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加入
查看: 1356|回复: 2

呈坎毁字事件的历史考究

[复制链接]

3108

主题

2万

回帖

13万

积分

管理员

运营总监

积分
137321

帅哥勋章诚信商家歙县志愿者

发表于 2009-1-9 09:4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在徽州近代教育史上,新型教育的兴起和发展曾历经坎坷。其中,当地民众心理上不予认同乃至tXj中国徽文化网 - 徽州文化,徽文化,徽州,古徽州,徽州府
由此显露出来的强烈反对情绪,都成为重要障碍。发生在清末的呈坎毁学事件就是典型的一例。tXj中国徽文化网 - 徽州文化,徽文化,徽州,古徽州,徽州府
     两等小学堂位于歙县北乡呈坎村。据民国(歙县志》记载:该校于“光绪三十二年(1906)由罗凤翦、罗亨濂、罗尚杰、罗运松、罗会坦诸人创立,以罗氏宗祠为校舍……历举罗风翦为堂长。”它的创办是近代西学传人古老徽州的产物。当年正月,呈坎村留学日本的三位洋学生罗会坦、罗运松、罗会矗回乡度假,在应邀出席该村文会的例行聚会时,介绍了日本明治维新后教育普及及其对社会产生的巨大影响,于是众议筹资创办一所新式学校,由罗会坦等三人拟订方案,公推罗会坦之父罗凤翦主其事,罗会矗之父秀才罗凤藻(亦即罗风翦之弟)等人参与。七月,罗会坦等三人学成回国参加筹建,秋季开始招生。因呈坎人口集中,文风昌盛,富裕家庭较多,加之学校实行男女同校,因此学校开办后,学生很多。据冯煦《皖政辑要》记载的光绪三十四年统计数字,全校学生达到七十九名。在全徽州府41所小学堂中,潆川两等小学堂人数最多,规模最大。tXj中国徽文化网 - 徽州文化,徽文化,徽州,古徽州,徽州府
    但就在开办之初,就遭到一场横祸—学堂被捣毁,参与其事的居然就是呈坎村民。此事影响之大,引得1874年创刊于上海的《汇报》也在八月五日(公历9月22日)迅速做了报道:八月初三日,安徽歙县滦川罗风藻等创办学堂,传说将抽人口捐、菜  子捐、米捐、牛猪捐等,群众深夜捣毁学堂与罗宅。tXj中国徽文化网 - 徽州文化,徽文化,徽州,古徽州,徽州府
    从报道看,引起众怒的事由是办学经费的筹措。民国(歙县志》载:滦川两等小学堂办学经费源于“罗族祠款与私人捐助”。冯煦《皖政辑要》进一步指出:“以罗氏族捐及揲川文会款为常年经费”。同书的《安徽全省小学堂经费表》显示:涑川两等小学堂资产总数1660元,岁人经费184元,年支出264元。显然,学堂的正常运转曾存在经济上的困难。tXj中国徽文化网 - 徽州文化,徽文化,徽州,古徽州,徽州府
    但事实上,呈坎毁学事件有着深刻的时代背景。tXj中国徽文化网 - 徽州文化,徽文化,徽州,古徽州,徽州府
    首先,它是晚清徽州乡村日益贫困达到极限的信号。tXj中国徽文化网 - 徽州文化,徽文化,徽州,古徽州,徽州府
    歙县虽为徽州府首县,徽商素有盛名。但在清末,外出从商者的比例较鼎盛之时有所下降。1928年6月安徽省户口调查资料显示:全县34万多民众中,外出人口为3.6万,占总数的10.5%。由此上推至清末,估计情形相似。且外出营商者中,真正富甲一方的总是极少数,其余仅能维持家庭的日常生活。正如民国《歙县志·风土》所云:“往往夫商于外,所人甚微,数口之家,端资内助”。因此,对于绝大多数始终居住在本县的民众来说,生活状况的改善只能寄希望于农、副业生产。tXj中国徽文化网 - 徽州文化,徽文化,徽州,古徽州,徽州府
