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徽州地处中国安徽南部山区,黄山雄奇,白岳神秀,—片钟灵毓秀的土地。勤劳的徽州人民在这里创造了光辉灿烂的历史文化,引领风骚近千年。20世纪80年代以来,徽学(徽州学)研究蔚然兴起。徽学是以徽州文书、徽州文献、徽州文物为基本资料,以徽州历史文化为研究对象,进而探索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门综合性学科。徽学兴盛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徽州历史文化本身的重要地位与研究价值,是这一学问形成之根本;而有关徽州历史文化资料的重大发现与重要遗存,则为其形成之条件。在徽州地区,大量的文书档案,丰富的典籍文献,以及遍地的文物古迹同时被遗存下来,三者俱备,极为难得,它处无与比肩者。文书档案、典籍文献、文物遗存实为支撑徽学研究的三大支柱,它们奠定了徽学大厦的最雄厚的基础。而徽州文书,又是徽州历史文化遗存中最具特色的一个部分。在徽学形成与研究中,徽州文书所起的作用有目共睹。徽州文书的大量发现,引起丁海内外学者的极大关注,吸引子众多学者投身于徽学研究;徽州文书的陆续公布,促进了一批徽学研究成果的诞生;具有丰富内涵与多方面研究价值的徽州文书,更成为新领域、新学科乃至跨学科研究的第一手资料。可以说,徽学的形成与兴盛,有赖于徽州文书者至大矣。kAY中国徽文化网 - 徽州文化,徽文化,徽州,古徽州,徽州府
文书一语,早已有之。在中国古代,文书与文献在语义上多有相通之处。—·般地说,文献包含着所有的历史资料,至今广义上的文献含义仍是如此;而文书一语在古代亦有多种含义,既指文字图籍、书籍文章,又指公文案牍、契约字据、书信手札、遗书写本等等。然唐宋以后,所谓文书,渐渐多指官府公文案牍与民间契约字据等。近代以来,文书又常常与档案、契约等联在一起,或称文书档案,或称契约文书等。这样,随着历史的发展,在文献之中又渐渐演变出文书档案与著述编撰等一般的文献记载之不同类别。或者说,在文献学下,文书档案已发展成为一个独立的分支学科。这是由于文书档案的性质所决定的。文书档案本是官府或民间在各种社会活动中直接产生的文字资料,具有原始性、凭证性及文物性质。与一般著述编撰不同的是,文书档案并非后来加工创作出来的,而是在社会活动中直接产生的最初文本与文字资料,此即所谓原始性;这些在社会活动中产生的原始文本,如契约、合同、分书、婚约等,本是一种书证,在法律上实具证据之效用,此即所谓凭证性;文书档案虽属文字资料,但作为历史活动中直接产生的文本原件,亦构成历史事件本身物质资料之组成部分,许多文书原本自其形成之日起就是唯一的,故亦具文物性质。所以,文书档案是我们研究历史文化的第一手资料。而一般文献记载,即使是当时人的著述,也多是经过人为加工的东西,实为二手资料。从科学研究来说,无疑前者价值更高。国学大师王国维先生早在上个世纪20年代就说:“吾辈生于今日,幸于纸上之材料外更得地下之新材料”,“中国纸上之学问赖于地下之学问”。其所谓“纸上之材料”,主要是指传世的历史典籍、著述编撰等文献记载资料;所谓“地下之新材料”,当然包括考古发掘等文物资料,而主要是指殷虚甲骨、汉晋木简、敦煌写本、内阁大库档册等新发现的古文字资料,其中多屑文书档案类资料。所谓“中国纸上之学问赖于地下之学问”,即是说,文献记载资料有赖于通过文书档案加以补正或验证。不仅如此,更重要的是文书档案还具有独自的新的研究价值,而常常形成新的学问。例如,自甲骨文、汉晋简帛、敦煌文书等发现以后,对其研究一直长盛不衰,都各自形成了一门新的学问,甲骨学、简帛学、敦煌学已为世所公认,有的甚至成了世界性的显学。徽学的情况也是如此。20世纪以来,随着史学理论的革新与发展,应用于研究的资料种类在不断扩大。甲骨金文、简牍帛书、契约文书、墓志石刻、谱牒家乘,出土文物、田野调查乃至口述历史等等,都包括在史料搜集与利用的范围之内。与此同时,研究方法多种多样,学术视野大大拓宽。在这一理论方法革新、学术视野拓宽的时代潮流中,文书档案所处的地位十分重要,对其开发与利用是大有作为的。kAY中国徽文化网 - 徽州文化,徽文化,徽州,古徽州,徽州府
