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安医学:在继承与创新中发展
本期话题:独具特色的新安医学
新安医学作为徽州文化的一个分支,其医学活动自唐代就有明确的文献记载,历经宋、元、明、清至近代,随着徽州文化经济的发展而发展、鼎盛和延续。在日前安徽黄山举行的新安医学论坛上,来自全国的百余位专家学者会聚一堂,共商新安医学发展大计。
王键教授,安徽中医学院院长,教育部中医学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
源远流长
皖南徽州古称新安郡,辖安徽省歙县、休宁、黟县、祁门、绩溪和婺源(今属江西省)6县,新安徽州一府六邑是新安医学的发源地。
新安医学以历史悠久、医家众多、医著丰富著称于世。在医家方面,据考证,自宋迄清见于资料记载的新安医家达800余人,其中在医学史有影响的医家有600多人,新安因此有了中医人才“硅谷”之称。其中《石山医案》的作者汪机是我国明代嘉靖年间四大名医;《医宗金鉴》的编撰者吴谦是我国清初三大名医和清代四大医家之一。在医著方面,据《新安医籍考》,产生或成名于新安一带的医家共编撰中医药学术著作超过800部。
新安医家在医学理论、临床医学和药物学等方面皆多有建树,在全国具有相当大的影响。如明清时期新安医家的理论创见及用药轻灵、圆机活法的临床风格,对整个中医学的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一些学说已成为当代中医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临床方面,新安医家贡献诸多,且不乏以独门专科见长者,他们世代相传,声名益噪,部分医学世家一直延续到当今,学术影响经久不衰。
新安医学之所以源远流长、繁荣昌盛,与名医世家传承有极大关系。新安医学的教育、传承方式是家族传承、师承相授且以家族传承为主。父子相袭、兄弟相授、祖孙相承、世代业医的现象十分明显。如歙县的新安王氏医学始于王学健,他受业于清嘉庆和道光年间名医程敏之,子王心如、孙王养涵得其所传,王养涵传子王仲奇,至今相传6代,名医辈出。家族传承心心相印、心契相合,且有利于临床经验代代相传、代代累积,有利于专科特色的形成,也有利于传统中医学术的继承和不断完善提高。
凸显六大特色
新安医学的特色主要体现在6个方面的统一与结合,即继承与创新的有机统一与结合,学派纷呈与和谐融通的有机统一与结合,家族传承与学术传承的有机统一与结合,以儒通医与融合道佛的有机统一与结合,地理新安与医学新安的有机统一与结合,中医科学与徽学文化的有机统一与结合。
以继承与创新的有机统一与结合为例,新安医学对中医理论的创新、对经典医著的订正注释、对中医诊断学的研究、对医籍的整理编纂等都作出了重要贡献,在中国传统医药学发展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页。
新安医学理论创新活跃,新安医家在积累临床经验、探讨中医学术的过程中敢于突破、大胆创新,提出了一系列有科学价值、有重要影响的学术见解。在16世纪新安医学形成时期,新安医家就认为医者应有“独创之巧”,创新发明、著书立说,在理论上开拓创新,学术上的争鸣活跃成为新安医学不断向前发展的动力。
新安医学的发明与创新明显地是建立在继承的基础上的,新安医学崇尚经典,但师古而不泥古,在以继承为主要目的的经典医著的订正注释过程中,也多有发明创新。如在《伤寒论》的研究方面,医家王少峰以毕生精力,完成70万字巨著《伤寒从新》,对《伤寒论》进行了全面系统的注解。新安医学在医药普及方面也做了大量工作,整理编纂和出版了很多深入浅出的普及性医籍。
新安地区自然生态环境得天独厚,蕴藏着丰富的中药材资源,大宗药材400余种,地道药材和珍稀品种有60余种,成为新安医学发展的有利条件。许多新安医家都对药物进行了研究,编撰了54部本草专著。研究领域涉及药性研究、药物临床应用、药物采集、加工、炮制、本草文献、食物本草、药物配伍、本草简要歌诀等。
学术价值明显