    一方面,农、副业产值的高低决定着他们的生活基准。歙县山多田少,土地贫瘠,“地隘斗绝,厥土骋刚不化。”农业生产条件不利。民国八年(1919),全县水稻种植面积175892亩,产量351789石;小麦种植面积93768亩,产量187536石(据1995年《歙县志》)。如果加上玉米产量(视同水稻产量),则全县自产粮食人均约280斤(以1石等于120斤、100斤稻产米70斤计),与时人所言“本县米产丰年可供全县半年之用,荒年只敷三个月”相近。以人均年耗粮360斤计,尚缺的80斤粮食,人均需支出银1.4两(清末歙县南米每石折银二两一钱)。对多数歙县农民来说,能够带来较多直接收入的当数茶叶。清末的同光年间,全县每年输出茶叶3万多担。以民国六年每担均价30元计,人均收入3元(当时折合大米约55斤)。由此可以估计:歙县农民每年农、副业产品的总收入,大致上只能解决全家一年的温饱。tXj中国徽文化网 - 徽州文化,徽文化,徽州,古徽州,徽州府
    另一方面,歙县民众还必须承担中央和地方政府的赋税。宣统时歙县每年各项征收数额为:丁漕等税36246.8两,本色南米折征1423两,折色余米折征327.8两,折色余米折耗24.6两,各项折耗2718.5两,杂税十一项14366.2两,合计55106.9两。全县人均0.16两。这一数字看似不大,但与咸丰之前(全县征银总数61428.8两,人口总数61万,人均0.1两)相比,增长幅度达60%。此外,政府的临时加征等尚未考虑在内。tXj中国徽文化网 - 徽州文化,徽文化,徽州,古徽州,徽州府
    上述讨论还只基于自耕农的一般情况。据民国六年调查数据,全县农户52560户,其中自耕农18520户,占35.2%;半自耕农7840户,占14.9%。还有至少30%的农户只有极少的一点土地。可见,全县总共有半数以上的农产无法通过自己的劳动解决牛存问题。tXj中国徽文化网 - 徽州文化,徽文化,徽州,古徽州,徽州府
    可以想象,当听说呈坎办新学需要大量资金。而宗族和私人的捐助尚难以弥补的消息时,当地民众的最大担心是:是否要将部分负担转嫁到自己头上应该说,他们的这种担心不是投有道理,此前徽州府属各县官立、公立的小学堂,就有这样筹集资金的事例:三十一年办的歙县官立两等小学堂以肉捐、水碓捐充部分经费,三十二年办的公立凤山两等小学堂以商捐、渔课为常年经费,三寸一年创办的祁门公立高等小学堂以茶厘、茶铺捐、园户捐为补充经费,二十九年创办的婺源官立高等小学堂以毛茶捐为补充经费。于是,当罗氏乡绅可能另立名目抽捐办学的流言悄然散布之后,呈坎部分民众出于自身经济利益的保护,采取了捣毁学校和主事人住宅的过激行动。tXj中国徽文化网 - 徽州文化,徽文化,徽州,古徽州,徽州府
    其次,它是儒家传统信仰在乡间丧失中心地位的结果。tXj中国徽文化网 - 徽州文化,徽文化,徽州,古徽州,徽州府
    在呈坎毁学事件的口后流传中,“打洋学堂”这一"口l号”颇值深究。民众之所以对“洋”学堂如此感冒,皆源于它与传统的塾学、社学、书院有太大的不同。tXj中国徽文化网 - 徽州文化,徽文化,徽州,古徽州,徽州府
    从教学内容看,此前的塾学、社学,初学儿童以识字、句读、背诵为主。稍长,则以经解、经义、作文为主。其教材,自宋元以降,一直采用儒家经典的释读本,如元末明初休寸”‘理学名贤”朱升曾为蒙童编辑了《小四书》。先读方逢辰的《名物蒙求》:“凡将者,急就之传也;名物者,小学之先也。”其次程若庸的《性理字训》:“性理学问,天人之道,治教之原也。”再次陈枥的《历代蒙求》:“使知古今朝代之略”。最后是黄继善的《史学提要》:“使知传统事迹之详。”作为塾师,“以程朱为学的”,“一意从事圣贤之学,以仁为己任,以明道相砥砺,以进德相期待”是基本要求。因此,乡村中的塾学、社学等办学机构,是地道的儒家思想根据地和传播源。tXj中国徽文化网 - 徽州文化,徽文化,徽州,古徽州,徽州府