遗存的明清文书档案,以清内阁大库档案为代表的中央官府档案,比较集中地收藏于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而地方性文书档案,则分藏在各省市地方档案馆、图书馆、博物馆等,各处所藏不一,相差悬殊。以知名者论,除徽州文书外,还可举出福建明清契约文书、江苏清代商业文书和太湖厅档案、浙扛明清土地文书和兰溪清代鱼鳞册、安徽南陵县档案、四川巴县清代文书档案、四川自贡清代盐业档案、云南武定彝族那氏土司清代档案、贵州清代文书、珠江三角洲土地文书、广东清代海关档案、顺天府宝坻县清代档案、河北获鹿清代编审册、山东曲阜孔府明清档案、东北和内蒙古地区土地文书、西藏藏文档案,香港清代土地文书、台湾淡新清代档案等等,均各具特色,颇有研究价值。但这些文书档案,或数量有限,或种类单一,或仅为某—朝代的,在量和质的方面都难以与徽州文书相kAY中国徽文化网 - 徽州文化,徽文化,徽州,古徽州,徽州府
比。从文书形式与种类来说,徽州文书的特点与研究价值,至少可举出以下几点。kAY中国徽文化网 - 徽州文化,徽文化,徽州,古徽州,徽州府
第一,数量大,种类多。徽州文书的最初面世,可追溯到20世纪40年代,自20世纪50年代大规模面世之后,80年代以来又有近20余万件文书被发现,最新估计徽州文书的总数达50万件以上。其种类包括交易文契、合同文约、承继分书、私家帐簿、官府册籍、政令公文、诉讼文案、会簿会书、乡规民约、信函书札等各种文书,应有尽有。kAY中国徽文化网 - 徽州文化,徽文化,徽州,古徽州,徽州府
第二,散件与簿册兼备。徽州文书中既有数以万计的大量散件,又有数千册各类簿册。散件文书如土地买卖赤契、白契、契尾、推单、合同、婚书、执照等,一般其文书构成页数较少,多为单张或几页,格式固定,内容单一。簿册文书如黄册底籍、鱼鳞图册、实征册、编审册、租谷簿、置产簿、收支账、祭祀簿、分家书、商业账簿等,一般其文书构成页数较多,成本成册,且事主集中,时间跨度较长,内容丰富。二者在内容上并非截然分开,不少簿册类文书实为散件文书的汇集或汇编,如归户册、抄契簿等。然对于研究者来说,由于簿册类文书的内涵更为丰富,故其研究价值更高。很多簿册类文书汇集了当时基层社会公私各种活动的大量数据性资料,这就使各类考察特别是经济史研究方面的定量与定性分析成为可能。kAY中国徽文化网 - 徽州文化,徽文化,徽州,古徽州,徽州府
第三,不同时代文书齐全。徽州文书涉及时间跨度长,上自宋元,下至清代民国,特别是明、清、民国时期各个朝代不同年号的文书都有遗存,从而为制度演变的长时段追踪考察提供了系统资料。例如,土地买卖较为发达可谓中国封建社会的特点之一。那么,其买卖手续到底有哪些?各个朝代的演变进程是怎样的?买卖价格与交易量又是如何?文献方面多只是“千年田,八百主”之类的记载,无法深入考究。而在各地收藏的明清文书档案中,虽然有关土地买卖的契约文书亦颇有遗存,但多仅为—个朝代某几个年号的,亦难以对制度演变作出考察。然而在徽州文书之中,从宋元至清代民国,乃至解放初期,特别是明、清、民国各个朝代各个年号的土地买卖契约原件及有关簿册文书,都有相当遗存,有的则是大量的,既可对相关制度的演变作长时段考察,又能进行定量定性分析,为深入系统地研究这一问题提供了大量的原始资料。再如,关于明清的户籍制度,历史上出现过从户帖到黄册,再到编审册,最后到保甲册这样—个长时间的演变过程。户籍制度的演变产生了不同的户籍文书,户籍文书又成为不同的.期户籍制度的基本标识。从各地收藏的明清文书档案来看,如今只有在徽州文书之中,还遗存有从明代的户帖、黄册到清代的编审册、保甲册这样一个完整的户籍文书系列,而成为考察明清户籍制度演变的系统的一手资料。kAY中国徽文化网 - 徽州文化,徽文化,徽州,古徽州,徽州府
