚亲朋“添丁”,即赠送红烛、“丁饼”。

从初七开始至正月十八,各地相继举办各种纪念和文娱活动,庆祝新年。如岩寺初九的“上九”会,纪念唐朝忠烈张巡、许远;同时初七至十五还举办“嬉灯”民间游艺活动,按户一灯,开支自理,诸如“武松打虎”、“大闹天宫”、“八仙过海”及飞禽走兽、花卉山水形形色色,令人目不暇接。当然,最热闹的还是元宵节。

正月十五是民间传统的“元宵节”,又称“上元节”、“灯节”。这一天家家户户要吃元霄。元宵是用芝麻糖、豆沙或猪肉为馅,外用糯米粉包成的小圆球,入锅煮熟而食,又名“汤圆”,寓意团团圆圆。

元宵日的早上或上午,家家户户还要“接灶神”(有些地方是三十夜接灶神)。与“送灶神”相比,仪式要简单得多,只要换上新灶灯,在神龛的上方和两侧贴上新的横额和联对,替灶神塑像换上新的灶司衣,然后奉上寿桃、元宝等供品,燃香祭拜后就算完事了。

元宵夜,城乡村镇张灯结彩,举行各式各样的闹花灯活动,彩灯名目式样繁多,门前悬挂如意灯,堂屋悬挂走马灯,厨房灶神龛前悬挂长寿灯,小孩提着嬉耍的兔子灯、蝴蝶灯、花果灯等各种动植物灯。并有采莲船、蚌壳精、抬阁、舞龙、凤舞、地戏等游艺。

晚上“送祖宗”,在祖容前摆上酒菜,焚香祭拜,完毕将祖容取下,卷收入匣。有些地方还借过春节的机会行祭祖大奠。一些较大的村镇还要举办盛大的灯会以及舞狮、舞龙(嬉龙烛)、游神等活动,称作“闹元宵”。宗族祠堂要举办灯会。如岩寺广惠祠每年元宵节都要举办灯会,由下六管、中六管和上六管(“管”相当于现在的村民组,旧时岩寺分为十八管)轮流主办。岩寺灯会场景十分壮观,有“灯市”之誉,在徽州相当有名气。明代岩寺人、状元唐皋有“六街灯火无双镇,十里笙歌第一桥”的联语盛赞之。各管制作的花灯各具特色,精彩纷呈,主要有荫山的梅朵灯、韭菜园的白菜灯、牛市坦的蟠桃灯、后街的刀板灯、正街的凤灯和狮子灯;沿街悬挂的彩灯更是花样繁多,有狮子滚绣球、鲤鱼跳龙门、丹凤朝阳、八仙过海、骏马轻骑等。节前一日,主办方还要从茆田庙迎来汪越国公神像,供奉于广惠祠内,并张灯五夜,演戏酬神,热闹非凡。潜口元宵日白天舞狮,晚上嬉“痘王烛”(又称梅花烛)。嬉龙烛时,前有锣鼓、火篮开道,后跟唢呐、细锣鼓、菩萨轿等,“火龙”在中间上下左右盘舞,场面十分热闹。岩寺、潜口等地还举办唱灯棚(即清唱,不化妆、不表演、不登台,俗称文武场)、猜灯谜等活动,以增添节日气氛。

最有趣的当属呈坎村的“挤馒头”了。元宵日清晨,前、后罗氏宗族分别将长春社、永兴社的神像用神轿抬到罗氏世祠和罗氏文献家庙内的享堂,随后就将祠堂大门关上大半,留下仅容一人通过的缝隙。然后在喧天的鼓乐声中,全宗族男女老幼各执乐器一件,拼命地往祠堂大门里挤,挤进祠堂者,发给面粉制作的寿桃一对,每个约半斤,俗称“挤馒头”。活动时,祠堂内外,人声鼎沸,热闹非凡。当天晚上,村中还要举行盛大的灯会、舞龙灯、游神活动。游神队伍要游遍全村主要街道,凡路过当年娶了媳妇或生了儿子的人家门前,神轿要停下来,新媳妇将管轿人员点燃的一双红蜡烛接进闺房,然后赠送抬轿人一个红包;生儿子人家,除了赠送神轿红蜡烛三十四支外,还要设便宴招待抬轿人和宗族成员,并赠送鸡蛋和红包。游神活动直至下半夜结束,最后将神像抬回社屋内。

过年时的祠堂前

在徽州各地,元宵节的灯会活动不只限于正月十五这一天。西溪南自十三夜起至十六夜止,仁德社内昼夜放烛、悬灯。最引人注目的是一种叫做“满池兆”的灯具,“其架篾制,广约三尺,单层,圆形,八棱,沿糊白色剷空花纸,架下悬灯二十八盏,皆水族物,如鱼虾、螺蛤、鸳鸯、莲花、莲实等类”。元宵前一日晚上十一点和元宵日傍晚,仁德社和老屋祠分别举行隆重的“发灯”仪式,凡吴氏宗族的新婚夫妇,均要邀请几位有德有福的族人一同前往社内领灯一盏,“以兆多男”。陪同领灯的还有护灯的、提堂灯照明的、沿途燃放爆竹的,《丰南志》载:“当吾族盛时,每岁数十户领灯……每户请四五人,统计之约二三百人之众。虽在深夜,亦极一时之盛。”为防止冒领,发灯前几天,社中司箓要预送灯牌,发灯时“见牌发灯”。

元宵之夜,万人空巷,游人如织,笙歌阵阵,火树银花。可以说,元宵节是徽州人的狂欢节,也把整个春节欢乐、祥和、喜庆的气氛推上了最高潮。

正月十八则是春节的最后一天。这一天,全家在堂前祭拜祖宗完毕后,恭恭敬敬地将祖宗画像卷起入匣存放,待腊月二十四小年日再行悬挂,俗称“收宗容”,又叫“送祖宗”。至此,“过年”基本结束,人们的言语、出行、交往等不再避忌,生活开始恢复正常,农户开始准备春耕生产。


欢迎使用签到中心.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歙县论坛主站|歙县论坛-歙县老百姓值得信赖的网络平台 ( 皖ICP备14023110号-2 |34102102000101 )

GMT+8, 2024-11-21 17:45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