    而新式“洋”学堂则不同。据1903年清政府颁布的关于学制的系统文件《奏定学堂章程》:国民七岁以上人初等小学堂,五年毕业;高等小学四年毕业。若合高、初两等并为一校,分堂教授,即为两等小学堂。两等小学堂开设学科为:修身(讲朱子小学、忠介人物谱、四书要义,读有益风化古诗歌);读经讲经(《孝经》、《论语》、《孟子》、《诗》、《书》、《礼》、《易》);国文(虚实词、句法、书信、古文、作文、楷行书、官话);算术(计数、加减乘除、小数、分数、比例、日用簿记、珠算);历史(乡土故事、中国历朝大要);地理(乡土山川形势、中外地理大要);格致(动物、植物、矿物、生理);图画(各种形体几何画);体操(游戏、简通及兵式体操、有益运动)。两相比较,后者新设的地理、格致、图画、体操等偏向于“技艺”的课程,明显冲淡了传统的修身、经义等价值。这种使儒家传统信仰在乡间丧失中心地位的做法,显然能够激起民众的不满。tXj中国徽文化网 - 徽州文化,徽文化,徽州,古徽州,徽州府
    复次,它是新型学校与传统乡绅的仕进之途断裂的反映。tXj中国徽文化网 - 徽州文化,徽文化,徽州,古徽州,徽州府
    有人认为:徽州人的人生追求是比较现实的,或儒、或商、或医、或艺、或农,皆能随时而变、随遇而安。其实,徽州人表面上从业的丰富性乃至动机上一定的偶然性,都无法掩盖骨子里根深蒂固的强烈的仕进愿望。许多人或幼始攻举业,直至中老年方如愿:如方回36岁才登第,汗莱37岁方成廪生,许同、凌廷堪38岁始中进士,朱升41岁中举,程瑶田九应乡试、45岁中举,程晋芳53岁中进士。据说乾隆四十三年中状元的休宁隆阜人戴衢亨,到了30岁连秀司‘功名也未取得。众童生愤愤不平,出资为他捐了秀才功名,得了乡试资格。在随后的80天里,连中三元。衣锦还乡之时,他在戴氏祖祠写了如下对联:三十年县考无名、府考无名、道考也无名,人眼不开天眼开;八十日乡试第一、京试第一、殿试又第一,蓝袍脱下紫袍归。多年压抑、一朝得志,跃然纸上。或只因他故而被迫放弃科举理想,如汪机因母病而弃儒,郑之珍屡试不第乃弃举业。就连著名学者戴震,40岁中举后六次参加会试均未及第,生前“赐同进士出身”的荣誉也还是成为《四库全书》纂修官后恩赐的,其间或许有同人的奏请、皇上的怜悯乃至山于维护“纂修官”的学术权威等因素的作用。总之,由儒而商或医者,多因生存之需;父商而子儒者,多为实现两代人的愿望。由此,我们就不难理解徽州“十家之村,不废诵读”、“比户习弦歌”、“户诵家弦”的历史和现实原因了。tXj中国徽文化网 - 徽州文化,徽文化,徽州,古徽州,徽州府
    事实上,即便到了光绪年间,那些曾留学(官费)或游学(自费)回国的青年学子,也还对科举功名情有独钟,主动参加留学生考试。呈坎淙川两等小学堂创办者之一罗会坦就在1906年的首次考试中,以第十二名获“农科举人”,次年又被殿授“钦点内阁中书”。春风得意的他甚至自立“农科举人”、“钦点内阁中书”两块牌匾悬挂家乡祖居以光宗耀祖。tXj中国徽文化网 - 徽州文化,徽文化,徽州,古徽州,徽州府
    而就在潦川两等小学堂成立的前一年八月,光绪帝下诏“立停科举以广学校”,自丙午(1906)科开始,“所有乡会试一律停止,各省岁科考试亦即停止”。这一诏令,对于地理相对封闭、观念趋于保守的徽州民众来说,无疑是当头一棒:传统的仕进之途中断了,改变现实、提升地位的希望破灭了!虽然{奏定学堂章程》中也有与传统对接的制度设计:通儒院或分科大学毕业生被授予进士功名,高等学堂毕业生被授予举人功名,中学堂和高等小学堂毕业生取得生员(秀才)功名。但是,从制度开始实施到最低一级功名的取得.至少需要九年的时间。在清朝末年那种政局动荡、朝令夕改的时代里,有谁还会对此抱有耐心与期望呢?在乡民看来,正是这些“洋”学堂的兴办,才导致上述变动的发生,由此对“洋”学堂产生心理上的抵制和反对也就在所难免了。tXj中国徽文化网 - 徽州文化,徽文化,徽州,古徽州,徽州府