新安医学是祖国传统医学宝库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学术成就突出、学术思想深远,而且学术资源丰富、学术价值明显。
新安医家在临床方面的贡献尤为突出,历代新安医著也以临床方面居多。据粗略统计,明清时期新安医案专著有43部,近代医案专著有12部,还不包括其他医籍中大量散在记载的医案。除此之外,还有很多以传统专科为特色的医家或医学世家闻名于世,部分医学世家一直延续到当今,成为今天新安地区中医特色专科发展的基础和支柱,具有很好的开发前景。
据不完全统计,自北宋以来,新安世医家传3代以上甚至30代的共有63家,其中历史最悠久的便是“歙县黄氏妇科”,至今已25代,其鼻祖为南宋名医黄孝通。“新安郑氏喉科”起自清代,分为“南园”、“西园”两个宗支,考其源流,二者实出同门,皆上承于闽人黄明生。据考证,清代新安14部喉科专著之中,仅郑氏两家就占到8部,足见其影响之大。
新安医家在医学经典、本草方剂以及临床各科理论方面均有卓越的建树,并形成了新安医学的几个主要流派:“固本培元”学派、“错简重订”学派、“养阴清润”学派、“理脾阴”学派、“医学启蒙”派和“时方轻灵”派等。新安医学各学派之间相互沟通、取长补短,各学派中很少有极端尖锐对立和冲突的观点,而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相互融通,互相学习,兼容并蓄。新安医学学派纷呈与交流融合的有机统一与结合,成为新安医学显著不同于整体中医药学体系的一个重要特征。
新安历代医家为我们遗留下大量的医学著作,可谓卷帙浩繁、浩如烟海。如近代中医所推崇的“全国十大医学全书”之中,出自新安医家之手的便有《古今医统大全》、《医宗金鉴》和《医述》3部。新安医学是明清时期中医学的代表,具有丰富的和谐思想,体现了仁爱、诚信、乐善好施、重义轻利的精神,这种精神对于当代和谐社会建设有着积极的指导意义。
创新研究思路
中医药学的研究思路,概括起来无非是文献整理、实验研究、临床研究3种,三位一体,缺一不可。近百年来,通过一代又一代科技工作者的不断努力,中医药学现代化研究取得了丰硕的科研成果,但中医药理论不但没能得到现代科学的阐释和证明,反而令中医药现代化研究陷入了某种迷茫之中,这就需要我们创新研究思路。对新安医学的研究不仅是要体现出历史上的医学发达,更重要的是要通过对古代医学的整理、学习、借鉴来提高今天的医学水平,而不是把它仅仅当做古董来供奉和敬仰。
新安医学是祖国传统医学宝库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目前对新安医学学术思想的探讨多停留在单个医家或医著的局部分析上,对新安医学流派的学术成就与特色优势缺乏总体的把握分析,涉及临床的应用研究更是不够充分,系统分析和研究新安医学的临床应用价值,关键是要归纳总结和提炼出新安医学的学术特色和优势。
进入21世纪,益气活血法改善脑缺血等新安医学基础理论研究,更多地引入了分子生物学方法和现代复方药理实验方法,充分体现了新安医学研究的现代性与实用性。新安医学研究要面向中医临床需要和中药生产实际,重视新安医家名方、验方、秘方的收集、整理、筛选工作,有计划地开展中药新药的研究与开发。要不断建立和完善现代新安医药研究开发体系,加强中药产业的基础性研究工作和中药制药关键技术基础性研究,使研究成果更好地满足中医临床需要,通过推动科研成果向医疗市场的转化,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
作为传统文化遗产的中医药科学体系,其发展并非只有走高技术这一条单行道,历史悠久、人文内涵丰富的中医药还完全可以借助传统文化而“起死回生”。如果说科技成果和知识产权是一种硬实力的话,那么人文内涵则是渗入中医药科学内部的软实力。新安医学研究应在继续开展药理实验等现代科学研究工作的同时,通过挖掘传统徽学文化的软实力,通过与徽学的结合来开拓新安医学研究的新途径。
《科学时报》 (2008-9-16 生命科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