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 板书设计与语文课堂教学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精心设计,恰当运用板书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一个手段.我国著名的特级教师霍戆征在介绍她的教学经验时就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就是一课板书,我都写了好多遍,横着写,竖着写,这么写,那么写,写多少字合适.”可见她对板书设计工作是十分重视和非常认真的。 上课时,发挥板书有时,用简练的词语,明晰的线索,鲜明的符号,活跃的形象,丰富的联想,将长而杂的的文章图示出来,使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复杂的关系简明化,分散的内容通俗化,不但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缩短学生的思维跨度,而且可以引导学生抓住重点阅读,一下子进入文章意境,明确文章要旨.收到牵一发而动全身之效果 那么,板书设计要达到什么样的要求呢,一要体现阅读训练的阶段性,二要体现各种不同类型,不同文章体裁的特点,三要体验教师的教学思路.具体到每堂课在黑板上的板书要求,笔者通过借鉴成功者的经验以及自己积累的体会,觉得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1.部位分配要恰当黑板的一边专门进行正音正形等类教学,写的时候要慢些,间距要宽些,有时可用色笔表明.黑板的另一边,用来书写学生在朗读课文时读错的字.词,待学生订正后擦去.黑板的中间部分,是教师讲读课文时用以书写完整板书的主要部位.所以,占面积的大小,一定要心中有数,既不可密不透风,又不要疏可走马,而应该匀称得当,给人一种整体的艺术美.
2.格式要规范
书写可分为条文式,表格式等,以左至右横着写为宜,不能横七竖八,杂乱无章.
3.写字要正确提倡使用楷书,字迹工整,写”数字”时要用中文字;粉笔颜色应醒目,写错了字,及时擦掉后改正.
4.书写要把握时机:板书要随着课文的讲解逐步进行,不能一上课就把事先准备好的整体板书一挂了事,在学生回答问题时注意倾听,不可一心二用;板书不仅要工整还应迅速才行/
总之,板书设计是语文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良好的板书设计,会给教和学生理解课文带来很大方便,起到事半功倍,画龙点睛的效果,从而顺利完整教学任务,它的确值得从教者认真探索.
石潭中学 文科教研组组长吴秋虎撰写
发表于1998年<<黄山教育>刊第五期30-31页
黄山教育:浅议课堂 “设疑教学” 古人说“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胡适先生也曾提倡”大胆怀疑,小心求证”;牛顿见苹果离地,便怀疑求证,发现了地心引力;瓦特见开水掀起锅盖,怀疑求证,发明了蒸汽机.语文教学也是如此,结合课文,大胆设疑,通过分析求证,能使学会是充分理解,巩固记忆,从而掌握用词作文的一系列规律. 从课文来说,一篇文章可以设疑的地方很多,如题目设疑,结构层次设疑,中心设疑,写作特点和语法修辞方面设疑等.从设疑方法来说,具体可灵活采取下列提问方式 一`描述式:它是诱导思维的一种方式,对抽象概括的问题进行描述,使问题具体化,形象化.能提高学生对问题的感知度,清晰度,以利于激发学生的形象思维.如教学<故乡>一文,要让学生明白”二十年后闰土形象为什么会发生那么大变化”,这个问题教师可根据这一问题提出一组描述式疑问:”二十年后闰土是什么样子?””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学生通过这组问题思考并回答,闰土形象在他们头脑中便明晰了.立体化了.
二 展开式 :这种提问采用由总到分,或由分到总的方式,把大问题分解为彼此相关的小问题,在理解部分的基础上认识整体. 这样引导学生多方面思考,可收到”部分之和大于整体”的效果,如教<白杨礼赞>一文,可让学生从如下这组小问题的回答中来理解:”作者为什么要写白杨树的形象和气魄?”,”作者从哪些方面描写白杨树的形象?”,用了哪些词语?,”杨树的气魄怎样?”,”态度如何?”,”为什么写白杨树?.”这样化整为零,学生就轻松地解决了大问题.
三迂回式:这种体温方式,先不直接把学生带入要解决的问题中去,而是采取曲径通幽法,在归纳问题时对学生点明主旨,使学生的思维豁然开朗,留下深刻印象.如教学<中国石拱桥>一文时,先让学生看插图,认识”大拱”,”小拱”的位置关系,看学生说的如何.当学生心有所思而言不达意时,再读课文,然后体温,引导学生理解”在大拱的两肩上各有两个小拱这句”这句话.让学生体会”肩”字既点明了”大拱”和”小拱”的关系,又表明”大拱”和”小拱”的位置.”各”字把”肩”上的”小拱”个数表示得一清二楚了.这又让学生间接的体会到用词的准确性. 四、层递式:通过一环扣一环,一层进一层的连环式体温,引导学生的思维向深广度发展,把学生的知识拓展加深.如对<故乡>中杨二嫂形象的理解,让学生回答:”我见到的杨二嫂是什么样子?”,”作者按怎样的顺序在刻画她?””刻画她的目的何在?”通过问答,学生就能由表及里来理解杨二嫂的形象,对她的认识就由感情上升到理性了.
当然,课堂设疑要因人而设,既因学生的思维能力,理解能力,认识能力和基础知识等方面的差异而提问.这就要求教师提问的分量,难易,深浅都要适度.与此同时,教师设置的”重点”要讲究方式,灵活用,便可以使课堂教学处于轻松和谐的问答式氛围之中,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霞坑中学语文组 吴秋虎撰写
发表于<<黄山教育>>刊2002年6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