    最后,它表明清末的乡村统治面临严重危机。tXj中国徽文化网 - 徽州文化,徽文化,徽州,古徽州,徽州府
    耐人寻味的是,呈坎是罗姓聚落,人文荟萃,曾被朱熹誉为“呈坎双贤里,江南第一村”,在徽州素有盛誉。而参与捣毁学堂的又是该村部分民众,其中罗姓子孙为数不少。那么,原本负有维护地方秩序之责的行政及其他组织在此时的作用何在?tXj中国徽文化网 - 徽州文化,徽文化,徽州,古徽州,徽州府
    直至清末,作为中央权力的代表,县是基层真正意义上的一级机构。但是,长期以来,知县的行政事务虽繁,但管理是粗线条的,县衙的其他官员和吏役人数也有限。清朝严格的外任官在籍(原籍或寄籍)五百里内者都得回避的制度,使得独自来异地任职的知县人生地不熟。况且清朝知县任期较短,又有离任守制的规定,更使知县的更替十分频繁。根据民国《歙县志》有关资料,从乾隆八年(1743)到嘉庆二年(1797)的55年间,曾有13人任歙县知县,人均任期家传统信仰在乡间丧失中心地位的做法,显然能够激起民众的不满。tXj中国徽文化网 - 徽州文化,徽文化,徽州,古徽州,徽州府
    复次,它是新型学校与传统乡绅的仕进之途断裂的反映。tXj中国徽文化网 - 徽州文化,徽文化,徽州,古徽州,徽州府
    有人认为:徽州人的人生追求是比较现实的,或儒、或商、或医、或艺、或农,皆能随时而变、随遇而安。其实,徽州人表面上从业的丰富性乃至动机上一定的偶然性,都无法掩盖骨子里根深蒂固的强烈的仕进愿望。许多人或幼始攻举业,直至中老年方如愿:如方回36岁才登第,汗莱37岁方成廪生,许同、凌廷堪38岁始中进士,朱升41岁中举,程瑶田九应乡试、45岁中举,程晋芳53岁中进士。据说乾隆四十三年中状元的休宁隆阜人戴衢亨,到了30岁连秀司‘功名也未取得。众童生愤愤不平,出资为他捐了秀才功名,得了乡试资格。在随后的80天里,连中三元。衣锦还乡之时,他在戴氏祖祠写了如下对联:三十年县考无名、府考无名、道考也无名,人眼不开天眼开;八十日乡试第一、京试第一、殿试又第一,蓝袍脱下紫袍归。多年压抑、一朝得志,跃然纸上。或只因他故而被迫放弃科举理想,如汪机因母病而弃儒,郑之珍屡试不第乃弃举业。就连著名学者戴震,40岁中举后六次参加会试均未及第,生前“赐同进士出身”的荣誉也还是成为《四库全书》纂修官后恩赐的,其间或许有同人的奏请、皇上的怜悯乃至山于维护“纂修官”的学术权威等因素的作用。总之,由儒而商或医者,多因生存之需;父商而子儒者,多为实现两代人的愿望。由此,我们就不难理解徽州“十家之村,不废诵读”、“比户习弦歌”、“户诵家弦”的历史和现实原因了。tXj中国徽文化网 - 徽州文化,徽文化,徽州,古徽州,徽州府
    事实上,即便到了光绪年间,那些曾留学(官费)或游学(自费)回国的青年学子,也还对科举功名情有独钟,主动参加留学生考试。呈坎淙川两等小学堂创办者之一罗会坦就在1906年的首次考试中,以第十二名获“农科举人”,次年又被殿授“钦点内阁中书”。春风得意的他甚至自立“农科举人”、“钦点内阁中书”两块牌匾悬挂家乡祖居以光宗耀祖。tXj中国徽文化网 - 徽州文化,徽文化,徽州,古徽州,徽州府
    而就在潦川两等小学堂成立的前一年八月,光绪帝下诏“立停科举以广学校”,自丙午(1906)科开始,“所有乡会试一律停止,各省岁科考试亦即停止”。这一诏令,对于地理相对封闭、观念趋于保守的徽州民众来说,无疑是当头一棒:传统的仕进之途中断了,改变现实、提升地位的希望破灭了!虽然{奏定学堂章程》中也有与传统对接的制度设计:通儒院或分科大学毕业生被授予进士功名,高等学堂毕业生被授予举人功名,中学堂和高等小学堂毕业生取得生员(秀才)功名。但是,从制度开始实施到最低一级功名的取得.至少需要九年的时间。在清朝末年那种政局动荡、朝令夕改的时代里,有谁还会对此抱有耐心与期望呢?在乡民看来,正是这些“洋”学堂的兴办,才导致上述变动的发生,由此对“洋”学堂产生心理上的抵制和反对也就在所难免了。tXj中国徽文化网 - 徽州文化,徽文化,徽州,古徽州,徽州府