第四,个案文书典型,归户文书完整。徽州文书之中,不乏颇有价值的个案研究资料。其所载十分具体,且事主单一,地点集中,时间连续,提供了许多典型的个案分析与专题研究资料。其中既有关于一个图(包括几个自然村)的数十年较为完整的人口与土地资料,也有专门记录某一家庭或家族赀财的置产簿;既有关于某一案件的全部诉讼案卷,也有关于一个会或一个社的完整记录,还有汇集某一家族数代人分家析产的阄书汇录等等。在徽州文书之中还保存了一些归户性文书,其原本多是该户家族与他人进行各种交易的原始文契,或是该家族所置财产的明细帐簿,以及诉讼抄底、官府批文等等,将其作为私家珍藏经过长期积累而被保存下来。有的时间连续数百年,多者一户达千余份。毫无疑问,这类个案与专题性资料正是我们今天科学研究所需要的。kAY中国徽文化网 - 徽州文化,徽文化,徽州,古徽州,徽州府
第五,日用类书奉富,乡邦文献仍存。在徽州文书中,至今还保存一些涉及当时社会生产与生活各方面活动的日用类书,这也是应该加以注意的。其中不仅有流传较广的坊刻本日用类书,也有地域范围较小的乃至村落性的抄本日用类书,如启蒙杂字、便用杂字、商贾指南、当字初阶、都图字号、里役备览等等。更为难得的是,在徽州地区,还有一批富有浓厚地域文化特色的乡邦文献,诸如(休宁碎事》、(新安蠹状》、《海阳纪略》、《橙阳散志》、《风山笔记》、《寄园寄所寄》、《珥笔肯綮》、《茗洲吴氏家典》、《歙纪》、《歙问》、《歙事闲谭》等等,亦被保存下来。毋须赘言,这些日用类书和乡邦文献,对于解读契约文书不可或缺,对于了解基层社会实态极为有用,更是以新的学术视野从整体上透视基层社会难得的宝贵资料。kAY中国徽文化网 - 徽州文化,徽文化,徽州,古徽州,徽州府
总之,徽州文书可谓数量庞大,种类繁多,内涵丰富,价值连城,极具特色。徽州文书堪称明清地方文书档案的一个典型代表。如果说明清内阁大库档案属官府档案,那么徽州文书则是民间档案。将徽州文书誉为20世纪继甲骨文、汉晋简帛、敦煌文书、明清内阁大库档案之后中国历史文化上的又一重大发现,当之无愧。kAY中国徽文化网 - 徽州文化,徽文化,徽州,古徽州,徽州府
黄山学院的领导和老师们得天时地利之便,更具卓识,抓住了徽州文书又一次大规模面世这一时机,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至今已搜集徽州文书达7万余件之多。与此同时,又组织人员进行整理与研究,历时有年。徽州文书多出自民间,本在民间生成,又在各村各户保藏了很长一段历史时间。这样,对徽州文书的搜集亦存在一个保护文化原生态问题。如果搜集文书能像发掘地下文物一样,做好现场保护工作,对现场原原本本地做详细记录,即,对收藏文书的户主、所在地点,以及相关事项等,做出原始记录;对原文书的类别次序等不分割打乱,保持原貌,这是最科学的做法。然而,由于种种原因,迄今搜集的大多数徽州文书都难以做到这一点。这就给文书的整理和利用带来很大的麻烦。于是,断代、定名,分类等成为文书整理的核心工作。对整理者来说,熟悉历史背景,具备广博的学识及各种专门知识,诸如古文阅读 基础、草书识读能力以及相关的历史知识等等,都必不可少。故文书整理亦是一种科研活动。面对数万件文书,从搜集、整理,到分类、编目,再到出版并编制相关的软件系统,工作相当复杂,操作绝非易事。黄山学院的老师们克服种种困难,数度寒暑,终于完成整理,定名《中国徽州文书》,配以相关软件,正式版。该书拟分三编,共计百卷,堪称巨制。《中国徽州文书》的问世,实乃学界幸事。其对徽学乃至中国历史文化研究的深入发展,无疑具有重要意义。应邀写此文字以为序,兼表祝贺之意。kAY中国徽文化网 - 徽州文化,徽文化,徽州,古徽州,徽州府
二OO八年元月于北京kAY中国徽文化网 - 徽州文化,徽文化,徽州,古徽州,徽州府
(作者系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黄山学院徽州文化研究所顾问) |
|