    最后,它表明清末的乡村统治面临严重危机。tXj中国徽文化网 - 徽州文化,徽文化,徽州,古徽州,徽州府
    耐人寻味的是,呈坎是罗姓聚落,人文荟萃,曾被朱熹誉为“呈坎双贤里,江南第一村”,在徽州素有盛誉。而参与捣毁学堂的又是该村部分民众,其中罗姓子孙为数不少。那么,原本负有维护地方秩序之责的行政及其他组织在此时的作用何在?tXj中国徽文化网 - 徽州文化,徽文化,徽州,古徽州,徽州府
    直至清末,作为中央权力的代表,县是基层真正意义上的一级机构。但是,长期以来,知县的行政事务虽繁,但管理是粗线条的,县衙的其他官员和吏役人数也有限。清朝严格的外任官在籍(原籍或寄籍)五百里内者都得回避的制度,使得独自来异地任职的知县人生地不熟。况且清朝知县任期较短,又有离任守制的规定,更使知县的更替十分频繁。根据民国《歙县志》有关资料,从乾隆八年(1743)到嘉庆二年(1797)的55年间,曾有13人任歙县知县,人均任期4.23年。而从光绪二十年(1894)到宣统三年(1911)的18年间,共有15人任歙县知县,人均任期只有1,2年。对于处在清朝末年这种衰世和乱世间的歙县知县,要让他有所作为,显然是十分3艮难的。tXj中国徽文化网 - 徽州文化,徽文化,徽州,古徽州,徽州府
    在县衙之下的广大乡间,充当准政权性质的组织还有乡约地保。虽然没有资料说明呈坎的约保组织没在承担地方公共事务、维持社会秩序方面产生作用,但从清朝婺源蚺城约保的实际运作来看,这类组织的最大价值还是承办具体的社会事务,要靠它去协调乡间矛盾(尤其是此类群体间的矛盾)、实现社会的有效控制是很不现实的。正如许承尧所言:“若里约坊保,绝无权焉,不若他处之把持唆使之纷纷电。”在歙县,常见的乡绅组织是文会,它也承担协助官府稳定社会秩序的重任。方西畴《新安竹枝词》中“雀角何须强斗争,是非曲直有乡评,不投保长投文会,省却官差免下城”的自我褒扬,许取尧《歙事闲谭》中“各村自为文会,以名教相砥砺。乡有争竞,始则呜族,不能决,则诉于文会,听约束焉;再不决,然后讼于官”的平实叙述,都说明文会比约保地位更高,处理事务更有效。呈坎的文会组织由罗琼宗于明代嘉靖年间首创,万历年间辞官乡居的原右佥都御史罗应鹤始命名“求益轩文会”,祟祯末年罗所蕴再改名滦川文会。该文会历代相传,直至民同时期。载录数百年共524位会员名单的《垛川文会名录》至今保存完好,这都说明呈坎的涤川文会组织严密,功能健全。遗憾的是,深川两等小学堂的创立,首先就是淙川文会聚会的结果(即文会的决定).文会又给予经济资助,堂长罗凤翦即文会会长。但当地民众公然与之对抗。显然,依文会的社会地位和活动能力,在清末处理群体矛盾有时也是无能为力的。tXj中国徽文化网 - 徽州文化,徽文化,徽州,古徽州,徽州府
    呈坎的罗氏宗族力量也曾相当可观。早在明朝嘉靖七年至十四年间(1528--1535),以罗显为首的呈坎族人,曾为杨干院(歙县罗氏始祖罗秋隐的墓地)的权届,与寺僧法椿等人进行了长达八年的艰难诉讼。胜诉之后,为使后人“知今事之原委”,“杜窥伺之邪心”,还将诉讼之材料,汇编刻印成《杨干院归结始末》,“散之本族,家藏一帖,时便观览,水木本源,未必不兴感警创以动其孝思,亦期保久远之—助也。”可见当时宗族的号召力之强。其后,朝廷允许庶民祭祀始祖,呈坎建祠蔚然成风,村里先后就有前罗、后罗两个宗祠,加上各房支祠共有21座之多,另有三座女祠。由族人、明朝大理寺丞罗应鹤手订的妥神灵、严非族、戒妄婚、勉右文、敦本业、勖长厚、警人祀、议综理等“新祠八则”,也一直得到后人的严格执行。据说清朝末年,一个罗氏族人曾因品德问题被施以挖去一只眼睛的处罚。但是,宗族往往总是只在与外族产生利益冲突,或对族内极少数弱势个体实施惩戒时,才显示出其巨大的力量。像这次族内几乎是势均力敌的两派之间的矛盾冲突,宗族的调解功能也是无法真正发挥的。tXj中国徽文化网 - 徽州文化,徽文化,徽州,古徽州,徽州府
    还值得注意的是,光绪末年,就全国形势看,应是衰极乱至的时代。民众对现实的不满一再以极端的方式来表达。仅在1906年的徽州,就有5月23日祁门县部分民众的暴动(光绪三十二年闰四月一日《汇报》)、6月21日屯溪饥民的抢食(《东方杂志》三卷七期)。1907年3月16日,太平县又有民众千余人抢河内米船(光绪三十三年二月十g《汇报》)。据不完全统计,在1902--1906年的五年间,见诸当时报道的皖南民众起事有17起,遍及芜湖、南陵、宣城、宁国、繁昌、建德和微州。而同期全国民众起事更高达511起。这也是呈坎毁学事件深刻的社会背景之一。tXj中国徽文化网 - 徽州文化,徽文化,徽州,古徽州,徽州府
参考文献:tXj中国徽文化网 - 徽州文化,徽文化,徽州,古徽州,徽州府
    1.许承尧:《歙县志)(民国)。tXj中国徽文化网 - 徽州文化,徽文化,徽州,古徽州,徽州府
    2.冯煦:<皖政辑要》,黄山书社,2005年版。tXj中国徽文化网 - 徽州文化,徽文化,徽州,古徽州,徽州府
    3.《歙县志》,中华书局,1995年版。tXj中国徽文化网 - 徽州文化,徽文化,徽州,古徽州,徽州府
    4.许承尧:《歙事闲谭》,黄山书社,2001年版。tXj中国徽文化网 - 徽州文化,徽文化,徽州,古徽州,徽州府
    5.李琳琦门徽商与明清徽州教育),湖北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tXj中国徽文化网 - 徽州文化,徽文化,徽州,古徽州,徽州府
    6.阿风:《从(杨干院归结始末)看明代徽州佛教与宗族之关系》,《徽学》,2000年卷。tXj中国徽文化网 - 徽州文化,徽文化,徽州,古徽州,徽州府
    (作者为徽州师范学校副校长、黄山学院徽州文化研究所兼职研究员)tXj中国徽文化网 - 徽州文化,徽文化,徽州,古徽州,徽州府
tXj中国徽文化网 - 徽州文化,徽文化,徽州,古徽州,徽州府
该会员没有填写今日想说内容.

295

主题

6392

回帖

3116

积分

榜眼

积分
3116

罐水天才奖新人进步奖活动参与奖帅哥勋章美眉勋章

发表于 2009-1-9 12:19 | 显示全部楼层
:victory: :victory: :victory:
【歙县论坛 贴贴必回】 欢迎网友们加入,群策群力,把我们的论坛越办越好。

138

主题

4210

回帖

4825

积分

榜眼

积分
4825

帅哥勋章罐水天才奖活动参与奖拍客起早贪黑奖

发表于 2009-12-18 15:57 | 显示全部楼层
十家之村,不废诵读.如今就废了,学校撤了,今不如昔啊,是历史的先进?还是时代的倒退?天知道哦.只有天知道
【歙县论坛 贴贴必回】 欢迎网友们加入,群策群力,把我们的论坛越办越好。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歙县论坛主站|歙县论坛-歙县老百姓值得信赖的网络平台 ( 皖ICP备14023110号-2 |34102102000101 )

GMT+8, 2024-11-24 13:29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